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7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均为2019年2月——2020年1月,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A组37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B组37例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前后,应用中文版功能指数量表 (VF-14)、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相较于A组,B组患者的VF-14、SF-36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功能,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循证护理 视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患者为400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8月~2018年1月,其中宫颈癌、宫颈炎、CINⅠ、CINⅡ~Ⅲ患者各100例,对上述研究人员进行分型检测,分析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的关联。结果:宫颈癌病理类型主要为鳞癌、其次为腺癌、腺鳞癌以及神经内分泌癌等,其中HPV感染亚型最高的为16型,其次为18型、58型。结论:HPV的状态水平,和宫颈病变呈正相关,并且关系较为密切,并且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群体HPV感染亚型分布和病变级别高低、疾病分期、病理类型有关。

  • 标签: 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将早期乳头刺激联合健康教育对乳头凹陷产妇母乳喂养几率的提升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80例乳头凹陷产妇纳入到本次对比试验中,将其采用红蓝双色球分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在本次研究中分别应用常规护理以及早期乳头刺激联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几率以及其他数据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较为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导可视与盲无痛人流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无痛人流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超导可视无痛人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盲无痛人流术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内容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及吸管进出宫腔次数,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漏吸、吸宫不全、子宫穿孔)及二次清宫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超导可视 无痛人流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角膜屈光手术后疲劳症状的研究进展,方法:采用随机抽取方式选取2019-05/01到20218/30之间在我院接受屈光手术患者178名。通过询问受试者病史、个人基本情况,检查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检查包括:眼睑、睑缘、睑板腺改变、角膜及结膜是否存在眼表损害体征,并行角膜荧光素染色,确定泪膜破裂时间(BUT)。填写眼表疾病分析量表(OSDI)和疲劳调查表,统计受试者眼部疲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分析疲劳发生危险因素。结果:纳入受试者178名中63.0%(112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疲劳状况。其中视疲劳发生与性别、年龄及既往角膜屈光手术史无相关性(P>0.05);存在干眼主观症状及电子屏幕暴露时长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总体预测准确率为76.9%。结论:角膜屈光手术后存在疲劳。

  • 标签: 角膜屈光手术 视疲劳症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应用近距离功能训练治疗儿童近视性弱视的效果。方法:随机筛选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近视性弱视患儿286例,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近距离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近视度数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中,显效107例,有效35例,失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9.30%;对照组患儿中,显效89例,有效16例,失效3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43%,两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前者大于后者,P

  • 标签: 近距离视功能训练 儿童近视性弱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皮肤性病病人当中出现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型别情况。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60例出现皮肤性病的病人,对所有病人进行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之后根据病人的皮肤性病类型进行分析,了解不同种类的人乳头瘤病毒其阳性率。结果:通过对收治的60例病人的标本进行检测后出现人乳头瘤病人的阳性数量为45例,阳性率为75.00%,其阳性病人当中包括单一型30例,所占比例为66.67%;而两种以及两种以上所占的比例为33.33%;对这45例阳性标本进行检测后发现,有高危型数量为21例,占比为46.67%;低危型数量为24例,占比为53.33%;在这些标本当中分型中有尖锐湿疣、冠状沟珍珠疹以及假性湿疣,其中最多的为尖锐湿疣标本。结论:患有皮肤性病的病人如果出现了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时,应做好相关检测,并做好细划分析,进而提供更好的治疗依据。

  • 标签: 皮肤性病 人乳头瘤病毒 感染型别 分析
  • 简介:摘要:障中医药人才培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为障学生提供平等、开放的教学环境。本文以障中医药人才培养为实际背景,首先探讨融合教育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原则,随后分析教学模式和服务体系,总结融合教育的应用效果。

