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临床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在修复前牙残根残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9日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修复前牙残根残冠患者作为案例,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模式进行修复,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修复(金属铸造桩核),对比两组患者经干预后的牙齿健康程度情况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经临床玻璃纤维桩树脂核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牙齿健康程度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好转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在修复前牙残根残冠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患者预后有利。

  • 标签: 玻璃纤维桩树脂核 牙科 牙齿修复
  • 简介:摘要:慢性肾脏疾病对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产生了很大的危险因素,根据相关的研究工作开展表示,在治疗过程中积极的控制慢性肾脏疾病,可以有效的降低出现不良心血管病事件的危险性。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现今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升高,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们健康的因素之一,在现今老龄进程的加速中,其所带来的危害变得更加显著,怎样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也成为临床工作开展的重点。

  • 标签: 肾内科医生 慢性肾脏并患者 心血管病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口腔修复治疗中金属桩口腔修复与预成纤维桩口腔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 2017年 7月 -2018年 7月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 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实施金属桩口腔修复治疗,研究组实施预成纤维桩口腔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牙周指数以及修复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牙齿松动度、探诊深度、出血指数以及菌斑指数均优于对照组,且修复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口腔修复治疗中预成纤维桩口腔修复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传统金属桩口腔修复,能够有效缩短修复时间,提升修复质量,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金属桩 预成纤维 口腔修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CRRT(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串联血液灌流(HP)应用于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体会。急性胰腺炎是常见急腹症,但在肾移植术后相对少见,重症急性胰腺炎更少见,虽然其发病率较低,但病死率较高。而且回顾文献报道较少,更缺少系统性诊疗相关经验。治疗方案中内科综合治疗为首选,血液净化治疗是在内科治疗效果差时的一种重要救治手段。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可以有效清除炎症介质,维持机体内环境,有利于胰腺、肺、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的改善以及休整恢复,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我院利用多次血液灌流(HP)串联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成功救治1例肾移植术后合并发急性重症胰腺炎及DIC的患者,本文对该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以期提高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肾移植术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CRRT 血液灌流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究 腹部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 CT 及 MRI 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征 。 方法 选取 2018-2019 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腹部及盆腔纤维瘤 患者 20 例,对所有患者行 CT 以及 MRI 检查,对 腹部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 的影像学特点以及病理特征作总结归纳。 结果 腹部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 CT 及 MRI 影像学表现与病理 情况均有其特征,需作临床鉴别诊断。 结论 腹部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 CT 及 MRI 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征 均有其独特的特点,临床诊断需与其他类型肿瘤作鉴别诊断,提升临床 腹部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 的诊断水平。

  • 标签: 腹部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 影像学 病理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插胃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167例利用常规方法反复多次插胃管不成功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心电情况,对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辅助置放胃管,观察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其中有153例患者属于一次性插管成功,约占91.67%,其中有14例患者经过两次插管缓解,约占8.38%。结论 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胃管插管,可以有效提升一次置入成功率,减少患者病痛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胃管 危重症 临床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呼吸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收治的 74例呼吸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 34例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吸氧、补液和机械通气等,记为对照组, 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4.59%,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83.78%,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于呼吸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患者,在常规抗感染、吸氧、补液和机械通气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帮助患者更快康复出院,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呼吸重症监护室 肺部感染 纤维支气管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成人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治价值。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陕西省中医医院进行支气管镜诊治的5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病例。研究结果显示,这500例患者中,主要的支气管镜下表现为支气管内膜感染。其他较常见的表现包括鼻窦炎或腺样体肥大、会厌软化、气道异物等。同时,对428例患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其中有11.10%的细菌培养阳性率,23.36%的病毒检出率,以及30.72%的非典型病原体检出率。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30%。本研究的结论表明,支气管镜在成人呼吸系统疾病中具有重要的诊治作用,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识别病原微生物,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呼吸系统疾病 并发症发生率 病原体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本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76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各3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临床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PaO2/FiO2、FEV1护理前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PaO2/FiO2、FEV1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的同时,应重视围术期优质护理,以提高患者呼吸功能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肺泡灌洗 呼吸衰竭 SAS评分 SDS评分 临床指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治疗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尿ALR,NHE3及血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院重症病房收治的60例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将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联合抗炎补液等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抗炎(美罗培南等)、补液、纠酸、辅助治疗,使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量表(APACHE Ⅱ)与SOFA(器官衰竭评估量表)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及器官衰竭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体内TNF-α及IL-6水平,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ALR,NHE3及血IL-18水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模式在 ICU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CRRT)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收治并在 ICU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CRRT)患者 8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下肢肿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在 ICU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CRRT)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不仅可以降低患者下肢肿胀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还能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ICU CRRT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困难气道纤维支气管镜插管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由我院患者中选取150例接受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插管的困难气道患者,将其平均分为A组、B组、C组,所有患者均注射右美托咪定,A组联合氯胺酮药物,B组联合丙泊酚,C组联合瑞芬太尼。分析三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三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麻醉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三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镇定10分钟(T0)阶段心率、平均动脉压、麻醉评分差别不大(P>0.05);插管植入前(T1)、导管与声接触(T2)、插管后 5 分钟(T3)阶段心率、平均动脉压、麻醉评分差别不大较大(P<0.05);在几个时段中三组患者脉搏氧饱和度差别均不大(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困难气道纤维支气管镜插管患者的麻醉处理,其麻醉效果比较好,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小剂量氯胺酮 困难气道插管 纤维支气管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结合纤维环缝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均分为参照组、观察组,参照组采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结合纤维环缝合治疗方案,比较二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参照组相比,腰部功能评分更高,P值<0.05,二组复发率相比相似,但观察组较低,P值>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采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结合纤维环缝合治疗方案能缓解术后疼痛程度,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复发率较低,建议推广。

