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成纤维在口腔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82例口腔修复患者为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1例,比较各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口腔修复 预成纤维桩 临床效果 研究分析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可塑纤维与预成纤维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治愈成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2月期间因牙齿缺失于本院接受种植牙口腔修复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将患者依据盲选抽签法分组后,对照组(n=42)接受可塑纤维治疗,观察组(n=42)接受预成纤维治疗。统计两组治疗效果、口腔功能、口腔健康恢复差异。结果:(1)口腔功能:口腔修复前咬合力、咀嚼效率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口腔修复3月后,观察组咬合力、咀嚼效率及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口腔健康: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牙周健康指标(PD、PLI、AL、GBI)数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预成纤维在种植牙口腔修复治疗中的口腔功能改善、修复效果优于可塑纤维,且可在积极维护患者种植区牙周健康同时,积极维护种植牙效果。

  • 标签: 可塑纤维桩 预成纤维桩 口腔修复 临床效果
  • 简介:背景:前期实验自行研发了一种可进行成骨及成软骨双向诱导分化的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目的:探索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力学刺激能否提高组织工程骨软骨修复山羊膝关节缺损的效果。方法:取青山羊12只,制作双侧后肢股骨内髁骨软骨缺损,随机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缺损处均植入在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进行成软骨、成骨诱导2周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β-磷酸三钙复合体,不同的是实验组将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置于磁力搅拌仪上给予力学刺激,对照组未给予力学刺激;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置。植入后12,24周进行大体观察,Masson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学评分。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新生软骨与骨组织生成,实验组修复骨缺损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无新生软骨生成。表明通过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体外培养阶段的力学刺激,可以改善以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β-磷酸三钙为支架的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物对膝关节缺损的修复效果。

  • 标签: 生物材料 软骨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Β-磷酸三钙 生物反应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弥散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PVP治疗的5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骨折程度是否大于20%,将患者分为轻微骨折组(n=18)与骨折组(n=34)。以骨水泥净弥散率作为评定骨水泥弥散程度高低的指标,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弥散体积的差异,通过Spearman秩相关评价多种因素对骨水泥弥散的影响。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轻微骨折组的骨水泥弥散体积显著高于骨折组(F=5.07,P=0.029),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净弥散率与椎体骨折压缩程度呈负相关性(rs=-0.362,P=0.008)。结论骨水泥弥散程度由多种因素决定,其中可能与椎体骨折压缩程度呈负相关性,而椎体的骨折压缩程度越大,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程度可能相对越小。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折压缩程度,骨水泥弥散
  • 简介:水泥固定型假体广泛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被称为TKA的"金标准",约占所有TKA的95.2%;而在19世纪80年代兴起的非骨水泥型膝关节假体因较高的早期失败率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如今,随着假体材料、制作工艺的进步与革新及患者年轻化,非骨水泥型膝关节假体再次成为热点。常见的非骨水泥型假体包括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涂层、钛涂层和多孔钽金属骨小梁假体等,均获得较好的临床随访结果,并依靠骨长入生物固定理念获得更低的无菌性松动率和较高的假体长期生存率,更适合于活动量较大的年轻患者。本文就非骨水泥型假体的特点及临床应用等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非骨水泥型假体 羟基磷灰石涂层 钛金属涂层 钽金属骨小梁 全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影响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骨水泥弥散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2年 1月至 2015年 12月采用 PVP治疗的 5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OVCF)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骨折程度是否大于 20%,将患者分为轻微骨折组( n=18)与骨折组( n=34)。以骨水泥净弥散率作为评定骨水泥弥散程度高低的指标,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弥散体积的差异,通过 Spearman秩相关评价多种因素对骨水泥弥散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轻微骨折组的骨水泥弥散体积显著高于骨折组( F=5.07, P=0.029), 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净弥散率与椎体骨折压缩程度呈负相关性( rs=-0.362, P=0.008)。结论 :骨水泥弥散程度由多种因素决定,其中可能与椎体骨折压缩程度呈负相关性,而椎体的骨折压缩程度越大,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程度可能相对越小。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折压缩程度,骨水泥弥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接受骨水泥介入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0月在我院接受骨水泥介入治疗的46例腰椎骨折患者,并将患者分成观察组(系统化护理)和对照组(基础护理)。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出院时JO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接受骨水泥介入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系统化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控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促进患者腰椎功能的尽快恢复。

  • 标签: 骨水泥 腰椎骨折 围术期护理
  • 简介:背景:经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效果良好.目的:验证单侧经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单侧经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22例患者平均随访2.5年,渗漏率为4.5%;其他椎体骨折发生率为9.1%.随访2年时: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骨水泥位偏左侧5例,位于中部9例,偏右侧8例,疼痛改善程度与骨水泥位置无相关性(P=0.192);治疗后伤椎前、中缘高度较治疗前明显恢复(P〈0.05);注入骨水泥的量1~5mL,注入骨水泥量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无相关性.表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骨水泥注入椎体内的位置、注入量与止痛效果无相关性.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 椎体后凸成形 椎体压缩骨折 目测类比评分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医疗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其中数字化医疗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逐渐成熟并成为口腔修复治疗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口腔修复项目主要包括牙体缺损修复、牙齿美化、正畸等,近年来牙齿种植修复、粘结修复、美学修复等口腔修复项目发展较快,而嵌入修复体、全冠及牙齿矫正等逐渐成为现代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口腔修复过程中应用数字化医疗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医护人员操作精准度及患者诊疗体验,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口腔修复治疗效果,因此数字化医疗技术或可成为口腔修复领域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 标签: 预成纤维桩 口腔修复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牙齿修复中采用玻璃纤维处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 100位牙齿修复病患,随机分组后,对照组采用金属治疗,观察组采用玻璃纤维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美观效果差异性。结果 采用玻璃纤维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 94%,美观效果达到 98%;对照组则分别为 80%以及 88%。结论 在牙齿修复中,相对于金属而言玻璃纤维在美观效果上更强且修复有效性更高。

