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文中以20、20末期这两个时期的留日热潮为背景,从留学的社会原因,在日的留学活动和生活,以及回国后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等对两个不同时期的留学活动进行了比较分析。

  • 标签: []留日学生留日热潮留学活动
  • 简介:19末20,俄国作为资本主义链条上重要的一环,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其主要特征就是形成巨额的垄断资本,产生了垄断组织。煤炭业是垄断组织控制下最重要的行业,它所形成的垄断资本对俄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 标签: 俄国 煤炭工业 垄断资本
  • 简介:教师是知识分子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教师作为农民知识分子,是链接城市与农村的文化桥梁,在19末20俄国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的学历及出身、生存境遇和社会形象等是衡量教师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1861年改革后入职乡村教师开始规范化,教师素质提高,并积极地塑造自己良好的社会形象;但是乡村教师的生存境遇不佳:工资低、工作和生活环境差、生活负担大,农民不理解教师,神甫视教师为竞争对手,政府不信任教师。这表明乡村教师地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比农民的地位高,另一方面与其他知识分子群体相比其地位较低。

  • 标签: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俄国 乡村教师 社会地位
  • 简介:高等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增长能力。回顾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参照各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从中汲取经验,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德国高等教育改革 柏林大学创办 洪堡教育思想
  • 简介:20,外国教育史学科在我国基本上处于萌芽阶段.外国教育史课程逐渐从教育史课程中独立出来,并开始在师范学校开设,从事外国教育史著迷翻译和教学的人员开始出现,外国教育史教科书开始被大量编译出版.

  • 标签: 20世纪初期 外国教育史 学科发展 师范学堂 编年方式
  • 简介:经过20多年的渐进式改革,我国的基础性改革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经济结构的内在矛盾日益突出,经济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体制创新具有根本性的作用,技术进步是主要手段,市场机制则是基本取向.同时,还应注意处理好经济结构调整与结构性改革、政府改革等关系.

  • 标签: 经济结构调整 体制创新 技术进步 市场机制 中国 21世纪初期
  • 简介:19,即嘉庆前中期,是东南海盗的又一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海盗、海商、水师是活跃在海面上的三个主要社会群体。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互为依存。海商的艰难处境反映了当时海洋社会的衰落。

  • 标签: 19世纪初 海盗 海商 水师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以十年来我国戏剧发展的两个重点面主要内容,它们是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道路的讨论和戏剧进入新的市场环境下的商业化道路,列举主要戏剧理论家们对相关问题的观点和意见,以现实的社会和戏剧发展背景为线索,块状分析和研究这两个重要问题,站在一个创新的角度去全面了解我们今天的戏剧发展和理论建设。

  • 标签: 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 商业化
  • 简介:世纪之交,国际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阶段性转换。21,我国将进入一个建设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新的发展阶段。把握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特点,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应是我们制订“十五”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 标签: 中国经济 初期中国 战略选择
  • 简介:中国文学史是20的学术产物,源于19末的欧洲,兴盛于20的日本,至今仍然是中国文学界关注的热点。论述了日本早期中国文学史产生的缘由、日本近代中国学科的建立与中国文学史的关系、日本早期文学史对于中国文学史观的确立及中国俗文学地位的提高等方面的影响。

  • 标签: 日本 中国文学史
  • 简介:《土话指南》、《沪语指南》同是北京官话《官话指南》的沪语译文。文章利用《土话指南》、《沪语指南》的异文材料,对其中的甚词进行对比研究,以此揭示19末20沪语甚词的使用面貌以及与官话甚词的主要差异。研究显示,这两个版本间沪语甚词的用法差异已经表现出当时沪语部分甚词新派与老派用法的分野;其中甚词后置与前置语序、方言特征词与通用词的选择等都是导致新老派分化的因素。

  • 标签: 《官话指南》 《土话指南》 《沪语指南》 甚词 沪语 新派老派分野
  • 简介:19末20,当时社会先进的知识分子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开明人士对农村教育问题的关注,对农村教育问题的鼓与呼,就发展农村教育提出的一些设想,不仅为以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展乡村教育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教育实践作了必要的准备;而且揭示了发展农村教育的某些规律性:1.农村教育的发展不能只靠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更要靠农民自身的觉悟.2.必须打破社会的不平等,建立工农阶级当家作主的政权,使农村教育的发展有政治上的保障.3.必须从经济上解决农民的问题,使农村教育的发展有坚实的经济基础.4.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要发挥法律、法规的功能,要利用社会的力量,发挥已有教育系统的作用.

  • 标签: 中国近代 农村教育 关注 启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3-14
  • 简介:1798—1863)是法国浪漫主义最伟大的画家,渴望在艺术中看到自己生活的时代,安格尔是出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物

  • 标签: 法国绘画 浅论法国
  • 简介:学校美术教育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是20中国美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所产生的影响,不仅导致了中国传统的师徒传授模式趋于式微,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中国近代学校教育的基本格局与面向。长期以来,学界关注的问题多集中于中国学校美术教育内部的发展过程及其变迁,其所涉及的议题既有个体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美术思潮等问题的分析,也包括了对中国近代画家群体不同观念认知的研究。

  • 标签: 学校美术教育 20世纪 教育改革 中国传统 评介 中西
  • 简介:实习活动是幼儿师范学校的一项常规性教育实践活动,对幼师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幼儿师范学校实习活动注重实习时间的充足性、实习管理的精细性和实习的实效性;注重教学做合一,理论联系实践。借鉴这一宝贵的历史经验,当代幼儿师范教育应安排充足的实习时间,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培养,同时实行精细化的实习管理。

  • 标签: 幼儿师范教育 实习 实践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荒政关系着天灾人祸、社会生产安定和王朝的稳定,因此历朝历代都关注荒政。政府重视是荒政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荒政变化是和中央政府官僚制度直接相关联的,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发展,在19的辛酉工赈中可以明显看出清政府荒政的变化,从救灾中看官僚制度的运转,从官僚制度中看荒政的发展。

  • 标签: 政府 荒政 以工代赈
  • 简介:19中期,中国的鸦片战争(1840)和日本的明治维新(1868),使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剧烈变化,这是封建社会向现代国家的一个转变。尽管中国的被迫“开国”比日本要早近二十年,然而日本推行的“文明开化”的政策,使其能够迅速地脱亚人欧,成为当时东方的资本主义国家。近代的日本成为中国学习西方的间接桥梁和窗口。近代史除了“弱肉强食”的殖民侵略外,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日两国都面临如何吸收、平衡和融合东西文化这一问题。

  • 标签: 招贴艺术 19世纪中期 资本主义国家 东西文化 明治维新 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