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针对河南烟区烤烟生产中施肥时所提供的氮、钾量与烟株生长的需氮、钾规律不吻合现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同烟草专用氮钾肥基追肥比例10∶0、7∶3、5∶5,并配合钾肥在烟株生长旺长期—圆顶期不同兑水淋施处理,研究不同氮钾肥施用方法烤烟化学成分、中性致香成分质量分数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前期施足基肥(70%烟草专用肥),适量追肥(30%烟草专用肥),硝酸钾在旺长期—圆顶期分3次兑水追施的施肥方式能够显著提高中、上部烟叶的钾质量分数,使烟叶糖/碱比、钾/氯比趋于协调,提高了上部烟叶的可用性;该处理与对照相比,中、上部烟叶钾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49.70%和95.2%。2)从香气物质上来看,该处理中部烟叶中性致香成分中的棕色化产物、类胡萝卜素类、新植二烯香气物质和香气总量分别比对照提高6.59、45.45、249.13和326.89μg/g,增幅分别达36.96%、36.29%、51.70%和49.52%。3)从经济效益上来看,该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125.05kg/hm2,增加产值3737.81元/hm2。因此,烟草专用肥以7∶3的比例分别在移栽时和大培土时施用、全部的硝酸钾肥在旺长期—圆顶期分3次兑水淋施的施肥措施下烟叶化学成分更协调。该处理增加了烟草香气物质的质量分数,从而显著提高了烟叶产值。

  • 标签: 施肥方法 烤烟化学成分 香气成分 经济效益
  • 简介:以福建永安安砂库区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径流小区,分别在坡度25。和32。的林地中,设计4种不同间伐强度处理(不间伐、20%、40%、60%间伐强度),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及间伐后补植枫香两种改造措施库区生态公益林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40%及60%间伐强度林地的水土流失量大于不间伐处理,中高强度间伐后套种枫香的改造措施同样加大了库区生态公益林地的水土流失,但小于间伐措施的流失量,且水土流失量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加大。而在适当的低强度间伐(20%间伐强度)条件下,实施两种改造措施之后的库区生态公益林的水土流失量与不间伐处理之间差异并不明显。因此,选择在低坡度(25°)进行适当的低强度(20%间伐强度)间伐并套种枫香等阔叶树种,可达到在兼顾生态效益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公益林的林木和景观资源的目的。

  • 标签: 库区生态公益林 间伐 套种 水土流失
  • 简介:为研究坡地物质迁移的重要过程,通过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不同透水状况坡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的过程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透水坡地的初始产流时间比半透水和完全透水坡地提前5-7min,且土壤侵蚀总量大于其余两者土壤侵蚀量之和;在二次降雨条件下,不透水坡地的土壤侵蚀剧烈,土壤侵蚀量大于其他2种状况之和的5倍;在首次降雨过程中3种不同透水状况的径流养分浓度变化表现致,仅在降雨75min后开始呈现差异;二次降雨过程中径流养分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存在不透水底层或人渗速率低的犁底层坡地,具有潜在的严重土壤侵蚀与磷钾流失趋势,尤其在初始土壤含水量较高的情况下。为合理配置坡地水土保持管理措施和控制养分流失提供参考。

  • 标签: 人工降雨 地表径流 土壤侵蚀 养分流失 透水状况 物质迁移
  • 简介: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固沙剂的保水、增产及其固沙效果,挽救濒临死亡的地表植被,修复地区生态平衡,在民勤干旱沙区开展了有关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固沙剂具有定的保水能力,可使农田作物含水率(耕作层)提高1.0~1.5百分点,使梭梭林分100cm内土壤层平均含水率提高2.3百分点,流动沙丘80cm内土壤层平均含水率提高3.5,3.9百分点。2)种子包衣制剂处理小麦、玉米生长发育具有滞后作用,但均存在增产效果,能使小麦增产12.2%,玉米增产2.0%。3)利用液体试剂进行籽瓜灌根处理可促使植株较对照的主根增长9.1cm,主蔓增长33.0cm,平均增产率为11.5%。4)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退化植被梭梭、唐古特白刺进行根部追施后,梭梭新梢增长0.6~3.0cm,唐古特白刺冠幅增大45.1~96.2cm。5)固沙剂固定流动沙丘后,使沙丘结皮厚度增加0.2~0.3cm,风蚀减小50%~80%,沙丘植被盖度增加1.9%~2.7%。

