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全国高校人文地理教学研究会决定于2004年8月7-10日在徐州举行2004年学术年会。会议由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淮海发展研究院联合承办。本次学术年会以“人文地理学学术与教学研究”为主题,内容涉及到人文地理学、特别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多个领域。会议的重点将突出:1、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与改革;

  • 标签: 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理 人文地理专业
  • 简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来自杨成志、马长寿、林耀华等著名学者对川、康、滇交界地区罗罗、罗彝的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调查,使凉山等地彝族及其社会状况为学界瞩目。随着时代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无论是出于了解当地民族政治、文化制度和社会结构,

  • 标签: 凉山彝族地区 环境变迁 经济开发 现实关怀 历史 大山
  • 简介:本文综述了我国关于城市发展方针的争论和最新动态.作者以自己多年来围绕中国城市发展方针的研究为例,说明人文地理学能够为国家制订政策作贡献.其感受是要敢于面对问题;通过深入研究,有站得住脚的观点;要坚持不懈,不怕坐冷板凳.

  • 标签: 人文地理学 中国 城市发展方针
  • 简介:在全球化主题的研究上当代人文地理学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但人文地理学具有跨学科和追求时尚的学科特点,受多种理论和方法论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庞杂的全球化的概念和理论。对于地理学家而言,把握地理学的全球化观点,正确理解相关的名词和全球化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对三大方面的问题进行梳理。一是当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理论方法演化及其全球化的研究主题;二是全球化概念及空间辩论的演化;三是通过全球化历史演化框架,了解全球化的动力机制,和制度空间结构的地理学观点的演化。

  • 标签: 当代人文地理学 全球化 空间 空间规模 全球化历史演化
  • 简介: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在野外踏勘与观测过程中强化理论应用和实务熟稔,以实现理论-实践-创新创业的贯通式专业人才培养。运用SPSS22.0统计识别宁波中心6区沿三江切分的城市剖面要素,筛选人文地理学与空间规划的实习初筛样点;同时采用ArcGIS10.0可视化文化层累,验证与确认初筛样本,继而构建表征宁波城市剖面地方性的专业实习线路。研究得出:(1)宁波城市剖面以水系和古人类活动遗址及水运为特色,表征地方性样点是戚远城、泮池、保国寺、天一阁、它山堰、宁波三江口(大运河宁波部分)、水则碑、永丰库遗址、阿育王寺以及天童寺。(2)能够表征宁波城市地方性的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认知实习线路是人类文明起源、水利港口工程海防、书藏古今等样带,及1条补充性市内综合实习路线--宗教建筑与微人居环境观测。

  • 标签: 地方性 城市剖面 城市文脉 文化层累 野外实习 三江六岸
  • 简介:旅游文化节的构建理念与营造,不仅关系到旅游文化节的成功与否。还关系到当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否。本文以冼夫人文化节为例,指明旅游文化节的构建的四大要素,即文化节的规划理念;唤醒地方共同体意识;建立地方文化主体性格;实践参与式规划行动,以探讨旅游文化节的构建理念与营造。

  • 标签: 冼夫人 文化节 理念 旅游文化
  • 简介:流动人口是我国"一手托着城市,一手牵着农村"的特殊人群。由于其绝大多数是从农村转移进城务工经商的富余劳动力,也是我国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生力军。而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流动人口则作为其中坚力量,对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担着更为艰巨的任务。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各项惠农政策以及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和政策的出台,我国流动人口的构成及其意愿与诉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青岛地区2012年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反映大学文化流动人口群体目前在城市的融入状况及其乡村回归的诉求。在探讨形成其矛盾成因的同时,尝试提出解决对策。

  • 标签: 大学文化流动人口 城市融入 乡村回归 城乡一体化发展
  • 简介:<正>一历史地理学的两大流派有一种说法叫做“知识的地球仪”。象地球仪这样的球体,无论是从哪一方面来看,都只能看到一个半球。要想看到相对称的另一个半球,必须把视点转移到完全相反的另一面。在历史地理学当中,要想掌握完整的知识,也要从两个相对应的视点来观察“知识的球体”。这就是人文主义的视点和实证主义的视点。实

  • 标签: 历史地理学 人文主义方法 地球仪 视点转移 完全相反 球体
  • 简介:2016年1月26日,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了"2015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CitedChineseResearchers)榜单"。该榜单基于客观引用数据,系统分析了中国研究者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研究数据来自于爱思唯尔旗下的Scopus数据库。Scopus是全球最大的同行评议学术论文索引摘要数据库,提供了海量的与科研活动有关的文献、作者和研究机构数据,使得对中国学者的世界影响力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成为可能。

  • 标签: 爱思唯尔 地理学者 研究机构 论文索引 单基 同行评议
  • 简介:声景即声音景观,是人文地理景观的核心要素之一,它既塑造了特定区域的文化地理特征,也是地方感知的重要依托,声景主观感知评价对声景的创设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六个历史文化街区的实地声景为例,选取九组语义对,利用语义细分法进行声景主观评价实验,初步分析了客观声学参数与主观语义评价的定量关系。在对普通学生与本土人群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应关注对本土受众意义重大,反映本土地理、人文的声音及其发生场所和行为习惯,以期为历史区域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也是从声景角度进行人文地理的探索。

  • 标签: 历史文化街区 声景 语义细分法 观评价 原生性
  • 简介:本文从对西方绅士化的回顾和反思中认识到,中产阶级对于和谐沟通氛围的追求损害了低收入居民的利益,从而引发笔者提出"沟通空间"概念,并对国内大城市沟通空间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对比人本的社会空间趋势,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大城市沟通空间进行变革,认为合理的沟通空间对社区融合和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共生性竞争邻里场所体系"的规划布局模式和形成机制.

