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乳腺钼检查拍摄在乳腺癌诊断里的影像诊断特征和诊断实际效果。方法:以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接诊的75例乳腺癌疑是患者为回顾性分析目标。均接纳乳腺钼检查,病理结果视作手术和病理学后“金标准”。乳腺钼检查敏感度、准确性、非特异、阳性预测值(PPV )和呈阴性估计值(NPV ),观查钼拍摄。结果:75例乳腺癌疑是患者中,病理学诊断56例(74.67% )。以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金标准,乳腺钼检查X线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准确性、特异性、PPV、NPV分别是96.43%、93.33%、84.21%、94.74%、88.89%。恶心患者钙化灶、皮肤增厚、漏斗征、异常血管病、大导管病、淋巴管癌栓和牛角征患者占比高过良性患者,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乳腺癌 钼靶X线 影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母细胞瘤HUH-6株与正常肝LO2细胞株microRNA-21及其基因PDCD4和PTEN表达的差别;研究抑制microRNA-21表达后肝母细胞瘤HUH-6细胞株中microRNA-21及其基因PDCD4和PTEN的变化,以及反义抑制后HUH-6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方法正常肝LO2细胞株与肝母细胞瘤HUH-6株作为研究对象,将肝母细胞瘤HUH-6细胞株分为3组,包括: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的HUH-6细胞);microRNA-21抑制组(转染microRNA-21抑制序列的细胞);阴性对照组(转染无关序列的HUH-6细胞)。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各组细胞中的microRNA-21的表达水平。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反义抑制microRNA-21后HUH-6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增殖情况。用Westen-blot检测细胞中PDCD4和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肝LO2细胞株相比,肝母细胞瘤HUH-6株microRNA-21表达上调;反义抑制后HUH-6细胞中microRNA-21表达下降;反义抑制后HUH-6细胞增殖率下降,凋亡率增加;反义抑制后HUH-6细胞PDCD4和PTEN表达增加。结论本研究通过细胞实验,发现肝母细胞瘤瘤细胞中microRNA-21表达上调,并可以负性调节基因蛋白PDCD4及PTEN蛋白的表达;microRNA-21可能通过PDCD4及PTEN蛋白调节肝母细胞瘤的增殖与凋亡。本研究首次进行microRNA-21在肝母细胞瘤细胞中的表达研究,为microRNA-21及基因PDCD4及PTEN在肝母细胞瘤发病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在肝母细胞瘤的治疗方面具有光明的研究前景。

  • 标签: 基因 微小RNA-21 肝母细胞瘤 细胞实验
  • 简介:在人及高等有机体基因组中,有许多基因家族。有的基因家族成员多,有的基因家族成员少;有的基因家族成员功能相似,有的基因家族成员功能各异。所谓多基因家族是指一类具有序列同源性及相似功能的基因;而基因超家族是指一类具有序列同源性而不具相似功能的基因。如果一类蛋白或基因具有共同起源的一个结构域,就属于一个基因超家族,同一个基因可归属于两个或多个基因超家族。

  • 标签: 基因组 多基因家族 基因超家族进化
  • 简介:基因系指携带遗传信息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是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基本单位。人类基因分布于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Y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由1条双螺旋DNA分子构成。DNA分子含有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鸟嘌呤(G)四种核苷酸,并按照碱基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结合形成碱基对。人类共有约30亿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排列形成的基因数目为10万左右。

  • 标签: 基因组学 DNA分子 脱氧核糖核酸 常染色体 碱基配对 碱基对
  • 简介:摘要脑出血患者的残疾率和病死率极高,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改善患者转归。血肿的机械性压迫和毒性产物释放是导致脑出血患者出现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原因,而安全和有效地加速血肿消退是改善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关键策略。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是介导血肿清除的主要吞噬系统,主要极化为M1和M2表型。细胞表面受体以及可能存在的信号转导通路对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介导的内源性血肿消退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可能成为今后临床治疗脑出血并改善患者转归的新点。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小胶质细胞 巨噬细胞 吞噬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与分析乳腺癌诊断中超声和 X线钼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年 9月至 2018年 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8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接受手术干预治疗分别运用超声、 X线钼、超声与 X线钼共同诊断 ,将其取得的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 ,探讨与分析乳腺癌诊断中超声和 X线钼的应用价值。结果: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符合度为 76.8%(63/82);X线钼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符合度为 84.1%(69/82);超声与 X线钼共同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符合度为 96.3%(79/82);X线钼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超声检查 (P>0.05);但超声与 X线钼共同诊断的准确性显著优于单独使用超声及 X线钼检查 ,数据之间比较 ,两组数据差异呈现显著性 (P

