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4 个结果
  • 简介:国际关系学的研究与教学中有着“一套正统的”基准时间(benchmarkdate):1500年、1648年、1919年、1945年和1989年。笔者认为,国际关系学者需要对这些作为内外参照物的正统基准时间进行质问,对基准时间被确立的方式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对基准时间进行修正,以便能够更好地反应宏观历史中的国际动态。第一部分对建构该学科自我认知的正统基准时间进行质疑。第二和第三部分讨论成为基准时间的资格与原因。我们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英国学派和社会学研究途径)对基准时间进行了分类,并总结其标准。第四部分进而建构了一套可以拓宽学科理论与历史视野的修正后的基准时间。我们设计了一种基准时间评级的方式,并针对近期的候选者提出了一种获得基准时间资格的方法,从而对该学科的基本时间点进行批判性思考提供了更好的启发。一套修正后的基准时间能够帮助国际关系的重心从关注战争与和平的动力转移到关注更为宽广的宏观历史动态上。

  • 标签: 基准时间 历史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社会 国际体系 现代性
  • 简介:报纸上的社会新闻栏登了一位母亲寻子的故事:1999年,她的即将大学毕业的儿子李因涉嫌盗窃一辆自行车。被送去劳教。李父当兵出身,其时为检察官,性格刚烈,他自己不去探望儿子,也不允许家人、亲属前往。

  • 标签: 时间 个人 社会新闻 大学毕业 自行车 检察官
  • 简介: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也存在问题,研究者多关注严译主张是什么,而探讨在知识界的传播路径,鲜有涉及.笔者试图以考证见思想,探讨早期本子及其在思想界的传播情况以及舆论界的反应.

  • 标签: 《天演论》 版本 出版时间
  • 简介:<正>学术界很早就形成了一种见解:开发人的住所外围空间的圆周式空间(静态的)是定居居民特有的原则,而线形(动态的)空间,则是游牧居民特有的原则。然而,未必能够如此清晰地划分界线。当研究游牧民族开发空间的方式时,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注意到他们结合了两种原则:圆周式原则(当蒙古包设置在临时驻地时)和线形原则(从一个驻地迁徙到另一

  • 标签: 蒙古包 蒙古人 游牧民族 空间开发 自然景观 土拨鼠
  • 简介:最近考古发现表明,古人类开化时间提早考古学家在肯尼亚发现了一处古人类化石聚集地,从保存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和腿骨分析,他们已经进化到接近现代人的程度,而其年代距今约27至30万年。人们原先认为,古人类是9万年前才开始进化到接近现代人的程度的。今年1月,科...

  • 标签: 考古发现 古人类化石 石器工具 肯尼亚 人类头骨 埃塞俄比
  • 简介:关于“客家”称谓正式出现的问题,包括出现的背景,出现的时间,出现的地域,是学术界的一个老问题,而近年来讨论得尤为热烈。前贤的论述,人们最熟悉的是罗香林先生的说法,他认为“客家”一名起于五代宋初,

  • 标签: 客家 时间 称谓 地域 五代宋初 学术界
  • 简介:西安是驰名中外的历史古都。中国古代王朝在西安建都时间最久、朝代最多,但究竟是多少个朝代、多少个帝王在这里建都,却长期聚讼纷纭。笔者在前人考析的基础上,对历朝帝王的生平史实试作胪列如下:

  • 标签: 时间问题 历史古都 朝代 建都 西安 古代王朝
  • 简介:领导干部权力的期权化,可以看作是权力场上的期货交易,其中的“期”即是时间上的推迟和移位,而“货”即是权。它把权力商品化、市场化。这是十分危险的,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和关注。权力期权化是反腐倡廉强大攻势下,职务腐败的演变和延续,与职务犯罪并无本质的区别。

  • 标签: “期权化” 权力寻租 时间 扩张 权力商品化 干部权力
  • 简介:编纂年谱,其事、其言有年月日可考,则按年月日顺序排列。无具体日期可考,有大概时间范围可考,则要排列在大概时间范围之内。表示大概时间范围,就需要使用一些时间语汇,如“初”、“末”、“上旬”、“中旬”、“下旬”、“春”、“夏”、“秋”、“冬”、“本年”等。这些时间语汇有特定的(约定俗成)含义,在排列顺序中有特定的(约定俗成)位置,有特定的排列规则,不能随意排列,如果随意排列,就破坏了年谱按时间顺序记事的体例。以下以力平等编写的《周恩来年谱》(以下简称《周谱》)

  • 标签: 年谱 编纂 周恩来 体例 日期 破坏
  • 简介:刘基长子刘琏因家世等原因,被卷入了明初朝廷政争之中,了解其生平对于搞清明朝初期的政治生态有一定意义。但史籍对之记载较少,且多有扑朔迷离之处,迄今学界对之关注亦少。本文专就其担任江西布政使司参政之时间及死因加以考证,认定其于洪武十年冬至十二年六月底任江西布政使司参政约一年半,其死乃为被胡惟庸同党所害。

