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6 个结果
  • 简介:文章针对岱海湖水恶化、湖盆萎缩,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湿地面积锐减、功能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着重在气候条件方面对岱海湿地变化产生的一些可能影响作了详细分析与说明,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

  • 标签: 岱海湿地 生态问题 气候因素 防治对策
  • 简介:任勇、俞海等在2006年12月8日《中国环境报》撰文指出,在我国构建一个发挥路线图作用的战略与政策框架非常重要。针对我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政策障碍和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战略与政策框架应该包括7个部分:战略定位、目标、原则和步骤,优先领域,法律和政策依据,补偿依据和标准,政策手段,责任赔偿机制和管理体制等。

  • 标签: 生态补偿机制 中国环境 优先领域 管理体制 赔偿机制 路线图
  • 简介:地表形变与地震、火山爆发和山崩有着直接的联系。地表形变观测可用来预测地震的可能性,预报火山爆发和山崩的地点和时间。对地表形变的全球观测会推动地震科学的发展,有助于减少结构性危害,提高民众的健康和安全水平。监测地表形变对改善开采碳氢化合物赴的安全性和效率管理地下水资源以及为今后提供碳封存管理信息非常重要。

  • 标签: 地表形变 生态结构 动力学 地震科学 火山爆发 管理信息
  • 简介:利用实地调研结果,结合相关文献资料,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和旅行费用法等评估方法,对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涵养水源和调蓄洪水、提供动植物栖息地、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和科考旅游等6个效益最为突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指标进行评估。研究表明: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总价值为1.15×10^9元,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7.708×10^8元,间接使用价值为3.62×10^8元,非使用价值为0.18×10^8元。其中科考旅游价值所占比重最大,为40.84%,调节气候价值次之,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仅占1.45%。对溱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服务价值的探讨,可正确认识该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价值,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参考,以确保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标签: 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价值 评估 溱湖
  • 简介:针对2004年5月26日-2005年10月15日盘锦湿地芦苇生态系统碳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芦苇湿地具有较强的碳汇作用;2005年芦苇湿地固定二氧化碳为13.32t,伽膏,日平均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分别为2464kJ/秆和3880kJ/m^2。2004年和2005年6~9月的日累积值波文比平均值均为0.15。芦苇湿地碳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日动态呈单峰单谷型变化,极值出现在中午前后,夜间线形平直。芦苇生长季白天通量绝对值远较夜间大,白天碳吸收,夜间碳排放。CO2浓度年平均日变化曲线亦为单谷单峰型,夜间浓度较高且逐渐升高,直到日出前达到峰值;日出后急剧下降,傍晚又开始逐渐增加。芦苇湿地感热通量昼正夜负,潜热通量与林地不同,全天为正。各通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吣通量日变化不明显,趋近于零;感热通量总体向上输送,春季数值较大,生长季数值较小;潜热通量冬季最小,接近0,春季开始显著增加,生长季达到最大。

  • 标签: 湿地 芦苇 涡动相关 碳通量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 简介:通过调研分析得出江苏省气象部门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业务涉及的领域主要是: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五个主要方面。规划布5个农业生态监测站、4个林业生态监测站、5个湿地生态监测站、13个城市生态监测站、5个海洋生态监测站。对土壤状态、城市生态环境等七大类生态指标进行监测,向政府等有关部门提供土壤水分及城市生态气候监测和遥感监测信息等8大类几十种生态气象服务产品。

  • 标签: 农田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监测 气象服务产品 江苏省 资源现状 城市生态系统
  • 简介:依据宁夏环境地质、气候条件、水氟含量、营养状况等诸多因素,分析了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特征。在回顾地方性氟病防治研究进展基础上,指出只探求毒理剂量的氟引起机体微观变化,缺乏多学科间交叉印证,难以进一步阐明发病机理。应遵循生态学原理,从环境与人类关系的作用、反作用和相互作用出发,采取相应的治本、干预、抗氟的防治措施,可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

  • 标签: 生态学 环境 地方性氟中毒
  • 简介:利用共和盆地共和、贵南2个气象站1961~2006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年和四季的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并对气候突变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共和盆地表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呈微弱增加、地表蒸发量增大的变化趋势,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变化趋势更加明显。这种气候变化趋势加速了共和盆地草地退化和沙化,同时人类活动又加剧了共和盆地草地的退化和沙化趋势。

  • 标签: 共和盆地 草地 气候暖干化 草地沙化
  • 简介:生态环境危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工业革命明显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同时也加速了生态环境危机的出现。文章论述了工业革命与生态环境危机的关系,以及人类认识它的历程,阐述了生态学对认识生态环境危机的作用,提出了根治生态环境危机的途径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指出了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整治思路。最后,就有关根治生态环境危机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工业革命 生态环境危机 生态学 治理途径
  • 简介:本文结合海北州生态环境现状和农牧业生产实际,利用层次分析原理探讨并初步建立了草地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在合理选取评价因子的基础上,运用评价体系对草地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得出门源为海北州草地生态环境综合状况最好的地区,祁连西部的托勒地区为最差。

