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读《世纪》笔记掌故丛书《文苑剪影》中杨小佛先生的《萧伯纳的上海一日游》,杨先生说《鲁迅、蔡元培、萧伯纳》那帧照片是史沫特莱拍摄的,另一帧七人合影是杨杏佛先生拍摄的。杨先生是弄错了。事实上《鲁迅、蔡元培、萧伯纳》和《鲁迅、蔡元培、萧伯纳、宋庆龄、史沫特莱、林语堂、伊塞克》这两帧照片,都是时任《上海晨报》摄影记者的毛松友先生拍摄的。

  • 标签: 蔡元培 鲁迅博物馆 照片 萧伯纳 编辑 短文
  • 简介:<正>今日言中国史学史的,多视《汉书·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数语为不刊之论,从而总想于中国古史中寻找所谓“左史”、“右史”。其实,这是误信刘歆的讆言,在中国古时,并没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这回事。

  • 标签: 《汉书·艺文志》 左史 记言 右史 《尚书》 中国古史
  • 简介:宋徽宗即位之初,向太后垂帘听政。知枢密院事曾布与左仆射章惇,就两府奏公事的方式产生了分歧。曾布为了能与向太后密谈,力主分班奏,章惇则力主合班奏,以求削弱曾布的优势。两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政争中利用了分班奏事、合班奏事、留身奏事、进熟状等多种进奏渠道。最终,在复杂因素的影响下,曾布压倒章惇,获得了胜利。透过这次政争,我们可以对北宋君主与宰辅之间沟通渠道的运行实态,形成立体细致的了解。此外,此事亦提示我们,个人层面的君主、宰辅关系,与体制层面的皇权、相权关系,既有关联,亦有参差。君相之间既有矛盾,更有互补。相比备受关注的君相之争,两者如何在政治运作中形成"组合",更值得重视。

  • 标签: 北宋 徽宗 宰辅 奏事 皇权
  • 简介:廷议是明代中央一项重要的议事制度,在处理军国大事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俺答贡”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就要归功于廷议所发挥的作用。明朝与蒙古部族的关系重大,却一直没有得到妥善处理。隆庆年间,穆宗与阁臣利用廷议,通过廷议前的筹划、廷议投票等手段,把廷议结果引向既定的方向,成功处理把汉那吉事件、实现贡,从而结束了明蒙之间二百多年的对抗状态,‘迎来了几十年的和平稳定。总体而言,廷议具有集思广益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中央决策的水平,并对皇帝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制约作用,但它终不过是皇权运行的工具。明后期,廷议又沦为党争的工具。

  • 标签: 廷议 明代 运作 中央决策 议事制度 集思广益
  • 简介:该文结合文献和初步的实地考察,围绕明清时期济源和河内两县的水利开发,讨论县际行政、地方权势及其二者的相互联系,如何对不同时期的引水技术、灌溉利益、农田开发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而揭示16、17世纪豫北灌溉水利发展史中的制度转换和社会变迁.笔者认为,"水利共同体"的结构分析模式限制了水利社会史研究的时空尺度,主张通过对地域联系拓展过程的动态考察,开阔华北水资源和社会组织的研究思路.

  • 标签: 豫北 灌溉水利 地域开发 社会变迁 水利共同体
  • 简介:建国初期的1955年,我在汉口一元小路的武汉市实验小学读五年级,是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实验小学是那个年代市里的重点小学,校舍好、师资强,少先队工作也很活跃,备受市里关怀和社会各界重视。当时,在全校同学中组织开展课外读书活动,是少先队的一项重要工作;可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却很少。

  • 标签: 少年儿童文学 少年儿童读物 中国作家协会 《长江文艺》 职业使命感 秦瘦鸥
  • 简介:北宋元丰改制前,由于三省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宰相机构,所以自唐以来行使驳权的门下省给事中已经没有驳的职权。宋太宗淳化时期为了加强对政令决策的审,设立知给事中事,赋予驳“未便”制敕的权力。之后,太宗又将知给事中事的驳权划隶掌管国家政令传达的机构——通进银台司,强化了驳权行使的力度,使通进银台司成为独立于二府的国家正式机构,在中枢政务决策与政令颁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直至神宗元丰改制,作为整体的通进银台司方被罢废。

  • 标签: 北宋 通进银台司 中枢决策 封驳权
  • 简介:在学术界逐渐摒弃《孔子家语》“伪书”说的同时,仍有学者认为《家语》是由《说苑》等文献经孔安国等人之手“累”而造成的。通过对比分析《说苑》与《家语》两者互见的材料,将有助于我们对该问题的再认识。同时,此类研究方法混淆了后入主观作伪与客观整理之间的区别,应该启发我们对古籍研究方法的反思。

  • 标签: 《孔子家语》 《说苑》 层累说
  • 简介:邓颖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她是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也是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在她颠沛流离、备尝艰辛的早年人生经历中,是平凡却坚强的母亲杨振德,以自己独立自强、逆境求生、乐观向上的意志品质,言传身教了一位新时代的伟大女性,造就了这位中国妇女界的杰出领袖。

  • 标签: 邓颖超 无产阶级革命家 家书 马克思主义者 妇女运动 社会活动家
  • 简介:仰华寺是由蒙古王公出资,汉族工匠修建,明朝皇帝赐名,三世达赖喇嘛开光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是蒙藏汉各民族团结、和睦、融合的象征,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对其遗址的确认方面,诸看法有所不同。文章综合运用历史文献、遗址遗物、口碑资料等,通过文献考证、实地考察等多层面的分析和研究,将位于青海省共和县恰卜恰谷地的加拉旧城认定为仰华寺遗址。