  • 标签: 牙齿修复 玻璃纤维桩 金属桩 修复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玻璃纤维在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5例共97颗患牙进行根管治疗后,使用DMGLuxaPost纤维及LuxaCoreDual树脂制作核,烤瓷全冠修复。随访18个月,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完成随访79例(91颗患牙),4例纤维脱落,1例纤维折断,其余修复体均固位良好,成功率为94.5%(86/91)。结论使用玻璃纤维可以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但应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 标签: 玻璃纤维桩 残根 残冠 修复
  • 简介:摘要:口腔修复难度高已经成为医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而预成纤维技术的出现则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治疗方案缺陷。在本次研究中,本文针对预成纤维技术展开分析后,对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展开进一步分析,希望为加深相关学者认识提供支持。

  • 标签: 预成纤维桩 口腔修复 牙周健康 咀嚼功能
  • 简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自1998年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因其具有创伤小、缓解疼痛效果好等优点,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最常见并发症是骨水泥渗漏,文献报道渗漏率在7%-14%[1-3],但有学者认为,临床上骨水泥渗漏率是被低估的,实际渗漏率要高于目前文献报道的[4]。多数情况下,骨水泥渗漏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但是,骨水泥一旦渗漏到硬膜外或椎旁静脉则可能引起神经损伤、肺栓塞等灾难性后果。本文就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相关问题作一简要探讨。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常见并发症 缓解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骨水泥椎体成形在治疗胸椎骨折疾病所致疼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2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28例胸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分析术前、术后患者疼痛等级及康复效果.结果术前O度、Ⅰ度、II度、III度、Ⅳ度患者分别为0例、0例、16例、7例、5例,术后3个月后,疼痛等级分别为26例、0例、1例、1例、0例.26例患者生命体征、心血管、肺部以及神经等方面正常,治愈率为92.8%(26/28).结论骨水泥椎体成形在胸椎骨折疾病的应用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应加强临床实践与推广.关键词胸椎骨折;骨水泥;临床应用BonecementforminginthethoracicvertebralfracturecausedbytheclinicalapplicationofpainZhouxiaolongThesecondpeople'shospitalofneijianginsiGchuanprovince,sichuanneijiang641100AbstractObjectiveobjectivetoanalysisanddiscussionofbonecementinthetreatmentofthoracicvertebrafracturediseaseclinicalapplicationeffect.MethodsinourhospitalinApril2012toJune2015were28casesofthoracicvertebrafracturepatientsastheresearchobject,linetreatment,percutaneousvertebralbodybonecementplantsforminganalysisofpre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paininpatientswithgradeandtheeffectofrehabiliGtation.ResultsthepreoperativeⅠdegrees,II,III,Ⅳdegreespatientsrespectively0,0,16cases,7cases,5cases,postoperative3monthslater,p(ainlevelof26casesrespectively,0cases,1case,1,0).26patientsvitalsigns,cardiovascularandlungandnerveisnormal,thecureratewas92.8%26/28).ConclusionTheapplicationofbonecementinthetreatmentofthoracicfractureshasasignificanteffect,whichcaneffectivelyrelievethepainofpatieknetysw,oarnddsshouldstrengthentheclinicalpracticeandpromotion.thoracicvertebrafracture.Bonecement;Clinicalapplicationof中图分类号R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47-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经皮椎体成形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肿瘤并取得良效,既可消除或缓解疼痛症状,又能加固和强化椎体与防止进一步塌陷,但手术并发症仍需关注和探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骨水泥材料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回顾,概述了最常见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的分类和产生原因;并结合国内外骨水泥渗漏的病例报导,分析了作者单位2008年至2014年开展的304例椎体成形术病例,从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症与完善的术前准备、手术穿刺及先进的术中影像监测、骨水泥的应用技术和改造注射材料等方面提出了减少骨水泥渗漏发生的具体措施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发生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利奈唑胺骨水泥物理和力学性能改变,以指导利奈唑胺骨水泥在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根据在40g骨水泥中加入不同剂量的利奈唑胺,将样本共分成8个组,每组测定5个样本,8组分别是:Ⅰ组为对照组,不加抗生素,第Ⅱ到第Ⅷ组加入抗生素的量分别为1.2、2.4、3.6、4.8、6.0、7.2及8.4g。分别测定各组面团期时间、压缩强度、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结果各组面团时间在2′50″~3′40″之间。随着抗生素剂量的增加,面团时间也随之增加。各组的压缩强度、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均优于ISO5833标准,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Ⅱ组的压缩强度、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但高于其他各组,与其他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而第Ⅷ组的压缩强度、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均低于其他各组,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面团时间随着利奈唑胺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利奈唑胺骨水泥用于预防性使用,则每40g骨水泥中最多可以加入1.2g利奈唑胺,否则会影响骨水泥的强度。如果利奈唑胺骨水泥用于制作占位器,在每40g骨水泥中最多不要加入超过7.2g的利奈唑胺,不至于太影响骨水泥占位器的强度,但是加入的最佳剂量是多少,本系列实验的另一部分会有详细交代。

  • 标签: 感染 利奈唑胺 骨水泥 占位器 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