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研究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PD)患者脑部代谢变化。进一步探索帕金森痴呆(PDD)患者发生痴呆的病因。方法通过观察59例帕金森病患者豆状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豆状核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NAA/Cr)和胆碱/肌酸(Cho/Cr)比值的变化,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分析其与1H-MRS的相关性。结果帕金森病患者豆状核NAA/Cr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区域(P<0.05),而Cho/Cr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区域(P<0.05);PD中医证型与1H-MRS的NAA/Cr、Cho/Cr值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HMRS可以检测到PDD患者脑部的代谢改变,有助于PDD的病因诊断及风险预测。

  • 标签: 核磁共振 帕金森病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因素并加以总结。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5月由妇产科收治的146例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硬膜外剖宫产的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硬膜外剖宫产麻醉效果的成功与否,分为麻醉成功组和麻醉失败组,其中成功组120例;失败组26例。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在镇痛前以及镇痛30min后VAS(视觉模拟评分法)的评分、分娩镇痛持续时间、补救镇痛的次数、平均动脉压。结果在本次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中,失败率为17.8%;麻醉失败组的产妇在镇痛过程中的镇痛持续时间和镇痛补救次数明显多于成功组;两组产妇在镇痛持续时间、镇痛补救次数以及转行剖宫产时的平均动脉压在比较上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发现导致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与动脉压的改变、镇痛持续时间和镇痛补救次数有关,可作为临床参考依据。

  • 标签: 硬膜外分娩镇痛 硬膜外剖宫产 麻醉失败 因素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易栓症相关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易栓症实验室检测阳性的 3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3例患者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均以头痛为首发症状。易栓症检测呈蛋白 S缺陷,其中一例伴蛋白 C联合缺陷。影像学检查提示均累及多个静脉窦或静脉。结论 易栓症是颅内静脉系统血栓的潜在病因,尤其对不明原因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进行易栓症实验室检测有助于及早诊断,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 ]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 易栓症 蛋白 C 蛋白 S 抗凝血酶 III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分析在围术期肺部感染胆道手术患者护理中采用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本院胆道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样本纳入时间为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之间,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作为护理质量的对比依据,根据研究结果分析,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优异于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将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作为护理效果的对比依据,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显著优异于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此次研究证明,在胆道手术围术期肺部感染患者护理中,采用综合性护理方法应用效果较好,为有效护理方案。

  • 标签: 围术期肺部感染 胆道手术 护理方案 分析
  • 简介:摘要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择期手术麻醉一直是儿科麻醉管理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鉴于小儿群体的特殊性,麻醉效果与安全性的管理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基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病理生理特点,对其麻醉风险进行分析,并结合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对该类患儿麻醉管理及围术期不良事件处理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群体 麻醉风险 不良事件 麻醉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老年重症急性肾衰竭疾病预后结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曾收治的老年重症急性肾衰竭疾病患者75例,按照最终的疾病预后效果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统计该病的死亡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病情资料、疾病史及临床疾病治疗护理情况等,研究影响预后结果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结果制定相关的措施。结果重症急性肾衰竭疾病的死亡率约为52.0%,两组患者在患有基础疾病、手术时间、连续血液净化时间、体内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含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衰竭器官数和首次接受血液净化时间是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症急性肾衰竭疾病的死亡率较高,患病后预后效果较差,而且导致其预后结果差的相关因素较多,只有根据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老年重症 急性肾衰竭 预后效果 危险因素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盆腔炎患者应用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8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8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44,应用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44,应用整体护理),对比2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18%,对照组总有效率70.45%,对比2组护理效果,观察组更为理想,2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过程中配合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取得最佳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整体护理 应用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思虑、思考,是大脑思维活动的一部分,是脑的功能。中医学在两千年前就提出了“思出于心;而脾应之”;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气,是产生记忆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那时就已经认识到大脑与胃肠道之间存在着某种密切的内在联系。该文主要结合各家学说通过脑与脾胃的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来阐述脑与脾胃的关系,并叙述了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 标签: 脾胃 病理 生理
  • 简介:摘要BNP/NT-proBNP是目前公认的很好的心肌功能标志物,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心力衰竭。本文介绍了BNP和NT-proBNP的来源及生物学特性,以及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的方法和特点。阐述了检测BNP/NT-proBNP时在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应注意的问题,强调了在对该项目的评估中应全面结合临床实际并综合运用其它检测手段的必要性。

  • 标签: 利钠肽,脑 实验检测 诊断 注意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U收治儿童急性中毒病例的相关因素以寻求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PICU救治的135例中毒患儿病例资料,分药物中毒组和非药物中毒组,分析两组不同的临床特点。结果1~3岁是意外中毒发生的主要年龄段,男童发生率高于女童;寒暑假是急性中毒高发季节;乡村急性中毒发生率较城市高,占88.1%,多发生在家中,占98.5%;药物中毒50例,毒物以抗精神类药物为主,非药物中毒85例,毒物以杀虫(灭鼠)剂为主,两组均以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主;血液净化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药物中毒组和非药物中毒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结论儿童急性中毒应以预防为主,早期血液净化是儿童急性中毒救治的重要治疗手段。

