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肌梗塞静脉法治疗后冠状动脉通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证实静脉法治疗后冠状动脉通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用尿激酶静脉法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按照疗效分为冠状动脉通的22例,未通的24例。排除2例发病2天内死亡的以外,对余下的44例患者在发病后的2到4周进行了二维超声心动图、核素心室造影、心室晚电、位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症状限制性蹬车试验一系列的检查,并做了简单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每项中的通组的疗效明显的高于未通组(P<0.05)的疗效。结论经治疗梗塞相关冠状动脉通可以使左室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增强了心电的稳定性,降低了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提高了运动耐量,从而使患者的近期预后得到改善。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 左室功能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2h。应用QT离散度(QTd)的减少评价闭塞冠状动脉通的价值。方法对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前及2h做心电图并计算QTd、QTcd的值,根据QTd值变化分为QTd未减少仍>70ms组,QTd减少但在60-70ms之间,QTd减少至<60ms组,并于2h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闭塞动脉通情况。结果2h随QTd的减少值的增加,冠状动脉血管的开通有增加趋势(P<0.05),QTd减少至<60ms组,冠状动脉血流达TIMI2—3级的可能性高于其它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2hQTd减少至<60ms可作为判定冠脉通的间接指标。

  • 标签: QT离散度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冠状动脉 尿激酶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动脉闭塞直接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选择冠状动脉闭塞造影技术是有效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标准,采用创伤性造影剂检查初期不被人们认可,但随着 32排、 16排、螺旋 CT等技术的应用,以有效的影像技术逐步提升处理技术效果和发展水平,提升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检查有效性,这符合检查的准确、方便和快捷效果,是用于 DSA检查的主要常规筛选测定方式。

  • 标签: 造影 冠状动脉闭塞 护理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动脉闭塞直接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选择冠状动脉闭塞造影技术是有效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标准,采用创伤性造影剂检查初期不被人们认可,但随着32排、16排、螺旋CT等技术的应用,以有效的影像技术逐步提升处理技术效果和发展水平,提升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检查有效性,这符合检查的准确、方便和快捷效果,是用于DSA检查的主要常规筛选测定方式。

  • 标签: 造影 冠状动脉闭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支架置入术后闭塞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老年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支架术后闭塞患者229例。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40~49岁组60例、50~59岁组58例、60~69岁组55例和70~80岁组56例,分析各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闭塞病变的临床特征。结果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和70~80岁组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多支闭塞病变分别为11.6%、15.5%、21.8%和25.0%(χ2=10.03,P=0.01);冠脉近端+中端闭塞病变分别为16.6%、21.0%、30.9%和33.9%(χ2=11.83,P=0.005);冠脉闭塞重度钙化分别为13.3%、17.2%、34.5%和37.5%(χ2=11.56,P=0.006);冠脉闭塞长病变36~47 mm分别为15.0%、17.2%、21.8%和25.0%(χ2=11.56,P=0.007);冠脉闭塞弥漫性钙化长病变分别为16.7%、20.6%、32.7%和35.7%(χ2=10.80,P=0.01)。结论老年组患者冠脉支架置入术后闭塞具有多支闭塞病变、近端+中端闭塞病变、闭塞重度钙化病变、闭塞长病变和闭塞弥漫性钙化长病变的临床特征。

