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FESS手术中上颌口的大小对手术疗效有什么影响。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中选择具有可比性的50例,随机分为两个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的慢性鼻窦炎患者25例,手术中上颌口大小为0.5~1.0cm,对照组的患者25例,手术中上颌口大小为大于等于1.0cm,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3个月对患者做定期检查,对比治愈率。结果手术中上颌口大于等于1.0cm的慢性鼻窦炎患者比口大小为0.5~1.0cm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并且术后3个月患者都能恢复,治愈效果差异不大。结论在FESS中上颌口大小约为1.0cm时手术的疗效最好,并且能够减少炎症不愈等症状的发生。

  • 标签: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 慢性鼻窦炎 上颌窦窦口
  • 简介:摘要在上颌后牙拔除过程中,由于解剖因素、病理因素和技术因素等原因有可能发生上颌底穿孔,牙根进入上颌内等现象,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因此,在上颌后牙拔除术前,应仔细分析牙根与上颌的关系,选用正确的方法和器械,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上颌后牙 牙根 上颌窦 并发症 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颌后牙区即刻种植及同期上颌内提升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2018年8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在我院治疗的50例接受上颌后牙微创拔牙后即刻种植且上颌底骨量较少的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案例。所有患者在微创拔牙后采取上颌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总结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上颌底的高度提升为3到5mm,57枚种植体在6个月时实行上部修复,成功负载,全景片、根尖片显示种植体与骨结合理想,无任何种植体低密度影像,上颌无炎症反应。结论上颌后牙区即刻种植及同期上颌内提升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益,治疗时间短且手术操作简单,值得作为临床常规手术方式。

  • 标签: 上颌后牙区 即刻种植 上颌窦内提升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拔牙导致上颌穿孔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口腔科2016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16例拔牙致上颌穿孔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其治疗措施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6例上颌穿孔患者中,有14例患者实现穿孔一期愈合,无上颌窦炎的发生,平均愈合时间为(4.4±1.3)周;其中2周愈合患者8例,占50.0%,4周愈合患者5例,占31.25%,6周愈合患者1例,占6.25%。本组2例穿孔未愈患者并发上颌窦炎,通过行额粘骨膜瓣旋转瓣修补术和上颌根治术进行治疗,患者伤口愈合。本组16例患者中,保守治疗14例,治愈率为87.50%。结论对拔牙所致上颌穿孔患者应采用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减少上颌感染的发生,以免影响愈合。

  • 标签: 拔牙术 上颌窦穿孔 临床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慢性鼻窦炎上颌穿刺冲洗的治疗与护理。方法对本科200例儿童慢性鼻窦炎采用上颌穿刺冲洗术,并进行手术前、后护理。结果200例患者顺利完成穿刺治疗,无并发症发生,均无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熟练掌握上颌穿刺技术和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是上颌穿刺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儿童 慢性鼻窦炎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临床上牙源性上颌病变的主要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今后临床上治疗牙源性上颌病变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将从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牙源性上颌病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3例单侧牙源性上颌囊肿,6例单侧牙源性上颌窦炎,了解患者在鼻内镜结合上颌前庭沟小切口入路术后治疗效果。结果19例患者在术后治疗效果良好,症状基本消除。结论对于牙源性上颌病变的患者在运用手术治疗后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并且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在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牙源性 上颌窦病变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拔牙过程中断根进入上颌时取出牙根的手术方法。方法:对在拔牙过程中断根进入上颌的15例患者,应用经牙槽窝吸引法、经牙槽窝上颌冲洗法、经牙槽窝上颌纱条填塞法进行手术取出断根。结果:9例患者应用吸引法和经牙槽窝上颌冲洗法快速取出断根,6例应用纱条填塞法联合上颌冲洗和吸引法取出断根。结论:采用经牙槽窝上颌纱条填塞法联合经牙槽窝上颌冲洗法和吸引法,可以成功取出进入上颌的断根。手术方便快捷,对设备要求低,对患者的创伤小,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上颌窦 拔牙 断根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上颌穿刺的方法和护理。方法对567例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患者采用让患者头后仰的上颌穿刺冲洗术,加强术前心理干预、防范意外的发生和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操作规程,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减少恐惧心理是防范上颌穿刺并发症、保证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结果567例患者顺利完成穿刺治疗,无并发症发生,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熟练掌握让患者头后仰的上颌穿刺技术和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是上颌穿刺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上颌窦 穿刺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89颗上颌种植牙进行上颌提升术的治疗,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根据X线曲面断层片显示的牙槽嵴顶至上颌底距离选择上颌提升术的手术方式,对其中2~5mm者选择上颌开放式提升术;6~10mm者选择上颌闭合式提升术。结果行上颌开放式提升术者,术前后X线片比较上颌底高度平均提升(4.87±0.23)mm;行上颌闭合式提升术者,术前后X线片比较上颌底高度平均提升(3.74±0.48)mm。所有病例术后各时期X线片检查均未发现种植体周围阴影,种植体稳定,骨结合良好,未见明显骨吸收。结论上颌区牙齿缺失行上颌提升术疗效确切,效果满意。

