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综艺节目侵权的话题近年来持续升温,但业界对其侵权的态度却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对待综艺节目的保护可以尝试从综艺节目影像与综艺节目版式两个维度进行讨论。对综艺节目影像而言,可以类比文学艺术作品中关于剽窃的认定,坚持“先部分、后整体、看比例、问大众”的原则。对待节目版式,可以尝试认定独创性高的版式为汇编作品,而对独创性相对低一些的可以尝试增设一项专门保护节目版式制作者的邻接权来保护其权利。

  • 标签: 综艺节目 综艺节目影像 综艺节目版式 汇编作品 邻接权
  • 简介:近年来北京市集资诈骗犯罪持续发生,带有欺骗性强、诈骗金额高、受骗人数多、波及范围广等特点。由于犯罪分子大多拒不认罪,且取证困难,给公安机关侦破工作造成较大困难。目前这类案件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且因案情重大,犯罪人被处以较重刑罚的比例较高。为了防止此类犯罪蔓延,应当从完善金融政策、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侦破效率和扩大宣传力度等方面进行犯罪防控。

  • 标签: 集资诈骗 特点 防控
  • 简介:分析司法裁判,恶意串通行为被广泛适用,但在主观“恶意”的裁判上存在问题。认定恶意串通行为人的“恶意”,应坚持意思主义,即当事人明知其恶意串通行为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且具有故意、积极追求损害结果的发生。受故意的限制,行为人过失的串通不具有“恶意”。串通行为无效的原因在于该行为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并非其具有主观上的“恶意”。最后,恶意串通行为的“恶意”非以获利为必要。

  • 标签: 恶意串通 司法裁判 恶意 损害 获利
  • 简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个人信息已经突破传统人格权的范畴,成为具有商业价值可供流通的标的。目前,我国个人信息大范围泄漏事件时有发生,黑色产业链已经形成。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立法方面仍然进展缓慢,现存立法的碎片状况加剧了信息保护实施的不确定性。作为大陆法系的典型国家,德国《联邦信息保护法》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先后经历过3次大规模改革。在其发展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联邦宪法法院的判决呈现出良性互动,成为推动德国个人信息保护发展的重要力量。以3次立法改革为视角,研究德国个人信息立法的发展历程,以期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提供域外经验。

  • 标签: 个人信息 信息自决 信息安全 个人信息立法
  • 简介:我国境外追逃追脏是一个系統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需要加大对法律制度、合作机制等研究外,其中的鉴定技术在用也不能忽视.追逃追赃在鉴定技术领域涉及到在逃人员数据库、人脸识别、心理测试、财产鉴定等许多方面.目前的任务在于建立健全全国境外在逃人员信息资料库(为鉴定创造条件)、开发轨迹追逃系统(计算机人脸自动鉴定识别系统等)、完善与在逃人员有关知情人的心理鉴别技术、探索财产自动识别与鉴定技术(如发现和识别非法财产技术、鉴定涉案财产价格技术),必要时与技术企业合作,帮助公安司法机关改造升级.为先进的追逃追赃技术.唯此,方能为境外追逃追赃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 标签: 境外追逃追赃 在逃人员数据库 人脸鉴别 心理鉴别 财产鉴定
  • 简介:《互联网技术创新专利观察报告(2016)》是北京大学互联网法律中心与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联合发布的对互联网企业进行专利分析的年度报告,主要通过专利数据观察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活跃领域.本报告第一期于2014年4月26日发布,之后发布了2015年度报告,本报告为第三期2016年度报告.本报告选取了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在中国市场最为活跃的20家企业,从不同维度观察企业专利申请状况与创新能力.

  • 标签: 专利观察 互联网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专利
  • 简介:探讨了道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中不同鉴定项目所对应的鉴定依据,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的不同鉴定项目进行解析,针对不同鉴定项目不同的特点和鉴定内容,对其对应的鉴定依据分别进行研究,对目前尚有争议的案例进行解读,提供解决的方案,得出了道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的不同鉴定项目所对应的鉴定依据,从而为现有开展的道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所对应的鉴定依据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未来可能产生新的道路交通事教技术鉴定的鉴定项目提供了思路.

