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基于铝电解槽熔体内氧化铝溶解过程动力学机理,提出了综合的传热传质控制模型,以描述未结块和结块氧化铝颗粒的溶解过程。基于相关商业软件和自定义算法,并结合颗粒收缩核模型,采用合适的差分求解方法,对氧化铝颗粒溶解速率、溶解时间和溶解质量进行计算,探讨若干对流和热条件参数对氧化铝溶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氧化铝浓度和增大氧化铝扩散速率可以增大未结块颗粒溶解速率,减少未结块颗粒溶解时间;提高电解质过热度和氧化铝预热温度可以增大结块颗粒溶解速率,减少结块颗粒溶解时间。对某300kA铝电解槽内氧化铝溶解过程进行计算分析,得到的氧化铝溶解质量比例曲线数据与文献结果比较接近;氧化铝溶解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未结块颗粒的快速溶解和结块颗粒的缓慢溶解,溶解时间数量级大小分别大约为10和100s;结块颗粒是影响整个氧化铝溶解过程的最主要因素。

  • 标签: 铝电解槽 氧化铝颗粒 溶解过程 传热传质 差分求解方法
  • 简介:采用等温溶解饱和度法,在25~100°C下于密闭的聚四氟乙烯容器内测定ZnO在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在低浓度NaOH溶液中,平衡体系中只有ZnO一种固相存在,此时氧化锌的溶解度基本上不随温度改变。随着NaOH浓度增高,平衡固相由ZnO突然转变为NaZn(OH)3。这个突变点叫不变点。不变点的NaOH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在同一温度下NaZn(OH)3的溶解度随NaOH浓度增加而减少。在同Na2O浓度下,温度越高,NaZn(OH)3的溶解度越高。

  • 标签: ZnO溶解度 NaOH溶液 Na2O-ZnO-H2O体系 平衡相图
  • 简介:研究硫铜钴矿生物浸出过程中细菌的作用及其溶解反应途径。结果表明,间接作用机制和接触作用机制均对硫铜钴矿生物浸出过程产生影响。当细菌吸附到矿物表面时,矿物溶解速率显著加快,说明浸出过程中接触作用机制对硫铜钴矿的溶解有重要影响。浸出过程中硫元素氧化价态的变化顺序为S-2→S0→S+4→S+6,并有单质硫沉淀在矿物表面,说明硫铜钴矿生物浸出过程按照多硫化物途径进行。硫铜钴矿表面被细菌严重腐蚀,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腐蚀坑洞,并有单质硫、硫酸盐及亚硫酸盐生成。这些氧化产物在矿物表面形成一层钝化层。

  • 标签: 硫铜钴矿 生物浸出 细菌 反应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