  • 标签: 植物生长调节剂 固沙剂 植被 民勤沙区
  • 简介:在低丘红壤的开发利用中,通过复合农林业技术达到植树种草、增加地面覆盖率、发展当地经济植物促进畜牧业发展,探索低丘红壤开发利用的新模式,科学舍理地开发红壤资源,实现开发中保护。经过2年的试验表明: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对于有效地发挥生物措施与复合农林技术的功效是极其重要的,各试验块的植被覆盖度分别是湿地松18%,茶叶23%,柑橘34.6%;覆盖度大小顺序依次为柑橘〉茶叶〉湿地松;低丘红壤开发的第1年土壤侵蚀量般都超过土壤允许侵蚀量500t/km^2.a,第2年就减小到350t/km^2.a左右,各类型的土壤平均侵蚀量次序为柑橘〉湿地松〉茶叶;各处理的平均N素流失量为湿地松138.8kg/km^2,茶叶450.1kg/km^2,柑橘182.4kg/km^2;N素流失大小顺序为茶叶〉柑柑橘〉湿地松。在试验区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侵蚀的逐步升级,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土壤粉粒、土壤团聚体、土壤pH、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盐基交换量均相应降低,而土壤交换性酸对应增加。验证了水土流失直接导致土壤结构、土壤物理性状退化、变差的结果。

  • 标签: 低丘红壤 生物措施 复合农林业 综合开发
  • 简介:为探讨不同人为干扰方式下山地沼泽土壤中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小兴安岭北部沼泽湿地分布比较集中的公别拉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5种干扰方式(农扰、筑坝、放牧、造田和采矿)山地沼泽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种干扰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N和10-20cm、20-40cm土壤速效P含量降低程度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0-10cm土壤层全P含量降低程度达显著水平(P〈0.05),放牧干扰增加了该层土壤速效P含量,其他干扰则使该层土壤速效P含量降低程度达极显著水平(P〈0.01);10-20cm土壤层中,除农扰外,其他4种干扰方式下的全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20-40cm土壤层中,农扰、筑坝、放牧和造田干扰全P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总体来看,采矿沼泽土壤干扰程度相对最强,与对照相比,其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98.90%,全N含量下降96.14%,水解N未检出,全P含量下降89.16%,速效P含量下降97.38%;其次是造田干扰,其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N、全P和速效P含量下降幅度分别为90.20%、89.28%、84.41%、56.31%和61.19%;放牧干扰影响相对较小,其土壤有机质、N、P含量下降幅度均在45%以下。从回归分析结果看,不同干扰方式下,各层土壤全N、水解N、全P和速效P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

  • 标签: 山地沼泽 干扰 土壤肥力
  • 简介:为探索文冠果、柿树、花椒在不同土壤水分含量下的生理特性,利用盆栽试验人工浇水后持续自然耗水的方法,研究2年生文冠果、柿树、花椒在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15%~98%)下的生理响应,并结合大田栽植的生长状况和成活率其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文冠果、柿树、花椒幼树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都呈下降趋势,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先升高后降低,脯氨酸质量分数、细胞膜相对透性逐渐上升,叶绿素逐渐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2)文冠果、柿树、花椒幼树光合作用由气孔限制转为非气孔限制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60%~70%、30%~40%、20%~30%;3)花椒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0%~70%时耐旱能力较强,柿树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0%以下时耐旱能力更强,文冠果耐旱能力较差。结合大田生长表现可知,在山东丘陵区造林时花椒较为适宜。

  • 标签: 文冠果 柿树 花椒 抗旱性评价 生理响应 水分胁迫
  • 简介: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是贯彻水土保持预防为主,全面提高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水平的需要。本文就县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探讨了能力建设的重点、内涵,以及县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标签: 水土保持 监督管理 能力建设
  • 简介:为了探寻保水剂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番茄生产中的适宜施用量,以不施BJ2101L保水剂为对照,在番茄定植前沟施不同用量(30.0、37.5、45.0和52.5kg/hm^2)的保水剂,测定番茄不同生长期保水剂土壤水分及番茄光合速率、生长状况、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提高了番茄缓苗期、开花期、幼果期的耕层土壤水分,提高了开花期及幼果期的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且其效果均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保水剂促进了番茄根系及茎秆、叶片的生长发育,且随施用量的增加,保水剂用量30.0、37.5、45.0和52.5kg/hm^2水平较对照分别增产了3.48%、7.83%、11.01%和10.29%,生物量增加了24.9%、56.7%、94.0%和82.7%,水分产出率提高了-0.2%、3.9%、6.2%和5.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9.1%、50.4%、81.5%和69.2%。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促进番茄生长,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其中施用量为45kg/hm^2的效果最佳。

