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脑梗塞患者122例,时间段为2016.5.18-2017.5.18,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上述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便于促进肢体与语言的早日康复,值得采纳。

  • 标签: 肢体 语言 康复 护理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我院接收的脑梗塞患者88例,入选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早期阶段展开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1.8%),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脑梗塞患者提供临床护理服务过程中,早期实行康复护理,可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康复护理 效果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异丙酚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急性脑梗塞患者2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拟行数字减影选择性脑动脉内溶栓术,随机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0)。观察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和异丙酚1mg/kg,继之以异丙酚4~6mg/(kg?h)和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维持麻醉。对照组仅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继之以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前即刻(T0)、再灌注后1h(T1)、再灌注后3h(T2)各取静脉血测定内皮素(ET)和丙二醛(MDA)浓度。结果术前两组血浆ET和MDA浓度较正常值有显著性升高(P<0.05),T1时两组血浆ET和MDA浓度较术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T2时观察组血浆ET和MDA浓度较2h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T1和T2时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脑动脉内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塞时,异丙酚麻醉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丙二醛浓度,对人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异丙酚 脑梗塞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糖尿病脑梗塞患者施以尼莫地平+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后,观察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4例糖尿病脑梗塞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利用数字奇偶法对该次研究收治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分组;对照组糖尿病脑梗塞疾病施治过程中应用常规治疗+银杏叶治疗;观察组糖尿病脑梗塞疾病施治过程中应用常规治疗+银杏叶注射液+尼莫地平治疗;最终对糖尿病脑梗塞病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以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差异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病情治疗总有效率(98.08%)同对照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75.00%)比较,获得显著性增高(P<0.05);观察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同对照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比较,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在创建糖尿病脑梗塞疾病治疗方案期间,尼莫地平+银杏叶注射液的联合应用,对于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的改善以及疗效的提高均可以加以促进,从而显著优化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的疾病疗效以及生活能力。

  • 标签: 尼莫地平 银杏叶注射液 糖尿病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际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50例患者,采用临床指标分析回顾的方式,分析老年急性心机梗死的实际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老年急性心机梗死的发病和治疗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变性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患者的疼痛情况,准确的分析患者的疼痛部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肌梗死临床治疗。常见的有急性心机梗死,表现不典型,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严重,高发,患者的继发性心脏损伤严重。结论老年急性心力梗死治疗过程中,需要针对实际患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特点,加强治疗效果的分析,对策的判断,明确实际治疗过程中,患者皮下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方法,采用有效的药物螺内酯干预完成治疗。

  • 标签: 老年 急性 心机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心肌梗塞临床诊疗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塞急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依据循证护理配合方案进行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护理工作人员评分以及急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工作当中可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并改善急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急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循证护理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肌梗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8例心肌梗塞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健康宣教、运动及饮食干预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床边责任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度,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及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两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边责任制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的焦虑程度下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床边责任制护理 应用效果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选择于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研究的50例患者中,有44例患者没有胸痛症状,占88.00%,为无痛性心肌梗死,其中有37例患者有呼吸困难、胸闷、喘息、咳嗽、气促等一般症状,29例患者治愈,19例患者好转,2例死亡,有效率为96.00%。结论医护人员在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到熟悉知晓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病情仔细观察,做到及时并合理有效的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

  • 标签: 老年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治疗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收治于我院8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视为研究主体对象,纳入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参照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43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及抑郁量表评分。结果从焦虑量表评分及抑郁量表评分指标来看,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幅度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良好,能明显改善急性期负性情绪及不良心理状态,客观上增强治疗依从性。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及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期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在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间,我院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给予倍他乐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内的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后血糖均发生明显变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则变化不明显。结论倍他乐克可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以及恶性心律失常和心绞痛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倍他乐克 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