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东北黑土区流域侵蚀产沙建立宏观认识,以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区,选择不同尺度的典型流域,通过收集降水、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资料,计算不同尺度流域土壤流失量;采用流域出口量水堰和水文站径流泥沙观测资料,计算流域输沙量,从而得出不同空间尺度典型流域悬移质泥沙输移比(SDR)。研究区小尺度流域全年SDR为0.33,大中尺度流域SDR变化于0.005~0.365之间,平均仅0.051。本区SDR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小尺度流域雨季SDR为0.38,春季融雪侵蚀期仅为0.17;流域面积(A)和主河道比降(SLP)是影响大中尺度流域SDR的重要因素;SDR与A呈幂函数递减关系,这在丘陵漫岗区更为显著;山区的流域的SDR随SLP的增加而递增。研究成果有助于建立本区土壤侵蚀与流域产沙之间的定量关系,为流域水土保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泥沙输移比 土壤流失量 输沙量 流域面积 主河道比降 黑土区
  • 简介:森林是水源涵养功能的基础和载体,青海省北川河流域森林覆盖较好,但当前流域内林地的水源涵养情况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青海云杉、白桦、华北落叶松、沙棘和青杨这5种在流域典型树种,对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10个与水源涵养功能密切相关的指标进行流域森林水源涵养分析评价,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各林种和各指标的权重。结果显示:在林冠层的比较中,青海云杉和白桦的水源涵养能力最佳,华北落叶松次之,沙棘和青杨居末;但在枯落物层的比较中,华北落叶松、白桦和青海云杉的水源涵养能力较好,青杨居中,沙棘表现最差;而在土壤层的比较中,青海云杉和白桦同样水源涵养能力较好,沙棘居中,青杨和华北落叶松较弱。同时,在利用层次分析法检验得到:青海云杉权重最髙,达到25%c,另外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占林冠、枯落物和土壤这3层比重最大,为70.51%。综合林冠、枯落物、土壤和层次分析比较结果,当前水源涵养能力排序为:青海云杉林地>白桦林地>华北落叶松林地>沙棘林地>青杨林地。这一结果为进一步讨论流域内植被景观格局和空间优化配置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 标签: 层次分析法 水源涵养能力 林冠 枯落物 北川河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以典型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小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进行了评价。首先,分析了小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其次,基于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构建了小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完整性、生态敏感性、生态脆弱性和生态恢复力四个方面。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保障小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 简介:在丹江鹦鹉沟小流域,利用网格状取样和典型样地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样采集,共计采样点268个,研究土壤颗粒组成和分形特征,以及与土壤全氮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粉黏粒质量分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土层下土壤粉黏粒质量分数平均值均表现为农地〉林地〉草地。经ANOVA分析,不同土地利用在10—40cm土层的粉黏粒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10~20cm土层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更能代表不同土地利用的差异。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坡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坡向和海拔无显著相关性。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在0~20cm土层与中粗砂粒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和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在20~60cm土层均与土壤粉黏粒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鹦鹉沟流域0~10cm土层的土壤粉黏粒储量为13.28万t,不同土地利用下0~10cm土层每m2土壤粉黏粒储量表现为农地〉林地〉草地,分别为74.71kg/m2、71.54kg/m2和70.23kg/m2。

  • 标签: 土壤颗粒分形维数 地形 土地利用 丹江流域
  • 简介:摘要:鱼类在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反映水体营养水平的长期变化。本文选取冀中典型流域对鱼类物种进行调查分析,同时查阅相关研究资料进行鱼类水体指示物种筛选。结果表明本次共调查出鱼类53种,筛选出18种物种作为水生态健康等级的指示生物。

  • 标签: 典型流域 鱼类 调查分析 指示物种
  • 简介:综合利用Photoshop、Geoway、MapInfo、ArcView等软件提供的处理技术,通过对扫描得到的地形、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等要素图进行图像剪切、拼接、配准、采样、跟踪、调整以及属性表的维护等一系列处理步骤,建立了大比例尺小流域地理空间框架数据集,提供了小流域空间框架数据采集与应用的技术流程与方法,提出应用各种软件进行大比例尺空间框架数据处理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各种细节问题.最后,以闽南丘陵地区草子坝小流域为例,利用ArcView的3DAnalyst、SpatialAnalyst、Geoprocessing等扩展模块以及MapInfoSQL查询功能,对流域空间框架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用于比较精细空间尺度上表达流域三维地形模型、坡度、坡向、河流垂直剖面、晕渲,不同高程上的土地利用类型等专题应用结果.

