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行礼道,致中德。行乐道,致和德。人道主体为基于仁爱之心的礼乐之道,行基于仁爱之心的礼乐之道,能致中和之德,能成谦谦君子。基于仁爱之心的礼乐之道,为阳道、君子之道。礼乐相对而言,礼为阴,乐为阳。礼分阴阳,乐也分阴阳。礼乐皆蕴含阴阳之道。乾阳能够各正性命,利贞性情。大同社会与天下为公是孔子的道德理想,孔子的道德理想基于仁爱之心。选贤于能、讲信修睦是实现道德之治的主要手段。礼治与礼乐文化是孔子实现德治的中介环节,是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手段和通向德治的主要途径。儒家基于仁爱之心的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主体,礼乐文化贯穿于道统、学统、宗统、政统之中。以礼治为主体、以德治为理想、以法治为底线的综合治国理政思想是我国古代礼乐文化政治化的最大特色。

  • 标签: 礼乐文化 中和之德 礼治 德治
  • 简介:本文从公共行政伦理的界说、中国公共行政伦理文化自觉的生态环境与逻辑起点、中国公共行政伦理文化自觉的初步成果、基本内涵(指导思想、规范体系、监督机制、养成机制)与根本途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公共行政伦理文化自觉的有关问题.

  • 标签: 行政 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伦理 伦理文化自觉
  • 简介:文化自信的逻辑起点是群体自信,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体现在人的价值自信中。文化自信的关键是人的价值自信,价值自信的更高层次具体表现为道德自信,道德自信是价值自信的提炼和升华。但文化自信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整体性文化认知缺乏、文化自卑心理严重和道德价值建构不足三重障碍,这些价值认知障碍是影响文化自信建构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人的自信 文化自信 道德自信 价值自信
  • 简介:文化的伦理内涵包括: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立足现实、不尚空谈的思维方式;注重功利、强调实用的价值观念;大胆变法、图强振兴的关键抉择;依法治国、追求公正的治国方略;克制私欲、急公利国的正义目标;歼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大国理想。秦文化的伦理特点包括:重进取,轻协调;重功利,轻道义;重武力,轻人文;攻有余,守不足。秦文化的伦理启示包括:对追求强国梦的启示;对尚贤重才的启示;对处理"义利""德刑"关系的启示。

  • 标签: 秦文化 伦理内涵 伦理特征 伦理启示
  • 简介:<正>《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伟大的中国文明的复兴”,“不但将创造出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而且将创造出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批判继承历史遗产而又体现时代精神的,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这样一种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以《决议》的形式,再一次表明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实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方针。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外来文化 高阶段 批判继承 辩证否定规律
  • 简介:立足于当前"少数群体"伸张自身权利的实际,"多元文化范式"才是契合时代要求的新哲学观念。这一范式是对传统形而上学"统一性"观念的解构而不是否弃。多元文化范式不再从绝对主义的立场来探寻社会统一性的价值根基,从而实现了哲学观念的重大变革。

  • 标签: 多元文化 人类团结 规范基础
  • 简介:文化内涵是游戏的灵魂,传统道德文化是网络游戏得以传播的有效形式,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鲜活的人物是网络游戏取之不尽的素材,丰富的文化、文明的准则是网络游戏设计的丰富理念,精美的建筑、悦耳的音乐等审美元素是网络游戏引人入胜的场景。而网络游戏则是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的现代方式,它有助于大众亲近传统文化、熟悉传统文化、把握与弘扬传统文化。但网络游戏在传统文化传播中却存在着传统文化被肢解、被娱乐化的问题。这是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

  • 标签: 网络游戏 传统文化 传播
  • 简介: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诚信是建立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属于一种由人格信任、亲缘(熟人)信任所构成的道德范畴,强调的是伦理性;而西方法律文化中的诚信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契约关系之上,它强调的是规范和监督,体现了平等、自由与正当权利的法治精神。当代中国社会相对传统社会而言在社会结构、伦理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诚信危机现象,既有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失灵问题,又有法律诚信的缺失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实现传统伦理诚信文化的现代转型。

  • 标签: 中西诚信文化 差异 现代整合 信用体系建立
  • 简介:<正>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竞争与服务是带有普遍意义的矛盾范畴,其辩证统一,有政治、法律、经济的条件,也有一个深层的文化条件。近几年来,我们倡导建设商业文化,就是试图从文化层次上统一竞争与服务。商业文化的核心问题是商业伦理文化,竞争与服务的矛盾,归根到底即经济与伦理的矛盾。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谋求市场竞争与优质服务之间的最优关系,

