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成人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6月—2016年6月选取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病人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给予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视觉模拟评分(2.22分±0.45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32.45%±3.96%)低于对照组(4.69分±0.56分、45.98%±4.5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85.22分±5.48分)高于对照组(65.78分±4.8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有助于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术后病人康复,可改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全程护理干预 脊柱截骨矫形技术 脊柱侧后凸畸形 疼痛 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在行蓝光照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将接诊的3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均择期行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包括抚触护理、蓝光光源调节、药物支持、监测病情、心理护理等。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胆红素、摄奶量的变化,并比较黄疸消退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护理后,两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1、3、5d,两组摄奶量明显多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皮疹、皮肤损伤、哭闹、失水增加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实施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照射 综合护理干预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降低直肠癌术后永久性造口病人病耻感的效果。[方法]选取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98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鼓励病人参与造口之家活动,并接受造口随访,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对病人的病耻感进行测评。[结果]试验组出院时病耻感得分为3.04分±0.88分,出院3个月后为2.35分±0.71分;对照组出院时病耻感得分为2.91分±0.89分,出院3个月后为2.87分±0.55分,出院3个月后试验组病人病耻感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直肠癌术后永久性造口病人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病耻感。

  • 标签: 直肠癌 造口护理 病耻感 造口之家 出院指导 延续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少数民族地区老年痴呆症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痴呆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效果评定。结果研究组干预后MMSE、ADL评分为分别为(16.14±6.61)分、(36.84±6.4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确地掌握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少数民族 老年痴呆症 护理干预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目的探索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职业建设模式。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访谈调研形成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职业建设实施方案,以我院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为平台.通过实证研究探索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职业建设的路径。结果建成了职业护理医学基础实训中心和临床护理实训中心,实习医院对我院护理专业学生评价较高:2014年后护理专业学生护士资格证通过率均在98%以上。结论建设完成的校内实训基地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与纵向知识体系的形成搭建了平台。

  • 标签: 教育 护理 职业教育
  • 作者: 信静冯建侠柏亚玲董晨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7-02-1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目的:对鼻内镜下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系统护理干预下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取行鼻内镜下治疗方式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62例,按照护理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1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系统护理干预方法,利用焦虑评分量表(SAS)与抑郁评分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况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满意率、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23%(1/81)低于对照组14.81%(12/81),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满意率比较,观察组96.30%(78/81)高于对照组83.95%(68/81),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治疗中,系统护理干预方式的引入,对患者负性心理问题控制、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以及患者满意率提高等都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进行推广。
  • 简介:目的:探讨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我院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94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选取2016年8月~2017年7月我院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96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实施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优化改进式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84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院内进行伤口护理、饮食、生活指导及肛门功能锻炼指导;院外实施电话随访和家访,共6个月.干预组院内和院外实施基于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院外共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后肛门失禁程度、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术后大便失禁程度轻于对照组;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P〈0.001).结论基于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可减轻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大便失禁程度,改善排便功能,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保肛术 肛门功能 生活质量 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护理质量追踪表在预防重型肝炎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的296例重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的342例重型肝炎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重型肝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集束护理质量追踪表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跌倒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院内跌倒1例(0.29%)少于对照组的7例(2.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9.7%,高于对照组的95.3%(χ2=13.608,P〈0.001).结论集束护理质量追踪表的应用能够发现传统检查中不易发现的问题,寻找到跌倒防范措施未落实的环节和根本原因,有效预防重型肝炎患者发生跌倒,降低护理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

