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征象预测胎盘植入谱系疾病评分表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2名怀疑胎盘种植异常的孕妇资料。选取MRI征象及临床危险因素共9项内容制订MRI征象预测胎盘植入谱系疾病评分表并进行评分,计算各型胎盘植入的平均总得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性差异法进行组间比较,绘制ROC曲线计算各型胎盘植入的评分界值。结果102例孕妇中,非植入性35例,总分(2.94±1.28)分;粘连性28例,总分(5.54±1.75)分;植入性32例,总分(9.88±2.37)分;穿透性7例,总分(13.57±1.90)分。各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688,P<0.05)。ROC曲线显示,非植入性与粘连性胎盘植入间、粘连性胎盘植入植入性胎盘植入间及植入性胎盘植入与穿透性胎盘植入间评分的平均界值分别为3.5分、7.5分及10.5分。结论MRI征象评分表对胎盘植入谱系疾病及胎盘植入深度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胎盘植入谱系疾病 胎盘植入深度 磁共振成像 评分系统: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无导线起搏器经过近十余年的发展,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目前临床应用经验、循证证据、指南更新等方面的进展,结合《无导线起搏器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特撰写此操作流程及规范,就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具体步骤、注意事项及特殊情况进行推荐,以期进一步促进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在我国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

  • 标签: 心脏起搏,人工 无导线起搏器 操作流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胶原蛋白植入剂填充矫正泪槽畸形的效果。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友谊整形外科医院皮肤科收治25例(男2例,女23例,年龄20~40岁,平均30岁)泪槽畸形患者,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或者局部表面麻醉下,用胶原蛋白植入剂进行泪槽注射,评估注射后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25例患者注射胶原蛋白植入剂后泪槽凹陷明显改善,下睑到颧颊区域呈现自然流畅、年轻的轮廓曲线,泪槽凹陷形成的阴影及下眼睑色素沉着明显改善。25例患者注射即刻均有轻度肿胀、2例局部瘀斑,1例患者注射后局部出现条形小凸起。有效22例,占88.00%,满意23例,占92.00%。术后随访3个月,1个月内效果维持满意。结论胶原蛋白植入剂注射填充可改变泪槽畸形,可达到面部年轻目的。

  • 标签: 眼部 泪槽 胶原蛋白 填充 年轻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率、颈动脉狭窄再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间收治的60例实施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行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常规随访,行为干预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增加健康管理团队的随访、宣教、指导支架植入相关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及检测。两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2个月评估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12个月内,行为干预组(6.7%,3.3%)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率和颈动脉再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0%,20.0%)(均P<0.05)。干预后6个月及干预后12个月,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干预组:干预后6个月(171.20±18.43)分,干预后12个月(179.90±14.34)分;对照组:干预后6个月(160.77 ±13.43)分;干预后12个月(164.27±14.85)分]、生活质量评分[干预组:干预后6个月(188.47±16.25)分,干预后12个月(203.17±13.84)分;对照组:干预后6个月(170.67 ±15.82)分;干预后12个月(183.80±18.19)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实施行为干预可有效减少脑卒中的复发率并降低颈动脉狭窄的再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其机制可能与行为干预可以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水平有关。

  • 标签: 行为干预 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 再狭窄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Montgomery假体植入的Ⅰ型甲状软骨成形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3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Montgomery假体植入的Ⅰ型甲状软骨成形术的46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23~77岁。评估方法包括GRBAS听感知评估、声学参数[包括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谐比(NHR)]以及最长发声时间(MPT)等。声学参数和MPT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GRBAS数据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动态喉镜结果显示,44例患者的患侧声带明显向中线移位,发音时声门裂隙较术前明显减小;2例患者的声门裂缩小不明显。GRBAS听感知评估各参数除紧张声(S)外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声学参数(Jitter、Shimmer、NHR)较术前也均明显减小,MPT较术前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2例声门裂缩小不明显的患者行修正性手术。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Montgomery假体植入的甲状软骨成形术可有效地改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嗓音,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声带麻痹 Montgomery假体 甲状软骨成形术 手术疗效
  • 作者: 罗秋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研究预防性护理对心脏支架植入术后护理效果。方法:在我院进行过心脏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中,选择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样时间为2022年2月-2022年10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通过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以及睡眠质量,来比较哪种护理更优。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可有效地改善心功能,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因此预防性护理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预防性护理;心脏支架植入术;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胸植入左心房左心室双腔永久起搏器心脏再同步治疗对特发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所致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因特发性CLBBB导致心力衰竭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小儿科接受经胸植入左心房左心室双腔永久起搏器的5例患儿的资料。分析5例患儿植入起搏器的效果,超声心动图评估其对心功能和心脏同步性的影响。结果5例患儿中男2例、女3例。植入起搏器时年龄0.5~5.7岁,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29%~46%,左心室舒张末内径30~53 mm,Z值4.0~34.0。5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结合抑制房室结传导药物以及调整感知的房室间期参数设置至左心室起搏比例达97%~100% 并QRS波时限最短。5例患儿术前QRS波时限120~160 ms,术后90~120 ms。5例患儿左心室起搏后1 d~1个月心功能开始改善,1个月~1年心功能完全恢复正常,LVEF由29%~46%升至55%~67%。术后随访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收缩延迟时间、左心室内收缩不同步指数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分别为31~62 ms比26~50 ms; 40~63 ms比10~50 ms;34.3~50.3 ms比16.3~31.4 ms)。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值由-7.7%~-13.8%下降至-13.5%~-20.3%。结论儿童CLBBB发生的心力衰竭,可考虑通过经胸植入左心房左心室双腔起搏器替代三腔起搏器实现同步治疗效果,使心功能逆转恢复正常。

