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针对西方“毛泽东学”的一些学者夸大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的影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说成是“儒学化”的观点,着重通过对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具体分析,揭示了毛泽东哲学的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夸大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的影响,夸大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独创性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相异性,实际上是割裂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发展,也就看不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开放的体系,从而也就降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义,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毛泽东哲学的文化特征。

  • 标签: 毛泽东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文化特征
  • 简介:强调介入生活、服务到人的“哲学咨询”,可谓风靡北美。转折中的中国,对其表现出高度的兴趣,然相关研究基本空白。本文便着力于弥补缺憾,推动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同步发展。文中首先整理、辨析了哲学咨询的英语和汉语概念,指出无论是philosophicalcounselling,还是philosophicalpractice,最终的落点都在用柏拉图,取代“柏赛克”(prozac,代指精神药物)。随后通过对美国哲学执业者协会(APPA)的发起人LouMarinoff的哲学活动的记录,侧面展示了北美的哲学咨询业为求生存而展开的与心理咨询之间的竞争;在宏观扫描北美的哲学咨询业生态后,文章进入微观的咨询现场,透过Tim的案例,感受北美的哲学咨询业生态,并引申出两个关乎哲学咨询发展的基本准则:1、哲学咨询师应该说明主义的副作用;2、不要代替客户学习,不要代替客户思想

  • 标签: 哲学咨询 精神疗法 实践智慧 苏格拉底 存在主义
  • 简介:身体哲学在中西哲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哲学家们对身体问题的研究凸显了中国哲学的特点,把“身体”概念主要理解为“生命”和“活动”,这使得中国哲学具有了某种特殊性.西方哲学家们则把身体概念理解为对象或主体,更体现了西方哲学的思辨和认识论特征.比较中西哲学身体观,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西哲学家们对身体概念的不同理解,由此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西哲学思想方式和论述方法上的重要差别.

  • 标签: 身体 生命 活动 对象 主体 具身性
  • 简介:二十世纪后期以来,再也没有哪一种逻辑像次协调逻辑那样,在取得丰富研究成果的同时,也领略到了极为尖锐的批判,仿佛其本身就是一种意味深长的“矛盾”。依照次协调逻辑“真矛盾”的观点所构建的次协调逻辑系统,夷非所思地试图要容纳我们所认知的悖论、辩证矛盾、甚至逻辑矛盾。次协调逻辑试图要和悖论永久共存,但我们可以为了暂时的搁置这种矛盾,发展某理论的其他方面而接受这种逻辑技术。次协调逻辑在反映人脑的容错机制上具有重要的描述功能,这对提高计算机的智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 标签: 次协调逻辑 辩证法 矛盾律 逻辑哲学
  • 简介:庄子关于"自然"之论,与他的人生论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庄子哲学里,"自然"是一种状态,一种人的存在状态,一种人的精神状态,也是一种情感状态。这种状态不仅是一种原初状态或不待造作的真实状态,也是一种真美状态。庄子讲"自然",是将"自然"与人的存在状态联系起来,是要让人明白人的本然,明白本来的生活到底如何。

  • 标签: 庄子 自然 状态
  • 简介:本文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的形成史的缜密考证,揭开了围绕这一概念的种种迷雾。本文认为,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论域并不存在刚性的、僵硬的逻辑边界,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根本不存在相对确定的、可以用理性语言精确描述的逻辑边界,只不过这条边界线是弹性的、模糊的、因场景而变化的。本文还提出了四种不同的、但又可以共存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科尔施 梅洛-庞蒂 佩里·安德森
  • 简介: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究竟敬不敬神,既是一个事实问题,又是一个哲学问题。《游叙弗伦》恰恰是柏拉图为苏格拉底的敬神问题所做的一场更具思想史意义的哲学辩护。正是在这篇对话中,柏拉图指出城邦诸神信仰的危机是苏格拉底不得不面对的思想处境。雅典民主政制发展是这一危机产生的内在原因,而游叙弗伦案例则展现了这一危机的现实图景。苏格拉底通过对虔敬问题的探讨,指明了解决古代信仰危机的可能方向。《游叙弗伦》表明,在思想层面上,苏格拉底作为哲人,对诸神信仰问题的反思和探究具有正当性和重要意义;同时,在现实层面上,苏格拉底竭力阻止年轻人游叙弗伦做出不虔敬的行为,又为苏格拉底的两项罪名做了最好的现实辩护。

