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60 个结果
  • 简介:崩岗具有分布广泛、发展迅速、难以治理、危害严重等特点。本文依托兴国县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崩岗侵蚀劣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结合项目区自然现状和治理方向,对不同类型崩岗进行了分类设计,形成生态功能提升与民生改善崩岗治理模式,在减少崩岗危害、恢复生态环境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崩岗,发挥其综合效益,为推动南方红壤区崩岗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崩岗 治理 山水林田湖草 兴国县
  • 简介: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难度基础上,进步研究区域水土保持科学内涵,以及水土保持与雨水资源关系。认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关键与核心在于如何实现雨水资源化;降雨径流调控与利用不仅可实现雨水资源化,而且可以同步解决制约该区发展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2大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亟待研究科学问题与技术问题,并初步构建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雨水资源技术体系框架。

  • 标签: 雨水资源化 水土保持 降雨径流调控 高效利用 黄土高原
  • 简介:本文以2012年冬季福建省中部某个区域资源三号卫星影像为基础数据,经过地形辐射校正后利用NDVI来反演该区域植被覆盖度,后与该区域外业验证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相关性较大,NDVI估算值相比外业验证值相对偏大,说明NDVI像元二分法反演低植被区植被覆盖度偏高。

  • 标签: 冬季 地形辐射校正 植被覆盖度 回归分析
  • 简介:三明市水土保持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成立于1981年,市、县(市、区)两级设立13个水土保持委员会及其办公室,13个水土保持监督站,2个水土保持试验站,2个水土保持监测站,现有水土保持工作人员62人。

  • 标签: 水土保持工作 三明市 生态环境 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 福建省
  • 简介:通过对新疆、甘肃、陕西3省水土流失现状与水土保持工作调查,总结三点体会与建议:1.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研究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在不断实践和认识中做到与时俱进.新疆、甘肃都根据各自不同时期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做足了引水、保水和节水、防风各项措施研究,取得了辉煌成果.2.要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水土保持工作.要认识南北方地理、自然条件差异,北方要解决水少问题,南方要解决水多问题,因此,福建水土流失治理关键截水、保土、排水,同时要推行草灌乔与封山结合增加植被覆盖度方法,充分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关键在于加速推进水土保持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首先,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在保护基础上治理,在治理中保护;其次,要更新理念,把公益性项目实行社会化管理.第三,需要建立融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及试验场地生产经营于运行发展机制.

  • 标签: 水土保持 考察 思考
  • 简介:为了贯彻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百姓富、生态美”战略目标,充分发挥福建“八山分田”和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优势,在解决保护生态与农民增收这对矛盾中,积极探索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改变了林农“要致富,先砍树”传统观念,有效解决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林农增收致富之间冲突,既开辟了山区农民增收渠道,又保护了森林资源。本文从福建省情、林情出发,阐述福建省发展林下经济有利条件、发展现状、主要问题以及今后采取措施。

  • 标签: 林下经济 发展条件 现状问题 对策建议
  • 简介:贵州岩溶山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导致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土壤侵蚀性退化严重,直接威胁到当地居民生存环境,为了更好地执行西部大开发战略,提高贵州岩溶山区居民生活生产条件,促进贵州岩溶山区可持续发展,需对贵州岩溶山区脆弱生态约束及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贵州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成因进行了分析,包括:地形复杂性、地质环境特殊性、降水不均匀性以及人类活动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脆弱生态环境对贵州岩溶土地资源影响,表现为:石漠化、土壤贫瘠化和土壤结构性恶化三个方面。最后提出了脆弱生态约束下贵州岩溶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 标签: 贵州岩溶山区 生态环境脆弱性 土地资源 约束
  • 简介:在分析龙川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下,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计算方法,建立龙川江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进行评估各用水方式下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特征。结果表明,在考虑外流域调水情景下,龙川江流域水资源处于盈余状态,提高了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大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利用方式处于相对可持续利用状态。

  • 标签: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典型流域 滇中地区 龙川江
  • 简介:高岭土矿山开发已经导致当地生态环境受到较为严重破坏,建立有效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矿山生态恢复。本文以福建省闽清县白中镇普贤高岭土矿山废弃地为例,讨论了高岭土矿山生态补偿问题,分别为补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方式、补偿金使用以及补偿标准。而其中补偿标准又是最为重要,主要由矿山开发前为林地时所具有的生态价值和矿山开发后进行生态恢复所需费用决定。计算结果表明,该矿山开发前所具有的生态价值为2050280.86元,矿山开发后进行生态恢复所需费用为1971762.6元,因此,开发此矿山大致需要补偿4022043.46元,补偿标准为251377.72元/hm^2。