  • 标签: 束支传导阻滞 儿童 心脏起搏器,人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3D打印非共面模板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术前、术后计划的物理剂量学参数,探索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用个体模板设计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精确性。方法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的患者42例。处方剂量110~160Gy,设计制作3D打印非共面模板42块,对比术前、术后物理剂量学参数,包括D90、最小周边剂量(mPD)、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结果为42例患者设计、制作的42块导板术中就位良好,与术前计划相比,术后D90、V100、CI、EI、HI均相近(P=0.490、0.407、0.893、0.143、0.079),mPD、V150、V200不同(P=0.036、0.007、0.000)。结论术后验证的主要剂量学指标较好地达到了术前计划要求,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可以满足临床需求。

  • 标签: 三维打印 个体化非共面模板 剂量学 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
  • 简介:摘要1例肥胖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体重指数(BMI)高达48 kg/m2,建议其植入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进行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经过筛选等步骤完善之后,患者植入S-ICD,手术成功,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肥胖 体重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MIOL)植入术后中长期视觉质量,并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IOL)植入术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108例141眼,根据植入的IOL分为MIOL组55例76眼和SIOL组53例65眼。术后2年对2个组患者术眼裸眼远、中、近视力,矫正远视力,等效球镜进行检查;绘制术眼离焦曲线;采用i-Trace视觉质量分析仪测定术眼全眼高阶像差、Strehl比值、调制传递函数(MTF);采用CSV-1000对比敏感度仪评估术眼对比敏感度;采用美国《MIOL植入术后生活质量调查表》汉化版对2个组患者视觉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年MIOL组裸眼中、近视力优于S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年平均离焦曲线结果显示MIOL组于0.0 D和-3.0 D处出现2个峰值,且在0.0~-3.0 D之间形成宽平台,下降趋势平缓。5 mm瞳孔直径下,MIOL组全眼总高阶像差、慧差、三叶草、二阶散光值高于S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OL组Strehl比值小于SI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mm瞳孔直径下,MIOL组在5、10、15、20、25和30 c/d空间频率的MTF值稍小于SIOL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3、6、12和18 c/d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在明视、暗视及有、无眩光状态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IOL组55例患者中54例脱镜,占98.18%,SIOL组53例患者中28例脱镜,占5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7,P<0.01)。MIOL组55例患者中4例出现眩光、光晕等视觉干扰症状,占7.27%,SIOL组53例患者中1例出现视觉干扰症状,占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P=0.382)。MIOL组在近距离、中等距离视物及总体视力方面的满意度评分高于S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SIOL植入术比较,区域折射型MIOL植入术可提供良好且稳定的全程视力和较好的对比敏感度,且光学干扰现象发生率低,术后满意度较高。

  • 标签: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晶状体植入,眼内 波前像差 调制传递函数 对比敏感度
  • 简介:摘要患者植入多焦点IOL后可出现眩光等视觉问题,影响视觉质量,这与大脑的神经适应相关。神经适应存在个体差异,年轻患者更易产生。神经适应与视网膜对图像的处理以及相应大脑皮层的活动相关,达到稳定的神经适应至少需要6个月时间。通过电子游戏、计算机认知训练或视觉训练可改善多焦点IOL植入术后患者的神经适应。(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89-296)

