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头缺陷产妇开展母乳喂养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间收治的乳头缺陷产妇,共计88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4例,在常规治疗的情况下,参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而研究组产妇则采用母乳喂养护理,就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产妇的涨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发现研究组产妇的数据分别为4.45%、97.73%,明显优于参照组产妇的27.27%、77.2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乳头缺陷产妇开展母乳喂养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涨奶事件的发生率,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乳头缺陷 母乳喂养护理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诊断疾病的准确率,为临床医师判断疾病以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为PTC的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观察甲状腺大小、形态、回声、结节情况等超声检查情况,并分析病理实验室检查结果与超声表现的对照。结果:122例PTC患者中在接受超声检查后发现,恶性结节的微小钙化、后方声衰减、实性回声、边界模糊、边缘不规整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为恶性结节者101例,准确率为82.79%。结论:将超声检查应用于PTC的诊断过程中,通过对超声图像进行全面的评价,观察结节边缘、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及钙化与血流情况,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同时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高的准确率,为临床疾病的诊疗和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了有价值的影像学 信息。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 方法: 抽取本院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时段内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已经术后证实)患者共 40 例,均施行超声诊断,且和术后病理予以比较,评估诊断符合率 。 结果: ① 40 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超声诊断符合率为 95.00% ,数据比较无意义( P > 0.05 )。②患侧甲状腺表现为实性低回声、形态不均,且边界模糊;内部组织可见沙粒样钙化灶;病灶直径约为( 1.3±0.9 ) cm 。 结论: 针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超声诊断可在有效定位、定性肿瘤的前提下,为后续疾病治疗提供依据,可推广。

  • 标签: 超声诊断 甲状腺乳头状癌 诊断符合率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都进行了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对检出率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胆囊息肉样病变所受到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的超声影像学图像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所选取的400例样本当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例数为40例,检出率为10%。有200例男性,检出了24例,该检出率为12%,200例女性当中,检出了16例,检出率为8%;在确诊的40例患者当中,年龄在42~51岁范围的患者人数是最多的,有16例,其次是年龄在52~61岁范围的患者,有10例,这表明42~61岁范围内的患者是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高发人群。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图像特点来看,患者出现病变的数量较多,高发于胆囊的底部位置,没有结石,病变表现出较强的回声,基本上表现为乳头状和球状的样式,同时其基底可见缔。结论: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可以根据超声检查的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胆囊息肉样病变

  • 标签: 健康体检 超声诊断 胆囊息肉样病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01月-2023年01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分析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特点。结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中发生了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有17例(21.25%,17/80),其中病程≥5年的有8例(47.06,8/17),年龄>60岁的有7例(41.18%,7/17),且该种病变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发生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几率较大,且随着患者的年龄和病程的增加,患病率越高,在临床中对糖尿病患者需要格外注意发生视网膜病变,且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患者出现失明情况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应用近距离功能训练治疗儿童近视性弱视的效果。方法:随机筛选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近视性弱视患儿286例,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近距离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近视度数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中,显效107例,有效35例,失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9.30%;对照组患儿中,显效89例,有效16例,失效3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43%,两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前者大于后者,P

  • 标签: 近距离视功能训练 儿童近视性弱视 效果
  • 简介:【摘 要】甲状腺乳头状癌癌细胞核的特征性变人是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具体包含核沟、毛玻璃样核、核内包涵体、核重叠等,然而,有一些病例中不典型细胞核的改变则会致使诊断困难,产生病理医师间的诊断差异问题。创建客观性的诊断标准,并降低主观性的评价差异是临床病理诊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下文具体分析近些年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诊断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情况,并针对在组织学中的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与分子遗传学特点等展开综合性的阐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参考。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病理诊断 遗传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孕期妇女乳头保健预防产后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孕期妇女乳头保健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乳头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乳头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孕期妇女 乳头保健 产后乳腺炎 生活质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型十二指肠乳头癌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诊治的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肠型十二指肠癌患者进行分析,32例患者均在MR的基础上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薄层扫描;结果:在32例患者中,26例患者在MRI上发现小结节长入十二指肠腔,MRCP显示胆总管轻度扩张8例,胆总管中度至重度扩张24例,胰管不同程度扩张16例,形成双导管征;在20例患者中,胰管的发育与胆总管下端紧密相连,并与扩张的壶腹汇合,重点是在连接处形成“苹果样标志”;结论:肠型十二指肠癌的常规MRI和MRCP图像是特征性、敏感性和有效的成像方法。

  • 标签: 肠型十二指肠乳头癌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皮肤性病病人当中出现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型别情况。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60例出现皮肤性病的病人,对所有病人进行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之后根据病人的皮肤性病类型进行分析,了解不同种类的人乳头瘤病毒其阳性率。结果:通过对收治的60例病人的标本进行检测后出现人乳头瘤病人的阳性数量为45例,阳性率为75.00%,其阳性病人当中包括单一型30例,所占比例为66.67%;而两种以及两种以上所占的比例为33.33%;对这45例阳性标本进行检测后发现,有高危型数量为21例,占比为46.67%;低危型数量为24例,占比为53.33%;在这些标本当中分型中有尖锐湿疣、冠状沟珍珠疹以及假性湿疣,其中最多的为尖锐湿疣标本。结论:患有皮肤性病的病人如果出现了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时,应做好相关检测,并做好细划分析,进而提供更好的治疗依据。

  • 标签: 皮肤性病 人乳头瘤病毒 感染型别 分析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持续的高风险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被认为是宫颈癌发生和进展的决定性因素。避免高风险HPV的持续感染有望接近消除宫颈癌。然而,通过普及HPV疫苗以接近消除宫颈癌这一策略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涉及HPV疫苗的供应、预防侵袭性宫颈癌的效率、接种人群的选择及不同人群的接种方案等。为达到接近消除宫颈癌的目标,在推广HPV疫苗接种(一级预防)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持续重视癌前病变的筛查(二级预防)。

  • 标签: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肿瘤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诊断中应用超声技术,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期间收治的86例疑似PTM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超声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组86例患者经确诊阳性72例,阴性14例。超声诊断灵敏度为95.83%,准确度为94.19%,特异度为85.71%。与病理确诊结果相比,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检验显示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5)。结论:超声对PTMC的总体诊断效能较高,能够为PTM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甲状腺 微小乳头状癌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远达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 2018-01到 2019-02的 10例远达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的 10例临床观察远达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被给予传统临床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接受临床观察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于远达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之中,采用临床观察的干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远达性视网膜病变 临床观察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HRCT在诊断肺小气道病变方面的价值。 方法 选取了69名怀疑患有小气道病变的患者,时间为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所有患者均接受了HRCT、胸部X线片和螺旋CT检查,以比较它们在检测小气道病变特征方面的效能,包括细支气管壁增厚、马赛克征、树芽征、空气潴留征等。结果 高HRCT在检测小气道病变上表现最佳,其检出数量显著超过螺旋CT和胸部X线片,统计学分析也支持这一差异(P < 0.05)。结论 HRCT是一种高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用于明确诊断肺小气道病变,能清晰显示细支气管壁增厚、马赛克征、树芽征、空气潴留等征象,因此广泛推荐在临床运用。

  • 标签: HRCT 小气道病变 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