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的有效性分析及评估。方法纳入我院80例2017年5月10日—2018年2月19日小儿病患儿。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治疗,实验组则采取常规用药加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效果。结果实验组疗效、黏膜充血、淋巴结肿胀、手足肿胀、发热、皮疹消失时间、免疫指标情况相比较对照组更好,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用药加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的效果理想。

  • 标签: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小儿川崎病 有效性
  • 简介:摘要是一种多发于4岁以下婴幼儿的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因其病程长,并发症重,可因治疗,护理不当而致患儿死亡。因此,在临床上加强的护理与健康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 标签: 川崎病护理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用2010年1月-2013年1月本院儿科共收治的36例病患儿,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男性患儿比较多见,典型病例有28例,典型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3.6%;非典型病例有8例,不完全性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37.5%,因此,不完全性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比典型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对其采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36例患儿通过系统的治疗以后,均痊愈出院,没有患儿发生死亡;结论小儿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才能减少冠状动脉病变及后遗症发生。

  • 标签: 川崎病 患儿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分析1例不典型并巨大冠状动脉瘤伴血栓形成的护理和观察。患儿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哭闹、保持大便通畅;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华法林、尿激酶联合用药溶栓时,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血栓大小、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预防心肌梗塞、动脉瘤破裂、心源性猝死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不典型川崎病 冠状动脉瘤 血栓 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诊断中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损害组)和60例未合并冠状动脉损害(参照组)患儿进行研究,对所有患儿均实施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检测结果。结果损害组患儿实施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平均心率升高、电压异常检出率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较高,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与常规心电图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诊断中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效果优良。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诊断 动态心电图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的心脏损害及冠状动脉的CT表现。方法选择3例9月至16月龄发病期婴幼儿,临床考虑,行心脏CTA检查,观察冠状动脉各支的走向、形态。结果心脏冠状动脉CTA显示,3例婴幼儿均见冠状动脉异常改变,均见受累冠状动脉呈不同程度扩张,其中1例为右侧冠状动脉全程明显扩张、腊肠样改变,另2例冠状动脉局部见瘤样扩张。结论冠状动脉CTA能发现早期的冠状动脉病变,对评估心脏损害具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川崎病 心脏损害 冠状动脉病变 CT表现
  • 简介:摘要(K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全身中小血管炎症综合征。目前公认的疗法为单次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阿司匹林口服,但仍有大于10%的患儿对初次IVIG治疗无应答。因此,尽早识别IVIG无反应KD,并给予积极治疗,对于改善其远期预后十分关键。本文综述了IVIG无反应KD的危险因素、和预测评分体系。

  • 标签: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 评分体系
  • 简介:摘要(Kawasaki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儿童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特征为全身广泛的中小血管免疫性炎症,可致多系统损害,尤以心脏冠状动脉受累最为常见,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 标签: 川崎病 典型川I崎病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病患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重点观察冠状动脉有无病变。结果40例病患儿中左冠状动脉扩张14例(占35%),右冠状动脉扩张4例(占10%),左、右冠状动脉均扩张2例(占5%),冠状动脉瘤7例(占17.5%),巨大冠状动脉瘤合并血栓1例(占2.5%)。发病4周内超声心动图发现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较高,冠状动脉病变高峰期为发病后的2~3周。18例冠状动脉扩张患儿在1~3个月恢复正常,5例冠状动脉瘤患儿在3~6个月恢复,1例巨大冠状动脉瘤合并血栓患儿在发病2年后随访仍未恢复。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动态观察冠状动脉的变化,对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对远端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有一定困难。

  • 标签: 小儿川崎病 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次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对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在医院2012年6月到2015年7月期间诊治的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儿中抽取49例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4),两组患儿在应用阿司匹林进行退热治疗基础上,分别进行单次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1g/kg、2g/kg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冠状动脉直径以及动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经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冠状动脉直径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冠状动脉直径是(2.5±0.3)mm,短于对照组的(3.0±0.4)mm(P<0.05);同时,观察组血栓形成率是0,低于对照组的12.5%(P<0.05)。结论单次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对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效果良好,可改善患儿的冠状动脉直径,但剂量过大会增加患儿血栓形成的风险。

