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微核糖核酸(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与靶信使RNA(mRNA)完全或不完全碱基互补配对,导致目标mRNA降解或抑制蛋白翻译,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1-2]。一种miRNA可以参与调控多种机体功能过程中的mRNA,同时也存在多种miRNA同时调控同一mRNA[2-4],共同精细调节个体发育、

  • 标签: 微核糖核酸 胚胎干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特异细胞周期簇
  • 简介:<正>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联合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应用显著降低了PTCA后冠脉再狭窄(Restenosis,RS)的发生率。然而冠脉介入术后6~9个月RS仍有10%~60%,严重制约了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同时也成为研究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重点与热点。所谓的RS是指成功介入手术后,受治疗冠脉局部损伤后“愈合”反应而造成局部血管腔的再次狭

  • 标签: 冠心病介入治疗 再狭窄 冠脉介入术 药物预防 内支架术 ANGIOPLASTY
  • 简介: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虽然目前ALI/ARDS发病机制以及相应的治疗手段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发病率和病死率仍较高.其病死率高达30%~40%。ALI/ARDS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的环节多.受损的靶细胞多。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发病机制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 简介: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高发区之一,约有1.25亿人口为HBV的慢性感染者。1999年庄辉等[1]对我国11个城市181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研究发现,其中HBV感染率为24.8%,HEV感染率为8.6%。近年的大量研究报告显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急性戊型肝炎 重叠 基因型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大鼠急性肺栓塞模型肺组织中富半胱氨酸蛋白1(CRP1)的表达变化以及内皮素-1(ET-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中CRP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肺栓塞模型,分别在急性肺栓塞后1,8,24,48h开胸取出肺组织。常规提取肺组织的总RNA和总蛋白,以正常组为对照,采取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研究CRP1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CRP1在肺栓塞前后表达的变化及其组织分布情况。分离培养PASMCs,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μmol/LET-1和10μg/LPDGF,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研究不同时间点CRP1在PASMCs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方法研究SRF-CRP1-GATA6转录蛋白复合体中SRF和GATA6蛋白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结果在大鼠急性肺栓塞后的不同时间点,CRP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逐渐升高,免疫组化研究表明CRP1主要分布在PASMCs,在急性肺栓塞后表达显著升高。PASMCs在ET-1和PDGF的作用下CRP1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均显著升高。Westernblot检测发现PASMCs内SRF和GATA6蛋白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论大鼠急性肺栓塞后肺组织内PASMCs的CRP1表达明显升高。离体实验表明ET-1和PDGF显著促进了PASMCs内CRP1的表达。CRP1可能通过SRF-CRP1-GATA6转录蛋白复合体参与PASMCs特异性基因表达的调控。

  • 标签: 肺栓塞 肺动脉 平滑肌细胞 富半胱氨酸蛋白1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内皮素-1
  • 简介: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受损和门脉高压症(portalhypertension,PH),常并发一种或多种外周血细胞减少,且影响到预后。已有文献报道,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所致脾功能亢进(脾亢)性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可达50%以上,多呈轻、中度(较少发生重度)下降。在外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中,64%表现为多种血细胞减少,36%表现为单种血细胞减少。

  • 标签: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外周血细胞减少 hypertension 并发 脾亢 门脉高压症
  • 简介: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胰腺炎的干预作用。方法18只1月龄雄性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ANP组和姜黄素组,每组6只。以25%乙醇代水饮12周后每周1次腹腔注射脂多糖(2mg/kg体重)、共4次的方法建立慢性胰腺炎模型。姜黄素组制模同时饲以姜黄素。17周后处死动物。测血糖浓度,常规胰腺病理检查及胶原纤维染色,检测胰腺组织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结果对照组、ANP组和姜黄素组胰腺病理评分分别为1.17±0.41、7.33±2.58和3.50±1.05,姜黄素组较ANP组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血糖值无统计学差异。姜黄素组胰腺组织匀浆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分别为(7348±102)、(14135±1272)U/g,均高于ANP组的(5428±547)和(9123±1250)U/g(P值均〈0.05)。对照组、ANP组和姜黄素组胰腺TGF-β1mRNA表达量分别为0.618±0.019、0.818±0.012、0.745±0.088,AN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姜黄素组(P值均〈0.01)。结论在长期摄入乙醇的基础上反复腹腔注射脂多糖可诱导慢性胰腺炎;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TGF-β1表达而产生抗胰腺纤维化的作用。