  • 标签: 刘琏 江西参政 死因
  • 简介:毌丘俭纪功残碑是目前所见东北最古老的石刻文献资料,于20世纪初被发现。长期以来围绕其发现时间诸家各执一词,有光绪三十年说、光绪三十一年说、光绪三十二年说等三种不同说法,长期流行的说法为光绪三十年发现说。文章一方面对毌丘俭纪功残碑发现时间不同说法的来源进行深入考察,另一方面广泛搜集吴光国所作毌丘俭纪功残碑跋文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确定毌丘俭纪功残碑的发现时间为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即1906年九月。

  • 标签: 毌丘俭纪功碑 发现时间 吴光国 跋文
  • 简介:本文旨在既有人类学对时间本质讨论的脉络下,由季节、生命的内涵入手,探讨木座白马藏族时间建构上与日常生活体验及时间价值、策略和操弄间密不可分的关系,阐释其时间概念。并从这个角度,进一步理解木座白马藏族社会。

  • 标签: 时间 木座寨 白马藏族
  • 简介: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其具体时间和所到的主要地方:永乐三年(1405)冬,郑和第一次出海,经占城(今越南中南部)、爪哇、苏门答剌(今印尼苏门答腊岛)、锡兰山(今斯里兰卡),到达古里(今印度科本科德)。1407年10月2日回到国内。第二次,1407年冬出发,顺原路又经暹罗(今泰国),柯枝(今印度柯钦)到达古里,1409年回国。第三次,1410年出发,经原路到达古里,途径满剌加(马六甲)时设中转站,1411年7月6日回国。

  • 标签: 达古里 锡兰山 下西洋 柯钦 满剌加 科德
  • 简介:他一生与诗为伴,写诗、译诗、吟诗,我们一直以为他如同他所翻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一样'你永久的夏天不会凋枯',却在这个冬天,我们惜别了他——屠岸先生。他是诗人,从1941年12月在上海《中美日报》副刊《集纳》上公开发表第一首诗作《孩子的死》开始,一生笔耕不辍。他是翻译家,他说翻译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没有翻译,这世界就不可能进步和发展,他翻译过很多外国诗歌作品,其中,《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中国第一本全译本,《济慈诗选》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翻译奖。

  • 标签: 中时间 同长纪念 屠岸先生
  • 简介:“五时拜”与时间养生法──回族养生文化之奇葩夏雷鸣以伊斯兰教为其内核的回族文化,是世界伊斯兰文化和中华文化(主要是汉民族文化)这两种先进文化的凝聚。其孕育和发展的过程是不断摄取两种文化之精华,对其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文化超越的过程。养生文化是回族文化的...

  • 标签: 养生文化 养生法 伊斯兰教 《古兰经》 回族文化 五时
  • 简介:在广汕公路燕塘路段南侧的牛眠岗上,耸立着一座灰色的高大纪念碑,那就是有名的粤军第一师纪念碑。纪念碑外砌花岗石,内为钢筋水泥结构。碑高38米,共有9层,l~3层为台式,底边长15.2米,4~9层是碑身,第4层边长6米。首层为大厅,厅内有铁旋梯可上楼层。碑身正面向西,上刻国民党青天白日徽,下书“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落款为“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即1939年)九月”。

  • 标签: 粤军第一师纪念碑 建筑时间 形制 中国 历史考证
  • 简介:汉儒论三代一日的时间分界(简称“日界”)时有所谓“平旦”朔、“鸡鸣”朔、“夜半”朔之说。《史记·历书》“历术甲子篇”谓:“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索隐云:“以建子为正,故以夜半为朔;…….若建寅为正者,则以平旦为朔也。”近现代学者据甲骨文讨论殷代日界时,或认为是从天明到天明,或认为是夜半到夜半。近来也有学者以为殷代的日界可能在甲骨文的夙时,也即文献的丑时或鸡鸣之时。

  • 标签: 牧野大战 商朝 周朝 历史考证 时间分界 时间词
  • 简介:这是京郊茂陵村口的一个小四合院,长期疏于打理,杂草长得毫无规矩。灶台边胡乱丢了几副碗筷,三提瓶装矿泉水歪在地上,喝完的没喝完的,堆在一处。院子的主人马旭曙先生对满园凌乱视而不见,径直穿过去,将《人物》记者引向东侧的小屋子。

  • 标签: 制表 意义 时间 瓶装矿泉水 《人物》 四合院
  • 简介: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税仅、税制结构等方面分析清代中国与西方税法异同的表象;第二部分分析清代中西税收法律制度变迁的动力和原因;第三部分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审视学术界对清代税收法律制度的认知误区以及中西方税法的意蕴。

  • 标签: 清代 中国 西方国家 税法 文化选择 税权
  • 简介:<正>本刊在1988年第四期上刊登了《德总顾问佛采而建议书》(以下简称建议书)一组史料,所署时间为1933年2月14日,笔者认为,这份史料的时间应为1934年,其理由如下:第一,“建议书”写于佛采而即将离华“卸职之际”其内容是佛在华参加“剿共”、抗日经验的总结,是协助蒋介石整军建军建议的“汇陈”。佛采而(GenenrlWefzeli)德国陆军中将。1930年夏来华任军事总顾问,亲身参加了中原大战、“一二八”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和“剿共”战役。他针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

  • 标签: 建议书 总顾问 战役 蒋介石 中原大战 长城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