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媒介融合下电视新闻的内涵,分析了媒介融合下电视新闻遇到的瓶颈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是电视新闻编辑要思维创新以及编辑思路的多样化,,二是电视新闻编辑要用于科技创新,三是深度分析新闻报道,即视新闻编辑的 创新意识是决定媒介融合下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根本所在。

  • 标签: 媒介融合 创新化 多样化 新闻报道
  • 简介:2015年12月21日,尧农商银行迎来了五周年华诞。该行为充分展示五年来的辉煌成就,集中展现该行员工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全面提升尧农商银行的品牌形象,通过开展"五载同行,我为客户献真情"感恩回馈活动、"五载同行,我与商行共成长"有奖征文活动、"五载同行,我为商行做代言"吉祥物征集活动、"五载同行,

  • 标签: 农商银行 祝尧 市场定位 贷记 社会经济发展 金融企业
  • 简介:据俄罗斯《纽带》网报道,韩国和印度尼西亚已就联合研制具备隐形能力的“四半”战斗机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按照双方协议,新机的性能将超越韩国空军现役的KF-16,并具备躲避雷达探测的能力。据悉,这一被命名为KF-X项目的研究计划将耗资约41亿美元。

  • 标签: 韩国空军 隐形战机 印尼 隐形能力 合作备忘录 印度尼西亚
  • 简介:遇罗锦(1946一),北京市人。1961年考上北京工艺美术学校。1965年毕业。1966年文革开始,因日记和其兄遇罗克事受牵连,被拘留,后被判到河北茶淀站清河劳动教养三年。1969年结束劳动教养后分配到河北临西县一小村插队落户。1970年迁至北大荒落户,并在那里与当地一知青结婚。1979年遇罗克被平反昭雪,随后返回北京。作品主要有《一个冬天的童话》及姊妹篇《乾坤特重我头轻》

  • 标签: 离婚案 劳动教养 北京市 婚后 大讨论 人民法院
  • 简介:回顾百年中国人的代际问题,回顾当下社会的几代人的生存状态,我们很多人还是活在"小时代""小日子"里。看待一百多年来的中国人,代际更替是一个重要的角度。我们都说现当代中国人跟传统中国人是不同的,生活、观念、习俗、社会机制是两个世界;但我们也看到,在现代社会生活的中国人也有差异,近几年读书界和社会上流行的一个看法是,民国风范要高于当代中国人,在人格气象、心智开放等方面,

  • 标签: 代际 生存状态 现代中国 读书界 小时代 钱穆
  • 简介:引言本文要讨论的中国纪实摄影,在1980年中后期初显端倪,在1990年中期左右形成规模并延续至今,成为中国当代摄影的一个主要方面。而纪实摄影,在本文中是指以持续的观察某个社会现象,通过系列作品的方式,来记录摄影者对于发生于中国当代社会的某个社会现象,发表摄影者个人对于此社会现象的评价与思考的摄影样式。

  • 标签: 90年代以来 纪实摄影 中国当代 社会现象 想象 记忆
  • 简介:新生农民工能否深层次地融入城市,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与城市的发展。在解决新生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这一系统工程中,大众传媒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大众传媒如何助推新生农民工融入城市?国内一些大众传媒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本文运用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对这些探索进行提炼与理论建构,并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与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生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大众传媒如何作为的问题进行整合研究,创立大众传媒助推新生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传播模式。

  • 标签: 大众传媒 助推 新生代农民工 融入城市 模式
  • 简介:在Web2.0时,网络的匿名性、虚拟性、传播分散性等,都给予了传播链条上各信息传播主体以破坏信息真实性的机会。为吸引眼球,各种虚假新闻、失实新闻、谣言满天飞,直接导致网络媒体可信度的降低,伤害了传播链条上的各信息接受主体。本文欲从传播链条上各利益主体出发,分析影响新闻真实性的原因,寻找到直接有效的跨越新闻真实性困境的途径。

  • 标签: WEB2 媒介素养 网络监管
  • 简介: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即农民工问题.近年来,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1亿新生农民工不断走上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舞台,运用框架理论研究《人民日报》对新生农民工的报道,不仅能够加深公众对该群体的了解和认知,更有利于推动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人民日报》 新生代农民工 框架理论 新闻报道
  • 简介:<正>当代中国,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逐步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同时发生作用,融资体系引入了竞争机制。专业银行商业化、企业化的经营方针的确立,一定会将金融广告宣传纳入银行的整体市场营销规划之中。金融广告在当代中国的大众传媒已初见端倪,历史会不会再现“惊人相似的一幕”:一度火爆、闹猛于30年中国报刊的金融广告又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传媒上流行起来?笔者认为,探讨30年的金融广告宣传状况,不失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 标签: 《生活》周刊 金融广告 中国报刊 市场细分 三十年代 30年代
  • 简介:<正>新中国新闻学术发展的道路是十分曲折的,在这条曲折的道路上人们所作的每一次探索和努力,同样为后人留下有益的启示。五十年中期,复旦大学新闻系编辑出版的《新闻学译丛》就是这样一次积极探索。除系统介绍苏联、东欧各国的报刊工作经验以外,它比较早地集中引介了西方国家新闻理论与实践的有关资料。在我国新闻学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期待着新的飞跃的今天,有必要对其作一介绍,重新认识、评价它在中国新闻学术史上的地位。