  • 标签: 单次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于(KD)患儿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KD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淋巴结炎消退时间及手足肿胀消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有利于提高KD患儿治疗效果,加速患儿康复。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阿司匹林 川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并发冠脉病变患儿血浆ET-1和血清cTnI、APN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生化法、酶联法对30例并发冠脉病变患儿进行了血浆ET-1和血清cTnI、APN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儿作比较。结果并发冠脉病变患儿血浆ET-1和血清cTnI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儿组(P<0.01),而血清APN水平又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儿组(P<0.01),且血清APN水平与ET-1、cTnI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711、-0.6014P<0.01)。结论检测并发冠脉病变患儿血浆ET-1和血清cTnI、APN水平的变化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及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川崎病 内皮素-1 肌钙蛋白-I 脂联素
  • 简介:摘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往往伴有皮肤粘膜损伤,目前其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感染及免疫反应等有关。其主要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疹、皮肤粘膜损害和淋巴结肿大。多见于婴幼儿,男性多于女性,疾病发展后期可引起冠状动脉损害,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的主要原因。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对诊疗及护理措施做到规范化执行,达到合理治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目的。通过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川崎病 患儿 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在的后期治疗中的不同服药方式是否存在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将90位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后期阿司匹林巩固治疗中(3~5mg/kg·d)服药方式分为顿服组以及分次服用组,观察血小板恢复情况。结果顿服组患儿血小板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分次服用组,并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以小剂量阿司匹林对的后期治疗中,可以顿服阿司匹林,能较快的恢复血小板,减少并发症以及患儿服药痛苦。

  • 标签: 阿司匹林 川崎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诊断中运用动态心电图的效果。方法对本科室120例病患儿(2015年1月—2018年6月)进行研究,按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冠脉损伤组(n=40)和无损伤组(n=80),均实施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总结患儿的诊断效果。结果冠脉损伤组实施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测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无损伤组(P<0.05)。冠脉损伤组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测异常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P<0.05)。实施动态心电图对冠脉损伤的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在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可达到良好的诊断效果。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诊断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对病患者在急性期阶段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相关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60例在2014年—2017年本院收治病急性期患者为分析数据来源,所有患者均接受PCT指标检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并归纳在此类患者中该指标变化情况所具有的临床价值。结果相对于治疗前,患者在治疗后血清PCT指标显著下降(P<0.05);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患者血清PCT指标升高情况与无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合并胃肠道症状患者血清PCT升高率显著高于无合并胃肠道症状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期病患者进行血清PCT检测能够帮助医生较准确的掌握其炎症发展情况,但对于合并冠状动脉损伤评估并无显著应用价值,但可一定程度帮助了解胃肠道症状出现。

  • 标签: 川崎病 血清降钙素原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的观察要点和护理方法,总结和分享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8月我科收治8例病患儿为观察对象,将其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有效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8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患儿家长做好及时的全程健康教育,取得理解、支持和配合,同时针对病情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准确及时地实施,能促进患儿康复,做好出院指导,重视远期随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小儿川崎病 健康教育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MP-9、D-D在(KD)患儿中的水平变化。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确认为KD的12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采外周静脉血,血清MMP-9蛋白水平采用ELISA法进行测定,血浆D-D水平采用乳胶凝集法进行测定,qRT-PCR法检测MMP-9mRNA表达量;对比分析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浆D-D、血清MMP-9蛋白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MP-9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MP-9、D-D可作为KD,特别是不完全、不典型KD诊断的一项参考指标,减少对该病的误诊、漏诊,使患者能及时接受针对性的治疗。

  • 标签: 川崎病 MMP-9 D-D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目前阿坝地区儿童大骨节的患病情况及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为大骨节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310名儿童进行相关量表的调查,初步了解大骨节在儿童中的患病情况;同时探讨可能导致儿童患大骨节的影响因素。结果1、阿坝地区儿童大骨节目前的患病率为1.61%。2、家居环境、服用硒碘盐情况、食用粮来源与儿童大骨节的患病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成为儿童大骨节的患病影响因素。结论目前大骨节在阿坝地区儿童中的患病率较低,该病在该地区的儿童中的患病主要与家居环境、服用硒碘盐情况、食用粮来源有关。

  • 标签: 儿童大骨节病 患病率 影响因素 阿坝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将我科两年来收治的27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病人经良好的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异位妊娠保守治疗能够保留输卵管及生育能力,做好病情观察和心理护理可提高成功率

  • 标签: 异位妊娠 保守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