  • 标签: 三世达赖喇嘛 俺答汗 仰华寺
  • 简介:<正>最近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获得了三从未发表过的孙中山先生致美国友人奥斯丁·布朗和威廉·舒尔兹的英文信件,其中丙封为亲笔信(原件收藏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图书馆)。这些信件极为珍贵,它们反映了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6月至1918年4月这段时间对美国政府的态度和期望,以及孙中山对中国革命的一些探索。从已出版的孙中山全集和其他有关材料来看,这一时期孙中山与国际间的文书交往不多,这三信的发现对研究孙中山生平和民国史均有较大的价值。现将原信一一译出,并对当时的历史情况试作适当说明:

  • 标签: 孙中山 美国友人 舒尔兹 美国政府 大学图书馆 纽约
  • 简介: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毛泽东亲自领导的我党历史上工人罢工运动取得全胜的著名的工人运动,它在很长时间内实现了“俱乐部不散,工人待遇不变”。然而史学界对安源路矿工人罢工运动“红旗不倒”、“一枝独秀”现象有异议,甚至存在疑虑,认为这与当时的大环境不符。最近海兴县委党史研究室发现了见证安源路矿工人罢工运动全过程的三重要书信,三书信揭开了运动高层在决策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也为史学界多年来的疑虑给出了答案。

  • 标签: 工人罢工运动 工人运动 安源路矿 书信 内幕 党史研究室
  • 简介:1962年1月11日“七千人大会”在北京召开。规定各省由省(市)地(市)县三级党委书记参加。我当时被下放到四川省梁平担任县委第一书记,因而也参加了会议。四川参加会议的人住前门饭店,我和万县地委书记燕汉民同志住一个房间。大会首先由刘少奇作报告,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报告提到“权力下放过多,分散主义倾向有了严重发展。”“从全国讲恐怕不是三个指头和七个指头的关系;有些地区缺点错误不止是三个指头,也可能是七个指头。”讨论报告时,采用大小组会结合的办法。小组会以地(市)为单位,地(市)委书记是当然的组长;大组会以省为单位。万县小组讨论时,多是联系本地实际,阐述对报告的体会。有人发言也涉及到对省里工作的看法,说:四川恐怕属于倒三七哟!

  • 标签: “七千人大会” 匿名信 党委书记 “大跃进” 四川省 地委书记
  • 简介:1999年7月13日,一场大暴雨过后.位于当时的盐池县城郊乡冯记圈村北的一座墓葬被洪水冲开。盐池县博物馆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抢救性发掘,并上报自治区文物局。

  • 标签: 墓志铭 合葬 将军 盐池县 城郊乡 博物馆
  • 简介:本文通过《玉台新咏》赵氏宋本、明通行本与唐写本《玉台新咏》残卷对校研究,论证赵氏宋本与唐写本多合,说明赵氏宋本最合于徐陵旧貌。后世刻本均有改动,但明通行本改动多于赵氏本,其改动的依据主要来自《文选》,尤其是李善注本《文选》。

  • 标签: 玉台新咏唐写本赵氏覆宋本 明通行本
  • 简介:楚国的强盛与繁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的研究不仅应重视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历史、文化现象,此前楚的相关历史亦不容忽视。楚在春秋战国时期如此兴盛,而楚文化的兴起发展在古籍文献中仅见支言片语,其中深层次的背景不能不让人萦思。商代时,武丁的统治已达荆楚,《诗·商颂·殷武》载,'挞彼殷武,奋伐荆楚'。《史记·楚世家》对楚先民的记载:商汤灭夏,楚之先祖陆终生六子,一支彭祖氏为殷之侯伯,一支则为楚之先民——季连。'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①。其后则语不能详。穴熊之世离《殷武》所载'奋伐荆楚'要古远,'挞彼殷武,奋伐荆楚'之荆楚定为穴熊之后世子孙。

  • 标签: 兼释 国初 太保玉戈
  • 简介:笔者曾于2010年参加"中日韩合作丝绸之路沿线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人员培训第六期——壁画修复班",期间修复完成洛阳唐安国相王孺人崔氏墓M50—12号壁画。本文以此壁画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壁画修复中地仗的修复原则、加固材料筛选、加固方法、工艺步骤等,以期寻找壁画地仗加固修复的最佳工艺和方法。

  • 标签: 墓葬壁画 洛阳崔氏墓壁画 壁画修复 地仗层加固
  • 简介:孙中山的道德实践精神乃中国传统道德精神的延续与发展。其主要内涵涉及重“行”思想、内在实践与外在实践三方面。所谓重“行”思想包括源于现实的冷峻思考、积极改造传统落后心理与阐发自己的“知行”说;而内在实践涵盖注重良心、知耻、立志、修身与宣誓等以改良与培育近代人格;至于外在实践具体表现为秉持理性反对盲动、积极塑造近代理想人格救国、实践三民主义追求大同理想、革命建设次递推进、藉整顿党务重振伟业等。

  • 标签: 孙中山 道德实践 “知行”说 内在实践 外在实践
  • 简介:<正>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三峡工程的议案"。次年9月27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便在宜昌挂牌成立。一晃整整20年了。这20年间,由于我时任中共宜昌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有幸见证甚至亲历了三峡工程建设全过程中一系列重大事项或活动,陪同了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三峡工程。由于我酷爱集邮,有心留意请10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纪念封上签名留念;领导和支持宜昌市邮政局制作了一系列印证伟大的三峡工程的纪念。可以说我对三峡工程充满了深厚的感情。

  • 标签: 三峡工程 政协主席 党和国家领导人 七届全国人大 项目法人责任制 大江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