  • 标签: 中毒 儿童 干预 血液灌流
  • 简介: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超声二维实时显像进入我国以来,随着B超、M超、多普勒等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已成为产前胎儿畸形检查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三十余年来.通过产前胎儿超声检查,使形态学明显异常、影响生命的胎儿畸形得以发现,如无脑儿、脑膨出、腹裂等致死性畸形。

  • 标签: 产前诊断 胎儿畸形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因素,提醒儿科医生重视眼科检查,以求尽早发现治疗先天性白内障,从而减少弱视和盲的发生。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医院确诊的先天性白内障患者36例,选取儿科体检的正常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χ2检验比较先天性白内障白组与对照组在既往史、家族遗传史、个人史及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取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孕期感染、家族遗传是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危险因素。出生体重越低,出生胎龄越小,有孕期感染、家族遗传史,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率越高。结论通过研究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危险因素,特别提示儿科医生在儿童各阶段体检时应注意不要遗漏眼部检查,注意询问患儿吸氧情况,对那些开始吸氧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的患儿,建议请眼科医生详细检查患儿眼部情况,防止延误病情。

  • 标签: 先天性白内障 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相关生化检验指标。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慢性乙肝患者94例,慢性丙肝患者86例,健康体检者8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生化指标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乙肝组及慢性丙肝组患者的TBIL、ALT、AST水平更高,ALB、A/G水平更低,差异明显(P<0.05)。同时,慢性乙肝组患者的A/G水平高于慢性丙肝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TBIL、ALT、AST、ALB、A/G等相关生化检验指标能够作为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评估的重要依据,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生化检验指标 慢性乙肝 慢性丙肝
  • 简介:摘要PICC系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其经上肢的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或上腔静脉的下1/3。PICC具有置管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方便安全,且留置时间长、可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静脉和减轻病人痛苦的特点。但是,其并发症的发生可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如减少带管时间、增加患者痛苦、增加护士工作量、增加病人费用等,因此其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PICC静脉导管 并发症 相关因素 预防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韧带之上的消化道,其包含胰胆、十二指肠、胃、食管等器官出现病变而引发的出血现象。根据有关资料证实,对上消化道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风险发生机率,我院为了提升护理效果,特此综述。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药研究的深入及制药技术发展,新药物不断出现应用,同时各类药物联用情况增加,使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的临床发生率增高,DILI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主要对DILI的临床特点及相关药物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点 相关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切口感染往往是导致老年骨科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护理,防止切口感染成为现阶段老年骨科手术临床医护人员首要任务。方法本文选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骨科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10000例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研究,主要护理对象为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47例,以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关于切口感染的规定作为参照标准。结果我们认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后要加强护理。要确保手术室的新风量以及换气次数,及时关闭对手术室的闷,防止细菌滋生和入侵。在调查的47名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当中,有28位患者的手术部位是颈部、肩部以上部位,占59.5%;手术时间>3h的24例,占51%;手术时有实习生参观的10例,占21.2%。讨论文章就骨科患者合并切口易感染的原因进行了解析,我们提出高龄患者容易在术后感染,侵入性操作的实施可以说为细菌的入侵提供了渠道,抗生素的使用要谨慎。

  • 标签: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因素 护理跟进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祁阳县流动儿童监管人对免疫接种相关政策的认知、需求情况进行调查,为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管理提供借鉴经验。方法选择对象为2016年祁阳县0-14岁流动儿童数10493人,通过对流动儿童及其监管人进行现场调查,记录、分析调查结果。结果10493名流动儿童的监管人对免疫接种相关政策知晓率基本都低于70%,主要通过接种单位接种预约单、通知单被动给儿童接种疫苗,对免疫接种知识有主观需求为75.29%。结论祁阳县的流动儿童监管人对免疫接种知识知晓率低,主观需求还较低,政府及医疗机构应加大免疫工作的宣传,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落实好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

  • 标签: 祁阳县 免疫接种 流动儿童 相关政策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莉芙敏治疗妇科肿瘤患者绝经相关症的临床观察效果。方法我院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78例妇科肿瘤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通过问卷调查Kupermann(KMI)评分方式,对莉芙敏治疗妇科肿瘤患者绝经相关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78例妇科肿瘤患者治疗前KMI总分为23.77±7.18、治疗4周后KMI总分为17.69±6.53、治疗8周后KMI总分为12.15±6.09。结论利用莉芙敏治疗妇科肿瘤患者绝经相关症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安全性较高,因此建议将莉芙敏药物广泛应用于妇科肿瘤患者绝经相关症治疗中。

  • 标签: 莉芙敏 妇科肿瘤患者 绝经相关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毒症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死亡的37例尿毒症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时间段进行血液透析生存时间超过1年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死亡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死亡患者死亡原因包括心血管事件17例,脑血管事件10例,严重感染5例,消化道出血4例,多脏器衰竭1例;两组透析前肾小球滤过率、LDL、Kt/V比较(P<0.05)。结论尿毒症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相关因素主要为合并症、透析前肾小球滤过率、LDL、Kt/V等,临床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监控,这有利于提高其生存率。

  • 标签: 尿毒症 老年患者 血液透析 死亡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