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拜读《书法》二○一三年第九期谷国伟先生所撰《新出土北齐〈和子墓志〉》(以下简称谷文)展示的精湛书法艺术,颇受教益,但发现文中存在一处错误尚需考辨纠正。谷文称:“墓主人和子,卒于天统三年(五六七)二月八日,享年五十四岁,死后葬于横河(广东博罗县的西北部)西二里。”由志文知,和子生前官拜北齐“幽州范阳太守”。如此则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当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

  • 标签: 北齐 墓志 辨正 南北朝时期 书法艺术 《书法》
  • 简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彩排的受伤,让她锴失了成为唯一在开幕式上独舞表演的历史机遇,也让她至今仍不得不与轮椅为伴。2009年11月,刘完成了受伤后的第一次演出。在“舞动无界”的舞台上《最深的夜,最亮的灯》堪称一支心灵之舞,坐在轮椅上的刘用她全部的热忱完成了令人震撼的表演。

  • 标签: 北京奥运会 开幕式 受伤 表演 轮椅
  • 简介:中国是产竹大国,竹文化历史悠久,相关的艺术品亦层出不穷,在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竹刻是在我国悠久深厚的竹文化传统基础上,随着明代中后期文房雅玩鉴藏之风的兴起而成熟的特种雕刻艺术,是文人艺术与民间雕刻工艺相互交融的结晶。明清竹刻工艺的发展,主要集中于江南,尤以嘉定,金陵两派为著名。嘉定竹刻是历史上递衍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雕刻艺术流派,其以"嘉定三朱"为先导,继而涌现出吴之瑶、

  • 标签: 竹刻艺术 风流 文化历史 雕刻艺术 雕刻工艺 明代中后期
  • 简介:十月二十二月下午,电视剧《寻找回来的世界》的作者柯同志在我院作了有关《寻》剧的报告。她丰富的生活阅历及独到的艺术见解,给听众以深刻印象。她谈到自己对艺术的追求时说,创作首先是真实,要把握住生活的褡流:其次是亲切感;再次是深刻,作品要达到一种有力度的美;最后是新.使作品既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

  • 标签: 创作经验 同志 柯岩 艺术见解 生活阅历 《寻》
  • 简介:宋哲陆九渊主张“心即理”,明代王守仁进而提出“心外无物”。但若深究,则于心而言,似乎自然风物、他人社会,以至庙堂神明皆可为外物,只是这些形形色色之物,即便不在心外,却也并不安分,总以或深或浅、或激烈或隽永的方式,塑造、冲撞着人的心境,从而使古往今来的艺术观念与活动,在此间生成。

  • 标签: 展览作品 心外无物 艺术观念 心即理 陆九渊 王守仁
  • 简介:彩画法是当今中国画坛上非常受欢迎的创作手法。它以材质华丽的彩入画,通过一定程序的制作,使画面产生变化万千的视觉效果,在近年的各类大展中,彩画因之获得诸多大奖。为引导彩画的研究和创作,提高创作水平,安徽大学艺术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国画家》杂志社决定于2002年10月20日至2003年元月20日联合在安徽大学举办彩画高级研修班。

  • 标签: 岩彩画 彩画高级 研修班招生简章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10-10
  • 简介:概念在顾恺之理论中并没有出现,都是在说一种特有的画韵,神、气、韵的综合

  • 标签: 中国艺术 源考 艺术范畴
  • 简介:画史记戴唐代画家张璪,能以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作生枝,一作枯枝,随意纵横,应手间出,气傲烟霞。当时画坛名家毕宏,一见惊叹,问其所授,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张璪之画及其《绘境》一书,皆己失传。他作画是否这样,姑且不去考证。但他这两句话却是留给后代的宝贵遗产。虽只八个字,其含义却博大精深,绘画之妙理奥旨在其中矣.

