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工程问题()重庆大渡口区重钢实验小学钟声渝一注水与排水问题例1水池上装有甲、乙两个大小不同的水龙头,单开甲龙头1小时可注满水池。现在两个水龙头同时注水,20分钟可注满水池的12,如果单开乙龙头需要多长时间注满水池?分析与解注水与排水问题与工程问题一...

  • 标签: 工作效率 工程问题 蓄水池 排水管 进水管 工作量
  • 简介:1.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花瓶要受到____力和____力的作用,此两个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 标签: 二力平衡 静止 物体
  • 简介:用复合酶法对大蒜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考察了不同浓度沉淀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以多糖提取得率为指标,苯酚一硫酸法测定多糖的总糖含量,采用正交实验确定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和果胶酶的最佳配比,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复合酶提取大蒜多糖的最佳工艺;分别用羟基自由基(·OH)和1-苯基-2-苦基肼基(DPPH·)有机自由基测定了大蒜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复合酶法提取大蒜多糖的最佳酶配比: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果胶酶的配比为1:60:5;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温度为55℃,提取时间为90min,pH值为4,料液比为1:30g/mL,该工艺条件下多糖提取得率达74.28%;80%的乙醇沉淀多糖对DPPH·和·OH的清除作用最显著,40%次之,粗多糖最弱.复合酶法提取大蒜多糖具有提取得率高的优点,并且大蒜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 标签: 大蒜多糖 复合酶 提取 抗氧化
  • 简介: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因素,响应面优化地参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同时测定地参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显示最适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60g/mL,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5h,总黄酮提取率为(9.08±0.91)%.地参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46mg/L,作用优于VC.该工艺稳定可行,可有效富集地参中黄酮类化合物,可进一步开发及利用.

  • 标签: 总黄酮 地参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抗氧化
  • 简介:用流动反应器、XRD、IR和DTA等方法对杂多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在异丁烯部分氧化中的催化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在PMO12As0.6Cu0.1Ox中加进适量的K和V得到的杂多化合物在异丁烯一步氧化为甲基丙烯酸的过程中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性能。通过调变催化剂的组成和优化反应条件,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醛总收率达67%。V和K加入到母体磷铝酸(PMO12)中增强了热稳定性,和母体相比催化剂的分解温度提高了200℃。

  • 标签: 杂多化合物 氧化 异丁烯 甲基丙烯酸 甲基丙烯醛
  • 简介:建立了用于混合铜矿石中自由氧化铜测定的方法。试样用含亚硫酸钠(6g/L)的硫酸(10%)溶液浸取2h,选择性溶解铜氧化物,过滤并煮沸滤液,用去离子水稀释后电解。溶液中的铜离子电积至阴极铂网上。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残余于电解后液中的铜离子;同时用硝酸(1+1)溶解铂网上的铜,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与阴极铜共电积的杂质元素含量,用铂阴极差重加上电积后液残余铜含量并减去共电积的杂质元素含量可计算出氧化铜矿中酸溶铜含量。与碘量法相比,不用肉眼观察颜色变化确定终点,人为误差小,结果稳定、准确。通过对加拿大氧化铜矿标准物质AMIS0050进行测定(n-12),方法准确度可靠。并选取15批次的氧化铜矿检测,与经典碘量法比对,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混合铜矿 自由氧化铜 电重法 碘量法
  • 简介:1.计算(12×21×45×10.2)÷(15×4×0.7×5.1)=.2.计算271217+72517×0.125+14×72517+72517×0.625=.3.将四个不同的自然数填入下式(□+□)×(□-□)=12的四个□中,使得等式成立,这四...

  • 标签: 训练题 获奖人数 自然数 等腰直角三角形 数学竞赛 百分数
  • 简介:一、一元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1.一2的相反数是().1l(A)2(B)一2(c)—il(D)一_二二一2.(一n’)。的计算结果是().(.4)Ⅱ(B)一Ⅱ一’(C)n一。(,J)“。3.与三角彤二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足这个‘:角形的().(A)三条中线的交点(B)n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三条高线的交点(D)一边的乖“乎分线的交点r一。4.在函数、:蔓』!__l中,『{,】乏砒v的取值范…t垃()坫=l(j白≠:.,气角形({)Y≥一1(C)l>15『』【】【訇(jj1.r≠【)40,已妇((j)2R、f(fj)lx、jj筠(一4

