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全世界婴幼儿肠胃炎最主要病原体.在我国,儿童秋季腹泻发病达到高峰,也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论文改进了RT-nested-PCR检测水中轮状病毒方法,于2006年10月对北方某市城区水环境(包括污水、地表水和饮用水)中轮状病毒进行了初步检测.结果表明,该市某污水厂进水和不同工艺段出水、主要公园景观水体、主要自来水厂进水和出水以及城区管网水,均检出轮状病毒.综合分析从水源到管网过程,认为管网水中轮状病毒可能与水源水污染有关.管网水中有轮状病毒检出,说明秋季该市饮用水中存在潜在轮状病毒传染源.同期对管网水进行细菌学指标检测,没有发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粪链球菌,可见目前城市供水水质标准中细菌学指标并不能准确反映病毒污染状况.

  • 标签: 轮状病毒 污水 地表水 饮用水 检测
  • 简介:当前随着纳米科技发展,纳米材料,特别是纳米金属,因其独特物化性质,在各行各业中使用量呈指数增长,致使其在大气、水域、土壤环境安全性问题引起公众关注.尤其是在受到人类活动密切影响近岸海洋环境中,纳米金属潜在生态效应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重点综述了由于海洋环境理化因子以及纳米金属独特物化性质导致纳米金属环境行为,海洋生物对纳米金属吸收,以及纳米金属生物效应和可能致毒机制,旨在为评估海洋环境中纳米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完善纳米材料监管机制及保障纳米科技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 标签: 纳米金属 海洋生物 环境行为 标志物 生物毒性 致毒机制
  • 简介:纳米零价铁(nZVI)作为一种高效环境修复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等环境领域。但研究发现,大量进入环境nZVI可能会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危害,如和nZVI接触后,会造成小鼠器官受到损伤,杨树幼苗生长减缓,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细胞膜破裂等不利作用出现。此外,nZVI还会改变环境氧化还原电位和溶解氧等指标,而且毒性效应容易受到外界条件干扰。虽然目前对nZVI致毒机制还不完全明确,但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可能假设,主流观点是铁离子释放、氧化损伤和基因损伤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nZVI毒性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nZVI使用和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纳米零价铁 生态毒性 氧化损伤 铁离子 影响因素
  • 简介:随着纳米技术迅速发展及纳米材料大量增多,纳米技术安全性问题正引起世界范围重点关注.纳米材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自然环境而产生多种环境行为。可能引起生物体毒性效应,其生态学影响也不可忽视,目前国际上对纳米材料生态学影响特别是环境行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价值研究结果非常少,仍有众多不确定生态安全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就纳米材料来源、进入环境途径、环境行为、生态毒理学研究现状及需要进一步研究内容进行了简要综述.

  • 标签: 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 生态毒理学 环境 安全性
  • 简介:尾矿库对其周边居民环境影响目前已受到较大关注,如何对尾矿库环境防护距离进行确定是目前尾矿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基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溃坝环境防护距离基本原理,选取扬尘影响、溃坝事故影响这两种主要影响,计算对比出了秦岭山区尾矿库环境防护距离.通过与以前使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规定防护距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以前使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规定环境防护距离明显过小,不能满足保证尾矿库周边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要求;2尾矿库溃坝事故影响为尾矿库环境防护距离确定决定性因子.

  • 标签: 秦岭 尾矿库 环境影响评价 防护距离
  • 简介:2014年7月31日来源:《毒理学评论》由来自政府机构、行业、大学和非政府组织研究人员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发布了一项叫作RISK21"21世纪人类健康风险评估路线图"。RISK21计划由位于华盛顿特区健康与环境科学学会协调,可能将风险传达范围扩大到专业技术知识以外。该计划首先专注于暴露评估,并概述了很多旨在最优化信息和试验资源数据收集步骤。此外,它还描述了如何以最有效方式绘制数据。

  • 标签: 健康风险评估 路线图 人类 专业技术知识 非政府组织 政府机构
  • 简介:有机磷阻燃剂(OPFRs)逐渐替代了危害较大多溴联苯醚(PBDEs),因此使得人类及其他生物更易暴露于这种有机物中。有研究表明,部分有机磷酸酯具有致癌性,因而使人们对其毒性问题也日益关注。本文概述了有机磷阻燃剂环境暴露水平,总结了近年来从体外与体内实验2个方面动物毒性效应研究。目前研究发现诸多地区大气、土壤和水体中有机磷阻燃剂总含量水平相对较低;仅高浓度暴露才会对不同动物体造成一定程度损伤,而远大于环境浓度低浓度暴露几乎无损伤效应。最后,对有机磷阻燃剂毒性效应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有机磷阻燃剂 环境水平 生态暴露 毒理效应
  • 简介:环境环境雌激素最大储存库,环境雌激素可通过水体传递,对水生动物产生严重危害.雌激素生理功能通过雌激素受体(ER)介导.ER是一种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通过雌激素应答元件调节靶基因转录.大量研究证实,在环境雌激素类化合物污染评价中,ER可作为检测环境雌激素效应生物标记物之一.但不同亚型ER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对配体结合存在差异,因此在环境雌激素效应检测中,应注意化学污染物类型以及受检动物物种及组织特异性.检测ER方法包括ER蛋白直接定量检测和ERmRNA定量分析,检测技术选择要依据实验设计而定.论文对环境雌激素效应检测中ER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环境雌激素污染检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本方法.

