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保证采集血液的质量安全有效。方法:分别收集管理前(2008、2009年)、管理后(2010年)采血现场空气、物面、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结果,对比其合格率,观察加强对采血现场环境、材料、人员、过程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成效。结果:加强管理前空气合格率为95.8%,物面合格率为97.9%,医务人员手合格率为100%,加强管理后空气、物面、医务人员手合格率均为100%。结论:严格加强采血现场各个环节的管理,能减少细菌污染,对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发展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 标签: 控制 细菌污染 采血现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血站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血站进行采血的的献血者82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和血液报废率。结果给予优质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液报废率为1.5%,对照组血液报废率为4.2%,观察组血液报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站采血过程中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提高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血液报废率,使血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血站 采血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76-02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ABO血型初筛错误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和献血者满意度。方法收集连续5年无偿献血者采血前初筛血型错误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环境、人员培训、试剂管理等均会影响血型初筛正确率。结论血型初筛错误大部分原因为人为造成,有的是技术问题、有的是责任心不够强。加强此项工作的细节管理是减少错误发生的关键。

  • 标签: 无偿献血 ABO血型 初筛错误
  • 简介:随着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快速推广应用以及各类医疗保险的完善与普及[1],近年来我国机采血小板制品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增长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满足机采血小板制品的临床供给,同时减少不合理的过期报废,在国内许多地区仍然是一个难题。因此,采供血机构实施机采血小板的有效库存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构建一个有效库存管理的保障体系,来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是有效库存管理的基础。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库存管理 初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同时将5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静脉血和末梢血的采集,采血时一般取坐位或卧位,因为体位会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从而影响被测血液的成份和浓度。比较不同部位采血对检验结果有什么影响;再把以上50例志愿者血液样本加入EDTA-K2抗凝剂,在室温下分别于1h、2h、4h、8h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结果分析,比较各个时间段检测出的结果差异有没有统计学意义,总结血液常规检查有哪些影响因素。结果静脉血与末梢血WBC、RBC、HB、PLT的数值结果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2h内的血样数值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h血样结果与1h内就测定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血部位的不一样、放置时间不相同会对血液常规检查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如条件允许最好抽取静脉血检测、以2h内检测为最佳。

  • 标签: 血液常规 影响因素 采血部位 采血时间
  • 简介:摘要近年来,机采血小板由于纯度高,浓度高,不良反应少,而且临床效果显著,已经被广泛使用于临床。如何做好宣传、动员和护理工作,让更多的无偿献血者参加到捐献机采血小板的队伍中来,以满足临床用血的需用,是我们采血护士的职责。我站对2010年—2013年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进行整体护理,收到很好效果。

  • 标签: 无偿献血 机采血小板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流动采血的最佳护理方法以及质量管理方法。方法对献血者开展问卷调查,并在献血之前进行健康教育,分析其对于献血护理的需求,综合考虑流动采血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和管理方案。结果通过规范的制度化管理以及严格的护理技能培训,并针对采血护理服务质量开展定期评价,能够大大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促进其服务理念的更新,进而提升流动采血护理服务质量,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及献血积极性。结论规范的护理培训以及严格的质量管理能够有效促进流动采血过程中护理服务质量以及管理有效性的提高。

  • 标签: 流动采血 护理 服务质量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105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先对这些体检者进行静脉采血检查(A组),然后在进行末梢血采血检查(B组),对比分析两组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A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测定(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末梢血检查来说,采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更加稳定,因此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常规 检查 静脉血 末梢血 价值
  • 简介:摘要血液采集环节是采供血业务流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血站的整体工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会影响到献血员再一次进行献血的积极性,还会直接影响到所采集血液的安全有效性。本文浅析采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大限度地保护供血者的健康和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

