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表现。方法选取15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1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分析两组24h总搏、平均心室率、最慢心室率和最快心室率的差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和窦房阻滞检出率的差异;房早后间歇P'-P〉1800ms的差异。结果观察组24h总搏、平均心室率、最慢心室率和最快心室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和窦房阻滞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早后间歇P'-P〉1800ms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房早后间歇P'-P〉1800ms可作为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依据。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房性早搏 房早后间歇
  • 简介:基因检测是继细胞学检测、酶学检测、免疫学检测之后第四代实验室生物学检测技术。与前三代实验室检测技术不同,基因检测可以在疾病的临床症状未发生之前进行早期诊断,为临床疾病尤其是致死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是未来基因治疗的前提。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病和遗传性心肌病是青少年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的主要病因,基因检测对心脏性猝死相关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医疗价值,但在临床中也需要注意基因检测的前提和条件。现对心脏性猝死相关疾病基因检测的应用及其与电学的联系做简要阐述。

  • 标签: 心脏性猝死 心律失常 基因检测
  • 简介:aVR联在额面联体系中位于右上肩,可俯瞰整个心室腔,故被称为心室腔联。它可记录整个心内膜的电活动,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冠脉左主干病变及多支血管病变等的诊断价值均高于其他单个或多个联。而位于aVR联对侧的"-aVR"联使额面联系统能按心脏的空间激动顺序进行排列,更符合逻辑和心脏激动的顺序,使下壁和高侧壁扩展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成为可能。本文结合国外近年来的研究文献对aVR和"-aVR"联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AVR导联 “-aVR”导联 心电图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应用固定矫治技术配合前牙平打开咬合.方法:将20例安氏Ⅱ类Ⅲ°深覆頜患者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配合前牙平打开咬合,结果采用该方法矫治深覆頜患者经1~3年随访正常颌达到90%.结论:每次复诊调整摇椅型唇弓,调整前牙平对打开咬合至关重要.使用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矫治疗效,缩短矫治时间.

  • 标签: 固定矫治技术 前牙平导 打开咬颌
  • 简介:24h全息动态心电图(DCG)是受检者在日常活动状态下连续记录24h内的10万次左右的电信号,完整的反映了电各种变化,可对一过性高危性的心律失常进行定性和对心肌缺血进行定量分析,且不受患者体质及运动能力的限制,弥补了常规12联静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的不足,为心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是临床上实用、高效、无创伤性诊断技术.过去2~3联同步记录DCG仅能模拟某些常规体表电导联,无法判断心电图平均电轴及分支性传导阻滞及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束支阻滞异常搏的定位诊断,所以现在多采用12联同步记录的DCG.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导联 临床使用 高危 DCG 静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于急性梗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接收的急性梗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8例/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预见性护理程序。将两组的冠脉再通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护理效果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急性梗患者的冠脉再通率、护理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在急性梗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能够促进冠脉再通率的提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心梗 预见性护理程序 并发症
  • 简介: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种体系,它浓缩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实践的精华,逻辑思维则是贯穿于整个科学的精髓,是科学思维的特征.通过观察与实验、分析与批判的方法,找出事物间相互关系,概括了科学的结构、性状和运动规律,使之成为环环相扣、链条状、螺旋式递进型的一种思维方式.电学已是一门日趋成熟的科学,它必然离不开逻辑思维.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脏激发电场中的电位变化,并不直接记录电源本身电活动.

  • 标签: 心电工作者 逻辑思维能力 能力训练 心电图
  • 简介:随着网络化工作方式在全球日渐普及,各级医院也纷纷把构建院内网络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来实施。电信息网络互联的应用不仅是心内科医生的需求,更是全院各科临床医生及其他部门的要求。我院自2007年1月来实现了电信息网络化,现将实施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医院信息网络 心电信息 信息化 心内科医生 信息网络化 网络互联
  • 简介: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党和国家决定于2015年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8月18日,我们远程电监测团队奉命执行重大军事保健任务,承担抗战老兵、支前模范和英烈子女们参加阅兵期间的常规心电图检查,远程电实时监测、电分析,电危急值筛查、预警和预报工作,直接守护着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与世界和平英勇斗争、九死一生的抗战老英雄的生命安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 标签: 远程心电监测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健康 抗日战争 天安门广场 心电图检查
  • 简介:美国学者Miller等发现,使用持续左辅助装置能显著改善等待心脏移植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心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作者选择133例心衰终末期需心脏移植的患者,置入左辅助装置,随访180d。观察终点事件为:接受心脏移植、心血管康复、在药物支持下仍适合于接受心脏移植。结果显示,持续左辅助泵使用中位时间为126(1~600)d,6个月存活率为75%(100例),12个月存活率为68%。

