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ICU专科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况。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于我院在2019年4月到2021年4月这个阶段内的ICU护士30名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 ICU专科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掌握情况。结果:通过调研统计可以看出,研究对象针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的知识认知得分为(7.44±1.51)分,态度得分为(25.42±2.89)分,行为得分为(24.79±6.64)分;对相关得分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是否接受系统完善的培训活动,(P

  • 标签: []ICU专科护士 机械通气患者 早期活动 知识-态度-行为 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癌症终末期患者安宁疗护护理宣教对改善其家属死亡态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于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期间进行治疗护理的癌症终末期患者家属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观察组(实施安宁疗护护理宣教)。后比较两组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死亡态度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家属的焦虑(41.884.32)、抑郁(41.894.78)评分都要高于观察组(32.052.53)、(32.112.23);对照组患者家属的接受死亡态度比例(50.00)明显低于观察组(78.00);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在经过安宁疗护护理宣教后,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评分有所降低,针对死亡的态度有所缓解、改善,值得推广、建议提倡。

  • 标签: 安宁疗护护理宣教 癌症终末期 改善死亡态度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明确对肿瘤科护理人员而言安宁疗护知识与态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彼此可能产生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提高肿瘤科护理的科学性。方法:以抽样分析为基础方法,对本地区范围内9所医院半年时间内肿瘤科310名患者为分析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安宁疗护知识以及态度之间相关性影响。结果:对肿瘤科护理人员而言,年龄、婚姻状态、职务、家庭收入以及家庭成员健康水平等对其护理知识以及护理态度均能够形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典型分析显示知识掌握程度与态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对不同患者而言,疼痛患者对社会支持需求较高、临终关怀患者对恐惧心理纾解需求较高。结论: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与服务态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因此通过加强知识培训能够起到改善服务态度的作用。

  • 标签: 肿瘤科 护理 安宁疗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宁疗护护理宣教对改善癌症终末期患者家属死亡态度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癌症终末期患者的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安宁疗护,对比两组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况以及对患者死亡的接受态度。结果:研究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对患者死亡的接受态度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安宁疗护护理宣教 癌症终末期 患者家属 死亡态度
  • 简介:目的了解护理管理者对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培训持有的态度及需求,为开展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培训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14所中医医院181名护理管理者进行调查,内容为护理管理者对中医护理专科护士的培训认可度及对中医护理专科护士的培训需求.结果护理管理者对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培训整体认可度较高,为(19.86±2.39)分;期望以提高护士中医护理应用能力为培训目标(97.79%),期望采用医院西医学中医培训班(81.22%)和外出培训(80.66%)的途径,围绕临床工作需求,选用经验丰富的临床中医护士(83.43%)或《中医护理学》教学教师(79.01%)为培训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比例及实践场所,以提升培训成效.结论护理管理者对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培养的态度积极,针对培训需求开展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培训,有利于打造中医护理专科队伍,促进中医护理可持续发展.

  • 标签: 中医护理 护理管理者 专科护士 培训
  • 简介:[目的]探讨实习护生医护合作态度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湖南省长沙市7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实习护生404人,采用医护合作态度量表及职业自我效能感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习护生医护合作态度的总分为45.30分±4.45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职业自我效能感均分为3.33分±0.55分,处于中等水平;医护合作态度总分与职业自我效能感总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护理管理者以及护理教育者应采取措施提高实习护生的医护合作态度,进而提升其职业自我效能感.

