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士工作压力主要来源及分析。方法选择本院52名儿科护理人员,采用自制护士工作压力调查问卷对其进行其测试。结果我院儿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列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来自检查和考核的压力(8.85)、担心出错(8.75)以及家长对患儿溺爱,导致维权过度(8.47)。结论我院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而导致压力的来源主要是医院管理和人际方面的问题

  • 标签: 儿科 护士 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及诊断。方法对4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心电图诊断分析。结果40例慢性肺性心脏病患者,心电图诊断右心室肥大40例,重度顺钟向转位30例,V1~V3导联呈Qs、Qr、qr19例,肺型P波36例,pftv1阳性30例,低电压36例,右束支传导阻滞32例,房性期前收缩20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14例,紊性房性心动过速5例,心房颤动6例,心房扑动3例,室性期前收缩9例,室性心动过速5例,心室颤动伴心脏停博2例。结论右心室肥大表现QRS波额面平均电轴≥90°,极度顺时针转位(V5R/S≤1),V1R/S≥l,Rvl+Sv5>1.05mV,aVRR/S或R/Q≥1,V1~3呈Qs、Qr或qr。肺性P波。可有低电压和右束支传导阻滞。诊断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电图诊断
  • 简介:摘要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工作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正确评估护士职业压力并积极有效的采取应对措施非常必要。针对基层医院护士压力,改善护士工作环境,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于稳定护理队伍,提升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多方面探讨基层临床护士职业压力,并提出相应应对策略,供兄弟医院参考借鉴。

  • 标签: 基层医院 护士压力源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为了探析产科护士的心理健康及压力。方法选取本地区的三甲医院产科的9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使用护士压力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对所选取的98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在通过对本次研究所选取的98名护士进行调查之后发现,这98名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处于一个相对不健康的状态。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多数三甲医院产科的护士心理健康都处于一个不健康的状态,这是会严重影响护士的工作的,对此医院一定要给予关注与重视,找出护士的压力,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进而提高其护理质量。

  • 标签: 产科护士 心理健康 压力源调查
  • 简介:摘要精神科的护士从事的护理工作与一般的护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它需要护理人员付出的不仅仅是体力劳动,同时还要承担较大的心理压力,是体力与脑力劳动的双重考验。再者,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造成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高危风险,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化解特殊工作压力的能力。本文从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产生的根源入手,根据相关临床经验,提出自己的相应解决措施,希冀能对精神科护理工作高效开展有所帮助。

  • 标签: 护士 精神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性眩晕患者放松训练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00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放松训练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减少,观察组减少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眩晕持续时间(4.31±0.78)d,明显少于对照组(5.82±1.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872,P<0.01)。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放松训练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SAS、SDS评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能有效减少眩晕持续时间。

  • 标签: 耳源性眩晕 放松训练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用于盘性下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抽调我院收治的80例盘性下腰痛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单用推拿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灸结合推拿治疗盘性下腰痛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

  • 标签: 针灸 盘源性下腰痛 推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与总结我科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2例慢性肺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102例慢性肺性心脏病患者经系统的治疗和护理均好转出院。结论通过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用药护理等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病情,改善呼吸状况,增强活动耐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院在实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2015年12月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实施效果。结果(1)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例数呈上升趋势;(2)产科、重症监护室及急诊科的不良事件报告例数明显比其他的科室高,其中护理人员的不良事件报告相对较高。结论医院实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有利于发现医院医疗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发布预警信息,从根源上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达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目的,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坚持了非处罚性的原则,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主动发现不良事件的积极性,有利于医院质量管理。