  • 标签: 新闻学原理 新闻事业 学习与借鉴 五十年代中期 中国新闻 译丛
  • 简介:<正>动荡的七十年《朝日新闻》一九七○年一月一日在版面上安排了一个特辑,题为《日本的七十年》。它从各界著名人士中间挑选了二百人(年令在四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进行了民意测验,询问他们什么是七十年的特点。在二百人当中有六十二人回答说“动

  • 标签: 七十年 日本人 八十年代 社论 新闻报道 日本政府
  • 简介:自《世纪伟人邓小平——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展览》10日在国家博物馆公开展出以来,已经有近万名首都各界群众前往参观、缅怀邓小平同志。人们从一件件展品中,再次感受到小平同志的伟大。

  • 标签: 邓小平同志 诞辰100周年 观众 俭朴 三代 感动
  • 简介:2012年是IPv6发展的关键一年,国务院明确在年底开展IPv6N络小规模商用试点,国内外的ICP巨头们也纷纷公开测试IPv6协议,下一互联网正在向我们走近。下一互联网语境下的信息传播,具有终端接入广泛、安全性高、互动性强和参与度高等特点,这也给非传统国家文化安全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只有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非传统国家的文化安全因素,并将之贯穿于下一互联网建设过程中,才能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 标签: 下一代互联网 信息传播 非传统国家文化安全
  • 简介:深圳是中国最早向外资开放的城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球资本和中国新兴的打工阶层就在这里初次相遇。将近三十年过去,深圳特区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些特区事业的开拓者,那些第一的打工者,他们的故事还有人记得吗?2006年12月,《深圳商报》编委会领导经过精心策划,决定在重要版面刊发《寻找第一打工妹》系列报道。

  • 标签: 《深圳商报》 系列报道 打工妹 第一代 打工者 故事
  • 简介:本文以文献分析和口述史访谈为研究方法,以文化研究理论为分析工具,旨在探讨20世G80年的中国媒体如何将电视呈现为富裕的现代生活和较高社会地位的象征,以及在谁拥有电视这一问题上媒体所赋予电视的理想化涵义。具体而言,本文分析其他媒介形态,主要是印刷媒介,如何让电视传播一种与人们的经济和政治现实相去较远的“新”文化价值——迈入现代化和变得富裕。实际上,电视所象征的内容源自各种因素的复杂性。在20世纪80年早期,电视在本质上类似于其它现代技术产品,因为它对中国人的现代化未来作出了同其它现代技术产品一样的承诺。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的紧密结合激发了中国人拥有电视,然后通过他们观看的节目为其提供现代化的信息。尽管拥有电视不能证明人们生活富裕或现代化,但是它为人们学习或模仿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创造了一条路径。这种学习或模仿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发生,并同政府的意识形态宣传一道,在多个维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电视的普及首先由政府政策发起,电视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复杂而有趣的现象。这种现象展示了技术和意识形态的大环境如何使电视观看活动成为可能,电视如何与人的能动性相互作用,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如何成为由西方技术和文化塑造的现代化的合法部分。

  • 标签: 中国电视 媒介形象 20世纪80年代 现代生活 社会地位
  • 简介:2月26日下午,南方都市报2009年度新闻报道奖暨新闻奖学金颁奖典礼在广州市二沙岛星海音乐厅举行,我院2008级传媒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许子豪、2009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吴迪、2008级新闻学硕士生吴丽玮与其他来自全国的27名在校大学生共同获得南新闻奖学金,副院长喻国明教授参加颁奖典礼,为获奖者颁奖,并在颁奖典礼上发言。

  • 标签: 2009年 新闻学院 颁奖典礼 南方都市报 奖学金 喻国明
  • 简介:刊登在《北京日报》2004年8月12日上的消息《小平夹克衫,感动三人》一稿,在第15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二等奖。这是在数十家中央、地方媒体共同报道《世纪伟人邓小平》展览时,记者童曙泉,经过深入扎实的采访后写成的一篇独家新闻。该报道见报后,新华网、人民网等新闻网站的专题报道、新浪网等门户网站以及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等转载;北京电视台等做了追踪报道。报道在读者中间产生了良好反响。中宣部新闻局负责人也提出了口头表扬。这篇作品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善用观察,成就佳作的经验。有人问科学家:“您的科学成果哪里来?”英国细菌学家、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的回答是:“我的惟一功劳是没有忽视观察。”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说得更明确:“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

  • 标签: “中国新闻奖” 第15届 消息 作品 成就 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