  • 标签: 上颌窦 种植牙 上颌窦提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上颌开放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鼻内镜上颌开放术的45例患有上颌病变的患者(67侧),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45例患者中显效的有38例,占比为84.4%,有效的有5例,占比为11.1%,无效的有2例,占比为4.5%,治疗总有效率为95.5%。术后发生鼻腔黏连的3例(6.7%),鼻泪管损伤的1例(2.2%),上颌口闭塞的2例(4.5%),眶纸板损伤的1例(2.2%),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6%,经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鼻泪管损伤后痊愈,眶纸板采用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他患者经过治疗后明显改善。结论鼻内镜上颌开放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尽量减少了对患者的上颌的损伤,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鼻内镜 上颌窦 开放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评估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与上颌底间不同的解剖位置关系对正畸减数矫治时第一磨牙近中整体移动及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纳入44例减数前磨牙完成正畸矫治的成年患者,根据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与上颌的接触关系分为两组:各牙根均未与底接触(isolate from maxillary sinus, IF)组和各牙根均与底接触(contacting/protruding into maxillary sinus, CP)组。测量并比较治疗前后及两组间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轴倾角度及牙根体积吸收量。结果IF组上颌第一磨牙牙冠近中移动距离为(2.56±1.00) mm,牙根为(2.44±1.30) mm;CP组牙冠近中移动距离为(2.73±1.20) mm,牙根为(2.80±0.99) mm。两组患者牙冠与牙根间近中移动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121、P=0.202)。治疗前后轴倾角度改变在两组患者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CP组(1.72°±4.58°),IF组(0.82°±5.47°),P=0.425]。CP组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体积吸收量[(16.45±9.52) mm3]显著高于IF组[(7.85±4.94) mm3](P<0.001)。结论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与底接触或突入内者可以成功实现水平向穿上颌底移动,且治疗前后上颌第一磨牙轴倾角度改变与牙根位于外组无差异,但牙根吸收明显增加。

  • 标签: 上颌窦底 上颌第一磨牙 牙齿移动 牙根吸收 锥形束CT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上颌内提升联合CGF同期种植体植入并且不植骨在牙槽嵴骨量严重不足的上颌后牙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9月于贵州遵义市第五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接受种植修复的上颌后牙区缺牙后剩余牙槽嵴高度2-4mm,上颌后牙区严重骨高度不足的需植体20颗,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植体10颗采用采用上颌内提升联合CGF并同期种植体植入术,内不植入人工骨粉。对照组常规采用上颌内提升植骨并同期种植体植入术,内植入人工骨粉,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种植体成功率、种植体稳定性以及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测量数据。结果上颌内提升术联合CGF同期种植体植入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上颌内提升植骨并同期种植体植入对照组(P<0.05);上颌内提升术联合CGF实验组出血指数、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均低于上颌内提升植骨并同期种植体植入对照组(P<0.05);上颌内提升术联合CGF治疗组愈合时间短于上颌内提升植骨并同期种植体植入术治疗组,牙槽骨提高高度高于上颌内提升植骨并同期种植体植入术治疗组,骨吸收量水平低于上颌内提升植骨并同期种植体植入对照组(P<0.05);上颌内提升术 联合CGF实验组并发症低于上颌内提升植骨并同期种植体植入对照组(P<0.05)。结论: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严重不足但宽度足够的病例采用上颌内提升联合CGF并同期种植体植入并且不植骨的效果是可预期的,1年随访时上颌内提升后的种植体成功率较高。

