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纳米人工骨)进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颈椎病的可行性.方法随访分析了12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纳米人工骨椎间植入融合结合前路钛合金钢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平均随访5.8+0.8月,采用JOA评分评定手术效果;颈椎正、侧位及屈、伸动力侧位X线检查判定融合效果和椎间隙高度恢复维持情况.结果纳米人工骨块融合率术后3月为81.4%、术后5月为100%;术后1周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由术前4.9±1.4mm恢复至9.5±1.6mm、颈椎生理前凸部分恢复,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和生理前凸保持良好;术后1周JOA评分由术前8.6±1.5分提高至11.6±1.5分、末次随访时为13.8±1.4分;植骨块、钢板、螺钉无松动和移位.结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纳米人工骨临床短期效果接近自体骨移植,避免了取髂骨的各种并发症,缩短了手术时间,纳米人工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颈椎前路手术植骨材料.

  • 标签: 颈椎 前路融合 纳米晶 骨材料
  • 简介: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纳米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纳米技术 药学
  • 简介:人体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基质组成,肿瘤也不例外。除了肿瘤细胞之外,肿瘤还含有血管、结缔组织等基质。目前,常规对肿瘤样品基因表达量的研究实际上是对肿瘤细胞和基质混合物的研究。基质细胞往往没有癌变,因此对肿瘤细胞和基质混合物进行研究往往会掩盖掉肿瘤细胞中并不是很明显的基因表达异常。

  • 标签: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 肿瘤细胞 MICRORNA 芯片技术 基因表达异常 基质组成
  • 简介:文章就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心力衰竭(HF)中的临床应用作综述。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或终末阶段,病情发展至晚期,发生肾功能不全,进一步加重水、钠潴留,形成难治性水肿,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并逐步发展为顽固性心力衰竭(RHF)。但对于合并肾功能损害及HF晚期或老年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的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时血流动力学稳定,可以清除体内多余的容量负荷和小分子毒素,同时具有清除炎症介质的作用,对于常规药物无效的RHF,不仅能改善患者的容量状况,而且改善失代偿患者的临床表现,从而使HF得到缓解。

  • 标签: 血液净化 心力衰竭 临床治疗
  • 简介:评价超声对先天肌性斜颈半定量分级评分诊断的价值。对SCM依据声像图特征进行分型及半定量分级评分。(1)Ⅰ型弥漫型4例;Ⅱ型结节型7例;Ⅲ型瘤样团块型27例。(2)三型在SCM粗细及血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随访观察,血流信号评分显著下降。超声对先天肌性斜颈分型诊断并半定量分级评分诊断,有利于临床有针对性设计治疗方案及客观评价疗效。

  • 标签: 斜颈 肌性 先天性 超声 半定量评分 胸肌乳突肌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86例头颈部CT增强血管成像的病例,采用常规扫描成像(固定管电流)和Z轴ATCM成像各43例。常规成像组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0岁。ATCM组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3岁。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专业人员分别评价图像质量.比较单次扫描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1)、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在扫描范围、扫描参数(kV、mAs、p、TH等)、造影剂注射速率、注射部位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两种扫描方法的成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Z轴ATCM的DLP是常规扫描成像法的0.74倍。结论采用Z轴ATCM能明显降低总曝光量和累计DLP,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 标签: CT扫描血管成像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 辐射防护
  • 简介: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来进一步评价小儿脑疾病,探讨DT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患各种脑病的小儿进行MRI检查,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为生后3天至11岁(平均年龄4.8岁)。采用PhilipsInteraAchieva3.0Tesla的超导MRI仪,用回波平面成像(EPI)的DTI技术,b为800s/mm^2,15个方向。观察彩色分数各向异性(FA)图和三维彩色编码图。结果15例患儿中,发育畸形2例,分别是胼胝体发育不良、巨脑回;脑室旁白质软化(PVL)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3例;脑软化2例;脑积水1例。在巨脑回病例,常规MRI见右侧脑回发育不良,呈巨脑回畸形,右侧脑室扩大,在DTI上见右侧病变区白质束明显较对侧少。胼胝体发育不良病例在DTI张量图见胼胝体菲薄。在PVL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病例均可见白质纤维束在放射冠颜色混杂,方向性混乱。脑软化病例可见白质纤维束部分中断。在脑积水病例可见白质束受压推移。结论DTI能够显示白质束的走向、绕行、交叉及推挤、中断等异常,可能对今后评估小儿脑病的预后转归有帮助。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 各向异性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椎弓根钉棒系统的临床复位效果。方法选择16例寰枢脱位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26-55岁,平均年龄31.4岁。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复位内固定术。并行自体髂骨植骨。手术前后对颈后部轴性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对神经功能改善采用Frankel分级进行评价。结果全组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3个月。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所有病例枕颈部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四肢及躯体感觉恢复,肌力及肌张力明显改善。轴性颈痛VAS术前为6.14±1.76,改进为术后4.82±1.45(江2.315,P〈0.05)。Frankel分级术前E级9例,D级2例。C级4例,B级1例;改进为术后E级9例,D级5例,C级2例。X射线、三维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无螺钉、固定棒断裂。寰枢椎植骨在6个月左右达骨性融合;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未出现内固定物断裂、脱落。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具有良好的复位固定效果,符合寰枢椎脱位复位的生物力学特点.固定牢固。