  • 标签: 乳腺癌 X线钼靶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乳腺癌诊断中超声和X线钼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手术干预治疗分别运用超声、X线钼、超声与X线钼共同诊断,将其取得的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探讨与分析乳腺癌诊断中超声和X线钼的应用价值。结果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符合度为76.8%(63/82);X线钼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符合度为84.1%(69/82);超声与X线钼共同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符合度为96.3%(79/82);X线钼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超声检查(P>0.05);但超声与X线钼共同诊断的准确性显著优于单独使用超声及X线钼检查,数据之间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呈现显著性(P<0.05),数据差异性符合统计学原理。结论运用超声及X线钼在乳腺癌诊断中的运用均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且X线钼检查的准确性更加优于单独超声检查,将两者进行联合诊断可起到较为突出的互补作用,使临床诊断准确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两种诊断方法联合使用是临床诊断乳腺癌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乳腺癌 X线钼靶 应用价值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9期
  • 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延江带领科研团队历时5年,在现有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中筛选老年痴呆治疗药物,探讨多靶点综合治疗。其药物治疗研究成果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后,防治新靶点研究成果前不久又在美国《分子精神病学》杂志发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感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16HBE)后差异表达的microRNA(miRNA)及其基因。方法利用TargetScan和miRDB两个数据库对两种病毒感染后同时上调或下调的miRNA基因进行预测,剔除在上调和下调中均出现的基因。对上调和下调表达的基因进行GO和pathway分析,筛选与免疫应答相关的GO和pathway中所包含的基因及其对应的miRNA,并进一步筛选同时参与免疫相关GO和pathway的上调或下调的基因及其对应的miRNA。挑选部分miRNA和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筛选出上调miRNA对应的基因有598个,下调miRNA对应的基因有1 311个,剔除了同时上调或下调miRNA的基因62个。参与免疫应答相关GO及pathway的上调基因分别是17个和13个,对应的miRNA分别是15个和17个。参与免疫应答相关GO及pathway的下调基因分别是58个和47个,对应的miRNA分别是30个和42个。将参与免疫应答相关GO和pathway的上调基因取交集,得到的基因有3个,对应调控的miRNA有4个。另外,将参与免疫应答相关GO和pathway的下调基因取交集,得到的基因有9个,对应调控的miRNA有13个。结论本研究有助于阐明EV71和CVA16感染后宿主——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并为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微小RNA 靶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燃煤污染型氟暴露人群血浆中差异表达的5个微小RNA(microRNA,miRNA)基因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具有重要作用的基因基因模块。方法将本课题组前期筛选的燃煤污染型氟暴露人群血浆中差异表达的5个miRNA(hsa-miRNA-3131、hsa-miRNA-4516、hsa-miRNA-6501-5p、hsa-miRNA-10b-5p、hsa-miRNA-4683)的基因定位到STRING在线数据库(https://string-db.org),筛选PPI网络。使用Cytoscape v3.6.0软件对PPI网络可视化,通过NetworkAnalyzer插件得到拓扑属性值度和拓扑属性值介数,筛选PPI网络的中心节点(度和介数均最高的节点)。同时,采用CytoHubba插件中的最大团中心(MCC)分析方法来确定PPI网络中的重要节点。通过MCODE插件进行聚类分析,筛选PPI网络的基因模块。将基因模块所包含的蛋白质名称在线提交KOBAS v3.0数据库(http://kobas.cbi.pku.edu.cn/),对MCODE插件筛选出的基因模块进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基因的PPI网络由1 035个节点和4 346个边组成。泛素蛋白A-52残基核糖体蛋白融合产物1(UBA52)的度(101)和介数(0.010 723 89)均最高,为PPI网络的中心节点。经MCC分析,UBA52为PPI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从PPI网络中选择排名前5的基因模块,5个基因模块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中高度富集的基因通路分别为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剪接体、内吞作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囊泡转运。结论成功建立了燃煤污染型氟暴露人群血浆中差异表达的5个miRNA基因的PPI网络,筛选出UBA52基因和5个基因模块主要通路。

