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ICU患者获得性衰弱最佳早期活动策略的循证护理实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6
/ 2

预防ICU患者获得性衰弱最佳早期活动策略的循证护理实践分析

过瑛瑛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  无锡     214100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患者获得性衰弱最佳早期活动策略的循证护理实践效果。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50例,均为重症医学科患者50例,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一组25例患者以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一组25例患者以最佳早期活动策略的循证护理(观察组),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获得性衰弱发生率4.00%(1/25),对照组中获得性衰弱发生率24.00%(6/25),(p<0.05);观察组患者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指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最佳早期活动策略的循证护理干预下,可有效预防患者获得性衰弱的发生,改善患者肌力与生活能力,加速患者康复,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获得性衰弱;最佳早期活动策略;循证护理实践

衰弱是指个体单位因储备能力下降,多系统调节异常,进而出现的一系列机体动态平衡丧失,抗应激能力减弱综合征。临床研究表明,衰弱状态属于动态可逆,通过及时识别,并予以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甚至是消除并且,帮助患者恢复[1]。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以最佳早期活动策略的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为重点,纳入重症医学科患者50例,进行分组对照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期(2021年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50例,均为重症医学科患者50例,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一组25例患者以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一组25例患者以最佳早期活动策略的循证护理(观察组),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50-75岁,平均年龄(62.49±6.82)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例,重症肺炎患者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9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50-75岁,平均年龄(62.35±6.92)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例,重症肺炎患者7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无基础资料差异,组间能够比较(p>0.05)。

1.2方法

观察组应用最佳早期活动策略的循证护理:(1)心理护理:患者在进入病房后,由于亲属不能陪护在身边及对陌生患者的陌生感,患者难免会感到紧张与恐惧,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在患者及其家属入院后向其介绍医院环境及相关设备,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对就医环境及病情能够有着全面的了解;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讲解病情相关病理知识与治疗方法,使患者对治疗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紧张与恐惧,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度;鼓励患者家属多来医院看望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树立起治愈的信心。(2)治疗护理:在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应当积极配合主治医生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体征指标,并且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肤色以及精神状态,积极救治;对于存在呼吸困难患者,应当指导患者保持端坐,促进患者横隔下移,提高患者肺活量,减轻心脏负担,维持患者体位舒适;监测患者的SpO2指标,维持指标值范围在95%-98%之间,对于存在低氧血症患者,应当及时纠正,保护患者的心功能;(3)运动护理:应用一定程度的中低强度有氧运动训练,在持续一段时间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衰弱状态,在患者进行有氧运动的过程中,使大肌肉群得到长时间的活动,进而促进氧的利用,从而改善骨骼肌功能,提升患者的心肺适应能力与耐力;而通过一定的抗阻运动,能够提升肌肉质量、力量与耐力。运动干预不仅仅在医院中能够进行,患者在家中也可按照要求,结合自身喜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运动方案,进行自我训练,具有安全、有效、便利的优势。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即常规病情监测、用药指导、营养支持、健康宣教等护理内容。

1.3观察指标

(1)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指标:结合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简易量表对观察对象进行体力活动水平测定,计算患者的每日运动量,如符合量表标准中3项或3项以上,即可定义为衰弱,其余情况定义为非衰弱[2]

(2)护理效果:经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由SPSS20.0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计数资料: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计量资料“”,检验方式“t”,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

2结果

2.1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指标

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获得性衰弱发生率4.00%(1/25),对照组中获得性衰弱发生率24.00%(6/25),(p<0.05)。

2.2护理效果

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指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下表1:

表1护理效果对比

组别

肌力评分(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

机械通气时间(h)

ICU住院时间(d)

观察组(n=25)

51.11±6.48

57.15±6.77

64.31±9.41

6.94±1.88

对照组(n=25)

45.97±5.12

32.81±5.34

104.21±13.69

9.19±2.27

T值

3.1110

14.1411

12.0092

3.8168

P值

0.0031

0.0000

0.0000

0.0004

3讨论

对于院内急危重症而言,其身体机能状态较差,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衰弱的发生风险较高,而衰弱将导致患者多项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例如肌肉无力、残疾甚至死亡等[3]。因此,针对临床急危重症患者急性及时有关的医护干预,对于预防衰弱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十分重要。

在临床中,衰弱的发生,骨骼肌肉系统的衰老有关,但是衰弱的诱因较多,不是所有原因均与骨骼肌肉量和功能下降有关系。目前临床中普遍认为,肌肉相关指标的变化,与机体衰弱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相连性,通过针对该相关性进行分析,能够作为帮助患者改善肌肉萎缩与肌肉功能的重要指标[4]。本次研究,通过病情监测、建立静脉通路、卧床休息、氧疗等各项急救护理,有效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检查情况,综合评估患者病情,进而制定各项预防、控制措施,规避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患者医护过程中各项应激反应,调节患者机体内循环,恢复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降低心脏负荷,加速患者的病情缓解,为患者的恢复奠定基础[5]

综上,在最佳早期活动策略的循证护理干预下,可有效预防患者获得性衰弱的发生,改善患者肌力与生活能力,加速患者康复,效果显著,可行性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李洪云. 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早期识别及中医护理干预进展[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2):2301-2304.

[2]苏欣,刘志丹,宋锐,等. 早期护理干预对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33):145. 

[3]倪荣,左玲,孙敏敏. 基于循证的规范化护理对预防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32):6141-6144.

[4]李亚琼,王景,魏冉. ICU获得性衰弱患者循证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效果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4):4565-4568.

[5]李静,余雨枫,陈思. 集束化护理预防ICU获得性衰弱效果的Meta分析[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9):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