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玻璃纤维与金属核修复牙体缺损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04例(158颗)牙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52例。对照组行金属牙体修复。实验组则行玻璃纤维牙体修复。结果实验组修复成功率50例(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38例(73.08%)。实验组美观满意度51例(98.08%)显著高于对照组40例(76.92%)。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玻璃纤维的修复手段与金属修复手段相比较而言,具有操作简便、颜色自然、成功率以及美观程度好等优点,治疗效果十分显著,适合用于牙体缺损的修复过程中。

  • 标签: 玻璃纤维桩 金属桩核 牙体缺损 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骨水泥注入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0例患者术前、病情观察、术后护理,进行康复指导及出院指导。结果术后患者疼痛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经骨水泥注入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精确、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骨质疏松性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注入成形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前经皮椎体成形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肿瘤并取得良效,既可消除或缓解疼痛症状,又能加固和强化椎体与防止进一步塌陷,但手术并发症仍需关注和探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骨水泥材料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回顾,概述了最常见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的分类和产生原因;并结合国内外骨水泥渗漏的病例报导,分析了作者单位2008年至2014年开展的304例椎体成形术病例,从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症与完善的术前准备、手术穿刺及先进的术中影像监测、骨水泥的应用技术和改造注射材料等方面提出了减少骨水泥渗漏发生的具体措施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发生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s)的微创外科技术,创伤小、费用低、疼痛缓解迅速,临床上得到广泛开展,骨水泥渗漏是其并发症之一。

  • 标签: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核冠修复牙体严重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牙体严重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的时间在2011年4月至2014年9月期间,使用数字抽取法将这140例患者平均分成各有70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金属核冠进行修复,观察组采用纤维核冠进行修复,观察两组牙体严重缺损患者牙周改善情况及痊愈率。结果观察组牙体严重缺损患者的牙周松动度、出血指数、牙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及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牙体严重缺损患者(p<0.05)。结论纤维核冠具有弹性好、强度高等优点,在口腔修复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较金属核冠治疗效果更具有优势及推广价值,能够有效提高修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 标签: 纤维桩核冠 修复 牙体严重缺损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给药唑来膦酸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注射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分析对其症状或体征改善作用,并观察其预后。方法选择2013-年月至2014年9月进行治疗的OVCF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9例,对照组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注射骨水泥治疗,观察组应用唑来膦酸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注射骨水泥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指数,检测患者L1-4及股骨颈骨密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VAS和ODI分别为(3.62±0.71)分、(2.27±0.64)分和(69.51±7.44)%、(55.06±6.93)%,均低于对照组(4.93±0.68)分、(3.04±0.59)分和(73.40±7.26)%、(62.51±7.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年后L1-4和股骨颈骨密度结果分别为(0.77±0.15)g/cm^2和(0.77±0.15)g/cm^2,均高于对照组(0.72±0.12)g/cm^2和(O.73±0.21)g/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给药唑来膦酸结合经皮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OVCF患者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功能.增强患者骨密度.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标签: 唑来膦酸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纤维在年轻恒牙冠折再接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83例(103牙)年轻恒牙冠折患者分为两组,均行永久性根充和核冠系统修复。其中对照组41例(53牙)采用传统铸造镍铬合金核系统,观察组42例(50牙)采用高强度锥形玻璃纤维核系统。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最终随访时间分别为(18.3±3.2)个月和(18.5±3.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观察组成功率94.0%,对照组成功率81.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在牙体形态、颜色和咬合功能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纤维在年轻恒牙冠折再接中的应用价值优于传统铸造金属

  • 标签: 玻璃纤维桩 年轻恒牙 冠折 铸造纤维桩
  • 简介:目的分析直入式骨水泥注入椎体强化方法在体外提高螺钉稳定性的效果。方法采用新鲜尸体脊柱标本共24个椎体,一侧椎弓根采用直入式注入PMMA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作(试验组),另一侧椎弓根采用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对照组),两侧进行最大轴向拔出力试验、最大旋出力矩试验、周期抗屈试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两组测试结果。结果骨水泥强化组中螺钉的稳定性均显著强于单纯常规椎弓根螺钉组(P〈0.05)。结论应用PMMA行椎体强化椎弓根钉固定有利于增强对椎弓根钉的把持力,可有效防止椎弓根钉的松动及脱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骨水泥强化 椎弓根钉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比较具有大孔径的磷酸钙骨水泥支架在复合了载有万古霉素的壳聚糖微球后的生物力学性能改变。方法使用粒子溶出法制作不同孔隙率的磷酸钙骨水泥支架,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孔隙率骨水泥支架的力学性能差异。以乳化化学交联法制作万古霉素壳聚糖微球;挑选适宜孔隙率和力学强度的多孔磷酸钙骨水泥支架与2、6、10mg载药壳聚糖微球复合,检测加微球后的力学强度改变。采用K-W秩和检验做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造孔剂用量的增加,孔隙率增加,分别为(14.7±0.2)%、(52.4±2.3)%、(56.4±2.2)%、(60.4±5.8)%、(64.3±9.7)%;骨水泥支架的抗压强度逐渐下降[(9.4±0.5)Mpa、(7.1±1.1)Mpa、(6.7±2.1)Mpa、(4.5±1.9)Mpa、(1.6±0.7)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孔隙率:x^2=25.276,P〈0.05)(抗压强度:x^2=19.847,P〈0.05)。其中使用30%质量分数造孔剂的支架总孔隙率约(60.4±5.8)%,抗压强度为(4.5±1.9)Mpa,比较适中。电镜下观测到孔道直径为1mm左右。选择含30%造孔剂的骨水泥支架添加壳聚糖微球,随着微球质量的增加,其抗压强度分别为(4.4±0.9)Mpa、(4.2±1.1)Mpa、(4.2±1.0)Mpa,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含壳聚糖微球的支架和单纯大孔骨水泥支架比较,其抗压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9.847,P〈0.05)。结论大孔径磷酸钙骨水泥支架在添加了壳聚糖微球后,其力学性能有所下降,但仍可用于非负重骨缺损修复。

  • 标签: 壳聚糖 微球 磷酸钙 骨水泥 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对比我院慢性骨髓炎两种治疗方法,探讨清创持续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手术治疗与清创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手术治疗对慢性骨髓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57例,其中男性51例,女6例。通过两组患者的术前检查、手术方法、术后情况,分析探讨其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结果在30例接受清创持续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均根据病情应用敏感抗生素3-9d以控制感染,患者随访期间未见有复发迹象。结论清创持续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清创抗生素骨水泥填充两种手术治疗方法在术后12周、24周、随访复查结果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慢性骨髓炎 抗生素 骨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