  • 标签: 微小RNA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KEGG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叉头框转录因子F2(FOXF2)作用于结肠癌细胞中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候选基因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方法设置干扰FOXF2基因的最佳慢病毒转染获得的HT29细胞为沉默组,空载慢病毒转染获得的HT29细胞为对照组。对照组和沉默组各取三个样本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富集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该通路的候选基因。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3组干扰慢病毒沉默HT29细胞中FOXF2的表达效果显著高于空载慢病毒[FOXF2基因信使RNA(mRNA)表达分别为0.29±0.02、0.28±0.05、0.26±0.01比1.00±0.13,FOXF2基因蛋白表达分别为0.20±0.02、0.16±0.01、0.12±0.01比1.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948、3 549.333,均P<0.01),第3组慢病毒沉默FOXF2效果最佳。HT29细胞沉默FOXF2后有389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DEGs显著富集在免疫效应过程、细胞外区域、腺苷酸转移酶活性等功能集团;京都基因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显示,DEGs主要涉及EB病毒感染、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及Wnt信号通路等;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候选基因骨形成蛋白和激活素的跨膜抑制剂(BAMBI)、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耦联受体5(LGR5)、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耦联受体6(LGR6)和MSTRG.14182(新基因)主要涉及正向调控Wnt信号通路、细胞增殖和迁移等生物学过程。沉默组中BAMBI、LGR5、LGR6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mRNA表达分别为1.86±0.21比1.00±0.20、1.95±0.11比1.00±0.09、2.06±0.10比1.00±0.03,蛋白表达分别为1.88±0.02比1.00±0.06、2.08±0.12比1.00±0.04、1.80±0.03比1.0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6、-11.646、-17.584、-24.100、-14.820、-16.710,均P<0.01)。结论沉默FOXF2基因的HT29细胞存在较多的差异表达基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候选基因可能参与正向调控Wnt信号通路、细胞增殖及迁移等生物学过程。

  • 标签: 叉头框转录因子F2 结肠癌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靶基因
  • 简介: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且未完全明了,不同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可能有相同或类似的症状和(或)体征。本文针对NP的发病机制强调寻找疼痛传导通路上的关键点,针对点进行治疗。

  • 标签: 神经病理性疼痛 靶点治疗 周围敏化 中枢敏化 抗痛调节剂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3期
  • 机构:帕金森症是目前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的一类神经退行性疾病,而目前的医疗水平并不能有效治疗这类疾病。神经炎症被认为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关键因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小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系统中多巴胺能神经元(DN)的退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神经细胞的炎症反应是如何影响其存活以及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仍不清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胆汁淤积即胆汁的生成和排泌障碍导致肠道内胆汁缺乏及毒性胆汁成分在肝脏、体循环中聚集的病理生理过程[1-3]。主要临床表现有黄疸、瘙痒和乏力等。实验室检查可出现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升高,发生肝细胞损伤时可有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transaminase,AST)升高[2]。生理情况下,胆汁的正常代谢受相关核受体和转录后调控机制调节。胆汁酸的转运有赖于分布于肝肠循环各个部位的细胞膜转运系统协同配合。引起胆汁淤积的病因有肝细胞膜转运蛋白基因突变、药物、激索、炎症、胆道梗阻、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些疾病因素通过影响胆汁酸转运蛋白的表达或使其功能受损导致胆汁淤积的发生。此外细胞极性改变,细胞间紧密连接的破坏和细胞骨架改变也可能是胆汁淤积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1]。结介近期该领域的文献报道,本文将对胆汁淤积相关的主要分子机制及治疗点进行综述。

  • 标签: 胆汁淤积 胆汁酸 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