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依据统计资料,基于P-S-R框架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以湘西自治州为例,计算出各县市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位于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湘西州土地生态安全总体水平不容乐观,全州缺乏处于较安全安全状态的县市,大部分县市均处于较不安全或临界安全状态.其中,吉首市和凤凰县处于较不安全状态;泸溪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处于临界安全状态.最后通过分析其土地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湘西州乃至湖南省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图3,表4,参25.

  • 标签: 突变级数法 湘西州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生态环境脆弱区
  • 简介:根据龙岩市土地资源特点,基于P-S-R框架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龙岩市2002-2012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龙岩市2002-2012年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从2002年的"敏感级"上升到2012年的"良好级",期间2004-2008年一直处于"风险级",说明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不断好转的同时仍不容乐观.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的对策,为龙岩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土地生态安全 动态评价 指标体系 龙岩市
  • 简介:摘要:在全球新工业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对土地生态系统产生巨大压力,部分土地生态安全遭受破坏,一定程度制约了城市高质量发展。城市人口的激增,带来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城市用地发展的不确定性急剧增加,如何推动土地生态安全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如何建设韧性城市与保护土地生态安全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新要求,本文从韧性城市建设背景下评价、分析土地生态安全,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研究建议。

  • 标签: 韧性城市 土地生态 安全评价
  • 简介:摘要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加之,人类在进行生产活动时,习惯以环境作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忽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土流失、森林植被破坏、土地退化、土壤污染、荒漠化、土地承载力下降等一系列土地生态环境问题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区域的生态安全,甚至威胁着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对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文对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生态安全影响评价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 标签: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生态 安全评价
  • 简介: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资源环境基础。人口增长、工业化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严重地威胁着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区划研究,能深度剖析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状况,为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已有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其区划研究主要侧重于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这4个层面。乡镇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区划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首先阐述了土地生态安全的概念,然后构建了一整套适合于乡镇进行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区划的技术方法体系,最后选择云南省禄劝县作为案例进行评价和区划。

  • 标签: 乡镇 土地资源 生态安全评价 生态安全区划
  • 简介:摘要阐述了土地整治、农用土地整治、农用土地整治生态效益等的概念,并针对农用土地整治效益进行具体分析,对农用土地整治的生态环境受施工影响的因素、农用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的方法、农用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的指标、农用土地整治生态效益评价的重要性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 标签: 土地整治 生态效益
  • 简介:选取贵州瓮福磷矿废弃土地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通过分析磷矿废弃土地的破坏特征,引入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建立7个评价指标,划分4类土地生态适宜类型区,探讨磷矿废弃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式,提出基于适宜性评价结果的生态承载力预测方法,为开展土地复垦提供依据。

  • 标签: 生态适宜性评价 土地复垦 磷矿
  • 简介:在分析青南地区典型县城玛多县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基于SRP模型,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进行定量评价,并将计算结果划分5个等级:微度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高度脆弱和极度脆弱。结果表明:玛多县土地生态脆弱度以中度脆弱为主,中度以上面积比例达61.07%。

  • 标签: 生态脆弱性 GIS SRP模型 主成分分析法
  • 简介:以济宁市为例,选取21个指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评价土地生态安全。研究结果表明:济宁市2009年和2010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为Ⅲ级,2011年的安全等级为Ⅳ级;研究结论:采用BP神经网络评价方法能够实现对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对于探索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土地生态安全 BP神经网络 济宁市
  • 简介:区域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模型,在分析区域内土地利用特征的基础上,测度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态势及生态系统稳定性,(以宝鸡市为例)揭示其各分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度的差异性,以进一步研究土地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及发展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为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2006年,中部川塬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为2.451处于不安全状态;南部中高山地区为0.541处于较安全状态;北部山地丘陵区为0.837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宝鸡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总体为1.778处于不安全状态。

  • 标签: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 土地生态系统稳定性 分区测度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土地整理评估方法对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客观的土地整理评价适用于土地整理环境的具体实践,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统一协调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土地整理的概念,具体分析了土地整理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的内涵和意义。

  • 标签: 土地整理 评价方法及应用 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简介:摘要土地整治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包括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理以及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一系列行为,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因施工等人为因素会对本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使得脆弱的生态系统降低自身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构成由土壤、植被、动物、水组成,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其中一项如果遭到破坏,整个系统可能就会随之瘫痪。而土地整治本身就是一个破坏原系统,建立一个新系统的过程,由于土地整治建立的新系统无法判定其好坏,所以我们必须要在建设过程中进行生态环境评价,确保我们不会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破坏其生态环境平衡,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真正把土地整治工程做成民生工程。本文通过分析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原则、工作程序、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为今后的土地整治发展提出基本思路。

  • 标签: 土地整治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简介:摘要:土地整理作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其开展状况直接影响到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对现有土地资源的整合以及合理规划,可以有效的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农业耕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保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了土地整理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策略,希望对今后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所帮助。

  • 标签:     土地整理 生态环境 影响评价 有效对策
  • 简介:文章讨论了土地整理前后区域生物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及社会与经济要素的变化,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少生态安全的负面影响和提高区域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认为,在土地整理过程中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有益于增加区域生态安全

  • 标签: 土地整理 区域生态安全 影响 识别
  • 简介:生态敏感地区生态安全的内涵出发,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从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况、人文环境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一个4层次的生态敏感地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据此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

  • 标签: 生态敏感地区 生态安全评价 PSR模型 指标体系
  • 简介:摘要: 我国虽然地域辽阔,但是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以及人口问题导致土地资源不足,土地整理是合理利用我国土地资源的有效举措,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的同时还能有效的保护我国的农业土地环境,保证我国的生态环境系统。本文就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提供帮助,提高土地整理水平。

  • 标签: 土地整理 区域生态 环境影响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土地整理项目对所在区域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土地整理的实施必然产生相应的生态环境效应,对项目区及其背景区域的水资源、土壤、植被、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诸多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土地整理是改变土地零散的形式,改良土地成分,提高土地能用流程和改善环境的一种综合性的治理措施。介绍了关联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一套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关联度分析法实现了对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标签: 土地整理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指标体系 关联度分析
  • 作者: 黎大枝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8
  • 机构:昭平县广西桂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所  广西昭平546800
  • 简介:摘要: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土地整理可以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社会建设和环境修复的长效发展。目前,我国土地整理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最主要的农村土地整理还是以扩大农田耕地为主,通过土地整理来补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非农业建设占用土地面积,保障我国粮食收入。随着社会发展,这种传统做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要求,需要对土地整理工作进行完善,既要保障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又要保持耕地的动态平衡,同时还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土地整理 生态环境 影响评价
  • 作者: 于佳宏 郭丽晶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6
  • 机构:1.烟台嘉隆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山东省烟台市,265700 2.山东省国合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山东省济南市,250100
  • 简介: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各领域不断在进步,在土地整理过程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发挥的作用很大,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内容。通过这项工作的有效实施,可以更好地解决我国现存的环境问题。为确保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加顺利、稳定,一定要对评价指标体系有更为清晰且精准的认识,掌握不同的评价方法,确保评价具有较强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从而使我国的环境可以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让土地资源能得到高效利用。基于此,本文的研究中,主要对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进行分析,以期相关人员能够借鉴。

  • 标签: 土地整理区域 生态环境 影响 评价
  • 简介: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土地整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因此开展土地整理对整个农业生产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国当前的土地开发整理水平依旧处于初级的阶段,在土地整理项目规模扩大的同时,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升,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本文首先分析了土地整理概述,其次探讨了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解析,最后就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的相关创建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土地整理 生态环境保护 问题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