  • 标签: 医护合作态度 职业自我效能感 实习护生 相关性 护理教育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了解新生儿科和产科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知识掌握水平和态度,为临床推广新生儿疼痛管理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现场填写的方法对新生儿科和产科工作的护理人员107人(其中新生儿科40人,产科67人)进行新生儿疼痛知识和态度的调查。结果在新生儿疼痛知识的问题中,新生儿科组的平均答对比例是75.5%,高于产科组的66.3%;新生儿科组有7题的答对率超过80%,产科组只有1题的答对率超过80%,有5题的答对率明显低于新生儿科组。所有护理人员都认为非常必要或有必要对护士开展疼痛相关知识的培训;95.0%(38/40)的新生儿科护士认为自己能够正确评估新生儿疼痛的程度,而产科只有83.6%(56/67),2组比较差异明显;97.5%(39/40)的新生儿科护士认为自己可以对新生儿哭声做出正确判断,而产科为85.1%(57/67),2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新生儿疼痛已经逐渐被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所认识和重视,她们都认为有必要接受相关知识的培训,新生儿科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知识的掌握优于产科护士。

  • 标签: 新生儿 疼痛 护士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安宁疗护护理宣教对改善癌症终末期患者家属死亡态度的效果。方法:抽选本院在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癌症终末期患者家属共计89例,将患者家属的入院序号完全打乱,使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即实验A组(n=44,常规护理)和实验B组(n=45,安宁疗护护理宣教),在整个护理期间,护理人员要准确和详细记录下需要进行观察的指标,以确保护理的实际效果。结果:根据研究数据可知,相较于实验A组,实验B组患者家属死亡态度更良好,负性情绪评分更低,两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就本次研究所得的具体数据做对比分析发现,在癌症终末期患者家属的临床护理中,需要采用安宁疗护护理宣教来展开具体的护理工作,能够帮助患者家属提升死亡接受度,缓解其负性情绪,维持其陪护期间的身心健康。各项数据对比发现,采用该护理方式比之于实施常规护理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可推广。

  • 标签: 安宁疗护护理宣教 癌症终末期 患者家属 死亡态度
  • 简介:摘要:目标:研究姑息治疗在治疗晚期肿瘤患者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60名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组,将30名接受定期治疗的患者安排在一个观察组,另一个观察组接受疼痛治疗和姑息治疗结果:组的疼痛率略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在生理、生理、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状况、能量、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观察组,p < 0.05。结论:减轻晚期癌症患者负担的干预措施可以大大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消极情绪、克服各种心理疾病的能力以及生活质量。

  • 标签: 临终关怀护理 肿瘤晚期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舒缓医疗的态度与认知程度及其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舒缓疗护认知情况调查问卷》对陕西省市级公立医院 479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无论是( 14.3%)否( 85.7%)本人或其家人正在经历严重疾病的情况,医护人员对于生命末期有创伤性的治疗措施总体持可接受的态度,分别为 85.1%与 71.9%;调查对象所在家庭面对死亡的态度在总体上是回避的、消极的,但 70%以上的人认为有必要进行死亡教育; 87.66%的被调查者仅了解舒缓疗护等相关概念,来自不同医学专业教育背景的医护人员认为学习舒缓疗护相关课程对于学习医学是重要的,这一认同程度达到 80.0%以上。结论:医护人员对舒缓医疗的认知程度不高,在死亡教育方面缺失,舒缓医疗相关教育不足。

  • 标签: 舒缓疗护 舒缓医疗 死亡 医护人员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法对我县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开展行为学问卷调查,并进行个人访谈。结果:(1)80%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都是通过定期门诊随访治疗。(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对艾滋病知识的总体认识很低。(3)8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之间愿意继续进行交往。(4)所有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都从电视上看见过艾滋病方面的宣传。(5)96.67%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通过防疫站随访传授艾滋病防治知识。结论: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文化水平不高,经济收入低,对艾滋病总体认识较低,迫切想了解艾滋病的症状和治疗方面的知识。

  • 标签: []  艾滋病   认知   态度   行为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和自杀态度的影响。方法:研究期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入组抑郁症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入组后,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5例),一组观察组予以认知行为护理,一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的睡眠质量、自杀态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PSQI睡眠质量指数低于对照组;QSA自杀态度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融入抑郁症患者中,能够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削弱患者的消极自杀态度,价值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认知行为护理 抑郁症 睡眠质量 自杀态度
  • 简介:在对Heider平衡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理论在照顾者对癌症病人疼痛管理态度影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应用设想:在照顾者对病人的情感态度一定的前提下,照顾者对病人疼痛管理态度影响研究可按照“照顾者疼痛知识→照顾者疼痛管理态度→病人疼痛管理态度”的研究路径进行管理。