  • 标签: 小流域 空间框架数据 数据处理 图层整合 地形分析
  • 简介:摘要:鱼类在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反映水体营养水平的长期变化。本文选取冀中典型流域对鱼类物种进行调查分析,同时查阅相关研究资料进行鱼类水体指示物种筛选。结果表明本次共调查出鱼类53种,筛选出18种物种作为水生态健康等级的指示生物。

  • 标签: 典型流域 大型水生植物 调查分析 多样性
  • 简介:摘要:鱼类在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反映水体营养水平的长期变化。本文选取冀中典型流域对鱼类物种进行调查分析,同时查阅相关研究资料进行鱼类水体指示物种筛选。结果表明本次共调查出鱼类53种,筛选出18种物种作为水生态健康等级的指示生物。

  • 标签: 典型流域 大型水生植物 调查分析 多样性
  • 简介:铜元素是作物生长与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其又属难降解的重金属元素,可导致环境污染,研究铜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对于汉江流域水源区的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运用网格法进行野外采样,在汉江中游余姐河小流域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共计采样点205个,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试验测定土壤0-60cm的铜元素含量。通过地统计学研究方法以及储量估算公式,对不同土层深度下的土壤有效铜含量进行空间变异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效铜含量呈现降低趋势,3个不同土层间土壤有效铜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0-20cm(H1)、20-40cm(H2)和40-60cm(H3)土壤有效铜含量均值分别为1.69、1.27和0.97mg/kg。2.土壤有效铜拟合最优模型在三个土层下均为高斯模型,且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插值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效铜空间分布呈现斑块分布格局。3.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下单位面积土壤有效铜的含量表现为草地〉梯田〉农地〉林地,分别为0.306g/m^2、0.295g/m^2、0.320g/m^2和0.328g/m^2,研究区0-60cm土壤有效铜储量为130.97kg。

  • 标签: 汉江 土壤铜 土地利用 高斯模型
  • 简介:在分析龙川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状况下,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计算方法,建立龙川江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模型,进行评估各用水方式下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特征。结果表明,在考虑外流域调水的情景下,龙川江流域水资源处于盈余状态,提高了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大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处于相对可持续利用状态。

  • 标签: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典型流域 滇中地区 龙川江
  • 简介:摘要:水土流失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综合治理是必经之路。针对水土流失问题不应仅仅局限于综合治理的层面,还要注重高科技成果的应用,提升综合治理的综合效益,真正实现流域内长治久安、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本文从综合治理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性、综合治理现状、综合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综合治理现代化管理的策略四个方向深入研究小流域区域内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管理问题,希望能够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 标签: 小流域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现代化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介绍了昕水河流域的自然、经济状况,通过研究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典型造林模式,阐述了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特点和做法。

