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ICU危重患者实施四级早期活动预防获得性衰弱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对本院ICU收治的100例危重患者分组比较,其中ICU常规护理者50例纳入常规组,四级早期活动者50例纳入观察组。结果:观察组Braden压疮风险评分以及肌力评分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ICU 四级早期活动 获得性衰弱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患者获得性衰弱最佳早期活动策略的循证护理实践效果。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50例,均为重症医学科患者50例,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一组25例患者以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一组25例患者以最佳早期活动策略的循证护理(观察组),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获得性衰弱发生率4.00%(1/25),对照组中获得性衰弱发生率24.00%(6/25),(p<0.05);观察组患者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指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最佳早期活动策略的循证护理干预下,可有效预防患者获得性衰弱的发生,改善患者肌力与生活能力,加速患者康复,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获得性衰弱 最佳早期活动策略 循证护理实践
  • 简介:摘要:总结老年外科188例衰弱患者经综合评估团队联合诊治的护理经验。由老年医学专家、药剂师、理疗师、营养师、精神科医生、老年科护士等组成老年综合评估团队,对老年外科围手术期衰弱患者进行病例讨论,制定个性化诊疗计划,责任护士根据诊疗计划做好用药护理、营养干预、运动干预、心理护理,通过对老年外科围手术期衰弱患者实施干预,可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促进老年患者康复。

  • 标签: 老年外科 围手术期 衰弱 综合评估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赋能理论的护理在老年脑卒中合并衰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我院就诊的符合条件的老年脑卒中合并衰弱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接受基于赋能理论的护理。比较两组在心境状态、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自理能力、衰弱管理依从性、自我效能等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干预后心境状态、自理能力、衰弱管理依从性、自我效能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赋能理论的护理能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合并衰弱患者的心境状态、自理能力、衰弱管理依从性及自我效能,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老年脑卒中 衰弱 赋能理论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标准个性化营养护理对老年衰弱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观察。方法:抽取我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衰弱患者,结合护理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人数随机均为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饮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手段则是标准个性化营养支持干预,具体对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情况、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情况更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衰弱患者来说,采用标准个性化营养支持干预的形式,能有效使患者的免疫水平得到明显改善,还可以降低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 标签: 标准个性化营养支持 老年衰弱患者 免疫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获得性衰弱的预防价值。方法:从本院内ICU机械通气患者中选取50例,为患者通过双盲法分组,分成探究组、一般组,探究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一般组利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及BI指数、APACHEⅡ评分、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探究组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与一般组比较更低,存在显著对比差异(P<0.05),探究组BI指数、APACHEⅡ评分对比一般组较低,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一般组更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实现患者获得性衰弱有效预防,使患者住院时间缩短。

  • 标签: 获得性衰弱 机械通气 早期康复护理 ICU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老年衰弱患者实施共享决策理论护理的效果及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工作为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我院所纳入的老年衰弱患者,收治数量为40例,按照奇偶法方式将其划分成2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分别纳入20例,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选择共享决策理论护理,针对试验组与常规组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实施组间对照。结果:老年衰弱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评分对比结果显示为P值>0.05,不具备显著的二组差异性。试验组老年衰弱患者护理后焦虑心理、抑郁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常规组患者,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值<0.05,结果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结论:老年衰弱患者实施共享决策理论护理效果明显。

  • 标签: 老年患者 衰弱 共享决策理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衰弱是由多个生理系统累积功能下降而导致的一组生物学症状,其本质为个体储备能力和抵御能力下降,最终导致个体脆性增加,对不良健康结局易感。美国老年学会认为,衰弱能增加机体不良健康事件的风险,导致机体失能、谵妄甚至发生死亡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指出,我国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现阶段农村地区心血管病死亡率为295.63/10万人,城市地区心血管病死亡率为261.99/10万人。

  • 标签: 衰弱 心血管疾病 老年患者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早期渐进式活动对机械通气下重症腹部术后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影响。方法 选择将二零二零年四月至二零二一年四月在昆明市延安医院收治的80例ICU机器通气下重症腹部术后病人纳入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二组,对照组(n=40)采用床上全范围关节早期活动;试验组(n=40)则采取早期和渐进型活动,用FIM测试量表评价和对比前二者谵妄发病率、机械辅助通气时长、ICU获得性衰弱患病率,以及ICU停留时间。结果 实验组在转出ICU时,对病人的自理能力、行为、语言交流、胆道括约肌控制力、行为、社区认知评价等都显然高于对照组,但谵妄发病率、机械通气时限、ICU得到性衰弱发病率以及ICU住院持续时间等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机械通气下重症腹部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选择早期渐进式活动方案后,可促进患者自身物理机能的修复,进而增强其自主性活动能力,降低谵妄发病率,从而减少机械通气时长,防止获得性衰弱的发病,减少住院费用,建议推广。

  • 标签: 重症腹部术后 渐进式活动 ICU获得性衰弱 活动能力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团队式早期康复对预防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危重症机械通气的患者96例,按照1:1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48例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48例应用团队式早期康复,对比两组患者离床活动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对比两组离床活动情况,试验组患者表现更优,p<0.05;对比两组患者ICU综合征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的时间和住院时间,试验组患者所需时间更短,p<0.05。结论:对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团队式早期康复,能够有效预防ICU获得性衰弱,提高预后质量,提高患者离床活动能力,对加快患者恢复进程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团队式早期康复 危重症机械通气 ICU获得性衰弱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在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机械通气合并ICU获得性衰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机械通气合并ICU获得性衰弱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运动 针灸 机械通气 ICU获得性衰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模式对老年衰弱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从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衰弱征患者中,选取106例患者参与研究。数字编号后随机均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参考组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模式进行干预,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衰弱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衰弱程度评分低于参考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考组患者,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衰弱征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模式进行干预,可以显著改善他们的衰弱症状,提高预后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老年衰弱综合征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模式 效果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总结3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末梢神经毁损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治疗前做好疼痛护理及治疗准备,治疗后重视病情观察,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同时给予出院指导。30例治疗后,29例效果较好,三叉神经痛症状不同程度减轻,1例效果不满意。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末梢神经毁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