  • 标签: 道路交通事故技术 司法鉴定鉴定依据
  • 简介:在土地执法监察活动中,运用3S技术能够有效实现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的翻译叠加。将遥感影像与疑似变化图斑配置投射到GPS技术中,能够使用GPS定位的方法找到土地中定位点的位置变化情况,从而准确地测量出变化地块的使用情况,最终实现计算机成图操作,使用GIS分析件库技术,能够完成执法监测的技术优化。本文根据土地执法监察中3S技术运用特点展开讨论,提出几点有利于土地执法监察力度提高的可行性措施。

  • 标签: 土地执法 监察手段 3S技术 应用研究
  • 简介:《刑法修正案(九)》新增了“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在其他相关立法对“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规定不甚完备的情况下,从处罚范围看,显示了刑法应有的扩张性。然而,刑事司法应当通过目的性限缩解释保持适度的谦抑,审慎界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拒不改正”“违法信息”等,从而切实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在保护信息网络管理秩序的同时保障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 标签: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目的性限缩 罪刑法定
  • 简介:司法产品并不必然就是公共物品,司法服务也非必须由政府提供。历史上,政府司法首先是作为统治者的创收手段发展起来的,而非公共服务。市场或社区自身也能够提供非政府的纠纷解决机制。政府司法并不天然优于非政府司法。对于大量不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案件,非政府司法能够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务。当事人的选择自由和竞争机制是非政府司法有效运作的关键。这一机制适用于公共法院,也就是当事人合意选择公共法官制度。后者可能对我国当下的司法改革具有特殊的政策意义。

  • 标签: 司法产品 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 政府司法 非政府司法
  • 简介:在现行规范下,案外人权益保障可通过执行异议之诉、撤销之诉和申请再审予以实现。案外人的权益在“诉讼前和诉讼中”“裁判后执行前”“执行程序”三个阶段均会受到侵害。于不同的阶段,案外人的救济选择亦有所不同,保障路径的多样化使案外人面临权益保障路径之选择困境。为此,笔者立足于解释论,以“诉讼前与诉讼中”“裁判后执行前”“执行程序”为主线,对案外人救济途径的路线选择进行梳理,厘清不同的案外人可行的救济路径及相互关系。在“诉讼前和诉讼中”阶段,案外人的救济选择在诉讼程序和保障机制中有所不同。在“裁判后执行前”阶段,第三人和必要共同诉讼人的救济路径不同,前者为第三人撤销之诉,后者为申请再审。并且,《审判监督程序解释》第5条之规定仍有适用的空间。在“执行程序”阶段,案外人对执行行为有异议,可以申请复议。案外人仅对执行标的有异议,可以提起执行异议之诉和提起确权之诉。案外人不仅对执行标的错误提出异议,亦对执行依据的错误有异议,救济路径表现为第三人撤销之诉与再审程序之竞合,案外人只能择其一而不可二者兼有之。

  • 标签: 案外人 救济选择 权益保障 阶段化 经验研究
  • 简介:欧盟集体救济的立法探索,体现了欧盟对通过诉讼程序进行消费者权益救济的重视。我国的消费公益诉讼初步入法,已经开始有诉讼案件发生,2015年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诉上海铁路局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诉天津三星和广东欧珀公司案开启了我国消费公益诉讼的局面,但在制度层面仍有需要改进之处。2013年出台,现即将进入评估阶段的《欧盟集体救济建议》作为一份良好的范本,可在法律依据、受理条件、原告主体、被告主体、诉讼请求、立案条件、证据责任、法院管辖、诉讼资金、胜诉酬金、风险代理、告知程序与替代性争议解决等方面提供借鉴,以推动我国立法和实践的完善。

  • 标签: 消费者 欧盟 群体性诉讼 集体救济 公益诉讼
  • 简介:争点协商是当事人在法官的指导下,就案件的争点进行充分讨论,同意限缩有关争点的一项诉讼行为。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争点协商技术的定义及理论依据,研究可适用该项技术的案件类型、适用时间及内容载体,对法官如何引导当事人进行争点协商做一些经验性的总结,并就如何克服该项技术运用中的局限性提出具体建议,期望有助于法官科学地适用争点协商技术,在案件审理中充分引导当事人求同存异,实现争点的节约化,提升案件的审判效率。

