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二胡是具有旋律伴奏功能的我国民族乐器之一。琴杆上装弦轴二轸,上轴缚内弦,下轴缚外弦,按五度关系定弦。它的音响柔和、清亮、饱满,在戏曲文场乐队中,除担任伴奏外,有时还领奏、独奏部分旋律片断。

  • 标签: 定弦 二胡 演奏 民族乐器 伴奏 旋律
  • 简介:明末戲家陳情表創作成就頗高,祁彪佳譽之爲“天才豪放”,但他的作品多已散佚,近人録均謂其生平事迹不詳。今考陳情表本名陳禘,字聖鑒,又字自嚳,紹興會稽縣人。童生身份。負才不遇,貧病而終。卒年爲崇禎十一年(1638)八月。本文又通過輯佚梳理陳情表的現存遺作,對他的戲、詩詞創作成就做簡單評述。

  • 标签: 陳情表 祁彪佳 遠山堂曲品 遠山堂劇品
  • 简介:沈受宏爲清初家,著《海烈婦傳奇》一部,另有詩文集《白漊集》《白漊先生文集》傳世,近年來頗受學者關注。但其生平事蹟鮮爲人知,本文勾稽史乘、方志、文集等資料,对其家世、著述、仕履、交遊詳作考訂,以爲知人論世之助。

  • 标签: 沈受宏 生平 交遊 海烈婦傳奇 戲曲家
  • 简介:2018年5月4日,原创歌剧《莫高窟》在天桥剧场首演。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其创作团队集结了不少业界精英,包括编剧王景彬、作曲刘长远、导演梁宇,以及担任总策划并执棒指挥的彭家鹏。除了民族乐队伴奏外,该剧还兼采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由薛皓垠、于海洋、高瑞璇、岳璐、张森、张祥龙、王小莹、陈滨、廖裕文、欧阳雄文等青年歌唱家担任主要角色。

  • 标签: 《莫高窟》 原创歌剧 长安 民族唱法 资助项目 文化艺术
  • 简介:研究家久保天隨稱'森槐南博士爲明治時代詞研究的開山',並坦言自己和塩谷温從事戲研究是受到森槐南的影響。但青木正兒却在1948年時説,狩野直喜纔是'日本元曲研究的鼻祖'。青木正兒之説晚出而影響更大,之後,森槐南在戲研究領域的開創功績,竟無人問津,即使日本的戲研究者對他也是所知甚少。本文通過對森氏所作戲研究的研討,認爲森槐南纔是近代學術史上中國戲研究的開創者。森槐南從小即廣泛研讀戲,並能用漢文撰寫傳奇,還撰有不少題詠戲的詩作。後兼任東京專門學校(早稻田大學前身)講師(1890~1895),首次在課堂上講解了戲作品。他在1891年3月14日在日本東京的文學會上所做的《支那戲一斑》,是近代第一個關於戲的公開演講。此後在《支那文學》《早稻田文學》《城南評論》等刊物上發表了諸多戲有關論文、譯文。正是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弟子、學生如野口寧齋、柳井絅齋等也紛紛涉足戲研究。森槐南後來擔任東京帝國大學講師(1899~1911),主要講授詞,成爲在帝國大學講壇講授中國戲的第一人,其講義《詞概論》,對唐宋以後戲演進變遷有出色的闡述。1911年3月,因槍傷久治不愈而去世,年僅49歲。森槐南逝後一年,塩谷温擔任東京大學中國文學講座,與京都大學的狩野直喜東西並峙,使戲講授研討成爲新的潮流,而森槐南的功績則已被遮掩,竟漸歸於無聞。

  • 标签: 森槐南 戲曲研究 日本漢學 元曲研究
  • 简介:于小穀係晚明山東藏書家,曾收藏大批元明雜劇秘本。趙琦美'脈望館'所藏雜劇,有百餘種借抄自小穀藏本。關於于小穀的生平,鄭振鐸、孫楷第曾做過考證,但略嫌簡薄。今以新見明邢侗、阮自華所編《東阿于文定公年譜》爲基礎,參酌其他文獻,將于小穀行年事迹綴叙成篇,以供研究者參考。

  • 标签: 于小穀 雜劇 脈望館
  • 简介:黄梅戏发源于湖北省黄冈市,是过二十年风雨历程的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在湖北省委、省政府、黄冈市委、市政府的关怀支持下.硕果累累。取得了骄人成绩,剧院始终坚持“抓创作、抓精品、走出人出戏出风格的道路”的方针。拍摄了黄梅戏舞台剧《血泪恩仇录》、

