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RHF/4-31G基组对氢氰酸的硼氢化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IRC分析表明:氢氰酸与甲硼烷通过“类四中心”过渡态,直接加成生成产物.排除了另两种反应机理的可能性:(1)甲硼烷直接进攻碳-氮π键,经三中心过渡态生成产物;(2)首先形成直线型分子复合物,然后靠分子内氢迁移重排生成产物

  • 标签: 硼氢化反应 反应机理 内禀反应坐标法 氢氰酸 甲硼烷
  • 简介:摘要:化学制药是新时期药品制作工作当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际工作环节中,对技术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制药企业引起重视,并积极研究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时代发展的基本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化学制药环节中,使用的主要合成方式就是中低温合成反应技术,这就要求制药企业引进专业的制冷工作设备,确保制药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中低温合成反应的应用优势及现阶段的发展前景展开分析,明确工作的侧重点,并重点介绍反应过程的基本操作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

  • 标签: 化学制药 中低温 合成反应 实现途径
  • 简介:方剂,顾名思义,其意包括了方和剂两个方面。从字义论,方,象形字.“下从舟省,而上有垃头之象”,其本义为“拼船也”(《说文》)。古文献中“大夫方舟”(《尔雅》)、“方舟而济于河”(《庄子·山木》)、“不足方”(《仪礼·乡射礼》)、“方舟设泭”(《国语·齐语》)、“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周南·汉广》)以及“蜀汉之粟,方船而下”(《史记·郦食其列传》)等都是这个意思。

  • 标签: 多组分反应 药物发现 方剂 《说文》 古文献
  • 简介:目的:研究围术期多途径给药镇痛对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2例硬膜外腔阻滞择期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多途径镇痛组(M)、硬膜外镇痛组(E)和封照组(C)。在麻醉前、手术切皮后60min及术后第1、3、5天分别取血,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及血糖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结果:M组、E组和C组的ACTH和Col值均于手术60min时显著升高(P

  • 标签: 围手术期 给药途径 镇痛 上腹部手术 应激反应 硬膜外腔阻滞
  • 简介:乙烯作为植物激素在生长、发育、抗逆过程中发挥了其独特的调节作用。本文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概述了植物中乙烯合成途径和信号转导途径的机制。乙烯的合成由甲硫氨酸开始,经过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ACC的氧化裂解形成乙烯,其中ACC合成酶催化的反应为限速反应,为调控乙烯合成的重要环节。乙烯信号的转导由内质网上乙烯受体识别乙烯开始,在胞质中经一条保守的途径,由EIN3将转录信号传递至细胞核中,最后以ERF类转录因子激活或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ERF转录因子参与防卫反应的诱导和寄主对病原菌不亲和互作的建立,受其调控的防卫基因被诱导表达后在随后防卫应答过程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 标签: 乙烯合成 信号转导 诱导抗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考生对于涉及多种反应可能的计算题往往头痛,为什么呢?主要是对反应过程理解得不清楚.如9.3g酒精在16.8gO2中燃烧时生成有CO、CO2、H2O,有些考生认为反应是这样进行的:

  • 标签: 反应过程 反应原理 熟悉 CO2 计算题 H2O
  • 简介:摘要:水分子是细胞和生物体的组成主要组成部分,细胞和生物体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分,虽然它不给生命提供能量但是存在于游离和结合形式参与构成细胞和生物体,与此同时以上两种水通过相互转化直接决定细胞和生物体的生理功能从而使生物向环境适应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 标签: 结合水 自由水 结合水 / 自由水的比值 功能团 脱水缩合 水解
  • 简介:由多组分物质参与的多反应体系的反应关系错综复杂,如何有效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准确识别连续反应和平行反应,合理确定反应途径、优化反应程序,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文章将就每种关系介绍相应的处理方法.