  • 标签: 心脏移植患者 左心辅助装置 血液动力学 心功能状态 左心辅助泵 美国学者
  • 简介:目的了解电向量(VCG)T环变化在早期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时的特点、诊断价值、特异性及敏感性。方法观察102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VCGT环变化特点,并对比VCGT环变化阳性检出率与同时检查的心电图(ECG)T波改变阳性检出率。结果对早期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的诊断,需要对VCGT环的各项异常指标综合判断。VCG的T环改变比ECG的T波改变的阳性符合率高,VCG较ECG对心肌供血不足的检出率敏感性高,有关T环的变化常常是冠心病早期特征性改变。结论VCG的T向量环改变对早期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心电向量 心电图 早期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脑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92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脑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ACVD患者脑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3.01%,大部分脑综合征患者在ACVD两天内发病,多数于两周内随病情改善而好转;心脏损害的表现主要为心电图的复极异常、心律失常以及心肌酶谱不同程度的升高。出血性卒中、近中线结构的损害及意识障碍的患者并发脑综合征发生率更高。结论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脑特定部位受损导致对心脏神经支配紊乱,神经、体液调节障碍,血管病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有关。应对ACVD加强心脏监护,积极诊治脑综合征。

  • 标签: 脑血管障碍 心肌梗塞 心律失常 心电描记术 发病率
  • 简介:目的观察再灌注对心肌线粒体的损伤,评价中药复方--益康胶囊(H303)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离体大鼠全心停灌/再灌(I/R)模型,测定心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结果I/R可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损伤,H303预先灌注给药可明显减轻心肌脂质过氧化程度,抑制磷脂酶A2活性,抑制线粒体磷脂降解和游离脂肪酸生成,改善线粒体膜脂流动性.此外对呼吸功能及Ca2+-ATPase活性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H303对再灌注所致的线粒体的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益心康胶囊 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几何形态和左心室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与16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室几何形态和心脏舒缩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IVSD、LVPWD比对照组厚,LVDD、LVDS、LAD、LAL等测值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每搏量(SV)、排血量(CO)、左室收缩末期室壁应力(LVESS)、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均低于对照组,而二尖瓣口的E峰和E/A值低于对照组、A峰和IVR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向心性肥厚患者左心室质量虽在正常范围但室壁增厚腔变长,左心室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均受到一定损伤。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高血压 原发性 心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周脂肪组织(pericardialadiposetissue,PAT)容量与冠心痛及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02例患者的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资料,采用平扫图像测定PAT容量。根据代谢危险因素的数量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MS组338例和无MS组764例及≥50%狭窄组492例和〈50%狭窄组610例。结果MS组PAT容量较无Ms组明显增多,≥50%狭窄组PAT容量较〈50%狭窄组明显增多(P〈0.01)。随着代谢危险因素数目的增加,PAT容量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PAT容量与≥50%狭窄(回归系数=17.78,P〈0.01)、体重指数(回归系数=7.32,P〈0.01)、腹围(回归系数=2.51,P〈0.01)和LDL-C(回归系数=16.94,P〈0.05)相关。结论多层螺旋CT测定PAT容量是提示患者冠心病和代谢风险的方法之一。

  • 标签: 脂肪组织 代谢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心周脂肪
  • 简介:推进胸痛中心建设优化诊疗流程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5年发布《关于加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体系建设的通知》,强调了提升各级医院心脑血管病的急救能力的重要性,并将胸痛中心建设纳入国家政策。作为对急性胸痛为主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的快速诊疗通道,胸痛中心采用全新的管理理念,结合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以及院内多个学科共同合作的多学科协作医疗模式,

  • 标签: 心肌标志物 急性心梗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胸痛中心 急危重症患者
  • 简介:当中老年患者在Ⅱ、Ⅲ、aVF联上出现Q波时,首先要确定是心肌梗死引起还是其他因素所致.下壁心肌梗死通常是依据Ⅱ、Ⅲ、aVF联出现坏死性Q波来确定的,但阳性率较低,还有部分患者不出现坏死性Q波或Q波狭小,电向量图(VCC)在心肌梗死的诊断方面,其阳性率明显高于ECG.

  • 标签: 心电向量图 Ⅱ边缘性Q波 Ⅲ边缘性Q波 aVF边缘性Q波 鉴别诊断 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