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光学成像,能够对活体生物组织内部的微观结构进行高分辨率的横断面层析成像。随着OCT技术的迅猛发展,广大研究者进行了广泛的临床前和临床期肿瘤成像,从而对肿瘤复杂的生理、细胞和分子改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OCT的临床前研究已经阐明了肿瘤生物学中许多难以理解的方面,而OCT的临床应用正在彻底改变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无创的检查方法,OCT技术可实现肿瘤的术中成像,提供有意义的图像资料,将为肿瘤的诊断、分级、边界判定提供巨大的帮助。

  • 标签: 肿瘤 诊断 治疗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孔庆慈 胡晓均 龚启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广东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55,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广东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55
  • 简介:摘要种植周病是导致口腔种植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机体代谢异常有关。代谢综合是一种主要表现为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以及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的代谢紊乱综合。既往研究发现,代谢综合及其组分可能与种植周病有关,但二者的关系及潜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旨在探讨种植周病与代谢综合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及相关机制,以期为代谢综合人群种植周病的防治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牙种植 种植体周病 代谢综合征 肥胖症 高血糖症 高血压 血脂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23 G玻璃切除术(PPV)治疗Terson综合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2008年10月至2018年7月行PPV治疗Terson综合者15例(22只眼)的临床资料,随访7~43个月,评估术后视力和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视力(BCVA,log MAR)为0.42±0.25,优于术前的1.99±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50,P=0.000)。术后并发症出现视网膜脱离者(1只眼)和眼压升高者(4只眼)。结论23 G PPV可有效治疗Terson综合,术后视力改善明显。

  • 标签: 综合征,Terson 玻璃体切除术,23 G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纳综合( Turner syndrome,TS )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为患者早期诊断、干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线索。方法收集不同年龄段的TS患者102例,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其进行染色核型分析。结果在102例TS患者中,共检出14种核型,其中非嵌合体核型60例(58.82%),嵌合体核型42例(41.18%);数目异常56例(54.90%),结构异常24例(23.53%),数目异常合并结构异常22例(21.57%);20岁以下患者共70例(68.63%);20岁以上患者共32例(31.37%)。结论102例TS患者中核型复杂多样,以染色数目异常、非嵌合体核型为主,其中以X单体最为常见,不同核型的个体在临床上表现有一定差异,故早期进行染色核型分析对疾病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特纳综合征 染色体核型分析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2 mapping与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IVIM-DWI)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2名经临床确诊的TAO患者眼眶T2 mapping和IVIM-DWI图像,测量眼外肌T2弛豫时间(T2 relaxation time,T2RT)、表观扩散系数(ADC)、纯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值。比较正常对照组与病例组眼外肌T2RT、ADC、D、D*、f之间的差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其诊断TAO活动性的价值。结果活动期组眼外肌T2RT、D、ADC值明显大于非活动期组(P<0.001)与对照组(P<0.001),非活动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ROC曲线提示T2RT、ADC、D判断TAO活动期的诊断效能均较高,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5,以D诊断效能最高(AUC=0.882),D与T2RT联合判断TAO活动期的诊断效能进一步提高(AUC=0.893)。结论基于IVIM-DWI和T2 mapping眼外肌定量测量有助于TAO的诊断和分期。