  • 标签: 融合 视障中医药人才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黏液癌的临床病理分析。方法 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对80例乳腺侵润导管癌患者分析临床病例特点,分离出40例明确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黏液癌,分析临床病例特征和综合治疗。结果 使用光镜以及免疫组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微小头状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4月-2020年8月本院6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病理取材后分别实施术中冰冻切片检查与石蜡切片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诊断准确率方面,石蜡切片是100.00%,冰冻切片是95.31%,两种检查方法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过程中,术中采用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方法有助于诊断准确率提高,耗时短,同时有助于手术医生术中选择手术方案,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 标签: 冰冻切片病理诊断 石蜡切片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甲状腺疾病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实用性及准确性。方法 从本院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甲状腺病变手术患者中选取287例为研究对象,术中对其病变组织进行快速冷冻切片处理。便于对快速冷冻切片对甲状腺疾病手术影响及其病理诊断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 将术中诊断作为金标准,甲状腺疾病快速冰冻切片诊断结果显示,准确诊断282例,准确率98.3%,误诊2例,误诊率0.7%,滞诊3例,滞诊率1.0%。快速冷冻切片与术中诊断结果不一致占比最高的病症为微小乳头状癌4例,占比80.0%,其次为乳头状癌1例,占比20.0%。结论 在甲状腺病变诊断中采用快速冷冻切片方式,对提高甲状腺肿瘤检测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快速冷冻切片 病理诊断 误诊 滞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见简称为DR)是导致人眼盲的重要因素之一。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特别是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谢紊乱性因素,导致血管内皮受到损伤,进而引发血栓,最终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针对糖尿病视网膜这一危险性疾病,相关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地协助患者对糖尿病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以免微血管并发症出现恶化。本论文主要基于此,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相关的护理研究分析,并且据此提出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希望能够有效的降低该疾病的发生率,主要综述内容如下。

  • 标签: 糖尿病 视网膜 护理进展 分析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指女性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在临床医学上,大部分宫颈癌患者年龄位于40~50岁以及60~70岁。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若不及时诊治,将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阴道镜是一种相对安全、可靠与普遍的检查方式,在阴道镜的帮助下可以直接触及患者病灶区域,及时发现病灶变化情况,进而能够创造良好条件来积极地开展临床治疗,这对于及时控制病情和结合病灶变化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从而减少疾病对现代女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 标签: 阴道镜 宫颈病变 检查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9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其具体病情分为观察组(45例,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和对照组(45例,未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无侧颈转移、无肿瘤侵袭性,病理分期为I、II期的人数更多,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肿块平均直径、性别组成、多原发灶方面无明显数据差异,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同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相比,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风险更低,整体病情更轻,能获得更好的临床诊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实验目的通过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采用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为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所治疗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选取人数为50例。将所有患者进行所加划分成为两个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各有2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使用甲醛固定,而观察则则进行混合液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冰冻病例确诊情况,以及正确诊断率。结果 经过实验数据统计分析,有2例样本因为制片出现问题从而延迟诊断,剩余的48例成功制片,石蜡制片50例,冰冻制片48例,其中冰冻组误诊率为8.3%,而石蜡组没有出现误诊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正确确诊率为24(96.0%),显著高于对照组正确确诊率20(80.0%),观察组误诊率1(4.0%)为显著低于对照组5(2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症患者采用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其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但是依然存在有一定的误诊率,所以还需要根据相关原因采取对应的措施,以此来降低误诊率。

  • 标签: 冰冻原理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检查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锁乳突肌间隙入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9月80例医院收治行乳腺癌根治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颈白线入路;观察组则采取胸锁乳突肌间隙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预后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在手术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锁乳突肌间隙入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要高于颈白线入路,能够降低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提高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胸锁乳突肌间隙入路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超显示甲状腺内钙化对乳头状甲状腺癌(PT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甲状腺内结节钙化患者进行研究,入院后患者进行彩超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在彩超显示粗大钙化的30例患者中,有6例为PTC;显示微小钙化的20例患者中,有14例为PTC;微小钙化者的PTC风险性大于粗大钙化者(P

  • 标签: 彩超 甲状腺内钙化 乳头状甲状腺癌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