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学者对藏族羌姆仪式做了详细的研究和讨论,笔者在两年内,对宁玛派新龙古鲁寺的'次九'羌姆仪式做了一些田野调查工作,将其历史、仪式流程、仪式含义以及其宗教意义等做了一些描述.其中也对金刚的起源,同原始宗教舞蹈与祭祀舞蹈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 标签: 古鲁寺 金刚舞 原始宗教祭祀舞蹈 田野调查
  • 简介:土家族土司铜铃作为宗教祭祀仪式舞蹈的一种,从一个侧面直接体现了土家族的文化特质。在土司统治时期,铜铃可能被看作是土司用来教化土民的工具,但从民间演绎这种舞蹈活动的分析可以发现,铜铃是土家族身份认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明清时期是土家族土司统治兴盛时期,在土司制度下,土家族铜铃在表演程序、表演内容、表演语境、叙述方式等方面都保留了浓厚的本民族特色,并带有强烈的祭祀性。宗教祭祀在土家族地区民众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铜铃几乎伴随着土家族整个历史,这也是土司行政权力所不能代替的。以铜铃表演场地为中心的精神空间虚拟性地存在于土家族地区,并且不同程度地拥有其无形的影响,这种行为在祭祀仪式中往往使人容易进入痴迷状态,这就是学者们常说的阈限阶段。铜铃是土家族原始宗教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其之探究,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 标签: 土家族 土司 铜铃舞 演绎 祭祀阈限
  • 简介:通过剖析傣族孔雀的事例来研究中国政府的文艺政策是以何种形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并在社会主义体制下如何参与展示民族形象的。认为中国共产党为了使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形象化,所以想通过民族舞蹈改变人们对少数民族既存的形象和想象,并期待民族舞蹈对展示的"想象的共同体"发挥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民族表象 文化实践 民族舞蹈 孔雀舞
  • 简介:在青海民和官亭一带的传统节日“七月会”上,土族群众表演的面具《杀虎将》,古朴粗犷,形式独特,保留着土族较早时期艺术形式的某些特征。它对我们了解这一民族的生产活动、历史发展以及宗教信仰等,具有珍贵价值。一、舞蹈中的角色杀虎将,是一位人畜保护神的形象《杀虎将》所表演的主要情节是,开始两头老虎与两头牛相抵摔跤,老虎摔倒牛,表示吃了它;接着观众中的小伙

  • 标签: 官亭 艺术形式 主要情节 扮演者 兽面 这一天
  • 简介:本文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文物保管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博物馆对民族文物整理中的困境,探讨博物馆对民族文物收藏保护的有效路径。当前,要有效解决环境影响、行业标准不全、典藏路径不畅等问题,就要以改善保护环境为重点,破解行业标准制约瓶颈,提高专业队伍素质,打造文物典藏文化,提升民族类博物馆文物藏品保管工作水平。

  • 标签: 博物馆 民族文物整理 分编 典藏 保护路径
  • 简介:1951年冬,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根据党中央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讨论了川、康、甘、青4省边界地区的工作问题,并形成了《关于四省边界的工作布置》,对处于4省边界的果洛及阿坝、松潘、其哈马等地区的和平解放和民族统战、建政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对这些地区的革命事业的顺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回顾这一段历史,对于继承和发扬党在民族统战工作方面的优良传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增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和共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都是很有益处的。

  • 标签: 民族统战工作 边界地区 民族关系 党的基本路线 革命事业 松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