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卡前列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到我院治疗的60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缩宫治疗,一组为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卡前列氨丁三醇治疗。对两组产妇治疗后的止血有效率和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止血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2=4.32,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量(230.42±20.74)低于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542.36±15.35),t=66.21,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产妇产后止血时间(15.4±2.3)短于对照组产妇(32.4±3.6),t=21.79,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卡前列氨丁三醇对产妇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促进产妇的止血有效率提高,降低患者的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卡前列氨丁三醇在临床对产妇的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产妇 产后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本院儿保门诊随访儿童血清25-羟维生D水平的分析,了解重庆地区儿童维生D营养状况。 方法 对在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保门诊随访的995例0~11岁健康儿童血液标本通过化学发光法进行25-(OH)D水平测定。 结果 995例标本中,男性577例,占58%;女性418例,占42%,男女间测值无统计学差异。总体均值27.5±10.0 ng/ml,血清25-(OH)D充足789例,占79.3%;不足占174例,占17.5%,缺乏32例,占3.2%;无达到中毒标准儿童。3岁以内充足率90%以上,3岁之后充足率下降,不足率上升。日照较少季节组获得样本325例,测值30.6±11.3 ng/ml,充足率86.2%,不足率11.7%,缺乏率2.1%。日照较多季节组样本670例,测值26.1±9.0 ng/ml,充足率76.0%,不足率20.3%,缺乏率3.7%。 结论 本地儿童3岁以内维生D充足率较好,3岁以后应继续重视保持维生D补充。由于皮肤接触阳光所获得维生D剂量的不确定性,所以无论季节和日照情况如何,均应按照推荐剂量进行维生D补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胰岛注射轮盘定位器在胰岛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160例同期胰岛注射治疗的 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循证药学在抗生治疗方案 中的使用价值 。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0 月 -2019 年 6 月 期间收治的 104 例 抗生治疗 患者, 利用抽签的形式 ,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 52 例;参照组 给予传统抗生用药方式,实验组给予循证药学方式,统计两组效果 。 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更高,症状消失的更快,组间检验 ( P<0.05 ) ,统计学具有意义。 结论: 对于使用抗生治疗的患者,在其中加入循证药学理论,临床效果更好,此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

  • 标签: 抗生素 循证药学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抗生降阶梯疗法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随机从我院挑选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常规组(n=30)和研究组(n=30),对常规组实施常规疗法,对研究组实施抗生降阶梯疗法。对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气管插管率、治疗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EV1/L为(2.88±0.35),FVC/L为(3.79±0.68),研究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情况要显著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气管插管概率为10.00%,要显著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4.84±1.36)d、住院时间为(11.50±2.04)d、感染控制时间为(9.44±1.96)d,均要显著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利用抗生降阶梯疗法,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气管插管率,提升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 重症肺炎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C对急性亚硝酸钠中毒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收治的4例餐饮业人员亚硝酸钠集体中毒患者、2013年收治的9例农村居民亚硝酸钠集体中毒患者临床资料,13例亚硝酸钠中毒患者均接受维生C静脉滴注及其他对症治疗,记录其救治效果。结果:13例亚硝酸钠中毒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于2~5天中毒症状消失并顺利出院,住院平均时间(4.02±0.16)d,救治成功率100.00%,13例患者均未发生维生C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应用维生C救治亚硝酸钠中毒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 ] 亚硝酸钠 中毒 维生素C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抗生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的临床措施。 方法: 本研究主体为 2019 年 3 月 -2019 年 9 月间来院治疗的 242 例抗生治疗患者。随机分 A 组和 B 组,均 121 例,行合理用药干预和常规用药管理,对比不良反应率。 结果: A 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 B 组( P < 0.05 )。 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药物类型,无差异( P < 0.05 )。 结论:为抗生药物治疗患者行合理用药干预可减少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性。

  • 标签: 抗生素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抗生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的临床价值。 方法: 本课题选取我院 2017.12 到 2019.10 时间段收治的抗生治疗患者,共 100 例,随机划分为甲组( 50 例)和乙组( 50 例)。即甲组为常规用药,乙组为督导用药,对比患者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结果: 甲组住院时间为( 7.33±1.24 ) d ,乙组为( 17.37±4.28 ) d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乙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8.00% ,甲组为 24.00%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于抗生药物治疗期间,倡导督导用药原则,不仅可缩短住院时间,还可降低或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应引起重视。

  • 标签: 抗生素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住院时间 督导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生在小儿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6例应用抗生的小儿呼吸内科患者纳入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抗生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生的应用合理率逐年上升,不合理应用率逐年降低。2018年抗生使用总合理率为85.71%,显著高于2016年的33.33%,P<0.05。结论:对小儿呼吸内科患者进行抗生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合理使用抗生能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

  • 标签: 抗生素 小儿呼吸内科 应用合理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妇产科患者中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的应用情况。方法:研究选自本院妇产科手术患者,总共选取100例,研究时间介于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之间,对所有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抗生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从抗菌药物使用方法上看,单一药物应用86例,占比为86.0%,二联用药为13例,占比为13.0%,三联用药为1例,占比为1.0%;从药物种类上看,所有药物应用总次数为145次,其中克林霉素应用最多为41.4%(60/145),其次头孢美唑为37.2%(54/145);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上看,术后抗生药物应用率为100.0%。结论:目前临床妇产科手术用药而言,规范性比较强,但是在各类药物以及药物应用时间上缺乏一定科学性,需要进一步管理。