  • 标签: 保水剂 番茄 施用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 简介:生物结皮是目前防沙治沙的种重要措施。通过国内外生物结皮研究的回顾,简要总结了生物结皮荒漠地区土壤理化性质及植物的影响。生物结皮其下层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盐分、土壤养分等方面。生物结皮具有明显的养分、盐分和细粒物质的聚集作用,对表层土壤发育有积极的意义。生物结皮及下部土壤细粒的增加,提高了土壤的吸湿性和持水性,但对降雨入渗的影响尚无定论。在生物结皮的发育过程中,其与维管植物萌发和定居间的关系也存在几种不同的观点。对生物结皮的研究是目前防沙治沙研究的个重要领域,其荒漠地区的土壤及植被某些方面的影响目前并未形成致的结论,其形成机制、生物组成、演替规律、后续植物定居的影响等,均是需要进步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 标签: 荒漠地区 生物结皮 植物 土壤
  • 简介:采用盆栽法安排试验,在充分供水的条件下,用不同叶面肥刺槐进行处理,使用LI-6200便携式光合仪、美制LI-1600稳态气孔计分别测定刺槐苗木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水分生理指标及其相应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①不同叶面肥处理下,刺槐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都呈"双峰"曲线,而且,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刺槐的水分利用效率在8:00左右最大,14:00点达到天中的最低水平。②方差分析表明:3号叶面肥处理过的刺槐水分利用效率最大,清水对照的刺槐水分利用效率最小。

  • 标签: 叶面肥 刺槐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 简介:通过对重庆缙云山浅层滑坡区杉木和马尾松林地上土壤剖面原状土、过2mm筛后土壤的剪切试验,研究了土壤含水量浅层滑坡区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状土土壤断面抗剪强度随土壤天然含水量增大而减小,随土层加深而增大。土层越深,土壤含水量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越小。同土壤在不同的含水量的条件下,随着含水量的增大,粘聚力C值和内摩擦角φ值均减小,并且土壤含水量土壤粘聚力C值的影响程度大于土壤内摩擦角φ值的影响程度。

  • 标签: 含水量 抗剪强度 滑坡
  • 简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大气中PM2.5人类健康的威胁逐步加剧,如何减轻PM2.5人类的危害已经成为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PM2.5的研究成果,总结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组成特性、来源分类,以及世界主要国家、地区PM2.5的监测标准,并基于森林植被PM2.5的调控作用,指出通过合理建设森林植被达到有效调控PM2.5、降低PM2.5人类的危害的目的。

  • 标签: PM2 5 森林植被 监测标准 调控
  • 简介:为科学评估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石漠化地区的治理效果,进步探索和完善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以云南沾益石漠化地区官麦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水保林、坡耕地+巨菌草、坡改梯耕地和经果林等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石漠化径流小区土壤改良和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坡耕地产流量最多,水保林产流量最少。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壤侵蚀量由高到低分别为荒山草地、坡耕地、梯地、经果林和水保林,其土壤侵蚀量分别占总侵蚀量的65.00%、56.13%、52.43%、50.35%和46.03%;2)水保林、经果林、梯地和坡耕地可有效降低土壤密度、增大孔隙度以及改善土壤结构;3)治理后坡耕地土壤全氮全磷质量分数最高,经果林和水保林次之,荒山草地的全氮质量分数最低,坡耕地、经果林、水保林和梯地土壤全氮量分别较荒山草地高90.63%、74.48%、26.56%和22.4%,全磷质量分数分别较荒山草地高123.64%、96.36%、67.27%和16.64%。综合分析表明:水保林、坡耕地+巨菌草、坡改梯耕地、经果林等水土保持措施能减少水土流失,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其中,水保林效果最好,经果林、梯地和坡耕地次之。该研究为解决西南地区石漠化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标签: 石漠化 径流量 土壤侵蚀量 土壤结构 土壤肥力
  • 简介:通过稻草覆盖和客土措施(Ⅰ和Ⅱ)建立荔枝果园14年后严重侵蚀赤红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建立荔枝园后,采取措施的果园土壤的物理性质有明显改善,表层土壤容重和结构体破坏率呈措施Ⅰ〈措施Ⅱ〈对照的变化趋势。措施Ⅰ和措施Ⅱ表层土壤最大持水量分别是对照的1.75倍和1.65倍,措施Ⅰ和Ⅱ〉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1.88%和42.52%。②措施Ⅰ和措施Ⅱ表层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和土壤速效性养分含量明显提高,其中土壤速效K含量增加幅度最大。③利用灰色关联法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果园不同治理措施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排列顺序为:措施Ⅰ(1.000)〉措施Ⅱ(0.782)〉对照Ⅰ(0.333),措施Ⅰ(0.923)〉措施Ⅱ(0.801)〉对照Ⅰ(0.333),表明果园覆苹措施是改良侵蚀退化赤红壤的有效途径之