  • 标签: Heider平衡理论 照顾者 癌症病人 疼痛管理态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在肿瘤科护士姑息护理中,职业倦怠与认知水平及护理态度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抽取我市各大医院的肿瘤科专业护士82名进行研究。并根据各问卷调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职业倦怠感与姑息护理认知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与护理态度呈负相关,在姑息护理认知水平与护理态度之间可起到显著的中介效应。结论 肿瘤科护士表现出职业倦怠感对姑息护理认知水平及护理态度均有影响,所以,医院要强化姑息护理认知水平,消除护士职业倦怠感,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 标签: 职业倦怠 肿瘤科 姑息护理 认知水平 护理态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伸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后遗症病人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在2021年8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抽签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及实验组采取延伸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照护者照顾态度及能力。结果:两组患者照护者照顾态度及能力指标上面差异明显(P

  • 标签: 延伸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照护者照顾态度及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疼痛护理干预对全腹壁整形术围手术期焦虑及术后疼痛态度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研究对象为全腹部整形术患者共计70例,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分析疼痛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价值。结果:干预组满意度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腹部整形术围术期护理措施的开展可综合性促进手术质量的全面提升,使得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缓解,生理疼痛程度缓解,进一步优化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疼痛护理干预 全腹壁整形术 围手术期 焦虑 术后疼痛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住院知情同意权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符合CCMD-3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法定监护人各986例,进行患者知情同意和入院方式的相关调查。结果家属让患者对住院知情387例(39.2%),不让知情599例(60.8%);患者同意入院249例(25.3%),不同意入院737例(74.7%)。影响患者享有住院知情权的因素是:监护人态度和患者的性别、MOAS总分、自身攻击因子分、体力攻击因子分、有攻击行为、PANSS总分、P分、SI分、G分;影响患者自愿入院的因素是:监护人态度和患者MOAS总分、体力攻击因子分、SI分、P分、G分和攻击行为。结论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住院的知情同意率和自愿入院率仍很低;监护人和患者的特征都影响患者家属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态度;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与否主要取决于监护人的态度;保证监护人的知情同意权是解决患者住院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知情权 同意权 法定监护人(家属)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长期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态度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病例收集时间为2022年1月至12月,抽取我院精神科收治患者86例并纳入研究对象,分组方式选择奇数偶数分组法,共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两组,实施一般护理于参考组中,实施心理护理于观察组中,对比两组指标变化。结果:在社会能力、兴趣爱好、精神症状、抑郁迟缓、激惹等精神症状评分方面,观察组高于参考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依从率方面,观察组(95.35%)高于参考组(79.07%),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改善长期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态度并提高依从性,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心理护理 依从性
  • 简介:内容摘要:在二十世纪里,人口寿命发生了巨大变化。平均预期寿命从 1950年延长了 20年,达到 66岁,预计到 2050年将再延长 10年。这一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使得人口老龄化即将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预计二十一世纪上半叶,人口将迅速老龄化。在 2050年年底以前,老人所占比例预计将由 8%上升到 19%,但儿童所占比例将由 33%下降到 22%。这种人口变化对于资源是一重大挑战。显然,发展中国家没有做好准备面对老龄化,它们同时面临发展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同样也面临老龄化迅猛来临的问题,人们对于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应付不足。把老年人送去养老机构养老成为可选择项。而对于和中国的传统养老价值观相悖的养老结构养老,中国人态度暧昧不明。在研究的后半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不同人口特征的中国人的态度如何影响了老年父母的机构护理支持选择。

  • 标签: 发展中国家 老龄化 养老院 传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