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实践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实验组采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救治时间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血压、心电、呼吸较对照组平稳,住院期间实验组的死亡率、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提高了救治心肌梗死的效率,降低了死亡率以及复发率,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优流程化路径 应用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2月,患者例数共计100例,在随机分组的方式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急诊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提高患者入院时间,可确保临床检查以及治疗工作的有序性,保证患者的安全,降低临床死亡率。

  • 标签: 急诊胸痛 抢救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半微量合成阿司匹林实验的改进方式。方法此次实验主要是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作为主要的原料,同时结合维生素C的催化作用,利用35%的乙醇水溶液作为重结晶溶剂合成阿司匹林。结果此次实验证实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作为原料,维生素C作为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通过分析结果发现当水杨酸的用量是4.0克的时候,乙酸酐的用量为7毫升,维生素C的用量是1片,在70~85摄氏度反应到20min的时候,经过纯化处理可以得到2.16克的阿司匹林精品,收率能够达到83.08%,相较于相同条件下以浓硫酸作为主要催化剂的实验,经过饱和后的碳酸氢钠溶液作重结晶溶剂,收率明显提升。结论半微量合成阿司匹林实验重点以维生素C为催化剂,35%的乙醇水溶液作为重结晶溶剂,收率明显提升。

  • 标签: 半微量合成 阿司匹林 改进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信息化流程改造,达到规范输液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使门诊输液更简捷,高效,安全可靠。方法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医院信息平台结合,自身开发研制出适合门诊输液室最佳计算机信息操作系统,并对原来的输液流程进行改造,记录实施后护理差错及缺陷的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情况,并于去年同期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门诊输液室流程改造前后护理差错及缺陷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化流程改造,减少了护理差错及隐患,提高了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也提升了护理工作效率。

  • 标签: 信息化 流程改造 门诊输液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病理标本的信息化流程管理实践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集的658个手术病理标本,将其作为观察组,给予信息化流程管理;同时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的658个手术病理标本,将其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手术病理标本袋标签规范率、申请单填写正确率、30分钟内处理标本率、标本遗漏率。结果观察组的标本袋标签规范率(100%)、申请单填写正确率(100%)、30分钟内处理标本率(99.85%)均高于对照组(94.22%、82.07%、72.6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标本遗漏率(0)低于对照组(1.8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病理标本管理中采用信息化流程管理,可降低标本错误率,提高管理水平,值得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病理标本 信息化流程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针对本院2011年1月至12月期间14006件手术病理标本采集及送检流程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发生率,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分析原因,以期消除手术标本管理中的安全隐患,提高标本送检的正确率,规范标本管理,从而有效避免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 标签: 手术病理标本 管理流程 安全隐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护理中运用护理流程优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分诊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护理流程优化模式,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分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门诊分诊中运用护理流程优化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门诊分诊 护理流程优化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抢救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试验组患者给予经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的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急诊时间等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缩短抢救时间,从而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