  • 标签: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眼外肌 T2 mapping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MVR)患眼OCT图像特征。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AIDS合并后极部CMVR患者26例39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3.12±9.87)岁。采用德国Heidelberg公司Spectralis HRA+OCT设备行频域OCT检查。扫描区域包括视盘、黄斑区以及病变区域及邻近视网膜。典型图像存盘分析。结果所有患眼病变中心区视网膜增厚,反射增强;病变累及区域以及病变外周区域椭圆体带(EZ)缺失或结构改变。39只眼中,病变周边视网膜外层点状强反射6只眼(15.38% ),视网膜全层点状强反射31只眼(79.49% );病变累及黄斑区25只眼(64.10% );可见玻璃体细胞34只眼(87.17% )。结论AIDS合并CMVR患眼OCT图像特征为病变累及视网膜全层;病变累及区域以及病变外周区域可见EZ缺失或结构改变。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症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诊断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是一种非染料的、无创的新型眼底成像技术,安全、迅速且清晰,是目前眼科检查中发展最迅速的检查方法之一。它不仅可以对视网膜和脉络膜各层中的微血管病变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而且可以量化血流灌注,这在眼科临床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目前,OCTA已广泛应用于眼科各个领域,现对OCTA在眼科疾病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病 眼前节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 简介:摘要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高分辨率的光学成像技术,利用光学干涉原理可以清晰地显示支气管管壁的各层组织微结构,无需组织活检即可达到类似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效果,有助于减少有创操作和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对于肺癌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OCT关于肺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脉络膜骨瘤扫频源OCT(SS-OCT)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横断面观察性研究。2014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经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FFA和(或) ICGA、B型超声和(或)CT检查确诊为脉络膜骨瘤的61例患者73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7例20只眼,女性44例53只眼;平均年龄(33.5±12.7)岁。单发肿瘤71只眼(71个瘤),多发肿瘤2只眼(4个瘤,每只眼各2个瘤)。参照文献并结合眼底彩色照相及FAF检查结果,将瘤分为钙化区(较新鲜瘤)和脱钙区(较陈旧瘤)两类。采用SS-OCT对患眼瘤进行扫描,根据肿瘤位置以及大小选取适当和相应的扫描模式。观察瘤的SS-OCT影像特征,包括瘤体内部反射特点、瘤对脉络膜血管的影响以及瘤体表面视网膜各层结构的变化。结果73只眼共75个瘤中,7个瘤仅有脱钙区,5个瘤仅有钙化区,其余瘤均有钙化区和脱钙区。SS-OCT显示钙化区视网膜内层均保存完整,而外界膜、椭圆体带、嵌合体带以及RPE等视网膜外层结构可有异常;脱钙区的视网膜外层及RPE结构全部受损。所有瘤脉络膜毛细血管以及大部分中、大血管层结构均消失,取而代之呈现"海绵"状(39个瘤)、"丝瓜络"样(11个瘤)、"板层"样(10个瘤)、混合型(12个瘤)以及不规则样(5个瘤)外观。瘤体内可见强反射板层线(71个瘤)、强反射水平线(47个瘤)、弱反射管腔(水平、垂直、圆形分别为39、42、41个瘤);骨小梁样中强反射物质位于中断的Bruch膜上。所有瘤的脉络膜巩膜交界面可见,并可见睫状后动脉穿入巩膜层。结论脉络膜骨瘤在SS-OCT图像可清晰呈现特征性的"海绵"状、"丝瓜络"样、"板层"样、混合型以及不规则样五种外观,伴有瘤体内特有的强反射板层线、水平线和弱反射管腔。骨小梁样中强反射物质可位于中断的Bruch膜上生长。

  • 标签: 脉络膜肿瘤/诊断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作者: 冯鹏洋 孟楠 方婷 董柏 杨阳 袁健闵 魏巍 王梅云 吴亚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08期
  • 机构: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郑州 450003,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郑州 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郑州 450003,北京联影智能影像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94,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1815,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郑州 450003,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郑州 450003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郑州 450003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比较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 imaging, APTWI)和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VIM)在评估肺腺癌病理分级中的价值,并评估各参数与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 SUVmax)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66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患者,对APTWI、IVIM和18F-FDG PET图像进行分析,分别测量非对称磁化转移率[magnetization transfer ratio asymmetry, MTRasym(3.5 ppm)]、扩散系数(D)、假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值、扩散分布指数(DDC)、扩散异质性指数(α)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对比分析不同分级组间各参数的差异及诊断效能,并评估各参数值与SUVmax间的相关性。结果低分化组的MTRasym(3.5 ppm)、f值高于中高分化组,而D、DDC值低于中高分化组(P均<0.05),两组间D*、α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Rasym(3.5 ppm)、D、DDC、f、α和D*值诊断肺腺癌病理分级的AUC依次是0.858、0.743、0.661、0.645、0.577、0.531,MTRasym(3.5 ppm)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除D值以外的其他参数(P均<0.05)。APTWI与IVIM联合鉴别病理分级的诊断效能最高(AUC=0.973)。MTRasym(3.5 ppm)与SUVmax值呈弱正相关(r=0.396);D、DDC值分别与SUVmax值呈弱负相关(r=-0.359,-0.249,P均<0.05)。结论APTWI和IVIM均是鉴别肺腺癌病理分级的有效手段,APTWI参数的诊断效能较IVIM更加有优势,部分参数与SUVmax存在相关性。

