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积累经验,提高诊治质量。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入住该院心内科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1分组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协作护理模式(CCM),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57,P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心内科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心内科患者实施协同护理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整体治疗水平积累经验。方法选择医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协同护理(CCM)。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各项心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

  • 标签: 协同护理 心内科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医患协同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医院儿科临床实习的40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20)和对照组(n=20)。研究组采用医患协同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比较两组学生教学结束后的年度考试成绩,同时研究组学生对医患协同体系进行反馈。结果研究组学生技能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医患协同 儿科 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协同护理的效果。方法 纳入128例于2022.6—2023.6期间我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展开研究。把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负面情绪情况、血糖控制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负面情绪情况、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协同护理能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改善其负面情绪并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建议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协同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重症监护中护理团队的协同合作情况及其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至2024年期间收治的52例重症监护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护理团队协同合作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时间等数据。结果:实验组在患者满意度上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康复时间显著缩短,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团队的协同合作在重症监护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康复时间,从而提升重症监护的护理效果

  • 标签: 护理团队 重症监护 协同合作
  • 简介:依据赫尔曼.哈肯的协同学原理,建立了基于协同学原理的区域协同医疗系统的模型,确定了模型关键序参量是协同价值,分析了区域协同医疗系统的自组织运动及协同机制,并以某区域协同医疗系统为例对区域协同医疗系统的构建和协同效应进行探讨,可为构建区域协同医疗系统、提升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 标签: 协同学 区域协同医疗 协同机制 医院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协同护理在帕金森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我院收治的 30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 1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协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日常行为管理评分、疾病管理评分、认知症状管理评分无较大差异( P> 0.05),护理后,观察组日常行为管理评分、疾病管理评分、认知症状管理评分均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中开展协同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 帕金森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院外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宣教,观察组给予协同护理干预,干预半年。比较对照组及观察组干预期间院外跌倒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院外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69% vs 26.08%),步态平衡评分(27.54±1.63 vs 16.41±7.19)和跌倒风险评分(133.48±8.92 vs 74.72±27.54)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干预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跌倒有更清楚、更全面的认识,可有效预防院外跌倒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协同护理干预 院外跌倒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肿瘤内科中进行护理作业时,实现医护协同形式的查房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到2017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名肿瘤病人进行本次实验,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利用常规方法对对照组进行护理。而实验组实现医护协同形式的查房护理。结果实验组所有人员中对护理结果满意的人数占整组的97.73%,护理出现差错的人数占整组的2.27%,对照组所有人员中对护理结果满意的人数占整组的79.55%,护理出现差错的人数占整组的9.10%。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对照组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实验组低很多,实现医护协同形式的查房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应该进行推广。

  • 标签: 医护协同查房 肿瘤内科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到我院心内科诊治的患者100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12月到2018年2月,按照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两组患者各为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协同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应用效果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在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心内科患者的ADL评分以及ESCA评分分别为(46.2±5.9)分以及(124.9±14.5)分,而对照组心内科患者分别为(37.9±5.3)分以及(103.1±13.6)分,p<0.05,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8.5±6.3)分,而对照组心内科患者为(67.5±6.2)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协同护理模式应用到心内科护理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护理效果,患者的ADL评分以及ESCA评分均得到了改善,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心内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协同护理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接受治疗的100例肠造口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对照组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情况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协同护理在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该种模式临床价值非常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 肠造口患者 自我护理能力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患协同模式在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抽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58例重症患者,分组依据为护理模式,协同组的29例为护患协同模式,传统组的29例为传统护理模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满意度。 结果 协同组护理前SAS评分(43.91±5.07)分、SDS评分(41.73±5.62)分与传统组无差异,P>0.05。协同组护理后SAS评分(20.34±2.71)分、SDS评分(18.04±2.19)分低于传统组,P

  • 标签: 应用效果 重症患者 护患协同模式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 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3 月收治 的脑梗死患者 124 例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 分成两组:协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62 例。 对照组患者 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协同 组患者 采取协同护理模式。观察比较 两组患者的 临床疗效以及后遗症发生率。结果 协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的比较显著提高( 90.32% VS 74.19%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协同组患者的后遗症发生率较对照组的比较显著降低( 35.48% VS 77.42%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显著 提高脑梗死患者 的临床疗效,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脑梗死 临床效果 后遗症
  • 简介:摘要:目的:就协同家属护理管理在重症肺炎住院患儿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住院患儿,在护理中予以协同家属护理管理。结果:经有效护理管理后,患儿病情得以明显改善,各指标呈良好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其生活质量的改善。结论:在重症肺炎住院患儿中,协同家属护理管理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整体治疗效果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协同家属护理管理 重症肺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协同模式在癌性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取本次研究癌性疼痛患者60例,时间为2015年10月18日至2017年12月26日,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实施协同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2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癌性疼痛患者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值<0.05。观察组癌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协同模式在癌性疼痛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研究。

  • 标签: 协同模式 癌性疼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乳腺癌患者实施协同护理的临床效果,并为护理工作提供新的指导思路。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自2016年3月自2018年6月期间收录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协同护理,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结果显示采用协同护理的实验组病人其预后改善效果明显,遵医效果更好,SDS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采取协同护理联治疗是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案,临床疗效较佳,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协同护理 乳腺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制定以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为导向的研究任务,并在其护理工作中探究协同护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于心内科中选取70例患者参与至本次研究中,对其进行基本资料的调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式参与实验。通过两组对照的方式会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需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对照组照旧,并分析其实际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自护能力均有明显提升,相比之下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加强对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促使患者提升自护能力。

  • 标签: 心内科 协同护理模式 自护能力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4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7例。观察组接受常规化的护理,对照组则是在观察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协同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1.89%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51.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协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理实施协同康复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在本院2020年7月至2023年5月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择取114例,通过双色球法分为探究组与参照组并分别对其实施协同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评测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严谨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前其MLHFQ评分未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实施护理后探究组患者其MLHFQ评分显著性低于参照组(P<0.05);探究组患者其并发症的总出现率也同样显著性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临床有效实施协同康复护理对于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其相关并发症出现几率。

  • 标签: 护理效果 协同康复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