  • 标签: 妇产科 围手术期 预防性使用 抗生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与讨论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不同抗生的药学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些参照。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的8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抗生开展治疗,即左氧氟沙星片组(A组:20人)、阿奇霉素组(B组:20人)、头孢曲松钠组(C组:20人)和头孢呋辛组(D组:20人)。对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开展数据分析结果 : 据统计,A、C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B、D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0%。经统计学分析,每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 针对呼吸道感染患者来讲,本研究中应用的4种抗生都可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与疗效相当。应依据患者的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抗生素 药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维生A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98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维生A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分的得知,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免疫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结论:维生A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具有显著效用,有利于增强患儿机体免疫力,并且有效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病以及病情反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与推广。

  • 标签: 维生素A 小儿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抗生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策略及其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4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抗生治疗,统计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34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显效14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18%(31/34)。结论 抗生治疗能够缓解大部分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的病情,在进行抗生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合理筛选,用药后48h若症状无明显减轻者应及时安排患者手术,以免延误手术时机。

  • 标签: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抗生素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不合理应用抗生现状及管理措施。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门诊处方4984张,分析其中抗生药物应用现状。结果:4984张门诊处方中,有2341张使用抗生处方,抗生处方使用率47.0%,其中不合理应用维生处方112张,不合理使用率4.8%。结论:基层医院应加强医护人员抗生药物使用的专科知识培训工作、患者药物使用健康宣教,要严格遵照国家卫生机构制定的抗生药物管理制度使用。

  • 标签: 基层医院 不合理应用 抗生素 现状 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主要是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 C 以及凝血功能的临床检验价值进行有效的分析。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在门诊和住院部接纳的 60例进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选择 60例体检合格的群体作为一般组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参照血清胱抑 C、凝血功能等进行有效对比。 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清胱抑对比,一般组患者为( 1.50±0.32 )㎎ /L ,观察组患者为( 1.13±0.21 )㎎ /L ,一般组高于观察组 ( P< 0.05),组间对比意义存在;两组患者而凝血功能对比中,其血浆纤维蛋白对比,一般组高于观察组,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抗血凝酶 -Ⅲ对比,一般组均低于观察组,( P< 0.05),组间对比意义存在。 结论: 血清胱抑 C 以及凝血功能有效地反映出急性脑梗死患者部分体制变化,具有一定的检验价值。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清胱抑素 C 凝血功能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羟孕酮联合抗生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 2019年 3月 -2020年 2月诊疗的子宫内膜炎患者共 86例,划分为单药组( 43例)和联合组( 43例)。单药组使用抗生治疗,联合组使用甲羟孕酮联合抗生治疗,对比患者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单药组总有效率为 86.05%,联合组为 97.68%,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6.97%,单药组为 27.90%,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结论:针对子宫内膜炎患者,甲羟孕酮联合抗生救治模式,呈现疗效佳、安全性高的优势,可推广。

  • 标签: 甲羟孕酮 抗生素 子宫内膜炎 总有效率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不同种类抗生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 。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92 例呼吸道感染患者 , 利用奇偶平分法, 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 46 例;参照组 给予阿奇霉素,实验组给予罗红霉素,比较两组结果 。 结果: 检验后,实验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体现了 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组间不良反应计算,没有显示统计学意义( p>0.05 ) 。 结论: 对于呼吸道感染患者,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均可用于其中,但罗红霉素效果更好,其值得于临床推广使用 。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不同种类 抗生素 药学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术后联合使用抗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我院 2015 年 2月到 2016年 2月收治的 8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 40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并于术前 30min给予 2.0g头孢曲松钠静脉注射 1次,术后追加 1次;观察组 4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 2.0g头孢曲松钠 1日 2次静脉滴注 +250ml甲硝唑注射液 1日 1次静脉滴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5d。观察比较 2组预后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对照组发生肠梗阻 5 例( 12.5%),切口感染 7例( 17.5%),出院 1月后出现腰背不适 14例( 35.0%);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 1 例( 2.5%),均无早期肠梗阻表现,出院 1月后均未出现腰背不适。观察组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术后联合使用抗生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手术 抗感染 并发症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主要是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 C 以及凝血功能的临床检验价值进行有效的分析。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在门诊和住院部接纳的 60例进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选择 60例体检合格的群体作为一般组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参照血清胱抑 C、凝血功能等进行有效对比。 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清胱抑对比,一般组患者为( 1.50±0.32 )㎎ /L ,观察组患者为( 1.13±0.21 )㎎ /L ,一般组高于观察组 ( P< 0.05),组间对比意义存在;两组患者而凝血功能对比中,其血浆纤维蛋白对比,一般组高于观察组,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抗血凝酶 -Ⅲ对比,一般组均低于观察组,( P< 0.05),组间对比意义存在。 结论: 血清胱抑 C 以及凝血功能有效地反映出急性脑梗死患者部分体制变化,具有一定的检验价值。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清胱抑素 C 凝血功能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