  • 标签: 草地生态环境 综合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 海北州
  • 简介:1江西发展低碳工业的基础优势(1)经济发展迅速,工业不断增强。以2009年GDP7589亿元为基数,增速只要维持在10%-13%,到2012年将突破1万亿元,从而进入全国GDP“万亿元俱乐部”行列。

  • 标签: 生态经济区 工业 低碳 鄱阳湖 经济发展 俱乐部
  • 简介:研究了水稻株高增长速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分别建立了水稻株高,株高增长速率的气候生态模型和宁夏灌区水稻株高分布函数,揭示水稻生长发育与气候因子、不同灌溉量的变化规律.

  • 标签: 水稻 株高 气候生态模型
  • 简介:乐清是全国经济百强县,具有很高的经济发展活力。但乐清资源短缺,耕地面积紧缺,全面发展乐清经济,推进现代建设,只能走高科技、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气候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乐清地处浙南沿海,气候资源丰富,科学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是解决能源紧缺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生态城市,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标签: 生态城市 气候资源 可持续发展
  • 简介:重点介绍了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建立的背景、研究定位与研究方向,主要观测场及观测仪器设备,已有基础数据积累和科研任务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盘锦站应在建设目标、人才队伍建设及规范管理方面的重点工作。为将研究站建设成为生态气象监测示范与技术支持基地、研制生态气象业务评估方法与模型的平台、生态气象业务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作为地球系统科学前沿研究的孵化器,最终成为生态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野外试验和研究平台提供保障。

  • 标签: 盘锦 湿地 野外观测站 定位 研究方向 基础设施
  • 简介:基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2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观测资料,组合成100项热量特征指标,利用统计方法系统性分析该区域的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并采用贡献率探讨了最高、最低气温在年平均气温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不同气温要素的空间分布形态不同,日平均气温≥0℃、≥5℃、≥10℃、≥15℃、≥20℃的积温空间分布形态一致,均呈西低东高分布;稳定通过0℃、5℃、10℃、15℃、20℃的初、终日期在区域内相对集中。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显著或极显著上升趋势,但存在升温的不均匀性,气候变暖以最低气温升高为主要特征,最高气温在春季起到升温加速作用,导致洞庭湖区春季气温上升速率较其他季节大。气候变暖带动日平均气温≥0℃、≥5℃、≥10℃、≥15℃、≥20℃的积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但升温的不均匀性直接关联到稳定通过一定界限日平均温度初、终日期的变化及积温突变时间的变化,5℃、15℃初日呈显著提前趋势,≥0℃、≥5℃、≥10℃积温增加突变时间与最低气温相近,≥15℃、≥20℃积温增加突变时间与最高气温相近。

  • 标签: 热量资源 气候变化 农业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 简介:通过揭示定西地区历代土地不断开垦导致气候生态环境恶化的事实,提出了改善气候生态环境的措施,旨在从中记取教训——不能以毁林毁草为代价盲目扩大耕地面积,要重视对气候生态环境的保证

  • 标签: 土地 开垦 生态 气候
  • 简介:1998年4月19日,来自内蒙古西部的沙尘暴肆虐华北部分地区,使北京下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沙雨”。这一天气现象立刻成为各大新闻媒体注意的焦点。此次沙尘暴使阿盟、巴盟、伊盟地区遭受严重损失,死亡牲畜20000余只,3000多处草库伦被沙埋,80万kg牧...

  • 标签: 草原 生态环境 围封休牧 适时补播 耕翻技术 施肥
  • 简介:生态农业是根据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运用生态工程和现代科学技术,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生态的优化模式,主要手段是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使物质在系统内得到多次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以高效和无废物来组织和发展农业,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农产品的质和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并增加农民收入。

  • 标签: 生态农业发展 鄱阳湖区 低碳 强化 现代科学技术 循环再生
  • 简介:“中国西部农业和生态的气候资源及灾害数据库“项目执行时间:2001~2002年。2001年主要完成的工作有:项目分解:本项目是2001年2月15日获国家科技部批准,3月20~23日在北京召开了项目分解会,承担此项工作的单位有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西部11省(区)的气象部门。

  • 标签: 农业 生态 气候资源 灾害数据库 土壤
  • 简介:温州市气象局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发扬了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依托气象科技优势,抓住机遇,强化科学管理(企业管理),不断提高气象科技服务水平和科技产品质量,使气象科技服务和产业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 标签: 抓住机遇 产业 市场经济 温州人 发展轨道 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