  • 标签: 优化 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影响。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选择到我院急诊科就诊的97例AMI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另于2017年3月至2017年11月选择急诊科101例AMI患者为观察组,选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30.16±9.20)min、球囊扩张时间(75.82±4.97)min,均短于对照组的病患(P<0.05);观察组者抢救成功率98.02%、AMI复发率0.99%,而对照组分别为88.66%、7.2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不仅能够有效提高AMI的抢救效率,缩短救治时间,还可大大提升抢救成功率,减少AMI复发。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的优化方法以及护理措施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医院产科病房出生的新生儿共100例,对100例新生儿按照时间段进行划分,将2015年12月之前出生的50例新生儿划分到对照组,将2015年12月之后出生的新生儿划分到实验组,每组新生儿50例。对照组50例新生儿未采用统一预防接种流程,实验组50例新生儿应用优化、统一的预防接种流程。观察、记录和比较两组新生儿在预防接种流程优化前后疫苗接种及时情况、监护人新生儿健康教育知晓情况以及对新生儿疫苗预防接种满意度评价情况等。结果实验组50例新生儿在预防接种流程优化中,新生儿疫苗接种及时率98%,监护人新生儿健康教育知晓率96%,疫苗预防接种满意度98%;对照组50例新生儿在预防接种流程未优化的情况下,新生儿疫苗接种及时率80%,监护人新生儿健康教育知晓率78%,疫苗预防接种满意度82%。实验组50例新生儿在预防接种流程优化中,疫苗接种及时情况、监护人新生儿健康教育知晓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新生儿疫苗预防接种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新生儿预防接种优化后,能够有效促使新生儿疫苗接种更加及时,提高新生儿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率,提升新生儿疫苗预防接种满意度评价,临床医学和社会意义显著,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产科 新生儿 预防接种 优化流程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快捷、准确、规范地接诊患者,以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满足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的要求。方法对385例尿毒症患者和家属采用合适的沟通技巧,结果385例尿毒症患者和家属很好地配合。结论接诊护士在血液透析中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 标签: 接诊 尿毒症 血液透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士清洗流程规范化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方法对2016年下半年实施护士清洗流程规范化措施与2016年上半年的常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讨论,两个时间段内的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器械以及消毒例数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在上半年的时间实施常规的工作流程,下半年的时间内实施护士清洗流程规范化护理措施。结果两个时间段进行比较,下半年的护理工作质量以及临床各科室的满意度均优于上半年,比较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清洗流程规范化可以明显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同时使各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 标签: 清洗流程 规范化 消毒供应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急诊护理流程的作用。方法此次抽取2014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急诊科医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55例。本次研究乙组是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研究甲组是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总结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复发率和满意度。结果甲组的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复发率、总满意度都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缩短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提高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 急诊护理流程 抢救 作用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基于腹腔镜的胆囊切除术得到了普遍关注。但是,在县级医院的背景下,该项技术的应用频次与操作规范性尚有待提升。故而本文基于临床实践,以三孔法为例,探究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具体操作流程与要点体会希望能够为后续临床提供必要指导。

  • 标签: 腹腔镜 三孔法 胆囊切除术 流程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交接流程在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方法138例心脏术后患者,由手术室、麻醉科、ICU等部门对患者转运交接流程进行优化,自行设计手术室-ICU核对单,优化巡回护士工作流程,将交接工作前移,及80份医务人员满意度问卷测评表。结果优化交接流程后,未出现血管活性药物用尽未及时续加、配制方法、计量交接不清的现象。发生胸管无标识2例、自体血袋无标识1例、深静脉三通管理未封闭1例、皮肤交接中,皮肤发红占89%,发生一期压疮1例,均进行及时处理及延续护理后好转。优化流程前交接时间为10~15min,较优化后减少4~6min。结论应用优化交接流程,可以有效提高手术转运交接效率和确保手术安全,增加各部门紧密合作,提高医务人员满意度。

  • 标签: 优化交接流程 心脏术后患者 安全转运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临床脑梗死患者使用改良型急诊护理流程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本院共计收治的80名脑梗死患者,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实验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40人。实验观察组中开展改良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常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完成干预之后,实验观察组中的临床结局和症状好转的比率显著的优于常规对照组,两组间差易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针对脑梗死患者使用改良型急诊护理流程能够起到极为有效的干预效果,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其临床结局,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改良 脑梗死 效果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追溯系统的使用,利用信息化管理检查包装灭菌区,提高了工作质量,优化了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保证灭菌物品及时、准确供应,保证临床手术和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管理追溯系统 条形码 流程
  • 简介:摘要介绍我院与其他医院病案工作流程,对比两者差异,从中总结出我院病案工作流程现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为流程的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

  • 标签: 病案工作流程 对比 现有优势 存在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护理流程手段抢救急诊患者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为8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程度比较无差异。观察组采用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将两组患者急诊抢救过程中各项用时以及急诊后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对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接诊用时为(14.36±3.96)min,分诊用时为(0.66±0.15)min,用药时间为(4.33±0.78)min,治疗用时为(60.81±8.47)min,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25%,与对照组(83.75%)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可以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显著提高抢救效率及抢救成功率,具有推广价值1。

  • 标签: 急诊患者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选补骨脂的改进炮制工艺与药物效果。方法以小白鼠半数致死量和补骨脂升白细胞作用为指标,采用实验法对炮制工艺进行研究,对比改进后炮制的补骨脂新品组和其他各组效果。结果新品组半数致死量为(38.95±8.52)g/kg;给药10天后白细胞为8.02±0.71109/L。结论补骨脂经改进工艺炮制后,毒性最小、升白细胞效果最明显。

  • 标签: 补骨脂 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 炮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