  • 标签: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纤维环缝合 腰椎间盘突出症 联合治疗方案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联合羟糖甘滴眼液治疗干眼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 2016 年 10月 ~2018 年 10月干眼症患者 9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 n=49)与观察组( n=49)。对照组给予羟糖甘滴眼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羟糖甘滴眼液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 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Ⅰ)。 结果 观察 组总有效率 93.88% 高于对照组 77.55%( P < 0.05);治疗后观察 组BUT 、 SchirmeⅠ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联合羟糖甘滴眼液治疗干眼症患者,可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提高泪液分泌能力,疗效显著。

  • 标签: [ ]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 干眼症 羟糖甘滴眼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和抗凝血酶(A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2020年期间在我科室进行分娩并并发产后出血的产妇6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我科室分娩的无产后并发症健康产妇6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在孕晚期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D-D、Fbg和AT检测,然后对比两组产妇的D-D、Fbg和AT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产后出血 D-二聚体 D-D 纤维蛋白原 Fbg 抗凝血酶 AT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VAP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40例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试验组)。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CRP、PCT、WBC均低于对照组,pH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VAP患者常规治疗中增加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可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气血指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纤维支气管镜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现代信息多元管理方法对提高病案质量的作用。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全院出院终末病历29077份为研究对象,将实施现代多元管理方法前的14538份病历设为参照组,将实施现代多元管理方法后的14539份病历设为观察组,统计比较两组甲级病案率、病案归档率、病案缺陷率、疾病诊断整体完整率与填报率、手术及操作整体完整率与填报率。结果:观察组甲级病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病案3日归档率、病案7日归档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病案缺陷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疾病诊断整体完整率、填报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及操作整体完整率、填报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病案管理中应用现代多元管理方法时,能够显著提高病案质量,降低病案缺陷率,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与借鉴价值。

  • 标签: 现代信息化 多元化管理 病案质量 病案归档 病案缺陷
  • 简介:摘要 目的 提高骨科压疮管理,降低骨科高危压疮病人压疮的发生率。方法 通过回顾 2014年 1月 -2016年 1月骨科发生的 8 例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理,实施从入院到出院全面评估,做好宣教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进行干预。结果 压疮率显著降低,已有的压疮愈合良好,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同时减少了护理工作量。结论 实施对高危压疮病人进行规范管理,可有效防止压疮的发生。

  • 标签: 骨科压疮 危险因素 规范化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家庭护理模式在产科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 2019年 12月 -2020年 6月收治的 60例产妇作为研究主体,将其均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建制 30例。常规组实施基础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家庭产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前,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研究表明,家庭产科护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剖宫产几率以及窒息发生率,从而大幅度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其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家庭化产科护理 基础护理措施 抑郁评分 焦虑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