  • 标签: 争点协商技术 争点简化 程序选择权
  • 简介:隐藏信息测试法(TheConcealedInformationTest,以下简称CIT),是应用于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比较重要的一种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曾一度在美国备受争议,但却广泛地应用于日本,并被纳入法庭证据使用。然而,该测试方法在实践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该测试法的研究与应用予以介绍和讨论,并从实际应用方面对该测试方法为什么没有成为心理测试领域首选的方法予以讨论,进一步指导人们更好地将该测试方法应用于实践。

  • 标签: 隐藏信息测试法 刑事案件侦查
  • 简介:针对在网络上散布"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2013年9月6日两高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依照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2015年11月1日生效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专门增设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设立并不意味着寻衅滋事罪完全丧失规制散布"虚假信息"行为的功能。寻衅滋事罪构成要件相当程度的明确性,罪刑法定原则在网络时代的自身"救赎"以及对言论自由的相对性能够消除本罪适用中的观念障碍。承认网络空间是公共场所,并对寻衅滋事罪第4类行为中前后"公共场所"做不同的理解,可以消除其中的技术障碍。

  • 标签: 虚假信息 寻衅滋事罪 观念障碍 技术障碍 消解
  • 简介:通过对我国部分法律文本、教育行政权力清单与教育行政机构职责规定的分析,发现我国教育行政权力纵向配置具有同质化特征,地方教育行政权力界限不清晰,横向配置的协同性与社会化不足;部分教育行政权力法律授权不足,教育行政方式以强制性方式为主,教育行政权力内部程序不健全;教育行政权力规范权责失衡。为进一步规范教育行政权力行使,我国应通过立法限制教育行政权力;实现教育行政权力纵向与横向的合理配置;完善教育行政方式与程序;强化教育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建设;健全教育行政问责制度。

  • 标签: 教育行政权力 教育行政行为 权力配置 权力运行
  • 简介:无人驾驶汽车的社会化应用,不仅强烈地冲击了我国的现行交通法律秩序,而且引发了诸多科技风险、社会风险、伦理风险。在这种风险规制压力下,我国正在经历着深刻的法治变革,以期能够适应和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应用与推广,并防范高科技产品的伴生性后果。面对无人驾驶技术的规制需求,我国应当在借鉴和吸收国外规制措施的基础上,率先确立无人驾驶汽车“道路行驶资格”,并结合我国当前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需要,建立公私协作的无人驾驶汽车治理模式、市场评价与长效监管机制以及“特许经营合同”规制机制。

  • 标签: 无人驾驶汽车 人工智能技术 社会风险 法律规制
  • 简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自2013年启动以来,目前沿线已包含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西亚地区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也门,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等相当一部分国家,远非一片阳光灿烂的净土。若干国际的政治动荡和跨国界的恐怖主义活动必然会影响“一带一路”建设在该地区的拓展。“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深化各国合作的同时,更需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因此,评估中、南亚的安全情势及我国建设“一带一路”面临的风险,完善安全保障措施,是“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的前提与基础。

  • 标签: 一带一路 恐怖犯罪 国际法
  • 简介:对于网络交易平台知识产权间接侵权的讨论,已经有基本结论.但近期发生的几个案件表明该问题还有讨论空间.在侵权主体方面,由'京东自营案'可见,若网络交易平台未能明确其在交易中属于非自营平台,则应认为平台在该项交易中属于自营平台承担直接侵权责任.在过错判断方面,应对网络交易平台的注意义务进行重新审视.'通知—删除'机制滥用问题也值得关注.在责任承担方面,不应要求网络交易平台就某些情况先行承担责任.另外,《电子商务法(草案)》中的相关内容也有修改的余地.

  • 标签: 网络交易平台 间接侵权 注意义务 电子商务法草案
  • 简介:诉讼话动不同坏节中的司法鉴定的实施主体是有所差异的,对于刑事侦查案件中的司法鉴定.而言,其有别于庭审证明环节的各种因素,引发侦查技术活动与刑事侦查案件中的司法鉴定活动两者间的辨析与思考.虽然同为技术活动,且在技术内容体系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性,但两者从主体、程序乃至结果应用,各有其特点,需要认真梳理并界定之.同时,刑事侦查案件中的司法鉴定活动作为司法鉴定的组成部分,从司法鉴定学科建设的角度对其进行审视,以探讨学科发展问题,并在展开的基本视角下进行讨论,力求为更为客观、科学地建言于学科发展及司法鉴定人才培养。

  • 标签: 侦查技术活动 司法鉴定 刑事侦查案件 学科建设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 刑事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