  • 标签: 侵蚀赤红壤 荔枝果园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养分 灰色关联
  • 简介:为了研究不同生态治理措施强度侵蚀红壤区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在长汀县选取4个具有代表性的措施,采样分析不同措施区各种土壤微生物特性。结果表明:强度侵蚀红壤经过多年的治理后,土壤区系中三大菌落数量、土壤微生物量C、N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对比不同治理措施下土壤微生物性质质量指数,可以看出乔灌混交对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的效果最明显,封禁管理的效果相对较差。

  • 标签: 土壤微生物 强度侵蚀 治理措施 土壤质量
  • 简介:以泰山风景名胜区为对象,研究游憩活动泰山植被、土壤、水体的影响以及游客环境改变的可接受程度。研究表明:游憩活动对植被、土壤和水体的冲击程度均为南天门景点〉扇子崖景点〉天烛峰景点〉桃花峪景点;游客环境改变的可接受程度依次为桃花峪景点〉天烛峰景点〉扇子崖景点〉南天门景点。方差分析显示,4个景点受游憩活动冲击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游人数量与植被、土壤、水体受到的冲击程度均呈正相关性,其中,植被和土壤是两个最主要的受冲击对象,且植被与土壤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泰山风景名胜区进行游憩活动环境冲击的调查评估,有利于促进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风景名胜区 游憩冲击 调查评估 泰山
  • 简介:当前课程改革在基础教育领域正蓬勃地发展,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传统的生物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在起,是我校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改革重要内容之。环保教育正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项重要而又非常有意义的内容,普及大众的环保意识应从加强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开始。因此在初中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课为例来谈谈如何在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 标签: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环保教育
  • 简介:针对我国温室蔬菜水肥体化管理水平低下、灌溉施肥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本研究以设施花椰菜为研究对象,展开了不同的滴灌施肥处理花椰菜根系生长和其生长土壤硝态氮分布规律影响的田间试验。试验设置了由不同水肥顺序组成的4种滴灌施肥处理,即T1(1/5N-4/5W)、T2(1/5W-1/5N-3/5W)、T3(2/5W-1/5N-2/5W)、T4(3/5W-1/5N-1/5W),如T2(1/5W-1/5N-3/5W)表示整个灌水过程的前1/5时间灌水,接下来的1/5时间施肥,后3/5时间灌水冲洗管道,其他类同。在花椰菜生育期内土壤水分状况进行测定,收获后测定花椰菜产量、品质及根长密度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滴灌施肥设施花椰菜产量、品质和氮素累积量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花椰菜氮素累计总量随着滴灌施肥时间的向后推移先减小后增加,其中T4处理的氮素累计量最高,达50.23mg/kg。2)通过对比各处理种植前和收获后的土壤无机氮的变化状况,发现种植前土壤无机氮质量分数呈表层高、深层低的特点,收获后土壤剖面的无机氮分布更为均匀,对比发现T1和T4处理更容易发生硝态氮的淋失。3)灌溉施肥过程中前期施肥处理的根系纵向生长更好,而后期施肥处理的根系横向生长更好,其中T3处理的根长密度最大,为2.54cm/cm~3,根系分布范围最广。4)各根系根长参数与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均呈次线性正相关,其中直径〈2mm根系根长的拟合效果最好(R~2=0.8118)。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和根系生长分布等指标,灌水过程中前2/5时间灌水,接下来1/5时间施肥,后2/5时间冲洗管道的T3方案较优。

  • 标签: 滴灌施肥 根系分布 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
  • 简介: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水文条件紫色土坡面土壤侵蚀及氮和磷养分流失的影响。试验处理包括2个施肥水平(低肥和高肥水平),4个水文条件(自由下渗、土壤水分饱和、壤中流、壤中流+降雨)和个降雨强度(60mm/h,历时60min)。结果表明:壤中流+降雨和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的土壤侵蚀量分别是自由下渗条件下的3.1和1.7倍,同自由下渗相比,壤中流、壤中流+降雨和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地表径流中NO3-N、HPO4-P的浓度和流失量有显著增加;低肥水平条件下,自由下渗、土壤水分饱和、壤中流和壤中流+降雨地表径流中,NO3-N的浓度分别是0.88、58.90、698.41和87.80mg/L,对应水文条件下地表径流中,HPO4-P的浓度分别是0.252、0.322、0.811和0.383mg/L,高肥水平条件下,径流中的NO3-N和HPO4-P的浓度也有相同的趋势;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地表径流中NO3-N和HPO4-P的流失量分别是自由下渗条件下的27~39和1.3倍,壤中流+降雨条件下,地表径流中NO3-N和HPO4-P的流失量分别是自由下渗条件下的100~114和1.5~1.7倍,同时,壤中流+降雨和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泥沙中NO3-N和HPO4-P的流失量也比自由下渗条件下显著增加。

  • 标签: 水文条件 紫色土 壤中流 土壤侵蚀 养分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