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春秋宗妇鼎铭文中的“王子”是姓氏;列公意即列国国君;宗妇是指同姓大夫之妻;郜馨的称名形式是“国名+姓氏”,指代郜国的馨姓女子。宗妇鼎铭文大意是:郜馨——她是王子姓的列国国君的同姓大夫之妻——作器保治郜国。列国和郜国过去没有引起学者的注意。对于宗妇鼎铭文的考察,使我们开始关注到这两个侯国。列国位于战国邯郸附近的列人地;郜国先位于陕西酃县,后迁至蜀中的临邛。它们的姓氏分别是王子、馨。

  • 标签: 宗妇鼎 列国 宗妇
  • 简介:曾点(《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作蒇),字皙。“皙”字《说文解字》训“人色白也”。又《左传。定公九年》“皙帻而衣狸制”,孔颖达疏云:“皙是面白之名。”

  • 标签: 弟子 解诂 孔子 《说文解字》 孔颖达
  • 简介:动漫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近年来在全球发展迅猛。国外动漫产业的年产值已超过2000亿美元,与动漫产业相关的周边衍生产品产值则在5000亿美元以上。中国动漫产业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空间广阔。据一家国际数据公司的统计,中国动漫产业市场的年需求规模至少为600亿元。还有一些专家估计,中国动漫产业将拥有超千亿元产值的巨大发展空间。

  • 标签: 动漫产业 产业发展 国际数据公司 年产值 文化产业 衍生产品
  • 简介:关于蜀族的“蜀”的解释,《说文》谓:“蜀,葵中虫也,从虫,两目像蜀头,中像其身蜗蜗。”《尔雅·释文》引作“桑中虫也,是葵应为桑之讹。”以上引文是说“蜀”是桑林中生活的蚕。后世一些学者据此认为“蜀族”是古代养蚕的民族。当然,还有其他的解释。

  • 标签: 族名 释文 学者 民族 古代 生活
  • 简介:如果你对喀什没有向往之心,那么一定是因为你还不够了解,如果你对喀什不疯狂迷恋,那么一定是因为你们还不曾相见。这是我从喀什归来后发在微信朋友圈的话,朋友调笑:“喀什什么样的风情把你迷恋成这样子啊?”其实,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但又觉得喀什的风情不太可,或许很多人都觉得可以看透乌鲁木齐或者伊犁的五脏六腑,但却似乎看不透喀什噶尔那双隐藏在面纱后的眼睛。

  • 标签: 喀什噶尔 风情 沉醉 乌鲁木齐 迷恋 朋友
  • 简介:澹台灭明,字子羽。“澹台”为复姓,“减明”是其名。“灭”本灭没义,借为“蔑”。《逸周书·克殷》“侮减神只不祀”,《史记·周本纪》作“侮蔑”,是“减”、“蔑”古可通。

  • 标签: 解诂 弟子 孔子 逸周书
  • 简介:《国语》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史料,韦则是我们弄清《国语》所载史实和思想的重要依据。韦具有体例完备、兼采诸家、征引广博、注释简洁的特点,这些特点拉近了《国语》与经史的关系,提高了《国语》的地位。《国语》韦具有承前启后的价值,开集解之风,这是使得《国语》流传至今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国语》 韦解 特点 价值
  • 简介:〔一〕1938年10月,武汉三镇已处在日寇三面包围之中,国民党政府仓皇迁至重庆。武汉势将弃守。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坚持按时出版,根据形势发展,曾在8月间由徐光霄、华岗(华西园)带队,调动部分干部和印刷器材、纸张等设备物资,租用两条木船,先期撤...

  • 标签: 《新华日报》 新知 书店 八路军 抗日战争 国民党政府
  • 简介:“威约”亦见《焦氏易林》。《中孚之比》:“威约拘囚,为人所诬,皋陶平理,几得脱免。”《既济之旅》:“威约拘囚,为人所诬,皋陶平理,部械出牢,脱归家闾。”此“威约”与“拘囚”连用,联系《报任安书》“在穽槛之中”、“幽于园墙之中”,不难发现,此词就是表示被剥夺人身自由之意。

