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绝经期女性的激素替代疗法多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相关的研究和讨论也非常热烈。相比之下,老年男性的激素替代疗法似乎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2008年6月份在美国三藩市举行的内分泌学会年会上,德国的研究者提交了两个关于男性激素替代治疗的研究报告。第一个报告指出,在7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中,有18%存在雄激素缺乏。

  • 标签: 雄激素替代疗法 老年男性 代谢综合征 性激素替代治疗 预防 绝经期女性
  • 简介:随着社会发展,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全国老年人有1.3亿,到2020年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11.5%。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5%会生病,带病生存是老年人的一个特点。

  • 标签: 老年人 预防保健 心血管病 老龄化社会 总人口
  • 简介:心脏康复在中国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概念。虽然中国的心脏康复已经开展近20年,但对很多心血管医生而言,心脏康复是遥远的、神秘的、高高在上的。实际上,国际心脏康复体系发展已有百年历史,并且经历了由被否定、质疑到普遍接受的过程。今日,心脏康复已然成为一个非常具体细化的系统科学.一项蓬勃发展的学科。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康复 二级预防 共识
  • 简介:最近来自巴西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化学学会第252届全国会议和博览会上报告称柑橘类水果还可以帮助高脂饮食导致肥胖小鼠预防肥胖对健康造成的一些有害影响。柑橘类水果中包含大量黄烷酮类抗氧化物,先前研究表明柑橘类水果中的黄烷酮类化合物可以在体外模型和动物模型上降低氧化应激。因此领导该研究的研究人员想要进一步观察黄烷酮类化合物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影响。

  • 标签: 柑橘类水果 黄烷酮类化合物 高脂饮食诱导 美国化学学会 氧化应激 动物模型
  • 简介:老年人心血管及其它系统在形态与功能上均发生一系列变化,功能显著下降,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易诱发心衰,甚至短时间内发展到不可逆转的生命终末阶段。男性病人生存期仅1.7年,女性也仅3.2年。心衰的不良预后,使人们考虑如何从根本上预防,治疗心衰。现就老年人心衰的临床特点、康复治疗与预防,结合文献作一简述。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左心衰竭 康复治疗 预防 男性病 不良预后
  • 简介:摘要为保证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护理治疗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笔者就重症监护病房交叉感染的预防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交叉感染即外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其他患者、医护人员、空气污染或物品仪器表面带菌等,是医院感染较严重的一种。交叉感染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病人3个基本条件。顺义区医院成立重症监护病房十二年来,,从未发生严重的交叉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控制在10%以下,现就神外监护室交叉感染的预防浅谈几点体会。

  • 标签: 交叉感染 护理管理
  • 简介:造影剂肾病(CIN)是在血管内注射碘造影剂后引起的最主要并发症之一,它可增加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现已经成为当下医院内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大原因,但其根本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炎症、氧化应激反应等有关。本文就CIN发生机制及他汀类药物对CIN的预防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造影剂 肾病 他汀类
  • 简介: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血脂异常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853例血脂异常人群分为预防组(693例)和对照组(2160例),预防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睡前口服:分析2组血脂变化、心脑血管事件、脑卒中等差异。结果预防组受试者糖尿病患病率比对照组高,预防组随访率98.7%,对照组随访率96.2%。预防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对照组低[(2.54±1.01)mmol/Lus(4.12±1.29)mmol/L,P<0.05],5年生存率高(94.13%vs83.47%,P<0.01),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2组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感染。吸烟、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是脑卒中和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结论辛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血脂异常人群的心脑血管事件。

  • 标签: 斯伐他汀 高脂血症 脑血管意外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开胸手术心律失常围手术期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46例70-85岁肺癌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心律失常始发时间出现于术后48h内占69.6%,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4例,窒上性心律失常24例,室性心律失常3例,有5例表现为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混合发作。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高龄肺癌患者心肺功能储备差,开胸术中、术后易出现心律失常。但术前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给予积极的处理,手术中注意保护心脏神经,消除术后缺氧和低钾血症等诱因是防止发生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控制心窒率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肺肿瘤 心律失常 外科手术 老年人
  • 简介:据统计,我国现有高血压病患者忆达二亿人。而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病中的最多患者,如加上其它的心脏病患者,数日远远超过二亿,这个庞大的数字均将带来我国经济上、民生上及各方面沉重的负担。

  • 标签: 心血管病 高血压病患者 预防 心脏病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HDCP)的防治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51例,对照组51例。对护理干预组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对对照组产妇进行普通护理。结果护理干预组的产妇在先兆子痫及子痫发病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期产妇而言,一定的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妊高症的发生。而患有妊高症的产妇通过一定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妊高症可能带来的危害,提高母婴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 预防 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分析米索前列醇在妊娠高血压的产后出血预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选择了本院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妇产科收治的46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缩宫素的方法预防产后出血的症状,给予观察组患者缩宫素结合米索前列醇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妊娠高血压换则会出血率为2.7%,对照组妊娠高血压患者的出血率是11.1%,可以看出,观察组妊娠患者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生产之后的2h和4h患者的出血量上,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之间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分娩之前的血压指标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在分娩之后的血压指标的对比和分娩之前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米索前列醇应用在妊娠高血压患者有房产后出血的临床中,能够降低患者的出血率,有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因此,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应该加强对于米索前列醇在临床中的应用。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妊娠高血压 预防 产后出血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40例经外周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予新型水胶体敷料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及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20)vs.85%(17/20),χ2=29.03,P〈0.01;5%(1/20)vs.90%(18/20),χ2=29.70,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 标签: 静脉炎 胺碘酮 护理干预 康惠尔透明贴
  • 简介:脑梗死占脑卒中的60%~80%,再发脑梗死是幸存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发脑梗死后1年内再发率最高,以后逐渐下降,所以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包括临床治愈者仍需坚持药物和康复治疗,预防脑梗死再发很有必要,我们旨在探讨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任脑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再发脑梗死 拜阿司匹林 药物预防 临床观察 他汀类 康复治疗
  • 简介:在2007年国际卒中大会(ISC2007)上,他汀类药物以下简称他汀,无疑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卒中与他汀——从预防到急性治疗”的专题讨论,吸引了近千名学者的参与。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急性治疗 卒中 预防 专题讨论 学者
  • 简介:一项大型的研究再次证实维生素C、E和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剂不能帮助高风险的女性预防心脏病。这项研究称为“女性抗氧化剂心血管研究”.由波士顿伯明翰妇女医院的预防医学部门主管JoAnnE.Manson负责开展。参加实验的有8171名40岁以上的女性。她们或者已经被诊断为心脏病.或者具有3个以上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种族、高血压、高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下降、糖尿病、吸烟等)。

  • 标签: 抗氧化剂 心脏病 预防 再次 高密度脂蛋白 Β胡萝卜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286例骨科卧床病人,给予心理,饮食,疼痛护理,采用基本预防,机械和药物预防等全面的护理措施。结果286例病人中有28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7~10天后患肢肿胀明显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卧床病人的严重并发症,必须格外重视护理工作,采取综合的预防护理措施,以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科 卧床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科畏惧症在儿童口腔预防中防治措施。方法针对儿童牙科畏惧产生旳原因制定儿童口腔预防中牙科畏惧防治措施。对1512例幼儿园儿童进行口腔预防前牙科畏惧症(DF)儿童防治。结果1512例儿童中有1489例儿童进行了口腔预防,配合率达到98.4%。结论适宜的牙科畏惧症防治措施,是获得口腔预防时取得积极配合的重要手段。

  • 标签: 牙科畏惧症 儿童口腔预防 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