  • 标签: 意外跌倒 集束化护理质量 追踪表 重型肝炎 户理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护理措施对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12月在我院综合ICU救治且脱管评分〉8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集束护理方法,制订一系列相关护理措施,如及时风险评估、改进固定方法、加强交接、关注并解决患者不适、恰当有效约束、清醒患者加强宣教等,并在临床实施、运用,与集束护理实施前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ICU非计划性拔管率由3.24%降低到0.62%。结论:集束护理能有效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护理人员对非计划性拔管的认知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ICU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教学资源库在基础护理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级学生在学习基础护理学课程时使用传统的教学资源。2014级学生在使用传统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同时使用数字教学资源库。比较2个年级学生基础护理学课程考核成绩、学生评教得分及2014级学生对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和评价情况。结果2014级学生技能操作成绩及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评价均较2013级学生高(P〈0.05),对资源库的评价得分为(18.63±1.07)分。结论数字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使用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 标签: 教育 护理 学士 基础护理学 教学资源
  • 简介:目的探讨模块教育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12月对本院手术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盲点应用模块教育模式进行管理,比较分析应用模块教育模式前后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的差异。结果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模块教育模式进行指导,可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使手术室管理更加准确、规范。

  • 标签: 模块化教学法 手术室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情志护理干预在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除常规护理干预外,对照组给予耳穴压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情志护理干预,干预10d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焦虑(SAS)、抑郁(SDS)、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等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情志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其睡眠质量。

  • 标签: 腰椎压缩性骨折 保守治疗 耳穴压豆 情志护理 睡眠质量
  • 简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IPF)是一种特殊类型原因不明的、发生于成人的、慢性、进行性和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因其发病机制不明确,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当肺功能严重不全,疾病进展到后期,低氧血症迅速恶化时,肺移植手术是有效延长患者生命的唯一方式。

  • 标签: 序贯护理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肺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集柬护理降低重症脑梗死患者压疮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5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给予集束护理预防压疮形成,主要措施有实施压疮预警、家属知信行干预以及减压护理。选取2016年5月~10月神经内科收治的87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压疮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压疮出现时间长于对照组,压疮平均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重症脑梗死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重症脑梗死 压疮 预防
  • 简介:近年来护理领域逐步开展规范培训,在住院医师规范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并轨的启发下,探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新入职护士规范培训并轨的可行性,以期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专业学位 规范化培训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二胎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旨在提高孕妇分娩质量。方法:将100例二胎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分娩后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心理状态可明显影响分娩质量,对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减少分娩并发症,缓解焦虑,减轻疼痛,提高分娩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 二胎孕妇 焦虑 疼痛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初产妇选择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13年~2015年在本院分娩的1280例初产妇临床资料,分析近三年本院初产妇选择剖宫产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制定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280例初产妇中580例(45.31%)选择剖宫产,2013年、2014年、2015年初产妇剖宫产率分别为31.17%、42.35%、59.57%,呈逐年递增趋势。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初产妇剖宫产的因素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MI)、产妇文化程度、丈夫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医疗保险方式、孕期合并症、产前接受自然分娩教育及既往病史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BMI〉24kg/m~2、产妇初中或以下文化程度、丈夫初中或以下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5万、孕期合并症是初产妇选择剖宫产的危险因素,而产前接受自然分娩教育是初产妇选择剖宫产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剖宫产的因素与产妇身体状况、产妇及其丈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有关,临床应结合初产妇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 标签: 初产妇 剖宫产 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医护一体临床护理模式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中的效果。方法:2015年7-12月我科构建医护一体临床护理模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脑卒中后抑郁的多模式方法诊断,干预1,3个月时比较模式实施后(试验组)与实施前(2015年1-6月对照组)脑卒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在干预1,3个月时焦虑、抑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临床护理模式较传统工作模式更具优势,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医护一体化 脑卒中 负性情绪
  • 简介:[目的]基于可视管理方法,探讨预警护理动态信息便签和备用交班本在重症监护病房联合应用效果。[方法]自行设计危重症病人预警护理动态信息便签和备用交班本,分别用于记录病人病情监护重点和科室管理细节,比较实施前(对照组)与实施后(观察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联合使用预警护理动态信息便签和备用交班本后,科室缺陷交班率(14.58%)低于对照组(43.75%),护士对危重症病人病情掌握情况得分(91.17分±3.96分)高于对照组(85.53分±5.04分),医生和病人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优质护理、重症护理护理安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运用预警护理动态信息便签和备用交班本能及时提醒护士工作重点,增强其风险预警意识,强化科室的信息沟通,有助于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动态信息便签 备用交班本 可视化管理 交接班 重症监护病房 预警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