  • 标签: 检测题 样本的容量 名学生 角平分线 不等式组 顶点距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用俄歇电子能谱(AES)研究高真空室中铀样及多能量叠加离子注入碳铀样吸附氧气及初始氧化过程。铀以及离子注碳铀样品表面吸附氧及初始氧化行为研究发现,清洁铀表面在本底真空中吸附过程氧元素的体积分数变化呈线性增长,离子注入碳铀样品在本底真空中吸附过程氧元素的体积分数变化曲线存在转折点,转折点后氧元素体积分数变化曲线斜率减小,说明表面吸附氧气的能力减弱。

  • 标签: 离子注入 表面吸附 氧化行为 俄歇电子能谱
  • 简介:分析了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滴加酚酞试液有关异常现象的反应原理,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加以探讨,并提出实验改进措施。

  • 标签: 过氧化钠 酚酞 褪色
  • 简介:采用一种新型燃烧剂抗坏血酸,燃烧法快速制备铁酸钴的复合氧化物.经XRD考察硝酸铁和硝酸钴摩尔比对复合氧化物的影响,电镜表征复合氧化物的形貌、BET表征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积以及紫外表征复合氧化物的紫外吸收性能.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对铁酸钴的复合氧化物进行光催化研究.考察了溶液酸度、光照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双氧水用量等条件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最佳光催化条件:当Fe(NO3)3,Co(NO3)3和抗坏血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2∶1时所制备的铁酸钴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量为200mg/L,溶液的酸度为pH=6;脱色的最佳条件为当Fe(NO3)3,Co(NO3)3和抗坏血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3∶1时所制备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量为100mg/L时,pH=4;复合氧化物还对六价铬的吸附率为58%,对铅的吸附率为45%.

  • 标签: 铁酸铋 光催化 燃烧法
  • 简介:混合生育酚、γ-生育酚和δ-生育酚在丙烯腈/丁烯/苯乙烯(ABS)中的抗氧化性能用氧化诱导时间来评价。三种常用的酚类抗氧剂及维生素E(α-生育酚)用做对照。混合生育酚发现在丙烯腈/丁烯/苯乙烯中具有比受阻酚抗氧剂或维生素E高的抗氧效应。γ-生育酚发现是造成混合生育酚改善的主要原因。

  • 标签: Α-生育酚 抗氧化性能 ABS树脂 氧化诱导时间 受阻酚抗氧剂 维生素E
  • 简介:采用氯化铵-氨水体系溶解试样,干过滤后,向移取的滤液中加入氯化钡和硫酸共沉淀铅离子,过滤分离硫酸铅沉淀,向滤液中加人抗坏血酸、氟化钾、硫代硫酸钠等掩蔽剂掩蔽少量干扰元素。在pH=5~6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以甲酚橙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测得结果为氧化锌、水溶性锌和镉合量,扣除由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得的水溶性锌量和镉量,即为氧化锌量。对总氨浓度、氯化铵-氨水浓度比、溶液加入量、搅拌时间、共存离子干扰、精密度等进行了实验,建立了EDTA滴定法测定含锌物料中氧化锌物相的分析方法。实验证明,氧化锌含量在24%~83%时,方法精密度(RSD)为0.25%~0.54%,加标回收率在99%~104%,完全满足含锌物料中氧化锌的测定要求。

  • 标签: 含锌物料 氧化锌 物相 EDTA
  • 简介:利用线性伏安法和恒电流电解法研究了苯酚在Ti/PbO2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反应,通过电氧化过程中反应物和中间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研究了苯酚在Ti/PbO2电极上电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实验发现,Ti/PbO2电极对水溶液中苯酚的电氧化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25℃时,对初始浓度为2mmol/L的苯酚水溶液,恒定电流密度为50mA/cm2,电解3h,苯酚转化率为98.02%,有机碳去除率为54.36%.苯酚在Ti/PbO2电极上电催化氧化要经过对苯酚或邻苯酚、对苯醌、反丁烯酸和草酸,最终变成和水的历程.第一步反应苯酚转化的主产物是对苯酚.对苯酚转化为苯醌和苯醌转化为反丁烯酸的反应为慢反应,反丁烯酸转化为草酸的反应为快反应.

  • 标签: 苯酚 电氧化 电催化 反应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