  • 标签: 《报任安书》 《焦氏易林》 人身自由 皋陶 中孚
  • 简介:宋元丰五年(1082)壬戌,苏辙《次韵陈师仲主簿见寄》言:“朽株难刻画,枯叶任凋零。旧友频相问,村酤独未醒。山牙收细茗,江实得流萍。颇似申屠子,都忘足被刑。”孔凡礼《苏辙年谱》谓:“末云‘颇似申屠子,都忘足被刑。’

  • 标签: 苏辙 年谱 次韵
  • 简介:本文主要讨论了郭店楚简《成之间之》篇“小人不[纟呈]人于刃”的释读问题,分析了目前学术界已有的各种说法,指出“小人不[纟呈]人于刃”应读为“小人不[纟呈]人于能”。意思是小人不应该快意于在技能方面胜过人。

  • 标签: 逞能 小人 君子
  • 简介:整理并披露一段尘封于70多年前成都僧众在抗战最艰难岁月的义举史实,除了有对成都抗战历史文化中一些几乎淹没沉寂的点滴史实聚沙成塔补白的意思外,对于后人了解这座底蕴厚重的现代城市颇有益处。

  • 标签: 抗战期间 史实 成都 历史文化 现代城市
  • 简介:2003年版的《阳山县志》,在谈到今阳山县的历史沿革时.都有“后汉并阳山人阴山.三国吴复置”云云。须知,后汉的阴山县在今湖南洙水流域(今湖南攸县西南境),中间隔了桂阳郡的耒阳、便县、郴县、临武、桂阳五个县,两县一南一北相距六、七百里.又怎么能相并呢?

  • 标签: 后汉 阳山县 湖南
  • 简介:西汉末严遵所着《道德指归论》(《老子指归》),有语曰“郁约而辞卑,拘制而体降”。这是一个互文辞格的偶句,故可知“郁约”与“拘制”同义,拘制即拘禁之义。“郁”字上古音为影母物部,微、物对转,郁与威音近可通,故“郁约”之义,豁然可,其与上文“威约”、“畏约”、“忧约”等词,形殊而音近,字异而义同,是一组货真价实的双声连绵词,表示被拘禁、充作仆役、被围困以及被软禁等种种失去人身自由的情况,词性为动词,亦可活用为名词。

  • 标签: 《报任安书》 《老子指归》 人身自由 上古音 连绵词 拘禁
  • 简介:《汉书·司马迁传》录《报任安书》,《文选》亦收,该文两用“威约”一词:“猛虎处深山,百兽震恐,及其在穽槛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马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

  • 标签: 《报任安书》 《文选》 司马迁
  • 简介:文章从萱草“喜生于山坡略隐蔽处”的生长特性与古建筑的形制“堂”(指“南堂”)与“北堂”(指“北室的一部分”)的不同入手,揭示《诗经·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中“背”的含义为“背阴略隐蔽处”,否定了自汉代《毛传》以来,学者多以“背”通“北”,训“背”作“北堂”、“北堂阶下”或“堂背”,以及以“背”通“[缶咅]”的各种传统解释。

  • 标签: 诗经 伯兮 北堂
  • 简介:2002年,成都商业街发现战国时期的独木棺和船棺群,其中一具土型船棺棺尾有一古蜀文字,形如十字交叉的两把双头叉(如图一)。此字孙化君推测为“帝”字,意味着棺主有蜀帝的身份。

  • 标签: 商业街 船棺 战国时期 “帝”
  • 简介:近时见有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十两重足色金锭彩色照片一帧,其锭铭共32字,凿刻字划深峻.颇为清晰。锭铭全文中仅有人名与职务名各一字因有部分连笔或复笔.可能发生不同识读外,其余30字皆可确切辨识,故并不影响此锭全铭的诠释。

  • 标签: 彩色照片 万历年间
  • 简介:<正>首先说"文亡隐言"的"言。"对照简文,"言"字下部似缺,而且比简文其它释"言"之字多一小横,故李学勤释作"意";~①朱渊清、廖名春释作"音。"~②但我认为字仍当从马承源释作"言。"~③简文下部虽残,但对照其它释"言"之字,长度已够。至于多一小横的问题,对照郭店简,知"言"有两种写法,或有横,或无横,且一篇简文也有两种写法,如《成之闻之》。而且就先秦文献来看,没有将"文"和"意"、"音"联系起来的,倒有许多将"文"和"言"联系起来的例证,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孔子语:"《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晋为伯,

  • 标签: 隐言 简文 《诗论》 小横 言以足志 文以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