  • 标签: 姜黄素 慢性胰腺炎 内毒素类 乙醇
  • 简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PCOS)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高雄激素血症、排卵功能障碍,及多囊样卵巢是其主要特征[1]。PCOS同时也是育龄妇女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主要原因。药物及手术治疗在PCOS中诱发排卵是有效的,但其副作用明显。针刺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可用于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治疗。研究表明,针刺治疗能调节PCOS患者的月经异常,诱发排卵,对生殖障碍有治疗作用。本文通过阐述PCOS的病理生理学、病因学及病理学,进而对针刺在PCOS中诱发排卵的作用机制进行介绍。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针刺 排卵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可以调控微小RNA(microRNA)生成的RNA结合蛋白Lin28在不同分化程度胃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了Lin28对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RT-PCR法在RNA水平检测Lin28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分析Lin28蛋白和人细胞角蛋白18(CK.18)在细胞中的共表达情况,分别应用RNA干扰技术敲减Lin28,及细胞转染技术过表达Lin28,比较Lin28表达水平变化前后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蛋白的变化情况.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Lin28在高分化胃腺癌细胞株MKN28中的RNA和蛋白水平均低表达,而在低分化胃腺癌细胞株MKN45中均高表达:Lin28与肿瘤干细胞的常见标志物CK-18共表达于极少数胃癌细胞中;敲减了Lin28的MKN45细胞株S期则明显增加,而G1期比对照组相应地减少。相反,Lin28过表达导致S期明显减少,而G1期比对照组相应增加。Westernblot检测发现,敲减了Lin28的MKN45细胞株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蛋自发生明显的上调,抑制其活性的蛋白p21和p27水平降低;而MKN28获得Lin28后,CDK2水平有所下调,p21和p27表达水平上调。结论:Lin28参与胃癌细胞分化和细胞周期相关的调控,且对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1/CDK2,p27/CDK2也发挥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 标签: Lin28 胃腺癌细胞 细胞周期 人细胞角蛋白18
  • 简介:在临床上,有大约5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血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血管壁大量脂质沉积有关。然而,虽然人们采取了积极的预防性干预措施,心血管病仍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机制除了单纯的脂质浸润以外,我们还必须从更广泛和深层次的角度加以理解。目前研究提示极似慢性炎性过程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可能包括感染。一些学者认为,冠状粥样斑块形成是一种自身免疫过程。本文就微生物感染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微生物感染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进展 胆固醇
  • 简介:急性肾功能衰竭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其发病机制并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Ghrelin是生长激素促分泌物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它在急性胰腺炎(AP)发生发展中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本研究应用褪黑素干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观察肾组织Ghrelin和NF—κBp65表达及肾组织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褪黑素对肾损伤的作用机制