  • 标签: 外师造化 张璪 画史 心存目想 毕宏 中国画家
  • 简介:鄂伦春族神话作为民族的一种特殊文学作品,不仅是民族历史、社会生活面貌的再现,还引导和强化着民众对本民族的认同,并以独特方式为其他学科提供资料、依据,是研究鄂伦春民族起源的宝贵资料之一。

  • 标签: 鄂伦春族 神话 族源 民族认同
  • 简介:在工业化社会中,我们早已难以亲近真正的自然,甚至也远离了古代社会中文人以书画、园林营造出的人与自然相融合的诗情画意。在很多人看来,当代人是与自然相脱节的,但事实上,在当代,我们只是运用各种新媒介来对自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符合时代语境的诠释。邓国教授的《诺亚花园II》即以精心制作的假植物取代了原有空间中的梅、兰、竹、菊、松等自然植物,运用多重镜像,透过影像与装置的多重组合,带来了视觉上真实与虚幻的交织,从而也展现了现代人的自然观念。

  • 标签: 花园 人与自然的关系 工业化社会 古代社会 诗情画意 时代语境
  • 简介:中國書畫最透徹的品評見于原作之上收藏者與鑒賞家之題記,而這些題記一般遵循兩個準則:一是品題者采用與原作相同的材料與技法以及同樣的用筆規範,形成統一的美感與藝術傳承;二是品題者把卷子各部分視為一體,如魚在水,共相共生。銘刻的品題同樣采用上述準則。本文以山東泰山經石峪題刻為例,通過對明人萬恭、李邦珍在泰山經石峪的銘刻題記進行分析,揭示出岩壁上的銘刻题記亦是另外一種形式的藝術品評。

  • 标签: 泰山經石峪 題記 萬恭 品評
  • 简介:一、克孜尔石窟壁画及其表现特点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的悬崖上,原属龟兹古国的疆域范围,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承载着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要务。印度佛教的传来,使克孜尔石窟的开凿和大量石窟壁画的绘制成为一种必然。石窟壁画是用来宣传佛教教义的重要形式和有效手段。克孜尔石窟壁画,是吸收糅合了多种外来艺术因素而又能很好体现本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绘画艺术。

  • 标签: 克孜尔石窟 石窟壁画 岩彩画 现代 文化艺术交流 古丝绸之路
  • 简介:“心迹——邵水墨艺术展”于2012年4月21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研讨会就邵作品从形式、形态以及精神等层面展开了讨论。邵的书法从少字书慢慢走向了抽象以及其他一些新的变化,他是用这些东西来指涉当下社会的形式和社会上发生的事件和问题,他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1985--1995年,这十年间对少字书进行了研究,挑战的是日本现代书法。

  • 标签: "心迹--邵岩水墨艺术展"研讨会 艺术家 邵岩 抽象艺术
  • 简介:刘巍巍:作为几十年来一直从事教学的教授,您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您认为目前鲁美油画系的教学传统有哪些需要发扬抑或需要提升的空间?王:传统是历史沿传下来的经验、制度和行为方式。是历史发展继承性的表现。它也会随着时间和潮流慢慢发生变化,不是死的东西。

  • 标签: 鲁迅美术学院 教授 王岩 油画 教学经验 教学传统
  • 简介: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日本导演井俊二陆续推出了《情书》(1995)、《梦旅人》(1996)、《燕尾蝶》(1996)、《四月物语》(1998)、《关于莉莉周的一切》(2001)等一系列青春题材的影片,这些作品以青春的正负面为切入点,向世人展示了一幅既温情又残酷的青春画卷。作品中动静结合的剪辑手法与写意又独立的唯美画面以及导演对生死的哲学思考,共同构成了其青春题材作品的影像特质。

  • 标签: 岩井俊二 节奏感 写意性 独立性 死亡美学
  • 简介:<正>西汉以前,我国的文化只是一种单一的、主要是在汉民族背景下发展的文化。佛教的传入,标志着中国文化第一次同外国文化的接触。千百年来,这一外来的宗教和我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已由传入交流而融汇成为整个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和儒、道等学派一起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某种文化心理结构和性格特征。作为宗教文化,一般包含哲学理论和文学艺术两个方面。宣传教义最有效的莫过于采用

  • 标签: 佛教音乐 佛曲 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音乐 文化心理结构 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