  • 标签: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我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特点,针对性采取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015年至2016年全院116例护理不良事件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护理不良事件中排前3位的分别是医嘱处理错误,输液相关事件,给药错误。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违规操作,查对制度不严,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不强,观察,巡视不到位等。护士的资历与不良事件有关。护理不良事件多发生在白班。结论需重视工作流程改进,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学习与培训,加强关键环节与质量控制才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中断事件对ICU护理过程的影响,为ICU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组建团队对ICU护理过程中的中断事件进行干预,制订并实施护理中断事件管理方案,对比实施护理中断事件管理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实施护理中断事件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中断事件管理能有效降低ICU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中断事件 ICU 护理 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神经外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及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通过对感染病例临床资料的调查和病区环境、设备仪器及工作人员进行微生物采样检测,分析可能存在的传播途径。结果通过流行学调查,6例MRSA感染者3例考虑神经外科监护区感染。工作人员手、工作服、仪器设备及环境均存检测MRSA,推断环境、医疗设备污染及医务人员的手是此次MRSA医院感染暴发传播的关键因素。结论应加强MRSA的实时监控,强化手卫生、环境及设备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 标签: 神经外科 MRSA 医院感染 暴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房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缓解医患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产房发生的26例不良事件为研究对象,其相关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不良事件中Ⅰ级15例,Ⅱ级10例,Ⅲ级1例。主要原因分析,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产妇自身原因6例,业务素质不高3例,服务态度不良12例,法律意识不强5例。结论为切实将产房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产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限度,可从护理中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入手,分析研究造成其结果的一系列原因,进而根据原因予以相应的措施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产房 不良事件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在临床工作中如何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医疗护理质量,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是新时期临床护理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往往与查对制度执行不严,业务知识欠缺和临床经验不足等因素有关。近年来,医院的医疗纠纷逐年增多。在各类医疗纠纷中,由于实习护士护理服务质量差而导致的医患纠纷也占据相当的比例。本文试对目前临床护理实习发生不良事件的常见原因加以探讨,进而提出防范措施。

  • 标签: 实习护士 不良事件 原因 防范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和谐社会构建步伐的加快,对暴恐事件的处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处理暴恐事件的主体关键在于官兵方面,要求其具备较强的实战能力。然而从现行较多暴恐事件中官兵表现现状看,在实战能力上仍有所欠缺,特别在心理素质上表现极为明显,要求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使官兵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本文主要从实战训练体系构建、实战训练方法创新以及训练指导强化等角度出发,对提升暴恐事件中官兵综合素质的训练方式进行探析。

  • 标签: 暴恐事件 实战能力 心理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肺性心脏病的康复效果。方法所选CCP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临床常规治疗及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进行进一步的护理干预,包括做好对症护理、心理护理、用药及健康指导等措施。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5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SaO2升高,PaCO2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慢性肺性心脏病,可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护理干预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压力及其应对措施。方法选择我院76例手术护理人员作为本文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压力,并依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根据是否介入压力干预措施,将我院76例手术室护理人员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压力情况、工作疲倦度及留职意愿水平。结果干预组的压力问卷调查中很大压力比例低于非干预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工作疲劳FAI评定表各维度评分低于非干预组,而留职意愿水平高于非干预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压力干预措施能有效减轻手术室护理人员压力,从而降低工作疲倦程度和提高留职意愿。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人员 压力源 应对措施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肝病并发肝性糖尿病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4年9月—2017年2月收治的慢性肝病并发肝性糖尿病患者(A组)53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普通2型糖尿病患者(B组)53例,开展临床数据对比分析工作。结果慢性肝病并发肝性糖尿病常以肝病症状为主,仅部分患者表现为糖尿病症状。同时,经病理学检查,A组患者血清C肽分泌水平较高于B组患者,即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慢性肝病引起的肝性糖尿病,对患者肝功能产生极大损伤,但以肝病为主的临床治疗工作,可伴随肝功能的逐步改善,达到糖尿病缓解的目的,即将血糖降至正常标准。

  • 标签: 慢性肝病 肝源性糖尿病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性急性胰腺炎术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经验。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88例胆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73.7%(P<0.01);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手术治疗期间辅以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优化疾病治疗效果,减缩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 标签: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手术治疗 综合护理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