  • 标签: 血液采集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比使用不同消毒方法对采血护士手消毒效果。方法采血车上工作的采血护士15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A组、B组与C组各50例,A组选择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B组选择含乙醇、氯己定消毒湿巾消毒擦手,C组选择洁仕夫医用外科手消毒凝胶揉搓手。结果A组、B组与C组的手部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0%、90.0%和100%,C组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P<0.05)。结论采血护士采用洁仕夫医用外科手消毒凝胶进行消毒的效果好,有助于提高采血护士手消毒规范的依从性。

  • 标签: 消毒方法 采血护士 手消毒 消毒效果 洁仕夫医用外科手消毒凝胶
  • 简介:摘要总结提高新生儿足跟采血成功率的方法。以我院158例采集对象,对照传统操作流程,在充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改进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将一针采集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

  • 标签: 新生儿 足跟 血样采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进针角度对桡动脉采血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来对76位老年结核病合并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150次桡动脉采血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90°和45°进针,而观察组采用<45°进针法。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桡动脉采血使用<45°角度进针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

  • 标签: 桡动脉采血 不同角度 老年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取机采血小板献血者5203例,采用Amicus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和Trima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采集,选用ACD-A血液保存液,按照机采血小板的操作规程进行采集。对献血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生献血反应62例,发生率为1.19%,男性14例,占0.26%,女性48例,占0.92%。其中,初次献血者35人,占0.67%,劳累和睡眠不足者8人,占0.15%,枸橼酸盐中毒19人,占0.36%。机采血小板中女性献血者及初次献血者更容易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发生献血反应。结论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前进行充分的心理护理,消除献血者的疑惑,使献血者保持良好的心情,采集过程中要合理调整采集速度及抗凝剂(ACD-A血液保存液)的滴速,是减少献血反应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反应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发生献血反应的80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者2543例中,出现献血反应80例,发生献血反应率为3.15%。其中轻度反应58例(72.5%),中度反应19例(23.8%),重度反应3例(3.8%)。枸橼酸盐中毒、心理因素、空腹和饥饿等因素是发生单采献血反应的重要原因,分别占40.0%、25.0%、11.25%。结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全程服务质量,有利于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确保临床用血的需要。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献血者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体检中心采血室的护理风险管理探析。方法依据有关护理体检管理方式、护理人员及其体检客户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影响因素,进一步总结体检中心采血室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我院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过程中,对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同时体检人员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的提升。

  • 标签: 体检中心 采血室 护理风险管理 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使用MCS+血细胞分离机和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将采集过程中发生的献血反应登记在献血不良反应记录中,最后汇总分析。结果本站于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共采集机采血小板3012例,其中发生献血反应的有45例﹙1.49%﹚,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精神因素、枸橼酸盐中毒、低容量血症、穿刺技术。结论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发生原因
  • 简介:随着2012新国标《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实施,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已由原标准的4周,调整为现今的不少于2周,不大于24次/年;因特殊配型需要,由医生批准,最短间隔时间不少于1周.采集频次的增加,给采血机构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如何加强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管理,尤其是捐献者血管保护问题,则应给予高度重视.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血管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各因素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结论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提高疗效最好的方法是避免或减少这些因素。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门诊采血窗口的工作具有工作量大、工作要求高等特征,护理工作人员在采血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刺伤的情况,为了对刺伤的原因以及应该采取的对策进行探究,本文针对我院的门诊采血窗口展开了研究,研究得到刺伤的原因主要有采血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不够熟练,未能够严格的执行操作流程和相应的规范;采血环境的不良以及工作人员的预防意识不强等。应该采取的预防对策主要有加强工作人员操作技能的培训;建立完善的采血环境以及建立完善的刺伤管理和控制制度等。

  • 标签: 采血 针刺伤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在门诊采血室日常工作中,针刺伤是采血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一旦被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可导致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并可能产生致命后果,而采血室的护士对自身的保护和对针刺伤的重视程度不够是本次调查的重点,提高护士对针刺伤的危害性的认识,加强自我防护,维护自身健康。

  • 标签: