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外科术后护理中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2年10月我院的80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把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以及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程序的应用,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和下床时间都明显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7.5%,两组患者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术后护理中,运用护理程序不仅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而且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普外科 术后护理 护理程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白血病护理中运用护理程序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8月期间收集治疗的白血病患者76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各有3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程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率为78.95%,对照组为60.53%,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白血病患者护理中运用护理程序取得了良好效果,帮助患者的负面情绪有效缓解,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有效提高。

  • 标签: 护理程序 白血病护理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剖宫产患者进行自理模式护理对患者早期的恢复作用。方法将我院收住的200例剖宫产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00例患者运用自理理论护理,对照组100例患者则是进行传统护理、常规护理,通过对两组产妇术后情况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恢复情况比对照组显著有效。结论采用护理的程序方法对剖宫产的术后护理实行自理模式利于产妇恢复,促进母乳分泌,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本领。

  • 标签: 自理理论护理程序剖宫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实施健康教育程序干预,提高产后康复,预防并发症,促进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产妇按常规随机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从建立孕产妇手册起就通过图片、资料、录像、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妊娠、分娩期的生理、解剖、母乳喂养、新生儿抚触等进行宣教,母婴同室和坚持纯母乳喂养的优点及产后早期下床活动、饮食的重要性。对产妇的心理、行为健康问题进行正确评估、诊断、制定措施,有针对性地给予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结果干预组的治疗效果、自主排尿情况、泌乳量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产妇胃肠功能恢复快,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缓解护患之间紧张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剖宫产 母乳喂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高龄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术后并发症较其它年龄组高。通过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对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做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 标签: 高龄患者 术后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对医院文书工作中的收文阶段和和制文阶段的处理程序,文书档案的收集、鉴定、分类、编目、保管和利用等管理程序,阐述了文书工作与文书档案管理两者之间关系,文书处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档案管理工作是文书处理工作的延伸,要想搞好文书档案工作必须从基础文书工作处理做起。

  • 标签: 文书工作 档案管理 程序
  • 简介:摘要手术室护士对病理标本的管理程序要非常了解,并根据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制度,对离体标本做最理想的处理,以保存好标本,最终目的是保证病理诊断的高准确率并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病理标本 管理程序 标本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手术内固定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12年6月手术治疗成人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18~45岁,平均32岁,其中陈旧性骨折2例,开放性骨折1例。AO/ASIF分型C型13例。按照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相应的内固定并进行功能锻炼。定期随访并手术后1、3、6个月拍片,了解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18例均骨折愈合,全部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成人C型肱骨远端骨折术中充分显露,关节面解剖复位,在髁上部牢靠固定,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成人 C型 肱骨远端 骨折固定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Thec-JunN-terminalkinases(JNKs)areclassicstress-activatedproteinkinases.ManycellularstresseshavebeenshowntostimulateJNKactivation.Inthisreview,wefocusonribotoxicstressesbasedontheirmultiplebiologicalpotenciesincludinganti-HIV-1activity.Someofthefunctionsofribotoxinsandthesignalingtransductionpathwaythatmediatedarementioned.Differentfromotherstimulators,ribotoxicstressesactonspecialmotifsof28SrRNAintranslationallyactivemammalribosomes.BindinganddamagingonthemotifleadstoJNKactivationandsubsequentlybiologicalresponsetothesignalinitiator,whichisnamedribotoxicstressresponse.

  • 标签: N-端激酶 细胞凋亡 核糖体 爱滋病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肾损伤的临床诊断中血清胱抑素C的结果分析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276例和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150例,对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血清尿素氮以及血肌酐做相应的分析。结果数据显示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与范围与性别无统计学差异,同时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以及血清尿素氮的异常率分别为20.3%(56/276)、13.8%(38/276)、22.1%(61/276),血清胱抑素C的指标检测在心内科、肾病科以及糖尿病患者的检测指标异常率普遍较高。结论在临床常规检测中对血清胱抑素C进行检测能够提高肾损伤临床诊断的敏感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检测 血清胱抑素C 血肌酐 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核抗体与SLE患者疾病活动度分析及与补体C3、C4水平的关联性。方法收集我院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根据患者疾病活动程度分为活动组和缓解组。对比系统性红斑狼疮组和对照组抗核抗体阳性率及补体C3、C4水平;活动组和缓解组抗核抗体阳性率及补体C3、C4水平;抗核抗体与补体C3、C4水平相关性。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组抗核抗体阳性率及补体C3、C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抗核抗体阳性率高于缓解组,补体C3、C4水平低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测定抗核抗体、补体C3、C4水平可以预测SLE患者疾病活动度程度,同时抗核抗体水平的波动与补体C3、C4有较好的相关性。

  • 标签: 抗核抗体 SLE 补体C3 C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急救护理程序在心肺复苏(CPR)急救中的时效性,提高CPR抢救成功率。方法设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急诊抢救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21例为对照组,设2009年1月~2011年5月在我院抢救的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2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的救治方法抢救,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程序进行抢救;比较两组基本生命支持5min内完成率和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基本生命支持5min内完成率和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应用急救护理程序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护理程序 急救 心肺复苏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频程序通气应用于心肺复苏术中的临床效果,为更好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于我院施行心肺复苏术后无自主呼吸的8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2例子。治疗组采用高频程序控制通气,对照组采用常规通气。测定两组0h、2h、4h、12h的动脉血压分压(Pa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OI)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在治疗前(0h)PaO2、HR、MAP、O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h、4h、12h后治疗组PaO2、MAP、O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在同一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程序控制通气具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微小、可降低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使用方便、产生二氧化碳潴留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高频程序通气 常规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患者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使用抛硬币方法将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80例的ICU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和死亡率。结果组间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对比,P<0.05;A组死亡率12.5%大于B组的2.5%,P<0.05。结论ICU患者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促使患者早日痊愈,并提高其存活率,值得临床深入分析。

  • 标签: ICU患者 程序化镇痛镇静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静脉给药是老年病人临床给药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提高静脉输液质量是护理老年病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静脉输液中应运用“评估—计划—实施—效果评价”的护理程序,以保证用药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程序 老年病人 静脉输液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腹泻应用整体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的4月-2016年的10月在我院接受过治疗的65例腹泻患儿,按照随次序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整体护理程序施护,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相比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低;观察组患儿家长与对照组相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表明小儿腹泻运用整体护理施护可保障护理细节被充分考虑,各项护理服务被落实到位,促进患儿的治疗时间缩短。

  • 标签: 小儿腹泻 整体护理程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程序在肿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实施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肿瘤内科收治恶性肿瘤且伴有疼痛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调取患者完整临床资料。统计入院时和出院时疼痛评分。结果院时轻度疼痛11例、中度疼痛42例、重度疼痛47例;出院时无痛19例、轻度疼痛22例、中度疼痛28例、重度疼痛31例。出院时无痛、中度疼痛以及重度疼痛人数显著低于入院时人数(P<0.05)。结论肿瘤伴有疼痛患者应用护理程序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有利于患者病情改善,可以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程序 肿瘤患者 疼痛管理 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