  • 标签: 上颌窦内提升 牙种植 边缘骨吸收 根尖骨高度,CGF,上颌后牙区
  • 作者: 姜梁1胡晓艳2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4-10-20
  • 出处:《医药界》 2014年第10期
  • 机构:姜梁1(通讯作者)胡晓艳2(1.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四川泸州646000)(2.泸州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四川泸州646000)
  • 简介:耿建平植牙工作室(Blog.sina.com.cn/jpgeng)主办,南京三微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丹德-新加坡全民牙科诊所(上市公司)协办。目的帮助已经取得医师资格的口腔医师进一步提高,获取开展上颌植牙的临床实战技术。报名条件为:已经取得口腔医师执业资格证书,开展种植临床工作一年以上者。

  • 标签: 执业资格证书 种植外科 上颌窦 培训课程 高级医师 口腔医师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拔除上颌磨牙所致上颌穿孔应用可摘护板治疗的经验。方法拔牙术中上颌穿孔病人20例,立即制作可摘护板,创口处理后戴入口内,术后观察创口愈合情况。结果20例病人创口Ⅰ期愈合,无感染、瘘孔发生。结论应用自制创新的可摘护板治疗拔牙所致上颌穿孔效果良好,方法简便可靠,不需要手术修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拔牙 上颌窦穿孔 可摘护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种植术中上颌外提升的运用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患者90例,根据术前CT显示,牙槽嵴顶距上颌的高度超过10mm患者行常规种植手术,设为对照组;高度低于7mm的患者行上颌外提升术,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1年、3年的种植体期内存留率分别为97.6%、95.9%,与对照组1年、3年的种植体存留率98.6%、95.6%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上部结构修复完成后,1年内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且1年后留存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平均<0.2mm/年。结论常规种植手术与上颌外提升术种植义齿修复无明显差异,种植体成功主要在于手术适应症的不同及相关手术能力。

  • 标签: 上颌窦外提升 口腔种植术 运用
  • 简介:目的:回顾上颌根治术后患者的长期并发症情况,归纳该术式不足,并提出今后的改进措施。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1年1月间行上颌根治术的住院病例,随访其长期并发症,包括面部麻木、面部感觉异常、肿胀(感)、鼻塞、面部疼痛、眼部不适、开口受限及复发,评价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结果:53例患者的诊断以上颌慢性炎症和上颌瘘为主,42例(男22,女20)接受随访的患者,年龄为13。79岁f平均43岁),随访期为16~75个月,18例02.86%)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长期并发症,其中5例(11.90%)术后复发、9例(21.43%1对手术效果不满意。结论:上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复发率高。随着微创观念和功能性外科理念的发展.以及内镜、超声骨刀等新技术的应用.应以保存上颌功能及外形的术式替代传统的根治术。

  • 标签: 上颌窦根治术 长期并发症 手术满意度
  • 简介:上颌提升术是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常规方法,但与之相伴随的一系列并发症可能会影响种植治疗的效果,因此正确的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对于增加种植体的长期成功率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系统性疾病及不良习惯、上颌解剖结构和病变、手术操作和感染、种植修复设计等几个方面对上颌提升术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种植体 上颌窦提升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