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静脉自控镇痛在肝胆手术临床观察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64例肝胆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于 2018年 1月 -2018年 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护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组患者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提升( P< 0.05),且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以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护理作为肝胆手术患者临床观察中的护理方式,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并且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患者护理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性保障意义,应予以推广。

  • 标签: 静脉自控 镇痛 肝胆手术 临床观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胆囊切除患者采取不同的自控镇痛方式,对于患者阵痛效果以及护理方法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45例患者采取静脉持续阵痛,研究组45例患者采取硬膜外持续阵痛,对比两组患者阵痛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阵痛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胆囊切除 自控镇痛 静脉持续阵痛 硬膜外持续阵痛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方式自控镇痛对行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构建护理框架。方法 以84例于2020年2月至8月来我院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均匀分成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和静脉自控镇痛治疗,观察患者镇痛效果和首次排气时间,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参照组患者疼痛评分、首次排气时间优于观察组,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参照组,且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结论 两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各有利弊,PCEA治疗使用较少剂量药物就可达到效果,但并发症较多;而PCIA则需要根据使用剂量与患者体质评估,镇痛效果偏差,但副作用较小,无论选择哪种方法,均需要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干预。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硬膜外自控镇痛 静脉自控镇痛 治疗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自控性静脉输注舒芬太尼治疗难治性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纳入晚期肿瘤患者,共需入组受试者 30例,按 1∶1的比例分配到试验组与对照组 ,各 1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或外用阿片类药物进行治疗 ;试验组采用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进行治疗。 观察患者自控性静脉输注舒芬太尼对癌痛患者在难治性癌痛患者中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患者自控性静脉输注舒芬太尼对癌痛患者在难治性癌痛患者中的镇痛效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 1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6.67%。有明显差异 (P<0.05); 不良反应同口服或外用阿片类药物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患者自控性静脉输注舒芬太尼对癌痛患者在难治性癌痛患者中的应用,减轻了医护人员负担,减少患者 疼痛时等待医护人员处理的时间,提高病人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

  • 标签: 自控性静脉输注舒芬太尼 难治性癌痛患者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分娩镇痛过程中应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与腰-硬联合镇痛两种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84例,根据分娩镇痛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42例研究对象实施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中42例研究对象实施腰-硬联合镇痛。对比两组分娩镇痛效果、镇痛前后应激反应相关指标、产程时间。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分娩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镇痛前后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分娩镇痛过程中应用腰-硬联合镇痛,与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比较而言,能够更好的控制应激反应,缩短产程时间,使分娩镇痛效果显著提高。

  • 标签: 分娩镇痛 腰-硬联合镇痛 瑞芬太尼 静脉自控镇痛
  • 简介: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手术后止痛,可使患者无痛渡过手术后的疼痛关.但近来我们发现,如果对术后止痛知识了解不够或方法应用不当,不但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术后止痛,而且还可发生手术后并发症.我院普通外科在短短4个月时间内对腹部手术患者应用病人自控镇痛(intravenous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后,4例患者出现胃瘫综合征,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胃瘫综合征 腹部手术 术后自控镇痛 并发症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股骨干骨折术后病人在应用自控式镇痛泵的疗效与护理干预价值。方法:选择 74例 股骨干骨折病人,常规组:开展常规护理对策;试验组:开展优质护理对策;观察病人对不同护理对策的认可度与护理质量以及对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 结果:试验组病人焦虑评分与满意评分比常规组高,(P< 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 5.41%比常规组 29.73%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与适时镇痛对急诊腹部手术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行急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应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泵镇痛,对照组患者,根据患者主诉和要求,适时应用肌肉注射镇痛剂,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定时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对两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第一个24小时睡眠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对疼痛控制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

  • 标签: 急诊 腹部手术 镇痛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自控镇痛方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6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和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PCIA组用药方案为吗啡(1mg/ml)+氟哌利多(0.1mg/ml),背景量0.3ml/h,单次量1ml,锁定时间5min。PCEA组用药方案为吗啡(0.1mg/ml)+布比卡因(0.125%),背景量.1ml/h,单次量4ml,锁定时间20min。记录麻醉前(T1)、麻醉高峰期(T2)、高峰期后30min(T3)及高峰期后60min(T4)各时点病人血流动力学SBP、DBP、HR变化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两组SBP、DBP、HR在T2、T3、T4各时点与麻醉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CEA组镇痛效果优于PCIA组,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镇痛,PCEA优于PCIA。