  • 标签: 虔敬 申辩 苏格拉底 游叙弗伦
  • 简介:“存在之显现”是伽达默尔的真理观念。“时间性”指的是通过语言性、书写性、和诗歌的奇迹,产生了文本战胜历史“时间”而具有“同时性”的奇迹。“实践智慧”是伦理方式选择善的理智。“应用”的意思是当我们理解过去的某件事物时,我们同样领会它在今天是如何应用的“传统”是指我们在语言中继承下来的态度和方法,在我们试图弄懂任何事物时都会在我们的意识中发生作用,而“效果历史意识”是一种历史总结在发挥作用的意识。语言最典型地生存于交谈、问答、对话的平等交换之中。使人类团结在一起的节日庆典是真正交流的基础。

  • 标签: 伽达默尔哲学 术语 真理 时间性 实践智慧 应用
  • 简介:通过组织化与制度化,现代国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凝聚力.但与此同时,以科层制、理性化之“铁笼”为代表的制度弊端日益严重.官僚制压抑创造力与个人自由,合法性与代表性极易衰减,这些都是现代政治所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以韦伯提供的“理想型/偏差”模式为范本,通过对于理性化过程中人的四种行动类型的分析,可以让我们理解韦伯所担忧的问题症结之所在,发展之可能.韦伯对于现代政治抱有的复杂态度,也与此处所尝试展开的特殊方法关联密切.传统研究对这些方法虽有理解,却阐发不足.

  • 标签: 理想型 偏差 国家 官僚制 理性化
  • 简介:从2005年开始,国内马克思与浪漫主义传统的学术研究从文艺美学更多地转向哲学,将马克思的唯物论、人性论、异化论、辩证法、历史观、现代性理论,与广义的浪漫主义思潮和狭义的浪漫派联系起来,发掘出马克思哲学对浪漫主义思想的继承和超越,在国内学界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

  • 标签: 浪漫主义 超验 人性 反讽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20世纪30年代末毛泽东明确提出的一个理论命题,新哲学会群体对其进行了初步论证。该会内部对这一命题的解释是有区别的,但其论证的发展趋势,则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成为与毛泽东的名字相联结的逻辑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从而为后来毛泽东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结论的得出,以及与此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毛泽东思想”概念的产生,提供了理论的合法性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能够成立,并成为中国的意识形态,是当时各种主客观因素作用的必然结果,其中也体现了领袖者个人毛泽东的理论智慧,以及新哲学会群体理论论证的贡献。今天在继续使用这一在具体条件下产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时,不应忽视其原初的本真意义,并要赋予其普适性和时代性内涵。

  • 标签: 新哲学会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 简介:<正>我是肯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这个提法的。大概在一九七九年或者一九八○年我就讲过这个看法。当时也听到一些不同的意见,认为如果提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会不会使人以为现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许多论断就统统过时了,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也就没有多大价值了。当时我就说,这祥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现代化 现代化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 社会实践 哲学著作
  • 简介:回顾新世纪以来的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方法论自觉与范式创新成为其突出特征,随之而来的是学术品位的提升、话语的个性化以及国际对话的加强。文本学研究、中国“马克思学”、马克思的本体论、“历史唯物主义”等热点研讨,使马克思哲学的意义与性质得到重新审理,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与资本批判理论得到富有时代感的发掘。从研究动向看,基于原文语境的思想考古将再度启程,同时跨学科视角和国际化视野下对中国问题的进一步聚焦,将推动学界实现中国特色的马克思哲学建构。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范式创新 文本学 历史唯物主义 思想考古
  • 简介:早在20世纪40年代,冯契就从政治学的角度,将自由主义视为中间阶层的意识形态,并强调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对立。1949以后,冯契曾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自由学说,认为人的自由在于对必然的认识。80年代末期以后,冯契将自由理论与智慧说相融合,建立起了富有哲学个性的自由理论体系。

  • 标签: 自由 必然 理想 智慧
  • 简介:近年来,从自我所有原则到契约原则,国外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展开了全方位的论战,这一论战涉及到从哲学到经济学、从政治学到伦理学的诸多方面.自由、平等和正义,尽管对于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来说它们的涵义是如此地不同,却是双方所共同追求的价值导向.这些价值标准能否在自我所有原则和契约原则的具体实践中体现出来,正是双方争论的焦点所在.本文围绕着双方的争论,从一些基础理论入手,对双方的论争进行了分析和思考,试图为我们回答时代提出的新挑战,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一点借鉴作用.

  • 标签: 自我所有原则 契约原则 自由 平等 正义
  • 简介:<正>自由是主体——人的一个本质规定,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主体表现自身本质力量的活动是多样的,自由的表现也是多样的,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含义的自由范畴,如政治的自由、道德的自由、学术的自由等等。因而,自由问题是政治学研究的课题,也是伦理学研究的课题,但应该说它首先是一个哲学问题,或者说它主要是哲学问题。哲学的自由概念是

  • 标签: 根本区别 伦理学研究 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自主性 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