  • 标签: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神经适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全面概述耳蜗电图的电生理及其历史,讨论其在人工耳蜗植入中新近的应用,并探讨在这个不断深入领域中所开展的研究。耳蜗电图是一种记录内耳不同组分和外周蜗神经对声刺激反应产生电位的电生理技术。耳蜗电图可解析为:① 耳蜗微音电位,② 听神经音电位,③ 总和电位,④ 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数十年来,随着技术上的不断改进,对记录电位的理解也在不断更新。耳蜗电图历来主要应用于梅尼埃病的诊断评估。然而,近十年来耳蜗电图的应用聚焦到人工耳蜗植入上。具有残余听力的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后,联合电声刺激可以改善听力和言语。尽管术者在电极插入过程中尽量减轻组织损伤,但患者术后听力保存率各异。在植入耳蜗期间,当术者插入电极阵列时,实时耳蜗电图可以检测耳蜗局部区域诱发的频率特异性耳蜗微音电位。在耳蜗外记录耳蜗电图,记录电极可以放置于鼓岬、镫骨或鼓膜。耳蜗内耳蜗电图记录可以通过将记录电极插入耳蜗,或者使用人工耳蜗中的1个电极作为记录电极。术中耳蜗电图信号的丧失可能提示电极插入导致的耳蜗损伤,然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尚存在争议。在人工耳蜗电极植入时监测耳蜗损伤有望改善听力保留结果、改良手术技术以及改进电极设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全身麻醉用于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心脏中心全身麻醉下PPVI患者6例的临床资料。于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手术开始前(T3)、肺动脉瓣植入前(T4)、肺动脉瓣植入时(T5)、肺动脉瓣植入后即刻(T6)和出手术室(T7)时记录SBP、DBP、HR、CVP、SpO2和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于T4和T6时记录右心室收缩压(SRVP)和舒张压(DRVP)、肺动脉收缩压(SPAP)和舒张压(DPAP)。记录术中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前术后心肝肾功能等。记录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等。结果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16±4)岁,体重(41±12) kg。与T1~4和T6,7时比较,T5时SBP、DBP、HR、rSO2和SpO2降低(P<0.05);与T1~5时比较,T6,7时CVP降低(P<0.05);与T4时比较,T6时DRVP降低,DPAP升高(P<0.05)。所有患者未见麻醉和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手术室内拔除气管导管后转入病房,5例患者术后转入ICU。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进入随访阶段。结论全身麻醉用于PPVI的效果较好,肺动脉瓣植入过程中应加强对肺循环和体循环血流动力学的监测,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 标签: 麻醉,全身 肺动脉瓣
  • 作者: 兰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09-26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22年18期
  • 机构:都安县妇幼保健院 广西 河池 530700
  • 简介:凶险型前置胎盘为前置胎盘中最为凶险的类型,极其容易引发大出血而导致孕妇死亡。凶险型前置胎盘除了引发大出血外,合并胎盘植入的风险亦处于较高水平。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根本性转变,高龄孕妇数量随之增加,使得凶险型前置胎盘并植入的发病率亦同步上升。超声是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十分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早期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并植入,予以积极的干预成为改善母婴结局的关键之所在。故本文从超声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并植入的临床意义、具体诊断手段以及声像图特征、临床诊断效果三方面展开分析,以丰富现有研究体系内容并为今后超声诊断提供指导与帮助。

  • 标签: 凶险型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超声;声像图特征;临床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TIVAP)应用于肿瘤静脉化疗的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TIVAP技术的患者85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围术期和术后远期患者的并发症状况及相关处置结果。结果85例患者中83例顺利植入TIVAP,成功率为97.65%,患者中有63例(74.12%)通过右锁骨上入路穿刺,20例(23.53%)通过左锁骨上入路穿刺,2例(2.35%)通过右锁骨下入路穿刺。围术期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1例,术后切口延迟愈合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3%。远期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1例,导管外血栓形成1例,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35%。结论作为一种静脉输液方式,TIVAP高效、安全,并能极大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肿瘤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化疗
  • 作者: 葛坚 石砚 范志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6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Ahmed青光眼引流阀(AGV)是一种可有效控制青光眼眼压的房水引流植入物。AGV植入术作为我国难治性青光眼的首选手术方法,与其他抗青光眼手术相比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从AGV植入术的降眼压机制以及可能存在的影响疗效和导致并发症的问题出发,总结AVG植入术的应用及进展,比较各种术式的特点,以期为规范推广AGV植入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青光眼治疗水平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9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4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包膜下脾组织植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4例患者中1例有既往胰腺低分化腺癌并行胰腺体尾部及脾脏切除病史,2例有脾外伤病史。共6个脾种植结节,均位于肝包膜下,病灶最大径1.8~4.8(2.9±1.2)cm,边界清楚。CT平扫示结节密度稍低于肝脏,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强化程度高于肝组织;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和肝组织密度相似或稍低。相对于脾结节及肝脏,植入脾组织包膜在动脉期强化稍低、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逐渐明显。MRI平扫示植入脾组织与正常脾脏信号相仿,T1WI呈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强化方式同CT增强,DWI示扩散明显受限。本研究提示有脾脏手术或脾外伤史患者,肝包膜下见界清结节,动脉期明显强化,边缘见渐进强化包膜,应考虑脾组织植入可能,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 标签: 脾组织植入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 ICL)V4c型(带中央孔)植入矫正中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山西省眼科医院中高度近视60例(118眼)的临床资料。患眼屈光状态为等效球镜度(SE)(-11.26±3.87)D。所有患者术中植入均带中央孔的V4c型ICL,随访12个月,观察术后各项指标。结果随访期末,92.7%(76/82)的术眼实际屈光状态与预期屈光状态(SE)的差值在±1.0 D以内,差值在±0.5 D以内占88.6%(78/88);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50,P>0.05);角膜内皮细胞累计丢失率为0.14%~5.90%,平均为1.44%±3.25%。术后1天,1、3、6及12个月拱高分别为:(0.635±0.201)mm、(0.608±0.194)mm、(0.581±0.195)mm、(0.597±0.171)mm及(0.495±0.158)mm。患者满意程度为100%。结论V4c型ICL矫正中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及稳定性。

  • 标签: ICL,V4c 近视 中度,高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