  • 标签: 乳腺肿瘤 镇痛 病人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在胃癌根治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疼痛反应、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次肛门排气时间、疼痛反应、术后反应和护理满意度的对比数据上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中采取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良好,缩短了患者次肛门排气时间,降低了患者疼痛和术后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护理干预 自控镇痛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100例实施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50,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n=50,予以信息管理系统干预模式),观察两组生命体征和产程时间,镇痛效果及母婴结局。结果 治疗后,在镇痛30min及分娩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MAP、HR)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产程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信息管理系统 产妇 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 产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普通自控镇痛泵镇痛与脚踝针配合自控镇痛泵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应用具体情况,探讨腕踝针配合自控镇痛泵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应用。方法:本研究开始于2022年1月结束于2022年6月,其中2022年1月至3月在我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45例患者应用普通自控镇痛泵镇痛治疗(为对照组),2022年4月至6月在我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45例患者应用腕踝针配合自控镇痛泵镇痛治疗(为观察组),对比分析90例患者在术后疼痛方面的治疗效果。结果:数据评估结果证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中应用脚踝间配合自控镇痛泵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所应用的镇痛药量较少,有利于患者临床功能的恢复,与对照组患者形成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我院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镇痛过程中应用脚踝针配合自控镇痛泵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显著降低镇痛药的临床应用量,有利于患者功能的迅速康复,且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

  • 标签: 脚踝针 自控镇痛泵 全膝关节置换术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 B组给予布托啡诺0.15mg/kg+100ml生理盐水; S组使用100μg舒芬太尼+100ml生理盐水。 PCA泵(100ml)采用LCP模式镇痛(负荷剂量3ml+连续剂量2ml/h+PCA每次0.5ml)。观察术后1、4、8、24、48小时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镇痛泵有效抑制时间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与S组综合镇痛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皮肤瘙痒、嗜睡、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P

  • 标签: 布托啡诺 自控静脉镇痛 妇科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回顾性研究患者静脉自控镇痛对上肢骨科手术患者治疗效果。 方法 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上肢手术治疗的112例患者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麻醉方式、术后静息及活动VAS评分等,对项目进行t检验分析。 结果 应用患者自控镇痛治疗的上肢手术患者术后第一、二天静息及活动时VAS评分范围0-3分,属于轻度疼痛水平;术前预防性应用镇痛药物对患者术后第一天活动VAS评分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术后疼痛,当采用预防性镇痛联合患者自控镇痛治疗的模式时对上肢手术后第一、二日的疼痛控制有积极影响。

  • 标签:   手术后疼痛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上肢骨科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病人自控镇痛对肛肠手术病人术后慢性疼痛影响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方法:常见的肛肠疾病包括痔疮、肛瘘、肛裂及肛周脓肿等,发展到一定程度治疗多以手术为主 。肛门直肠周围神经血管丰富,神经组成复杂。由于肛门周围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相对复杂的生理功能,外科手术一般不予缝合。因此病人术后尤其排便时常遭受剧烈疼痛。术后疼痛如不能及时控制,可转变为慢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成为临床顽症。病人自控镇痛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 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减轻术后急性疼痛的方法,尽管其可显著改善术后急性疼痛,但对术后长期疼痛的影响尚无定论。  结果: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确定 PCA 是否能降低术后镇痛需求,减少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以及 PCA 对肛肠手术术后疼痛轨迹的影响。本研究拟大样本前瞻性收集肛肠手术病人,探索 PCA 对病人术后长期疼痛和急性疼痛的影响。  目的:总结规律,为今后更精准了解肛肠手术术后疼痛发展规律及 PCA 对疼痛的影响提供思路。

  • 标签: []  自控镇痛 肛肠 手术病人术后 慢性疼痛影响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术后疼痛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疼痛状态,严重影响病人术后生理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效的术后镇痛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氯诺昔康属于昔康类的非甾体类药物,具有很强的镇痛和抗炎作用,逐步用于术后镇痛。本次研究用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行术后静脉镇痛并与单用芬太尼比较,观察其在开腹子宫切除术病人中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开腹子宫切除术 术后静脉镇痛 复合芬太尼 术后镇痛 氯诺昔康 自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