  • 标签: 绅士化 沟通空间 居住分异 邻里场所体
  • 简介:王兴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人文地理学家。他是中国新人文地理学的倡引者与践行者之一。他的学术思想集中体现在用现代新人文思想引领中国对空间对偶价值观结构的研究,创立了系统的"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学理。具体表现在倡导探讨空间(或地点)社会—文化空间秩序的构成规律,引领对人文空间的社会公正与价值尊严结构研究的方向;在此基础上他力践中国新人文地理学在城市空间研究方面的社会空间基础、结构与解构及其规划的系统理念与原理。他的以上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现代人文地理学领域中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城市生活空间结构、城市(商娱)场所微区位以及城市社区体系规划等四大领域的系统研究中。人文地理学大师吴传钧先生生前在王兴中先生的前三部代表性力作《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中国城市生活空间结构研究》和《中国城市商娱场所微区位原理》的序言中,赞称填补了该三大领域研究的空白,为我国城市社会地理研究提供了新范式。《城市社区体系规划原理》一书为城市空间规划提出了新思想。不仅如此,王兴中先生运用新人文思想对旅游资源景观和行为地理的研究,也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王先生积极投身于我国人文地理研究,成为复兴人文地理学的生力军,通过他的具体工作,创办了我国唯一的人文地理学学术杂志《人文地理》,在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复兴和发展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特别是2001—2010年,在王先生的带领下,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教学研究会学术会议几乎年年召开,积极地促进了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王先生对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将载入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史册。

  • 标签: 学术思想 人文地理学 贡献
  • 简介:西安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建都丰邑开始,西安建城已有3000多年历史,而早在远古和新石器时代,“蓝田猿人”和“半坡先民”就已繁衍生息于此。西安的盛名,及其在中华文明繁荣昌盛的周、秦、汉...

  • 标签: 历史地图集 西安城市建设 西安地区 关中地区 历史地理学家 中华文明
  • 简介:"2014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春季论坛"于2014年4月13日在上海举行。论坛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首次提出的"人文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和上海交大首次提出的"世界城市与一流大学共生互动"为主要议题。论坛中,参会的专家学者就推动新型城市建设等主题建言献策。

  • 标签: 新型城镇化 人文城市 智慧城市 世界城市 一流大学 乡愁
  • 简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第六次全体委员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召开正值我国经济转型、文化复兴、城市化建设转型时期,名城委今后的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在分析了这届名城委的三个改变后,指出了五种工作方法:汇集各地的经验,整合学术的力量,争取经济资源,献计于高层决策,服务于基层领导,以团结更多的力量为保护和利用名城、名镇、名村有效进行服务,珍惜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复兴。

  • 标签: 经济转型 传统文化 文化复兴
  • 简介:本文根据在日本大学的实际考察情况,分析了日本大学的地理学的论点设计状况,并且与我国师范大学地理系课程设计进行了比较,揭示我国师范大学地理系课程设计的弊端;并对我国师范大学地理系的课程设计及教学计划的改变提出了参考性的意见。

  • 标签: 人文地理学 日本大学 历史地理学 师范院校 地理教育 教学计划
  • 简介:“十三五”时期,中国进入城市群发展新阶段,以部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特大城市的发展特别引人注目。以南京为例,探讨特大城市“十三五”发展的新思维与目标愿景。特大城市发展的新思维,突出表现为“四个转变”,即从单向度的“规划主导”目标增长逻辑,向立体化的“治理导向”发展秩序梳理转变;从单线性的“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与“增量规划”并重并行转变;从单维度的“载体空间规划”,向注重“时空流动性”的功能区块规划转变;从单元化的“五年规划”,向衔接2030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中长期城市愿景转变。

  • 标签: 特大城市 十三五 新思维 目标愿景
  • 简介:<正>金秋十月的最后一天,由中国地理学会主持的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的协助下于该校图书馆会议厅召开.会上,首先由著名经济地理学家吴传钧教授致辞,然后开始大会发言.尔后,分成经济地理、区域地理、人文地理、城市及人口地理四个专题进行了热烈地分组讨论,其间还听取了上海城市规划院邵新生高级工程师关于上海浦东开发区规划的介绍.11月4日,各专题组陆续在大会上做了讨论总结报告,会议园满结束.1990年标志着八十年代的结束,是本世纪最后十年的开始,我国人文地理学和经济

  • 标签: 人文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学术讨论会 八十年代 分组讨论 中国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