  • 标签: 雌激素受体 环境雌激素 生物标记物
  • 简介:结合国内外植物园环境教育现状,以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为例,针对环境教育目前存在主要问题,以环境教育设施设备、人才队伍、教育活动、宣传与推广和环境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为评价指标,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表5,参15.

  • 标签: 环境教育 植物园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 评价指标 对策
  • 简介: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一部分,通过考察机体受刺激后体液或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动态变化规律,并结合生物信息统计方法,可系统全面地揭示内因和外因作用于机体毒性效应和机制。代谢组学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特点,逐渐在低剂量环境污染物长期暴露毒性效应评估方面发挥出优势。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技术主要研究手段,在毒理学研究中发展历程和优点,以及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应用及前景展望。重点讨论了代谢组学技术在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毒性评估以及环境胁迫耐受性评价中应用。

  • 标签: 代谢组学 环境毒理学 NMR LC/GC-MS 环境胁迫
  • 简介:位于深圳与香港之间深圳湾是一个典型亚热带海湾,在过去二、三十年间,海湾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更好地理解深圳湾有机氯农药(OCPs)污染现状及其生物累积规律,于2004年2月采集了该海域23个鱼类、虾类、蟹类生物样品,分析了其体内滴滴涕(DDT)、六六六(HCH)和氯丹(CHL)各组分含量,并对其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深圳湾海域鱼类DDTs、HCHs和CHLs含量范围分别为1.84。286.83、0.08-1.85、0.45—118.81ng·g^-1。(鲜重),肉食性鱼类OCPs含量通常较高;与其它海区相比,深圳湾海域水生生物体中DDTs含量相对较高,部分鱼类样品中DDTs含量超过我国海洋生物质量国家标准(GB18421-2001)二级标准,HCHs和CHLs则相对较低;生物体中DDTs、HCHs、CHLs含量与其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鱼类中DDTs、HCHs和CHLs危害指数(HR)分析显示,目前食用深圳湾鱼类对人体正常健康(非癌症)基本无影响,但却存在潜在致癌风险

  • 标签: 有机氯农药 滴滴涕 六六六 氯丹 生物累积 健康风险
  • 简介:农药在环境降解行为是评估农药环境安全性基础,农药降解动力学通常以一级动力学模型描述。现有的环境暴露模型也均需要输入一级动力学模型农药在土壤中50%消失时间(DT50)。但有时一级动力学模型不适用于描述农药在环境中,特别是土壤中降解。因此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已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使用非一级动力学模型计算DT50导则。介绍了欧美降解动力学评估方法,并用多组降解数据比较了2种评估方法区别。

  • 标签: 农药 降解动力学 非一级动力学模型 评估方法
  • 简介:依据统计资料,基于P-S-R框架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以湘西自治州为例,计算出各县市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位于生态环境脆弱区湘西州土地生态安全总体水平不容乐观,全州缺乏处于较安全和安全状态县市,大部分县市均处于较不安全或临界安全状态.其中,吉首市和凤凰县处于较不安全状态;泸溪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处于临界安全状态.最后通过分析其土地生态安全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湘西州乃至湖南省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图3,表4,参25.