  • 标签: 湖北省黄梅戏剧院 黄冈市 省政府 市政府 舞台剧 拍摄
  • 简介:东岳庙戏台是东岳庙的附属建筑,戏台坐南朝北,分前后两部分,前檐为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后部建筑为元代遗构。戏台平面略呈方形,深7.25米,面宽7.25米,建筑风格独特,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戏台屋顶为单檐歇山顶,四角立柱,柱头置绰木枋承托大额枋十字相交,额枋的四面各施斗拱五朵。台前及两侧前部敞朗,为台口,背面及两侧后部筑以墙壁,无前后场之分。梁架结构精致,内呈斗八藻井,做工精巧。

  • 标签: 东岳庙
  • 简介:D·斯卡拉蒂是欧洲音乐史上公认的天才音乐家之一,他一生共创作出了五百多首钢琴奏鸣,每一首都蕴含着精湛的作曲技法和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无论是在旋律构成、节奏类型还是和弦结构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特征。本文就重点从旋律、节奏、和弦这三个方面出发,对其创作特征进行详细论述,以期能够为作曲家更好地进行音乐创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D·斯卡拉蒂 奏鸣曲 创作特征
  • 简介:清代戲價值大而研究者少,下筆易而突破難,關鍵問題是研究資料難以搜訪。儘管經過衆多學者的不懈努力,資料搜集工作已取得一些成果,但相對於清代戲史料的總量而言,還有相當多的散見史料有待發掘。目下的史料整理,仍難以滿足研究者的需要。鑒於此,本書編者承前賢時彦之餘緒,計劃編纂一套《清代散見戲史料彙編》,分爲《詩詞卷》《方志卷》《筆記卷》《小説卷》《詩話卷》《尺牘卷》《日記卷》《文告卷》《圖像卷》等,將依次推出,以期對清代戲的整體研究有所助推。已出版的《詩詞卷·初編》《詩詞卷·二編》,共收録清代600餘位作家的2576題(4000首左右)涉劇詩、詞。本編爲《方志卷·初編》,共使用方志320餘種,搜得涉劇(含伎藝表演)内容1636則,資料涵蓋25個省。所收散見戲史料的學術價值,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頻繁的節令慶典、密集的廟會祭儀與戲、歌舞等伎藝表演的密切融合、互爲作用。村鎮必有廟,有廟必有祭,有祭必有會,逢會必演戲,已成爲傳統社會民間生活之常態,這大大提高了戲的地位,甚或有人將戲與被奉爲儒家經典的《詩》等量齊觀。二是戲、歌舞、雜耍等表演伎藝的多層面載述。在伎藝表演方面,如鐵花、橋燈、龍舟、抬垛、緣竿、猴戲、説平話、跳脚舞、跳端公、秧歌、節節高、雲車等,均曾涉及。在戲演出方面,清戲、囉囉腔、梆子腔、南腔、昆腔、弋陽腔、秦腔以及採茶歌、花鼓戲、影戲等各類戲及地方聲腔的生存狀態與活動場景均有載述。在演出場所方面,有各神廟前戲臺(或戲樓)的演出、搭臺演戲、在船上或水面演劇等。在戲班社的運作方式上,主要有熱心人士'醵錢演劇'、農民主動凑錢演戲、商賈富豪(6流出資演戲、靠演出基金盈利所得支撑演出等形式。三是在劇目著録�

  • 标签: 清代 方志 戲曲史料 學術價值
  • 简介:巴赫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是复调音乐写作的最高峰。本文以C小调赋格为例分别对巴赫三声部赋格的主题、答题、对题、过渡句、第三声部的进入、间插段、紧接段等技术,进行详细分析,以期理清其创作思路,解开赋格密码,为进一步研究巴赫、理解巴赫添砖加瓦。

  • 标签: 三声部 赋格曲 结构
  • 作者: 孙跃长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1期
  • 机构:不知何时,豫剧这枝艺苑奇葩中,已悄然盛行起了争学《泪洒相思地》的热潮,且无观之止情形,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此剧的表演者李金枝以其不凡的演技、俊美的扮相在广大观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提起王怜娟便会想起李金枝,而提起李金枝,就不会有人忘记那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声声诉说。《泪洒相思地》在观赏性、音乐性上让人顿生耳目一新、荡气回肠之感,其文学性、艺术性在豫剧舞台上可称独领风骚,独树一帜似乎也不为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6年8月23日,中山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聯合舉辦了'中國俗文學文獻整理與研究研討會'暨《戲與俗文學研究》首發式。來自北京及廣州的二十多位學者參加了會議。學者們在商討瞻望中國俗文學研究的未來的同時,對《戲與俗文學研究》提出了建議與期待。兹將會議發言整理成文。