  • 标签: 高岭土矿山 生态补偿 生态价值
  • 简介:资源性开发建设项目因其改变原来地形地貌、毁坏植被为特点,且涉及部门行业复杂,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数量众多,造成水土流失有轻有重,人们对其产生危害认识有偏差。根据其造成水土流失原因和发生演变过程相似性,分为阶梯上升期、平顶期、收缩下降期和稳定期四个阶段,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实施以及对公民水土保持意识提高,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非资源性 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流失规律
  • 简介:本文根据泉州市水资源、水土流失现状及存在问题,水土流失对水资源影响,探讨水土保持保护水资源对策与措施

  • 标签: 水土保持 水资源 泉州市
  • 简介:运用生态价值服务功能模型定量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导致区域生态价值功能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给区域环境带来影响。研究表明:根据规划标准,始兴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由2005年35.46亿元减少到2020年35.42亿元,生态价值净减少0.04亿元,减少量只占2005年0.11%,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基本保持稳定

  • 标签: 土地规划 环境 评价 始兴县
  • 简介:类芦我国南方快速绿化水蚀荒漠化地区优良草种。对类芦根蔸土壤中VA菌根真菌调查表明,栽植类芦后,土壤中VA菌根真菌数量大幅度增加,并与类芦根系形成种协调共生体系,极显著地促进了类芦生长。新栽植类芦时,可在基肥中增施少量VA菌根土与磷肥,以促进土壤中VA菌根菌快速繁衍。

  • 标签: 类芦 VA菌根 关系分析
  • 简介:水土保持在小流域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融合土地生产潜力模型,改进广泛用于可持续发展评价生态足迹法,并将其应用于北京市房山区蒲洼小流域水土保持贡献评估。结果表明,模型改进有效地减小了传统比较分析中偏差,在案例分析中取得了较为可靠结论:蒲洼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使其生态承载力提高了30.9%,生态赤字减少了66.7%,从而显著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水土保持 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 小流域 生态承载力
  • 简介:赣州曾是南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经过20多年连续大规模集中治理,全市水土流失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但在新历史时期,水土保持工作又面临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面对水保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需要我们以新思路、新举措实现水保事业新发展是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提升工作水平;二是以预防监督为重心,加强行业管理;三是以改善民生为基点,打造“德政工程”;四是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促进事业发展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水土保持 赣州
  • 简介:福州市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成立于1983年。现有机关事业编制11名。全市各县(市)区设有水土保持办公室.各多镇均配有专(兼)职水土保持监督员。全市共有水土保持干部136名。

  • 标签: 福州市 福建 水土保持 水土资源 生态环境
  • 简介:摘要招投标制经济社会市场竞争种基本方式,水土保持工程具有与其他水利工程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水土保持项目招标投标工作实现工程目标的重要前提。本文介绍了水土保持工程及招投标工作特点,阐述了水土保持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应注意几个问题。

  • 标签: 水土保持工程 水利工程 招投标
  • 简介:人口、粮食、贫困、环境四大问题之间,人口对其他三个问题都有压力。粮食与环境之间存在激烈相互冲突,如何在不破坏环境情况下将粮食产量最大化重要课题。贫困却使得人口增长,而粮食缺乏加剧了这过程。对于贫困—人口—粮食—环境体系而言,解决人口问题最主要方法。

  • 标签: 关系体系 人口 粮食 贫困 环境
  • 简介:毕节地区自1989年实施长治工程,建设精品示范小流域工程及生态建设扶贫项目,对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毕节地区开展小流域治理工程分析,阐明了贫困山区进行生态建设迫切性,并针对贫困山区特点提出了些适合山区水土保持小流域可持续发展措施,同时也指出了贫困山区水保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和对策。

  • 标签: 毕节地区 贫困山区 小流域 可持续发展 灾害预警
  • 简介:生态农业建设区域水土保持重要组成,因地制宜生态农业模式不仅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同时能改善农村与农业生态环境,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生态农业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我国南方地区发展生态农业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根据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总结了我国南方目前典型生态农业模式,为推动我国南方生态农业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生态农业 水土保持 生态农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