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5 个结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9期
  • 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延江带领科研团队历时5年,在现有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中筛选老年痴呆治疗药物,探讨多靶点综合治疗。其药物治疗研究成果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后,防治新靶点研究成果前不久又在美国《分子精神病学》杂志发表。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3期
  • 机构:帕金森症是目前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的一类神经退行性疾病,而目前的医疗水平并不能有效治疗这类疾病。神经炎症被认为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关键因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小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系统中多巴胺能神经元(DN)的退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神经细胞的炎症反应是如何影响其存活以及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仍不清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肿瘤之一,分子靶向治疗是肺癌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本文旨在回顾并总结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所针对不同点。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分子靶向药物 靶点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抑郁症的机制研究热点之一是炎症反应又称为细胞因子假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过程及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参与抑郁症的病理过程。LCN2能够激活小胶质细胞的M1途径。因此,LCN2可能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从而在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中起作用,为治疗抑郁症拓展了新的思路。

  • 标签: 抑郁症 LNC2 小胶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良性肿瘤的钼X线诊断。方法在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选取收治于我院的67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钼X线扫描,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查结果共发现38例乳腺纤维腺瘤、14例乳腺囊肿、9例乳腺导管乳头状瘤、3例乳腺腺病、3例乳腺增生症。其中35个病变边界清晰、21个部分边界清晰、11个边界较为模糊、乳腺钙化10例、乳腺腺体结构不对称13例、肿块周边晕征7例。结论乳腺良性肿瘤,选择采用钼X线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乳腺 良性肿瘤 钼靶X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低剂量乳腺钼X线摄影技术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乳腺检测的1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30kV、35kV的乳腺钼X线摄影,对比分析2种剂量下的影响质量。结果30kV摄像比35kV摄像的影像质高,其乳腺其中一侧的内外头尾位和斜位具有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5kV是临床进行乳腺钼X线摄影的最佳值,能有效降低摄影曝光量且提高摄像质量。

  • 标签: 低剂量 曝光量 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分析乳腺钼摄影检查误漏诊病例的影像表现,以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进行乳腺钼摄影,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误漏诊病例18例,均进分析误漏诊原因。结果5例纤维腺瘤及2例乳腺癌漏诊,乳头状癌误诊为纤维腺瘤2例,黏液腺癌误诊为纤维腺瘤2例,髓样癌误诊为纤维腺瘤1例,脂肪坏死误诊为乳腺癌3例,淋巴瘤误诊为乳腺癌2例,多中心乳腺癌误诊单病灶1例。结论乳腺钼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局部点压放大摄影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的细节,结合临床及多种检查方法联合诊断有助于降低乳腺疾病的误诊和漏诊率。

  • 标签: 乳腺 乳房X线摄影术 误漏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低钼钯曝光量对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SIEMENS公司MAMMOMAT3000型乳腺摄影机,将60例乳腺肿块受检者左侧乳腺检查时采用25kV摄影,右侧乳腺检查时采用30kV摄影,其它检查参数均相同,分析双侧乳腺CC位和MLO位的各60幅影像,记录曝光量(mAs)值,统计学分析影像结果符合率。结果30kV比25kV摄影曝光量值平均降低约2.0倍,且影像质量高;对CC位和MLO位25kV、30kV摄影时的曝光量值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CC位t=3.96,p<0.05,MLO位t=3.57,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2组影像质量进行X2检验,X2=10.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乳腺钼X线摄影千伏使用30kV为宜,能够有效提高影像质量降低被检者的曝光量减少辐射量。

  • 标签: 乳腺疾病 乳腺钼钯X线摄影术 低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钼X线误诊及漏诊原因,提高乳腺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近年来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而钼X线误诊及漏诊的12例病例临床资料。结果12例误诊漏诊病例中误诊为乳腺纤维瘤4例、乳腺炎2例,乳腺小叶增生4例,乳腺囊肿2例。误诊的原因(1)诊断经验不足,(2)摄片时位置及技术。结论钼X线对乳腺癌虽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存在一定的误诊及漏诊情况,临床应充分考虑相关影响因素,减少干扰,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乳腺癌 钼靶X线 误诊及漏诊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ET-CT在食管癌区勾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到2014年收治的22例食管癌患者,在非同机扫描后,分别在PET-CT、CT融合图像上对患者区体积进行勾画,PET-CT、CT区勾画上的作用比较分析。结果在勾画区的CTV、GTV上,PET-CT小于CT。在心脏、肺、脊髓、气管受量上,PET-CT勾画区也明显低于CT,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以PET-CT图像融合作为基础来进行区勾画,并制定放疗计划,可以对周围正常器官和组织予以有效保护,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PET-CT 食管癌 靶区勾画 作用
  • 简介:近年来紫薯因其口感软糯甘甜而深受喜爱。但网上经常有这样的声音:紫薯是转基因食品,不能吃。其实紫薯不是转基因食品,而是一种有营养价值的薯类。紫薯,又名黑薯、紫甘薯、紫红薯,和我们常吃的红心红薯、白心甘薯一样都是天然薯类。目前我国各地栽培的紫薯品种有山川紫、美国黑薯、德国黑薯等。

  • 标签: 转基因蔬菜 转基因食品 营养价值 薯类 甘薯 红薯
  • 简介:摘要OBSL1基因编码细胞骨架适配蛋白,其在连接细胞膜结合胞核蛋白中发挥细胞质支持网络作用,与3M综合征等疾病密切相关,目前的研究多与此有关,而在其他疾病的研究中少见。本文旨在对OBSL1基因的结构、功能、与3M综合征及肿瘤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OBSL1 分子机制 3M综合征 肿瘤
  • 简介:基因(pseudogene)是指基因组中与正常编码蛋白基因序列相似,但缺乏功能的DNA序列。自从1977年假基因被发现以后,假基因主要被认作为无功能的进化遗迹。但是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部分假基因不但能够行使转录或翻译功能,而且能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基因表达调控作用。作者就假基因的发现、分类、产生、特征、在疾病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假基因 分类 特征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射频热凝点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根据射频仪的功能特点,设计一种点穿刺技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根据临床表现、X线平片、CT及MRI片,找出压迫神经的点,计算出点在X线正侧位的位置,进针深度和穿刺途径。结果280例。优224例,占80%,良42例,占15%,可14例,占5%,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射频上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高效、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射频热凝 靶点穿刺 靶点治疗 椎间盘突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手术患者静脉使用控瑞芬太尼麻醉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50例老年行非心脏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观察组75例,对照组行芬太尼麻醉,观察组行瑞芬太尼控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血压及心率对比显示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及认知功能恢复时间对比显示,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手术患者实施静脉控瑞芬太尼作麻醉是一种安全性高,且效果显著的麻醉方式,能保持稳定的麻醉状态,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手术患者 静脉靶控麻醉 瑞芬太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