  • 标签: 寰枢椎脱位 复位 椎弓根螺钉
  • 简介:目前由严重创伤、感染、骨肿瘤等因素导致的大块骨吸收、缺损日益成为临床外科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针对骨缺损的治疗,自体骨移植是金标准,但是局限于供体来源,并且对供体自身造成残疾等,严重影响自体骨的广泛应用。同种异体骨是现如今在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替代材料之一,但是由于炎症反应、不能满足治疗大块骨缺损等缺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前景。对理想人工骨材料的需求促使临床医生进行不断的实验研究,期望获得一种组织相容性良好、成骨活性、生物力学强度都能够和自体骨相近的替代材料。

  • 标签: 大块骨缺损 人工骨材料 骨修复 硫酸钙 自体骨移植 生物力学强度
  • 简介:人工流产综合征时有发生,其原因是疼痛所致,为了减轻病人痛苦,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人工流产中我们应用散利痛、利多卡因镇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1.1研究对象我院1999.9-至今妇产科人工流产室随机抽取年龄20-30岁,怀孕40-62天无心血管疾病及过敏史的健康孕妇共726例,其中散利痛组320例,利多卡因组296例,对照组110例,三组孕妇年龄、孕次、孕周无显著差异。(统计学处理P>0.05)

  • 标签: 人工流产综合反应 利多卡因 人工流产综合征 应用对比 镇痛药物 人工流产术
  • 简介:建立基于Access软件的进行CT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数据库,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整理我院开展CT介入治疗以来的患者病案资料547份,并对有条件随访的患者进行随访;利用Access软件建立进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数据库。在Access软件平台上成功建立了信息容量大的CT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数据库,并能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录入,资料统计查询也能做到全面准确。基于Access软件的CT介入治疗数据库功能强大,有利于医学信息的快速存储和统计查询。

  • 标签: CT 介入 穿刺活检 ACCESS 数据库 随访
  • 简介:目的总结粗隆下接骨板在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对17例股骨粗隆下骨折采用粗隆下接骨板治疗,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疗效。结果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5月,平均12月。参照韩一生等的评定标准,优10例,良5例,优良率88.2%。结论粗隆下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具有安全可靠,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理想方法。

  • 标签: 粗隆下接骨板 内固定 股骨粗隆下骨折
  • 简介:石墨烯材料是一种新兴的二维碳材料,在生物传感、肿瘤诊断、药物和基因载体、抗菌抗病毒、组织工程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石墨烯材料能促进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具有抗菌性和载药缓释性,在骨科生物材料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石墨烯材料在骨科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深入探讨相关研究的细胞、分子机制,以期为未来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可取的信息。

  • 标签: 石墨烯 氧化石墨烯 生物相容性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抗菌
  • 简介:对合并活动性出血的1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应用吸附法无肝素透析(HFHD)75例次,结果透析器有凝血现象6例次(凝血发生率8%),血液透析(HD)后全部病例出血停止,血尿素氮(BUN)、肌酐(Cr)较HD前显著下降,纠正了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症状改善。临床治愈5例(50%),好转2例(20%),死亡2例(20%),自动出院1例(10%)吸附法HPHD应用体会:ARF的预后与HD前BUN、Cr、出血量无关,与ARF病因、患者的身体基础情况、开始治疗的时间,特别是合并脏器衰竭的数目密切相关。本法生物相容性好,HD效果确切,简便、安全;不影患者的凝血机制,不干扰HD中的治疗操作。对救治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MSOD)及可疑有出血倾向的ARF应用HFHD为宜。

  • 标签: 急性肾功能衰竭 吸附 血液透析 多脏器功能不全
  • 简介:镁及镁合金材料作为可降解生物材料,其密度与人骨密度相当,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以及相对于非金属材料的更好的塑韧性和可加工性。因此,镁及镁合金有望用于承力部位的骨组织修复。本文综述了医用镁及镁合金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现状。

  • 标签: 镁及镁合金 表面改性 生物医用材料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有限切开L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3例Pilon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骨折,通过建立皮下隧道后行L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切口入路复位骨折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受伤肢体、入院时间、软组织损伤)比较(〉0.05),无统计学差异;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周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方面相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限切开L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可以避免软组织广泛剥离,对机体创伤小,临床效果显著,预后佳,具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PILON骨折 有限切开 L型锁定钢板内固定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评估组合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KM8800型血液净化仪与BIOLIVA3A型生物型人工肝机连接成组合生物型人工肝装置,对4例晚期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共实施5例次治疗.先进行患者血液血浆置换,再经过生物型人工肝处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比较肝功能各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比较血浆置换后、生物型人工肝处理后回路血中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除1例次出现过敏反应外,未发生其它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即刻患者血中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移酶(ALT)、氨(NH3)明显减少(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纤维蛋白原(FIB)明显增加(P<0.01),治疗后第3天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提高(P<0.01);与血浆置换后比较,生物型人工肝处理后回路血中FIB有所增加(P<0.05),而NH3明显降低(P<0.01).结论应用组合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组合生物型人工肝比单纯血浆置换疗效好.

  • 标签: 组合生物型人工肝 血浆置换 慢性重症乙型肝炎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