  • 标签: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褪黑素 肾损伤 保护作用 重症急性胰腺炎 GHRELIN
  • 简介:目的比较胃旁路术(GBP)与胆胰转流术(BPD)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机制。方法40只糖尿病GK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GBP组、BPD组、饮食控制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GBP组、BPD组分别行GBP及BPD手术;饮食控制组大鼠每天给予基础饲料15g,自由进水;对照组不限食量。记录手术时间、死亡率。每周测空腹体重。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8、16周的空腹血糖、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GBP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5±4)min,BPD组为(35±6)min;GBP组大鼠死亡1只,BPD组死亡3只,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治疗前各组大鼠血糖、瘦素及IGF-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对照组大鼠血糖及瘦素均无明显变化。饮食控制组大鼠治疗后2周起血糖及瘦素水平开始下降,第4周时显著降低,并持续至16周(P〈0.05),但血IGF-1水平无明显变化。GBP组与BPD组大鼠治疗后2周起血糖及瘦素水平开始下降,而血IGF-1水平开始升高,并持续至16周[血糖:(6.8±1.0)、(6.3±0.8)mmol/L比(13.9±2.6)、(14.1±2.4)mmol/L;瘦素:(16.1±3.3)、(17.2±3.2)pg/ml比(29.4±3.9)、(29.4±3.9)pg/ml;IGF-1:(166.1±8.3)、(142.2±8.2)ng/L比(119.4±8.8)、(109.8±7.9)ng/L,P值均〈0.01],但这两组的血糖及瘦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而GBP组大鼠血IGF-1水平较BPD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GBP和BPD均能较好地控制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其机制可能与瘦素的降低及IGF-1的升高有关。GBP在手术时间、死亡率及增加血IGF-1水平等方面优于BPD。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胃旁路术 胆胰转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艾塞那肽作用10周后,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内自噬的变化情况。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中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30只予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2个月后,再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mg/kg)以诱导糖尿病模型,并将26例糖尿病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数量相当的2组,即糖尿病模型实验组13只和糖尿病模型对照组13只。另外20只大鼠常规饲养2个月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等分为正常大鼠对照组和正常大鼠实验组。之后。2实验组大鼠皮下注射艾塞那肽5μg/kg·次,2次/d,每日清晨8点和下午6点在餐前1h给药,2对照组大鼠在同样时间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10周后取胰腺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胰腺组织中GLP-1R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胰腺组织中LC3-Ⅰ、LC3-Ⅱ和p62的表达并计算LC3-Ⅱ/Ⅰ比值和p62的相对表达量,每例胰腺标本均行HE染色以了解病变情况。结果正常大鼠实验组有6只出现胰腺腺叶结构破坏、胰腺腺泡细胞萎缩和细胞间隔增宽等病理改变.糖尿病模型实验组11只大鼠有7只出现上述病理改变。2实验组GLP-1R表达高于2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LC3-Ⅱ/Ⅰ比值和p62/β-actin比值大于各组相应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长期作用于正常大鼠和糖尿病模型大鼠可上调胰腺腺泡细胞上GLP-1R的表达并诱导胰腺腺泡细胞自噬流受损.p62蛋白积累,而引起胰腺损伤。

  • 标签: 艾塞那肽 胰腺 自噬流受损
  • 简介:目的研究microRNA-181b(miR-181b)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growthfactor1receptor,IGF1R)参与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和血管新生的调节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s),传代培养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水平(Populationdoublings,PDL),将PDL≤8HUVECs定义为年轻细胞,PDL≥44HUVECs定义为衰老细胞,并检测miR-181b和IGF1R在年轻(PDL8)和年老(PDL44)HUVECs中的表达。PDL8HUVECs过表达或抑制miR-181b后,分别用MTS比色法、划痕(Woundhealing)和成管(Tubeformation)实验检测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成管等血管新生能力。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法检测miR-181b对IGF1R转录后水平的调控。此外,给予缺氧刺激,观察缺氧应激条件下miR-181b对IGF1R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过表达miR-181b可抑制PDL8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22%(P〈0.001)、迁移能力23%(P〈0.001),对成管能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PDL8HUVECs比较,miR-181b在PDL44衰老内皮细胞中上调64%(P=0.046),IGF1R的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下调39%和45%(P=0.004,P=0.014)。荧光素酶活性实验显示miR-181b可与IGF1R的3’UTR结合,但过表达miR-181b对IGF1R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在缺氧应激条件下,miR-181b可上调IGF1R的表达(P=0.005)。结论MiR-181b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等血管新生能力,这一作用与miR-181b在缺氧应激条件下上调血管发育相关基因IGF1R的表达相关,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MICRO RNAS 内皮细胞衰老 血管新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 简介:GADD45-β是GADD45家族中的一员,属于核内蛋白,主要通过调控p38和JNK来抑制细胞生长及细胞凋亡过程的.细胞核因子NF-kB是GADD45-β的上游调节因子,它对GADD45-β的调节有多种方式,但是最终都落到调节细胞生长及凋亡过程上来.目前关于GADD45-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癌症方面,有很多涉及GADD45-β的文献主要是研究它在肿瘤、癌症方面的功能.