  • 标签: 昕水河流域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 造林模式
  • 简介:摘要近些年技术发展迅猛,给很多研究领域都带来了很多便利。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能够对一些自然地貌进行研究,得到更为准确的数据。本文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提供的一些数据对半干旱低山丘陵地区典型流域道路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 标签: 半干旱低山丘陵地区 小流域 GIS空间分析技术 道路特征
  • 简介:摘要: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正常运行所必需的珍贵自然资源,工业的不断发展必然伴随着对矿产资源的持续开发和利用。我国是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冶炼大国,尾矿是金属矿石开采过程的主要副产物,一般超过矿石总量的50%。2019年,我国尾矿总量累计超过170亿t,其以金属尾矿为主。金属尾矿的堆积给周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构成较大威胁。尾矿粒度小,极易产生扬尘并扩散至周边土壤和水体中;尾矿受到长期自然风化作用,其中的重金属元素极易释放至周边环境中,造成金属尾矿堆存场地及周边土壤出现重金属污染;经过雨水淋滤,重金属污染物可以迁移至地下水或土壤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 标签: 土壤重金属 污染源解析 小流域 受污染耕地 正定矩阵因子模型
  • 简介:对祖厉河流域近50a降水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祖厉河主流域区等降水量线纬向分布特征明显,降水量随纬度增高而减少;在流域南部和东北部高度差大的地方,降水量随高度增高而增加;受地形影响,祖厉河中下游有一条干舌自西北向东南伸到流域东部边缘,与周边区域相比,干舌区降水偏少90~140mm。近50a祖厉河流域降水显著减少,区域平均减少106.4mm。小波分析表明,25a以上和10a左右的降水变化周期很明显,目前处于偏少期;区域平均降水量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减少,1986年发生了突变,之后迅速减少。流域内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夏季降水最多,占年降水的55%,春、秋季均占年降水的21%,冬季占年降水的3%;春、夏季降水减少不显著,秋季降水减少显著,但进入本世纪,秋雨开始增多,冬季降水有不显著的增多趋势。中下游过度垦殖及河流源头过多的小水利工程等人类活动造成地表状况变化,降水有加剧减少的迹象;流域外大量调水虽然对降水不足有相当的补偿作用,但地表调水显然没有使流域内的天然降水量增加;地表植被增加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影响较小的区域降水减少比较缓慢。

  • 标签: 祖厉河流域 降水变化 人类活动事件 响应
  • 简介:基于选取的淮河中上游5条河流,11个断面的典型鱼类调查资料以及长系列(1956年-2000年)天然和实测逐月径流数据,运用流速法(最小,平均,最大)、月最小径流法、逐月频率法设定四种生态流量的计算方案。首先,根据Tennant法提出针对丰、平、枯、特枯四种年型和年内汛期、非汛期差异的生径比标准。然后,根据流速法三种计算结果满足生径比标准的情况选取合理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案。研究表明:5条河流的最小和适宜生径比大小关系均为涡河〉沙颍河〉淮河干流〉淠河〉洪汝河;满足生径比标准的难易程度为洪汝河〉淮河干流〉淠河〉沙颍河〉涡河。涡河、沙颍河生态需水满足程度低,应提高生态用水比例。

  • 标签: 淮河 流速法 生态流量 生径比 生径比标准
  • 简介:摘要竹排江(茅桥湖-邕江段)位于竹排江中下游流经南宁市人口聚集、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区,流域周边的老旧小区为雨污合流制,新区存在排水管网错接混接现象,导致竹排江水体呈现黑臭。经过对竹排江两岸排口进行追溯排查,通过管网错街混接改造、管道清淤、排口末端截污治理等措施减少溢流入江污水量,改善竹排江水质。

  • 标签: 竹排江 管网错接混接改造 排口
  • 简介:典型≠造典型●闵义泉抓典型,是领导者一种常用的工作方法。实践证明:凡典型真实,又能实事求是地推广其经验,一般效果较好,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领导方法。然而,在实际运用这一工作方法时,常常会产生许多“变形”,最明显的莫过于“造典型”和不顾条件地硬性推广“典...

  • 标签: 工作方法 “典型经验” 最佳效益 领导者 现代管理科学 含山县
  • 简介:对甘肃省张掖市黑河流域中游典型退化湿地植被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湿地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探讨了研究区退化湿地的植被恢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分布有植物45科123属196种,其中,禾本科(Poaceae)、菊科(Aster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和豆科(Leguminosae)包含的植物属较多,分别占研究区植物属总数的17.07%、9.76%、7.32%和7.23%。湿地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主要以广布性的湿生、盐生和中生植物为优势种,植物群落以盐生、湿生和沼泽型的植物群落为主。提出了采用天然湿地补水、湿地封育、人工种草和栽植湿地植物恢复技术,以及实施生态农业与“退耕还湿”等工程,进行湿地植被恢复。

  • 标签: 退化湿地 植被特征 生态恢复技术 黑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