  • 标签: 俗文研究 式紀 曲俗文
  • 作者: 刘智强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黄梅戏音乐在发展的历程中,一贯遵循着“一曲多用”、“一曲多变”的创腔原则,而逐渐走向成熟。最早的传统剧目留下的音乐精品唱段是后来发展的基础。来之不易的“一曲”成为剧种音乐发展之本,后来剧本的诸多唱腔,总是或多或少地与“原本”音乐发生联系,从而实现“移步”与“换形”的统一。一方面应该下大气力做好传统黄梅戏音乐的继承与整理,另一方面应加大创新力度,对经典剧目新包装,对新剧目赋予新形式。
  • 简介:原國立北平圖書館舊藏甲庫善本叢書》第996册影印明刻本《新編寡婦烈女詩》,收録小令22首,套曲兩首(皆殘),其中12首小令和1首套曲(殘),爲《全明散曲》所失收。由於這一明刻本俗字較多,各家校録的文本也不盡一致,兹據影印本,校正了《全明散曲》等書的一些字詞)誤。影印本還有一小塊殘片,以前各家録文皆未提及,從這一殘片可以發現,這一個散曲刻本至少包括兩個套曲。

  • 标签: 寡婦烈女詩曲 明散曲 1佚 校勘
  • 简介:民國初期戲家吴承烜,長期以來鮮受關注,其生卒及事蹟時有歧説,今據有關文獻作訂正;吴氏所作戲,尚存四種,嘗刊於報章,或有單行本,頗具影響,但近人曲目著録時,或有闕漏,或存失誤,今作匡正補充,並考其代表作品。

  • 标签: 吴承烜 生卒年 戲曲創作 版本史實 中國近代
  • 简介:《稀見明代戲叢刊》收録《六十種》《盛明雜劇》《孤本元明雜劇》《古本戲叢刊》等未收的稀見明代戲79種(含雜劇42種,傳奇37種),其中至少有28種劇本(雜劇10種,傳奇18種)是海内孤本或某種版本的唯一存本,其他劇本也都是比較稀見的作品;另收録了175種明代戲的佚。該書爲明代戲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有助于我們更完整準確地認識明代戲的面貌,對研究明代特别是明代中後期人們的社會生活和思想感情,考察明代中後期戲體制和表現方式的發展演變,具有重要意義。

  • 标签: 稀見明代戲曲叢刊 明代 戲曲文獻
  • 简介:双排电子琴是一种新兴乐器,用双排电子琴改编的《蓝色狂想》,需要将乐曲和双排电子琴有机的结合,注重其演奏艺术。本文主要通过对作品的删减、奏法与力度的设计与配合以及双排键电子琴演奏中不同音色的触键与模拟三个方面对双排电子琴改编的《蓝色狂想》的演奏进行了艺术阐述。

  • 标签: 《蓝色狂想曲》 双排电子琴 演奏艺术
  • 简介:奥地利國家圖書館在網上(https://www.onb.ac.at/)公佈了一批中文古籍。經網絡檢索,其中戲類藏書計有:選本三種,《大明天下春》、《重訂綴白裘全集》和《重訂綴白裘新集合編》;刻本二種,《新刻增補全像鄉談荔枝記》和《桃花扇》;韻一種,《中原音韻》。綫上《大明天下春》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版多了兩頁,補足了所收《祁羽狄遇仙女》和《蘇秦爲相團圓》兩齣。將這兩齣與其他明選本比較,發現《祁羽狄遇仙女》即明傳奇《玉如意記》的一齣,《蘇秦爲相團圓》的文與羅懋登注釋的《重校金印記》幾乎一致。集古堂刻本《綴白裘》、共賞齋刻本《綴白裘》和西園刻本《桃花扇》雖見著録,但版本情况介紹不多,本文亦略加考述。

  • 标签: 奥地利國家圖書館 大明天下春 玉如意記 金印記 缀白裘
  • 简介:古琴《广陵散》作为我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能够在中国广泛流传,其主要原因是该具有独特的演奏艺术特色以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广陵散》的演奏特点主要体现在古琴别具一格的创作手法、巧妙的调式安排以及丰富多元的音乐主题;而《广陵散》的文化内涵则主要体现在对劳动人民反抗暴政的歌颂以及对于魏晋时期社会矛盾的深刻揭露。同时,古琴《广陵散》也展现了魏晋名士嵇康个人超凡的音乐造诣。

  • 标签: 古琴曲《广陵散》 演奏特点 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