  • 标签: 突变级数法 湘西州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生态环境脆弱区
  • 简介:纳米银(AgNPs)因其优越抗菌、导电、催化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成为当前产量和用量最高纳米材料之一。但纳米银产品在生产、运输、洗涤、侵蚀、废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在复杂环境因素影响下,纳米银本身赋存状态发生转化,并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探究纳米银在环境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潜在风险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热点。针对纳米银研究现状中存在不足,综述了天然有机质、pH值、溶解氧、离子强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对纳米银迁移转化行为以及其对微生物毒性效应影响,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纳米银毒理机制,旨在为纳米银环境行为特征研究以及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纳米银 微生物 毒理机制 环境因素 迁移转化
  • 简介:近年来,挥发性环甲基硅氧烷(cVMS)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广泛使用导致其环境和人体暴露风险日益增加,由于其具有持久性、潜在生物积累性和毒性而被受关注。目前,人们对cVMS在全球各种环境介质中赋存、行为及效应有一定了解。排入环境cVMS大部分进入大气,在水体、沉积物、土壤和生物体中也有一定含量。研究表明,希腊室内空气降尘中总环硅氧烷含量中位数最高(1380ng·g^-1),其次为中国(362ng·g^-1);中国污水处理厂总硅氧烷年人均通量(10g·y^-1)低于英国(D4-D648.3g·y^-1)和美国(D4-D693.5g·y^-1),其中大连市一家采用CWSBR工艺污水处理厂进水中cVMS总浓度(1.05μg·L^-1)普遍低于希腊(5.14μg·L^-1)、西班牙(9.2μg·L^-1)、加拿大(44μg·L^-1)和一些北欧国家(17μg·L^-1);我国大部分废水处理厂污泥中甲基硅氧烷含量(0.1-lμg·g^-1dw)比一些北欧国家(26μg·g^-1dw)、希腊(20μg·g^-1dw)和加拿大(64μg·g^-1dw)等要低得多。中国普通居民吸入+摄食D4-D6PELs中位数(173ng·d^-1)远低于中国普通人群皮肤暴露(中位数18.5μg·d^-1),更低于英国成人日暴露量(1.875mg·d^-1)和美国妇女对总硅氧烷日暴露量(307mg·d^-1)。环境中cVMS行为和效应取决于其理化性质和具体环境条件。进入大气cVMS会与·NO3、O3和·OH反应,而与·OH反应脱去甲基生成硅醇是其主要消除机制。污水处理过程中,大部分cVMS被污泥吸附固定,D6吸附污泥能力最强,其次为D5和D4。挥发、吸附和非生物降解是cVMS在土壤中主要环境行为。D4和D5可能存在生物放大作用。评估cVMSTMF(trophicmagnificationfactor)研究结果相互矛盾,且与BCF、BMF和BSAF评估结果相反。总之,国内外对污水处理过程中cVMS赋存状态和迁移、转化行为研究比较多,且�

  • 标签: 环甲基硅氧烷 环境分布 环境行为 环境效应
  • 简介:循环经济发展宏观形势下,企业竞争环境发生了转变,经营者在运作过程中不能只考虑经济绩效,同时还必须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影响,因此企业环境会计账户设置也应当进行适当调整;但是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尚显得较为单薄.该文首先从理论推演方面探讨和归纳出了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日常经营运作机制相关评价指标;然后分别选择了制造型企业和生产型服务企业各一家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统计学中逻辑回归分析法作为工具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结合实证分析结果,确定了循环经济背景下这两类企业环境会计账户设置优化可行性途径.

  • 标签: 循环经济 环境会计 账户设置优化 制造型企业 生产型服务企业
  • 简介:利用2010年10月与2015年10月两个不同时相环境星CCD数据,以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为核心长株潭城市群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对长株潭地区植被覆盖情况进行动态分析,通过建立转移矩阵分析该区植被退化或改善情况,并根据标准偏差数值分析NDVI变化情况.利用HJ1B/IRS特有的热红外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分析不同植被覆盖度下与温度分布关系,为长株潭地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 标签: 植被覆盖度 环境星 NDVI 标准偏差 地表温度
  • 简介:采用静态法测定了毒死蜱对六种水生节肢动物48h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按实测浓度计,毒死蜱对大型溞Daphniamagna、老年低额溞Simocephalusvetulus、多刺裸腹溞Moinamacrocopa、锯缘真蚤Eucyclopsserrulatus、介形虫Pseudocandonasp.、花翅摇蚊Chironomuskiiensis幼虫48h-LC50(单位:μg·L-1)分别为0.523、0.0528、0.178、7.32、2.75、90.3。这表明毒死蜱对于上述6种水生节肢动物均属于剧毒。将稻田施药下环境浓度预测值(EECs)与基于实测浓度48h-LC50相比对,得到毒死蜱相对于6种水生节肢动物急性风险商值(RQ)分别为10.29、52.95、27.20、0.73、1.96、0.06。这说明除了摇蚊幼虫,按推荐剂量使用毒死蜱对于其他5种水生节肢动物有较高程度急性风险

  • 标签: 毒死蜱 浮游动物 摇蚊 环境浓度
  • 简介:短链氯化石蜡(SCCPs)是碳链长度为10至13个碳原子正构烷烃氯代衍生物。SCCPs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能力、以及毒性作用。SCCPs已被《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斯德哥尔摩公约》增列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审查范围内,引起了全球关注。SCCPs在环境各介质及生物体内均有检出,近年来,在室内空气和灰尘中也检出了大量SCCPs,其已成为人体暴露一个重要来源。本文就大气环境及室内空气与灰尘中氯化石蜡(CPs)采样与分析方法、污染水平与来源,及人体暴露概况进行了综合阐释,以期为我国大气和室内环境中CPs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短链氯化石蜡 空气 灰尘 采样与分析方法 污染现状 人体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