  • 标签: 化学反应 连续反应 过量计算 程序定位 平行反应
  • 简介:研究硫铜钴矿生物浸出过程中细菌的作用及其溶解反应途径。结果表明,间接作用机制和接触作用机制均对硫铜钴矿生物浸出过程产生影响。当细菌吸附到矿物表面时,矿物溶解速率显著加快,说明浸出过程中接触作用机制对硫铜钴矿的溶解有重要影响。浸出过程中硫元素氧化价态的变化顺序为S-2→S0→S+4→S+6,并有单质硫沉淀在矿物表面,说明硫铜钴矿生物浸出过程按照多硫化物途径进行。硫铜钴矿表面被细菌严重腐蚀,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腐蚀坑洞,并有单质硫、硫酸盐及亚硫酸盐生成。这些氧化产物在矿物表面形成一层钝化层。

  • 标签: 硫铜钴矿 生物浸出 细菌 反应途径
  • 简介:归中反应与歧化反应是两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由于大多数归中反应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以及歧化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合一性,使之成为考试的热点。本文以专题复习如下。

  • 标签: 归中反应 歧化反应 高中 化学 解题思路 学习辅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儿科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进行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统计,其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过敏性皮疹等,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阿奇霉素应用到儿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其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过敏性休克、胃肠道反应、过敏性皮疹等,在对儿科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给予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及相对的处理措施,从而有效避免患儿的不良反应加重。

  • 标签: 不良反应 儿科临床应用 阿奇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科临床应用中运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98例儿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阿奇霉素不同给药方式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99例。A组给予其口服治疗,B组给予其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主要消化系统和皮肤系统这两个类型不良反应为主,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全身反应、泌尿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较为少见。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A组高于B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严重程度发现,A组中度不良反应占比高于B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现,不良反应类型以消化系统和皮肤系统为主,其口服不良反应较多且较为严重,静脉滴注较少且较轻。

  • 标签: 阿奇霉素 儿科 不良反应
  • 简介:发现肠道内数以万计的细菌影响了人的免疫系统,其中有好的影响和坏的影响。在鼠的自身免疫模型中,哈佛大学的DianeMathis及其同事发现肠道细菌能够引起身体关节处的自体免疫疾病。

  • 标签: 肠道细菌 反应 免疫系统 免疫模型 哈佛大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探讨疫情时期大学生对SARS疫情的心理反应,344名大学生的心理实验结果显示,大学生对SARS疫情信息关注和预防控制心愿对其心身反应,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产生重要影响,男性对疫情的信息关注和行为反应多于女性,在一学生对疫情的控制心愿和行为反应多于大二学生。大学生淡化对SARS疫情的信息关注和做好积极预防控制,可以解决其心身和行为反应等问题。

  • 标签: SARS疫情 行为反应 心理反应 男性 认知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关于阿奇霉素不同的给药途径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不同给药途径的阿奇霉素应用我院儿童的临床治疗中,研究选择时间在2019年6月-2021年6月,研究人数为100例需要接受阿奇霉素治疗的患儿,并同时将100例患儿分成不同给药途径的两个组,一组使用口服阿奇霉素的方式进行治疗,二组使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方式进行治疗,分组后分别观察两组患儿在不同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详细记录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治疗方式的给药后,发现一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之间数据对比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关于阿奇霉素的不同给药途径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实施,本研究的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说明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时,要提前做好相关的应对措施,根据患儿的自身机体情况,为患儿选择适当的给药方式,以减少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标签: 阿奇霉素 不同给药途径 儿科临床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研究针对儿科临床不同给药方式给予阿奇霉素治疗与患儿不良反应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儿科接治患儿共114例,所有患儿在医生诊断后均建议使用阿奇霉素用于临床治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观测对比不同的阿奇霉素给药方式对患儿在临床上不良反应的关联。结果:数据表明,注射阿奇霉素患儿相比于口服阿奇霉素患儿对临床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显著影响,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给药途径对不良反应影响明显,应用时应实现实时监测,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不仅要确保儿科临床用药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更要保证安全性。

  • 标签: 阿奇霉素 儿科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