  • 标签: 商业伦理文化 竞争与服务 商业部 部长 矛盾范畴 商业文化
  • 简介:<正>翻开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发展史,人们就会发现,伦理道德思想占着特殊重要的位置。在具有这种特色的民族文化的熏陶下,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伦理学很感兴趣,不仅对中国古代的各家伦理思想都有接触,而且对西方伦理思想也非常关注。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他的老师杨昌济于1917年下半年到1918年上半年讲授修身课,以“伦理学

  • 标签: 青年毛泽东 道德哲学 道德律 伦理学说 文化渊源 康德
  • 简介: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反映出一个政党思想信念和精神境界是否先进,决定了党在文化建设上的吸引力、凝聚力.本文着力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历史事实及其必然,并论述了当今应如何发展以'三个面向'为时代特征、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为标志的社会主义文化.

  • 标签: 文化 先进文化 文化建设
  • 简介:美国金融危机实质上也是一场道德危机。思想上重利轻义、重物轻人、耻感蜕变,制度上缺乏监督、少有惩戒等是导致这场危机的伦理文化根源。在后危机时代,整个社会只有对金融危机中透现出的道德危机进行深度反思,从制度和意识等多个层面予经济伦理文化以重建,才能最终引导经济走出困境重现繁荣。

  • 标签: 金融危机 道德危机 制度 意识
  • 简介:人类在解决了经济学意义上的生存问题的同时却带来了生态学意义上的生存危机。原因何在?乐观的人们会认为是由于我们的经济和技术还不够发达。解决生态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当然还有些较清醒的人看到国际经济政治关系的不平衡和社会的非正义也是原因之一,因为这种不平衡和非正义影响

  • 标签: 《启蒙之后》 卢风 生态环境 文化内涵 自然主义
  • 简介:周秦时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当时频繁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使当时统治者在生态治理上形成了特有的治理文化和方式,并对中国古代及后世生态伦理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生存危机,周秦优秀传统生态伦理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具有实践意义的现代价值:优秀的学术传承、独具特色的生存智慧、普适的文化价值取向、处理生态关系的合理维度、超越与整合西方主客二分的哲学认识思路及新的治理理念和制度参考。

  • 标签: 周秦时期 生态伦理文化 生态治理 生态文明
  • 简介:提高商业文化含量塑造现代企业形象马伟云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着用商业文化思想塑造现代企业形象,新的经济体制形成和建立要求商业企业的形象能综合反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最新成就,从而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商业企业形象,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中国商界...

  • 标签: 现代企业形象 文化含量 商业文化 商业企业 精神文明建设 市场经济的发展
  • 简介:"守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传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国"加速拐弯式"社会转型引发的严重社会诚信缺失,突显了对传统诚信文化现代性转化的诉求。本文从理论和现实层面对传统诚信文化的现代性转化的理据进行条陈,基于现代社会特征及其时代精神,提出传统诚信文化转化的三大原则,并从"人格诚信"与"制度诚信"的法德结合、"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的情理合一、"重义轻利"与"义利兼顾"的价值整合等方面构建了传统诚信文化有效转化的现实路径。

  • 标签: 传统诚信 现代转化 实现路径
  • 简介:网络热词是当代社会文化变迁的晴雨表,本文以网络热词“土豪”为例,对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及主流价值变迁进行伦理思考,分析其所折射出的伦理问题,探究网络热词的社会现实意义。网络热词的兴起是社会情绪的真实写照,其解构过程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精神文明和个人文化素质的伦理诉求。

  • 标签: 网络热词 土豪 伦理反思
  • 简介:中国佛教伦理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去恶行善、慈悲利他、克己、孝亲等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中国佛教伦理文化的这些观念,对个人道德境界的提升、和谐家庭的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中国佛教 伦理文化 和谐社会
  • 简介:97回归后,香港社会道德文化建设最大的困境在于围绕竞争性中西方道德文化而展开的价值博弈。从多元的人类现代化事业历史全景看,香港社会只有在克服社会进化论主导下的西方道德文化中心主义基础上,通过重整港人的社会生活世界,才能真正开出香港道德文化建设的切实道路。

  • 标签: 香港社会 价值标准 道德文化
  • 简介:中国文化的传播力与中国文化的影响力相关,中国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纠绞与较量中显示出自己独特的可持续性。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早期传播是全方位的:从日常生活、居住园林到政治制度、伦理美学、哲学经济等。但是,中国文化的内敛性决定了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早期世界影响具有非主动性、非侵略性。中国文化绵延至今取决于中国文化的独特个性,个性文化是影响中国文化传播的关键。

  • 标签: 文化 传播 中国文化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