  • 标签: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肺腺癌 病理分级 鉴别诊断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细胞分子遗传学技术探讨一例罕见21三综合患儿的致病原因。方法应用染色核型分析技术和染色微阵列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对该21三综合患儿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综合染色核型结果和染色微阵列结果,患儿染色核型为48,XY,+der(X)(Yqter→Yq11.221∷Xp22.31→Xqter),+21. arr[hg19]chr21×3, chrX(7 947 155-155 233 098)×2, chrY(16 093 436-28 799 654)×2;患儿母亲的核型为46,X,der(X)(Yqter→Yq11.221∷Xp22.31→Xqter). arr[hg19]chrX (168 551-2 696 762)×1, chrY(16 107 288-28 800 000)×1。结论核型分析和染色微阵列分析技术联合应用可精确鉴定患者异常染色片段来源,本例患儿为一例罕见的21三综合患儿,其携带的chrX染色遗传自母亲。

  • 标签: 21三体综合征 染色体 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B超检查及无创产前检测提示异常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应用羊水染色核型分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技术对胎儿及其父母进行检测。结果胎儿父母核型均未见异常,胎儿携带46,N,der(X)t(X;16)(q28;q22)非平衡易位。SNP-array检测证实胎儿的衍生染色片段源自16号长臂,确诊胎儿为新发的16q22.1q24.3部分三综合。结论综合传统的染色核型分析与SNP-array检测,能够准确检出亚显微水平的染色畸变,对异常胎儿的病因做出准确的判断。

  • 标签: 16q部分三体 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urner综合嵌合体核型患者额外小标记染色(small 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s,sSMC)的来源与形态。方法对1例常规G显带分析核型为45,X[26]/46,X,+mar[43]嵌合体的患者进行荧光原位杂交、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SRY基因Sanger测序分析,明确其sSMC片段来源和存在形态。结果患者G显带核型为45,X[26]/46,X,+mar[43]。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核型为45,X的细胞37个;核型为46,X,+mar的细胞63个。sSMC有两种形态:一种整条染色两端各可见一个清晰红色信号,提示该sSMC来源于有双着丝粒Y染色且同源;另一种只见到一个红色信号,提示该sSMC来源于有一个着丝粒Y染色。C显带显示Y染色异染色质缺失。Y染色AZF区微缺失筛查分析SRY存在。SRY基因突变检测未发现异常。高通量测序检测染色基因组微缺失微重复结果,Y染色q11.221q12位置存在约42.88 Mb缺失。患者核型最终定为45,X[26]/46,X,del(Y)(q11.22q12)[24]/46,X,pus idic(Y)(q11.22)[19]。结论本例mos 45,X[26]/46,X,+mar[43]Turner综合患者的sSMC同时存在双着丝粒状、带有着丝粒的染色小片段两种形态。精确定位sSMC来源和形态,可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Turner综合征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SRY基因 Sanger测序 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观察不同方法处理牙本质后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的表现差异。方法选取20颗因治疗需要拔除的人前磨牙,去除牙齿冠方1/3暴露牙本质,随机分为A、B、C、D共4组,每组5颗牙。于各组牙齿牙本质表面涂抹粘接剂并光固化后,保持A组及C组牙齿表面干燥条件下树脂粘接。于B组及D组牙齿牙本质表面喷洒水雾模拟唾液污染后树脂粘接。在牙本质树脂粘接后使用OCT对样本扫描成像。结果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在OCT图像上显示为显著高亮度影像,与周围正常组织及粘接区域分界清晰。无论是在激光蚀刻后或是酸蚀剂蚀刻后,干燥条件下的树脂粘接并不能完全杜绝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的发生,水汽污染条件下树脂粘接后的粘接界面缺陷更加明显。结论OCT系统在牙本质树脂粘接过程中可对牙本质及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进行有效监测,能准确显示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具有作为临床治疗过程实时监测系统的潜力。相比于激光蚀刻技术,磷酸酸蚀剂蚀刻操作简便,且能减少干燥或污染状态下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的发生。

  • 标签: 铒激光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树脂充填 牙本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显示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其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卒中注册中心和南京卒中注册中心,连续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进行术中OCT检查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记录患者临床特征,分析OCT图像,观察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同时收集斑块钙化、薄纤维帽、支架贴壁情况、斑块脱垂以及微夹层等OCT图像特征。对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3例患者,其中17例(23.3%)OCT显示支架内血栓形成。4例支架内血栓形成导致围手术期血管事件,其中1例较严重。支架内无血栓形成组未发生围手术期血管事件。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微夹层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5.439,95%可信区间1.102~26.837;P=0.038)。结论OCT可显示颈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后者与围手术期血管事件相关,而微夹层是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可能原因之一。

  • 标签: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血栓形成 斑块,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