  • 标签: 冠状动脉 慢性完全闭塞 支架内再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在穿支动脉梗死24小时内动静脉联合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穿支动脉梗死闭塞的患者分为3组(n=30),A组动脉内予以替罗非班10ug/kg,B组动脉内予以替罗非班5ug/kg,两组患者均续以静脉内持续泵入替罗非班维持24h。C组作为对照组。3组患者均在24h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比较三组患者前、闭塞24h、7d时NIHSS评分;30d及90dmR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24h7d三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及7dA组及B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30dA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C组(P<0.05),90d三组预后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C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早期应用于穿支动脉梗死闭塞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 标签: []替罗非班,穿支动脉梗死,溶栓后再闭塞,神经功能,出血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架取结合动脉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体会。方法收集2014年-2015年我院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分别为58.6±16.3岁、男性43例,女性53例。分析(1)患者基本资料、DSA诊断结果。(2)患者手术前后卒中NIHSS评分。(3)患者血管通情况。结果(1)患者治疗时间窗为2~5小时,平均2.9±1.5小时,术前NIHSS评分12~14分,平均13.4±1.9分。临床表现为56例肢体乏力、42例感觉障碍、37例失语、39例口角歪斜、13例偏盲、11例复视等。(2)患者手术前后卒中NIHSS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3)96例患者治疗血管通成功患者90例,血管通失败6例,血管通率93.75%。结论支架取结合动脉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支架取栓 动脉内溶栓 急性脑动脉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结合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并且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探究其治疗方式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份到2020年10月份在我院急诊进行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39名。然后根据是否已经在急诊中利用引导管进行药物注射治疗进行分组,将其中已经注入重组人尿激酶原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未注入重组人尿激酶原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患者为61名,对照组中的患者为78名。然后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中的TIMI帧数计数以及TIMI心肌灌注的分级情况,同时对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进行对比分析,以及患者出现不良心血管疾病,和在住院时期出现出血现象的发生率。结果:与手术之前相比,手术之后对照组及观察组中的TIMI帧数计数的水平相对有明显的下降,而且和对照组进行对比,通过观察,可以明确在观察组中做完手术以后,帧数计数的水平也有了明显的下降。对所有患者的住院期间临床表现进行记录和分析,并且对其出院30天进行随访记录。结论:冠状动脉结合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冠状动脉内溶栓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即刻置入支架的方法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术后血管重新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宣武医院2003年7月-2004年12月采用动脉加支架置入治疗的7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尿激酶超选择动脉对血管狭窄行支架成形术。结果7例通。基底动脉尾段狭窄1例,主干狭窄4例,头段狭窄2例.动脉狭窄率平均为85%.即刻置入冠脉支架。置入支架造影显示血管形态良好.残留狭窄率小于20%。术后复查点片状脑出血2例。术后症状好转或消失6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超选择动脉联合支架治疗能够防止血管闭塞及卒中复发,改善病人预后。

  • 标签: 基底动脉血栓 动脉溶栓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静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20例(静脉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通率、梗率、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时间分别为96%、0.0%、(5.36±6.41)%、(12.33±5.31)d,以上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对比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世界三大疾病死因之一。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颈内动脉等大血管闭塞导致的病死率、致残率非常高。随着近年临床药物的研究,阿替普酶等动脉药物应用和并发症的减少,使患者血流通的获益率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大血管闭塞 脑梗死 溶栓
  • 简介:【摘要】目前选择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通路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最为普遍的两种入路途径。与股动脉入路相比,桡动脉入路具有许多优势,包括早期患者动员、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显着的术后舒适性、进入部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另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死亡率和中风率也可降低[1]。虽然桡动脉通路有许多好处,但血管并发症仍然存在,其中包括桡动脉闭塞,桡动脉痉挛,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夹层,隔室综合征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桡动脉闭塞(radial artery occlusion以下以RAO代称),RAO是经桡动脉通路介入术中的一种容易忽略且可能是令人十分棘手的并发症。因此,如何预防及治疗桡动脉闭塞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这两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桡动脉通路 并发症 桡动脉动脉闭塞
  • 简介:目的:讨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的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江西省人民医院干部心血管一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38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回顾性分析138例CTO患者血运重建治疗措施以及效果。结果138例CTO患者,共162支慢性完全闭塞血管,主要累及前降支(LAD)52支,回旋支(LCX)27支,左主干(LM)9支及右冠状动脉(RCA)60支。145支慢性完全闭塞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行(PTCA)治疗,130支血管成功支架置入101个。1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结论CTO临床表现多样,但缺乏特异性,可以选用PTCA及支架术或CABG治疗。

  • 标签: 冠状动脉 CTO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静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对比性。方法从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78例进行研究,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和对照组(采用静脉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各为39例,对比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通率、心功能状况、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梗死相关血管通率、心功能状况、死亡率及住院时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临床上效果显著,其可有效提高梗死相关血管通率、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患者死亡率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STEMI)早期临床参考指标提示通病例,通过近期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状动脉通情况。方法2011年4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冠心病STEMI33例,其中下壁MI9例,下壁和后壁MI18例,广泛前壁MI3例,前壁MI3例,没有禁忌症。早期进行(选择尿激酶30例,阿替普酶3例)有效,近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完全通3例,狭窄通18例,仍有血管完全闭塞12例。结论冠心病STEMI早期治疗仍是冠心病STEMI灌注治疗有效方法,治疗通过侧枝循环及微循环的通,可使部分罪犯血管未再通AMI患者获益。

  • 标签: 冠心病 STEMI 溶栓 冠脉造影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