  • 标签: GADD45-β JNK P38 NF-KB MAPK 心肌肥厚
  • 简介: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4中Notch1基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RT)-PCR检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A3和Molt-4中Notch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选取Notch1mRNA表达量较高的Molt-4细胞,分别经浓度0、2、4μmol/LAs2O3处理细胞后,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力,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Notch1mRNA表达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Notch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及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凋亡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s2O3能下调Molt-4细胞中Notch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降低Bcl-2/Bax蛋白比例,并促进凋亡蛋白胱天蛋白酶3的活化,2μmol/LAs2O3处理后,随作用时间延长,Molt-4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高(r=0.989,P〈0.05)。Molt-4细胞分别经2μmol/L和4μmol/LAs2O3处理72h后,流式结果显示,随As2O3浓度升高,Molt-4细胞凋亡率升高(r=1.000,P〈0.05)。As2O3以时间和浓度依赖的方式诱导Molt-4细胞凋亡。结论:As2O3通过抑制Molt-4细胞株Notch1信号通路的表达,抑制其增殖并诱导凋亡。

  • 标签: NOTCH 1基因 三氧化二砷 MOLT-4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对过氧化氢(H2O2)刺激后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单独转染HSF1质粒、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质粒或共转染HSF1及ASK1质粒。转染48h后用1mmol/LH2O2刺激细胞30min,检测并比较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和胞内ROS水平。结果(1)H2O2刺激后,各组细胞凋亡较刺激前明显增加(P〈0.05);且在相同刺激条件下,HSF1转染组细胞凋亡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ASK1转染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而共转染组与ASK1转染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2)H2O2刺激后,各组细胞内ROS水平较刺激前都显著升高(P〈0.05);且在相同刺激条件下,各组细胞内ROS水平较刺激前ROS水平增高的幅度:HSF1转染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SK1转染组和共转染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共转染组与HSF1转染组相比有升高趋势,与ASK1转染组相比有降低趋势。结论HSF1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内ROS产生对抗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保护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ASK1可能干扰HSF1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热休克转录因子1 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 活性氧簇 细胞凋亡 微血管内皮细胞
  • 简介:近年来许多实验发现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同种异体甚至异种移植时的免疫耐受现象,而且在发生机制上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是至今没有阐明统一的明确的机制,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本文就MSC在心肌再生治疗中的免疫耐受现象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再生 免疫耐受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环氧合酶-2(COX-2)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协同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不同药物干预肺癌A549细胞株,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单药吉非替尼组、单药塞来昔布组、联合用药组。药物干预细胞48h后台盼蓝(trypanblue)染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以Hoechst33258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用药前后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Westernblot检测EGFR和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时间和剂量增加,单药吉非替尼与塞来昔布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加药48h,联合用药组抑制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1)。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32.40%vs7.12%和8.43%;P<0.01)。联合用药组S期细胞比例为(3.2±0.9)%,较单药吉非替尼组[(37.4±1.6)%]和单药塞来昔布组[(21.0±3.1)%]明显减少(P<0.01);联合用药组G0/G1期细胞比例为(87.2±6.4)%,较单药吉非替尼组[(61.4±5.2)%]和单药塞来昔布组[(51.8±4.7)%]明显增加(P<0.01)。与单独用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EGFR和COX-2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联合用药通过EGFR和COX-2双靶点阻滞发挥作用,有望为肺癌的化学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 标签: 塞来昔布 吉非替尼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环氧合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